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3-07-04 10:00: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幼儿园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省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材第五主题《房子大观》中的次主题二里的教学活动四《走小路》,这节教学活动,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幼儿已经学习过,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1)能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够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创设情境等,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两种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内容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1、听音乐师幼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小猫,师幼谈话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

  (1)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律打扮小猫。

  (2)引导幼儿观察在我们周围有哪些按一定规律摆放的的物体。

  3、引导幼儿自创规律排序。

  (1)教师创设情景:小猫盖了一座新房子,它想请小朋友帮它铺几条有规律的小路,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帮它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即有规律,又好看呢?

  (2)幼儿自创规律铺小路,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延伸

  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创设情境的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基础起点,先让幼儿观察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然后让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让幼儿在玩中、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再通过“铺小路”,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动手操作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2

  一、活动背景

  “挠痒痒”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歌唱活动,其旋律优美、内容简单,很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学唱和游戏。我们都知道挠痒痒是一种生活现象,许多幼儿也都有和父母长辈玩过挠痒痒的切身体验,那种又怕又喜欢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挠痒痒”则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把落叶飘飘的自然现象想象成是毛毛虫给大树挠痒痒的结果,活动内容富有情趣,为幼儿所熟悉和喜爱。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歌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创设轻松愉悦地教学环境和心理环境,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和游戏情节,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挠痒痒的快乐情绪。

  2.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尝试情景表演。

  (二)活动准备:

  配班老师弹琴,毛毛虫胸饰一个,歌曲课件,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体验挠痒痒的快乐

  (1)(大树画面)师:这是谁呀?大树爷爷年纪大了,整天一个人站在那里很孤单:“哎!我一点都不开心,谁来陪我玩呀?!”“大树爷爷,我来陪你玩……!”咦!是谁来了呢?(一条毛毛虫)它们在一起会玩什么游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2)欣赏故事课件

  欣赏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身上干什么呀?(给大树爷爷挠痒痒)

  大树爷爷痒不痒?你怎么知道的?学一学大树爷爷大声地笑起来?

  (3)我也想玩挠痒痒的游戏,你们会挠痒痒吗?挠哪些地方会痒痒?(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相挠痒痒)

  (评析:以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由毛毛虫挠痒痒,给大树爷爷带来快乐,唤起幼儿情感共鸣,引申到我们也来挠痒痒。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互相挠痒痒,在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学唱歌曲,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师:挠痒痒真开心,这里还有一首挠痒痒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课件歌曲一次)

  (2)提问:歌曲好听吗?(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应要求:跟着音乐拍拍手,点点头,再次欣赏歌曲)

  (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幼儿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体验,配上拍拍手,点点头等身体动作,幼儿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挠痒痒”,唱得是谁给谁挠痒痒?(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瞧!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啦!(用手部动作表现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即一根手指弯弯曲曲表现毛毛虫爬出来,另一只手张开五指表现大树形象)

  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的哪里停下来了?(树脚下)

  语言提示:毛毛虫要从树脚下往上爬,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喽!(范唱第三、四乐句)大树爷爷笑得树枝都抖起来,树叶都抖落下来了,挠痒痒挠得真舒服呀!

  师:我们的小手也来变条毛毛虫,一边唱歌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评析:手指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形式,教师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游戏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进一步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4) 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动作

  师:一条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了。“大树爷爷,我来啦!”,(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师:一条毛毛虫又来了一条是几条?两条毛毛虫挠痒痒一定更开心。

  (三条,四条……,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手指表现毛毛虫爬行和挠痒痒动作)

  (评析:手指游戏的运用,增进了幼儿学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动参与性。幼儿在一条、两条等多条毛毛虫出来挠痒痒的手指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表演和学唱歌曲,体验到了歌唱活动的轻松和快乐。)

  3.尝试表演,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1)教师扮演毛毛虫,请一幼儿扮演大树,其他幼儿唱歌。

  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乐句毛毛虫爬出来停在树脚下;第三、第四乐句毛毛虫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师:谁愿意来做大树?做大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请部分幼儿做大树,部分幼儿扮演毛毛虫,听歌曲录音表演游戏)

