实用的禅意的语录

时间:2024-01-14 08:20:34 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禅意的语录合集56句

  为人属下者要如土,谦卑低下;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拣粗细;与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万象;与人群相处要如水,屈伸自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禅意的语录56句,供各位参考。

实用的禅意的语录合集56句

1、在烦的时候没人问,我学会了承受;哭的时候没人哄,我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我学会了勇敢;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我学会了自立。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可贵的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渐渐地我成熟了,有压力才有动力,因为没有更大的不如意,所以现在的不如意也是幸福的。

2、人生就像是长江的流水一般,后浪推着前浪,永远都在不停地流逝。看透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把许多事情看得淡薄一点,不会死死地执着某个观点不放。"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是指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

3、独自旅行,不受羁绊,没有约束。有一天,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有些人,等之不来,便只能离开,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选择遗忘。

4、世上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然而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损份。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找。

5、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成功,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看法,而失败,则是别人对你的评估和看法。另外一个关于成功的定义: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人,干自己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说自己想说的话。

6、孽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7、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8、易者,圣人乘时之学,圣人守时而待命,因势利导,乘时而起。故先哲孟子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老子亦曾对孔子说:"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意思说,机会给你了,你就可以作为一番,时间不属于你的,就规规矩矩待在那不要动,借古鉴今,今人所谓的英雄,只是在对的时间里,做了对的事情而已。

9、佛教主张因果和轮回,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并不否认因果法则,但亦不会拘泥于因果的形式。佛教是灵活的,变通的。我们的生活亦应如此,真实的自我是超乎肯定和否定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10、[生活禅语]资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11、做事如同驾车。新手上路,往往手忙脚乱,一刻也不闲着,反而东磕西撞。当然他也会怪罪人家的东西放得不是地方、路不好、路障多等等;但这些"客观"的事实,在老手那里似乎都不存在。

12、凡事都有两面性,"相争"虽然会带来烦恼痛苦,但从人类进步发展的角度来看,"相争"却十分必要,通过相争,可以有效地激活大家的创造潜能,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人类社会也因此充满变化、精彩纷呈。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踩死一只蚂蚁都是罪过,何况一只逃命的小鹿?与"爱惜飞蛾缠纱灯"的佛家相比,我们多给小动物们一些关爱,其实也就是多给人间增添一份关爱。

14、真正的环保,是爱山、爱海,爱惜一切万物。

15、凡事均不可一味地接受,也不可一味地拒绝。要看事情的性 质,还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气氛,该接受的不能拒绝,该拒绝的决不 接受。人在学会接受的同时,也要学会拒绝,并要在接受和拒绝之间 学会把握合适的度。这个度很不好把握,既需要足够的悟性,又需要 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16、(三)弘扬正法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已解脱人天绳索,汝等亦复解脱人天绳索,汝等当行人间,多所过度,多所饶益,安乐人天,不须伴行,一一而去!

17、身体疲倦,卧眠是最好的休息。心灵疲倦,寂静是最好的休息。

18、以上两者的对话,虽然看似不着边际,没有所指,但每一句都是从自性中流出,都含有很深的见地,包含着相应的禅机,无一句没有落处、没有所指。

19、真心不动故,称为三昧王。……此是一切三昧根本。了此根本,则从本所现念念尘尘,尽成三昧。

20、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善,它比与人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当一个凡人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后,同样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21、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22、街头巷尾是道场,好修行。

23、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真正的平常心,这不单单是心胸豁达的表现,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可以让我们直面人生,消除内心的偏狭和狂傲之气,舍去浮躁和虚华,更加淡定和从容。

24、想快乐生活,需先学做人;学做人,应先懂得如何爱人。

25、现今社会中,遇事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待人接物以抱宽厚的心境为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也就是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门。

26、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南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27、即使明早要死,也要学习知识。

28、只学习经典并不能实现开悟,还需将所学化为修行。

29、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六祖坛经·定慧品》

30、我们平时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 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因为没有人会给你送伞。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 人不如求己。

