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叙事作文锦集七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叙事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叙事作文 篇1
有一点时间,很想反思反思生活,梳理梳理心情。
最近几天的学习,发现些微步入误区的迹象。在我好好学着数学的时候,看到别人在全神贯注地学英语,我就会变得非常焦躁,学不下去数学,也许她认真学英语时的神态令我艳羡,于是我也很想学英语。就这样,常常究竟,时间都浪费在犹豫上,又不能聚精会神,效率很低,事倍功半。
然后,就陷入了一种类似于恶性循环的状态。感觉这科基础没打好,那科欠缺的又太多,满满当当的事等着自己做,而自己榨干脑油也没有能力全做完。于是潜意识里有种隐约的担心与忧虑,做事学习的热情也大减,信心更是不足。
我想我首先要确定好每天的计划。另外,尽力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犹豫和等待中,恢复从前那个踏实认学的我。
此时,常常一想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到最优秀时热情也会大减。可是,谁能做到最优秀呢?只要进了自己全力,技不如人的失败不是丢人的,反而只有失败过后,我才能静下心来去反思,去总结,名片美国,弄明白自己为何技不如人,哪里欠缺,哪里薄弱。再有针对性地补充,积累,提高。
叙事作文 篇2
驾着皮划艇在宽阔的湖面上游弋,那感觉一定会很妙。但对我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皮划艇的人来说,要熟练地掌控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刚上皮划艇,我根本不会划,甚至连坐都坐反了。应该是背朝船头,而我却成了脸向船头,双手根本用不上力。后来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做正了位置,双手紧握船桨,前倾身子的'同时将船桨插入水中,然后身子往后仰,双手往后拉,船桨在水中划出两个漩涡,小船就往前行了。
就这样,我反复练了约半个小时,感觉这小舟开始听我的话了。这时,我想是不是可以跳入水中再爬上皮划艇呢?我打算试一试。于是,我套上救生圈,“扑通”一声跳入湖中,双手扒住船沿往上爬,可就是爬不上去。在一旁的爷爷奶奶几次想把我托上去,都无济于事。后来,我试着用双手攀住船沿,双脚一蹬,然后手臂和腹部同时用力,努力把身子抬高再把一只腿跨上船沿,手再一用力,人就翻了进去。
学会了这一招,我一会儿爬到皮划艇上,一会儿又从皮划艇上跳入水中……两天下来,我的技术日趋成熟,胆子也大了起来。
第三天,我提出要载上奶奶,把皮划艇划到相距一千五百多米的“甜蜜蜜”农庄码头边去。奶奶上船后,我用力划着桨,朝“甜蜜蜜”码头划了过去。我一边划,一边还注意掌握方向:发现船偏左了,就用右手用力划几下;船偏右了就用左手划几下……就这样,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我和奶奶还到庄园里摘了五个又青又酸的野桃子。然后,我又把奶奶载了回来。
在一旁的表爷爷直夸我进步快,说我像个小水手了。
叙事作文 篇3
你说来日方长,邀我焚香煮茗;你说心在咫尺,转眼人走茶凉。
——题记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一阙瘦词,道出了他清旷、闲雅的生活之态。怀抱着对这首词的喜爱,我邂逅了于丹的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轼在几度人生起伏过后的蓦然体悟,也是于丹在这半世浮华中对生命的思考。书中,于丹用自己的五十载春秋告诉我们,当有一天,我们踏尽千山万水,尝遍世态百味,唯有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方可称之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然而,这又有多少人可以体会?苏轼用了一世光阴,于丹用了半世春秋。那我们呢?最为普通的我们,则又需要多久才会明白?于丹说,来日方长并不长。的确,在生活中,我们虚度了多少光阴,留下了多少遗憾,我们可以做的,唯有好好珍惜。
世人都说“来日方长,来日方长”,然而真正懂得生活,真正体味过生活的人才会明白,来日方长并不长。林徽因曾言“爱的,不爱的,一直都在告别中”,本以为来日方长,本以为可以爱一生,殊不知一转眼就来不及了,一转眼便再也见不到了。
20xx的元春佳节,人人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而对我家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庆祝之事。我的曾祖母,离世了……
打我记事开始,曾祖母就是一个老人;她那么老,好像从来未曾年轻过,她那么老,好像生来只为了做我的`曾祖母。记得小的时候,我就爱听曾祖母讲述她的故事。从鬼子进村到嫁作人妇,从生活变故到岁月变迁,仿佛在她的口中有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那时光,岁月静好,时光荏苒,曾祖母安详地坐在竹藤椅上,慢慢地摇,轻轻地摇,摇出了那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摇着摇着,思绪便摇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祖母的声音颤抖着。她的前半生过得并不安稳。七十五年前的那个秋日,风儿萧瑟;七十五年前的那个小山村,变得不再安宁。日本人侵略了曾祖母的故乡。那时的曾祖母只身一人,在二十岁的如花年华里,忽的失去了一切。烈火的焚烧,飞机的盘旋,无情的掠夺,使原本坚强的曾祖母变得不再坚强。在今后的生活里,她开始变得敏感,变得胆小。轻微的响声,都可以触碰到她敏锐的神经。但惟有在亲人面前,她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坚定。
我痴痴地想,痴痴地听,痴痴地以为可以这样过一生……
曾祖母越来越老了,我也在渐渐长大,我听到的,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个的故事,的是人生道理。每每离开她,她总是微笑着告诉我“下次一定要再来哦!”我点点头。然而光阴似梭,“下次”再不知是何时。再转身,再回首,一人,一椅,一树,而已。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行善,二孝顺。记得再后来见到曾祖母时,已是在医院的病房中。苍白的脸,灰白的墙,黄白的床单,一切都是那么压抑,难以呼吸。她那么静静地躺在那儿,依旧那么安详。她是那么胆小的一个人,可面对死亡,却依旧含笑着。我知道,树已落叶,椅已不摇,人已苍老……
母亲说,曾祖母太老了,她要去另一个世界了。
离开医院的时候,我红了眼眶。我拉了拉母亲说,走了走了。母亲不说话。我一下子就哭了,又使劲拽了拽母亲说,妈,走了走了。母亲被我拽得后退了两步,我发现,我也站在原地没动……母亲也湿了眼角,嘴里重复着我说的话:走了走了……
我总以为一个人再老总可以再活一年吧,然而有一天,曾祖母还是离开了我们。就像土垛的院墙,风雨多了,总有一天会塌下来,没了,完了……曾祖母的一生我也知道的很少,我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可以慢慢了解她,孝顺她,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就像,她爱我很多,我只是喊她——曾祖母。
我输了,输给了来日方长。
有人为我们沏了一壶感情深挚的热茶,我们却总说来日方长;于是将茶碗搁置,待在花间一游再回,或他处小酌而归,以为它依旧会热香扑鼻等在那里,殊不知这世上回首之间便是人走茶凉。
请趁热喝这碗浓茶吧!
于丹错过了生命中的张主任和耿总,才蓦然醒悟“来日方长并不长”,我错过了生命中的曾祖母,才清晰明了“来日方长并不长”。史铁生说“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我想,曾祖母的故事便也是这样的吧。它们是内心深处的温暖与朦胧,无法再组织成言语,只是为了收藏。张主任与耿总的承诺也已不再是承诺,它们是于丹内心深处的温馨与寂寥,和那些故事一样,仅仅,为了收藏。
不要错过了才明白珍惜。
叙事作文 篇4
走在放学的路上楼旁的街道上,发现了一家二元麻辣串小店,走进店里,就看见阿姨们匆忙的准备着一串串麻辣串,我精心挑选了自己最爱吃的麻辣串、萝卜……,挑完,我开心的`和阿姨们“抬杠”,尽管客人很多,她们却还是开心的与我聊些543,这就是小吃店的特色-永远充满人情味。
聊着聊着,我的小麻辣串也就弄好了,“咦?怎么多出那么多麻辣串?”我好奇的问着阿姨,阿姨笑笑的回答我:“这是奖励你陪我们这些老人说说话!”我感激的一直道谢,她们也一直说不客气,看吧!多有人情味!
吃着我的小麻辣串,脆度…90分,Q度95分,嚼劲,就96分吧!嗯,还不错,接下来,吃吃萝卜吧!扎实度91分,绵软度90分,有待加强!
虽然她们的麻辣串没有特别好吃,可是,当你吃到她们的麻辣串时,请你用心的体会,你会吃到阿姨们的爱心与人情味,这就是这家店招牌麻辣串的特色,而且她们煮的时候,总是笑笑的,好像非要让客人感受到她们的热情的心不可呢!