31、以何义故名为菩萨?能常觉悟众生心故。

32、在无法相信就要失去的时候,就需要学会告别。告诉自己学会坦然面对,学会接受离别和失去。学会相信: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最初。只有真正的能够明白和懂得了失去和离别,才能够真的明白什么是得到和拥有。当一切静静远走的时候,才不会太伤情,太难过……也许,人生就应该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远行,最终,都会离开,都会失去,都会消失在我们的生命和世界里。

33、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毕竟空寂,即与佛齐,等无有异。

34、人为什么要有见识、格局、视野?这个话很对~"乞丐不一定会妒忌百万富翁,但可能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没有更高的视野,你会纠结于现在的圈子;有了更高的视野,你会把身边的人与事看淡。"

35、常存爱意,与人为善:当我们给别人送花时,闻到花香的首先是自己;当我们向别人扔脏东西时,先弄脏手的也肯定是自己。如此,何不给人以温暖?当我们给予别人温暖时,自己得到的何尝不是一种深切的快意?所以,要努力做到:心底无私,常存爱意,与人为善。

36、人生的悲苦,与得失纠缠,与是非相伴,与成败共生。快乐的真谛,多不在得时欣喜,而在失后坦然。再好的东西,你抓得太紧,终会累,曾经的拥有,要记得感恩;错过的美丽,要懂得放手;精神的高压,要学会承受;直白的生活,要倾心去爱。当你领略了失去之善,避开了钟情之苦,快乐方至。

37、人生之路,坎坎坷坷。用心感悟,每一轮日出,总会让人心花怒放,忘了烦恼;用心感念,每一场日暮,总会让人心旷神怡,忘了世俗;用心感受,每一缕阳光,总会让人心暖如春,忘了困乏;用心感觉,每一丝细雨,总会让人心静如水,忘了忧伤;用心感怀,每一位友人,总会让人心潮澎湃,忘了遗憾。

38、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痛苦的深度也决定快乐的知明度。痛苦是快乐的来源,知足是幸福的根本。想要快乐~就要痛苦。

39、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佛法犹如甘露,不可 不饮;善知识犹如解脱舟,不可不渡日日夜夜之中行善法,如此便可通往解脱道,到达彼岸面见诸佛。

40、人的生命很短暂,不要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自古以来有个说法:"棺材中躺的不一定是老人;只有生是有前后顺序,死是没有前后顺序的。"

41、我们对于佛法的道理学得越深,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平静,凡事我们就会越来越有智慧地去处理。

42、佛先赞叹禅定之乐,后接著说这些喜乐是无常、苦、变易不居的。

43、根据佛教哲学,所谓"众生"、"个人"及"我",只是经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综合。

44、根据佛的话,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而不是因为他顺从神的意旨,行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脱以为酬佣。

45、佛陀说:"学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毁骂,对恶毒攻击不能如饮甘露,即不能算是学道的人。"

46、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47、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玄奘

48、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的认知,一旦纠正不成便恼怒、便退群。且不管谁正谁偏,谁执着,其实,这种想纠正别人的念头的本身就是执。

49、我希望:他,和我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不要什么花好月圆,不要什么笛短萧长。

50、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51、禅师在一块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问徒弟:这是什么?徒弟们异口同声:一个黑点。禅师笑了: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都没有看到?

52、律者入戒威仪深经善义,遮受一切不净之物及不净因缘,亦遮四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悔过法,众多学法。

53、一个人若不在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物真实的面貌。

54、愿为果,可以收了日月的光华,可以把红尘中的喜怒哀乐放在里面。愿为果,可以坚强而不妥协,抵挡外面的风雨雷电。愿为果,可以在小小的壳里,温暖自己的一生。哪怕飘零枝头,也是一枚果。它不会轻易如花样凋谢,它也许还在来年,生根发芽,等待另一季。

55、人在贪欲中失去幸福,在忙碌中失去健康,在怀疑中失去信任,在计较中失去友情,在痴迷中失去分明,在执着中失去宁静,在傲慢中失去自我,在追逐中失去风景。

56、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