叙事作文 篇5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答,滴答。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切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的擦把脸,又回到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不知所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浑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两滴的速度,这滴水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的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稳重,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就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言,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滴这样微弱而又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如天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和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呢?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
在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死与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具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暗的荧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句子,瞬间。灵犀一点,心领神会,辉映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贵,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任何生命拥有的颜色,它都拥有,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透明,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的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声的期待,只为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中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声,还不够用来守望这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叙事作文 篇6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误认为“社会已经没有爱了”。其实不然,在这个被众人贴上“冷酷无情”标签的社会里,其实到处充满爱,它正如一股暖流,在不经意间淌入人们的心底,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灵。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下课回家独自走在漆黑的小道上,伸手不见五指,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令我毛骨悚然,但就在这突然间,一个磕绊,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手脚都擦破了皮,正当万分痛苦、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一位好心老奶奶将我扶起,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她还为我亮起手电筒,点亮了我回家的路,陪我走出这段阴森小道,那是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关爱,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心头,之前的恐惧害怕一下子荡然无存。
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里,几个淘气的`小朋友在阅读后,将书籍随意摆放,弄得满地乱七八糟,让人无法落脚,寸步难行。这时,只见一位读者,默默地将那些书一本一本的捡起来,又蹲下又起来 ,如此反复,最后将那些书籍全部放回原位,我瞥见她不停地用衣袖拭去头上的汗水,但她的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不抱怨不嫌弃,默默无闻地做着也许与她无关的事情。作为旁观者,我深深地被这一幕无声的爱所打动,她这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举动涤荡了我的心灵,让我心中的敬意久久挥之不去。
后来我壮着胆子去问她:“那些书和你无关,你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为什么你愿意牺牲自己那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去收拾整理那些书呢?”她平静回答道:“因为我仅仅是为了大家能在阅读时候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若是到处乱糟糟的,估计大家都难以忍受,我只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方便而已”。
“给大家一个方便”,这句平实朴素的话语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加上她刚才一起一蹲的动作和瘦小的身影,我已深深地被打动,同时我也深深的意识到,这个社会并不是“冷酷无情”的,它应该换个标签,“爱心洋溢”也许才对。
原来社会充满了爱。我们更多的人应该像那位老奶奶和姐姐一样,毫无吝啬地献出自己的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善举,都会让这个社会处处充满爱,让这个社会更加祥和美好。
叙事作文 篇7
我是一名合格的观众,他人的发言,最热烈的掌声必然出自我手。
又是一节班会课,每个组长都要发言。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引来如潮的掌声与我如潮的羡艳。
若是我能获得这些掌声,该多好?
轮到我了。同学们的灼热目光一瞬间汇集在我的身上。我的脸顿时被烧得沸腾与滚烫。深吸一口气,我佯装镇定地站了起来,平视前方,将肚中的语言捋一捋,缓缓地道出了我的观点:“我认为………”只觉得一阵寂静。我不知,接下来,是同学们的嘲笑亦或是老师的反对,我只得硬着头皮,自顾自,口若悬河地说下去。语毕,便又是一阵寂静。
原本没有消散的红晕忽地又涌上来,我无地自容,正准备埋头坐下。
“啪......啪......”不知谁起了一个头,仿佛是平地中的'一声惊雷,几个零零碎碎的掌声从角落响起,接着,尤如天女散花一般,平静的教室顿时变得热闹多了,如潮的掌声铺天盖地席卷而至,将我这孤立的一芥小舟彻底吞没,只剩下幸福的海洋与不知所措、受宠若惊的我。我抬起头,看着一张张如花的笑靥。他们就如同曾经的我,在讲台下卖力却又真诚地鼓掌。掌声依然,我却红了眼眶。
掌声依然,只不过,鼓掌的人少了我,接受鼓掌的人,多了我一人。
【叙事作文】相关文章:
叙事的作文12-05
搬家叙事作文11-20
遇见叙事作文11-22
夏天叙事作文11-23
仓鼠叙事作文11-23
习惯叙事作文11-29
自豪叙事作文11-29
舞台叙事作文12-02
春天叙事作文11-25
有关叙事作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