  (3)全体幼儿一起参加游戏。

  (评析:从教师与个别幼儿的游戏,到部分幼儿的参与,再到集体的共同游戏,为小班幼儿搭建了一个积极模仿、学习的平台。其次,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更主动更愉快。)

  三、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

  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动评价

  1.内容的适宜性

  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具有愉悦的功能。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歌曲“挠痒痒” 旋律优美、内容简单而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非常适合在小班幼儿中组织开展。

  2.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幼儿的学习即游戏。而小班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知以具体形象为主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师生之间互相挠痒痒体现一个“趣”字,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体现一个“趣”字,情景表演游戏同样体现一个“趣”字。

  3.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宽松的心理环境还是有趣的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与此同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向老师学,向同伴学,再到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则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3

  1、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认为该活动应达到如下目标:

  (1)借助诵读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认识牵牛花的生长特点。

  (2)利用挂图,学习理解新词--篱笆。

  (3)通过理解诵读儿歌,是幼儿获得快乐,促进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2、重点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达到正确的背诵。

  3、准备:为了较好的突破难点重点,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根据本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牵牛花爬上高楼,树梢,墙头和篱笆的挂图。有一朵躺在地上,拟人化处理,可以移动,必要时再现出,以保证新鲜性,有助于凝聚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总是对新鲜有变化的事物感兴趣,并且总是把周围的一切看作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有感情。挂图这样处理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感情和兴趣,易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挂图也可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

  2、说教学设计

  (1)说教法。枯燥的说教对幼儿不起作用,因为幼儿是一个活动的个体,其注意力的集中是短暂的,需要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接受新指令,借以维持其注意力。因此我决定采用广泛的谈话法和直观教学法,以适应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面向全体的谈话,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把握每位幼儿的思维。

  (2)说学法。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幼儿同时参与的过程,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有教师的教,还要有幼儿学的配合。本班幼儿比较活跃,课堂气氛把握不好,就会走向混乱,因此我决定采用集体问答于个别问答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答案明确的请幼儿集体回答,分散型的问题请幼儿个别回答,做到动静结合。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幼儿参与面,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中,引导幼儿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游戏法熟悉儿歌,进一步激起幼儿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3、说教学程序

  (1)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观察挂图,初步感知画面内容。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画,想看吗?

  提出要求:安静地,认真地看,把画记到脑子里。

  提问:画上画的是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牵牛花是在什么地方的`?牵牛花为什么要爬到这些东西上呢?(随机介绍篱笆)

  (2)、介绍牵牛花的生长特性

  蔓细长,软,不能自己直立,必须缠绕着别的物体往上爬。

  可是有一朵牵牛花却没有往上爬,她在那呢?(出示活动牵牛花)她为什么躺在地上呢?过渡到下一环节

  (3)中间部分,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a、示范朗诵,掌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现在知道牵牛花为什么要躺在地上了吧?先来告诉老师别的牵牛花爬到哪去了?(集体回答:幼儿看挂图,听老师提示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只有这一朵,哪也没爬上去,为什么呢?(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用儿歌语言找出原因。

  b、学习朗诵儿歌

  这朵牵牛花既有趣,又可爱,我们来学一下她的儿歌好吗?

  (用跟学法结合挂图朗诵儿歌)

  采用各种方法熟悉儿歌内容,如老师小声说,幼儿大声说;请一幼儿指着挂图领大家说。

  c、联系巩固儿歌

  连接背诵,老师一句,幼儿一句,激发幼儿兴趣

  (4)延伸部分,连锁调:小苗圃

  谈话:这首儿歌读起来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儿歌叫什么?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这样的儿歌是《小苗圃》。

  (5)结束部分,背诵《小苗圃》《牵牛花》,体验其相同的地方,即连锁调儿歌的特点。

幼儿园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教师用书》--《语言表达》教材中的一节教育活动《泡泡变成包》。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自以为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泡泡变成包》图中优美的景色,典型的形象塑造,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教师以排图讲述的形式组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图知道“泡泡怎样变成包”,使幼儿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这样贴近幼儿生活,还会积极参与活动。针对以上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本活动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能用较完成连贯的语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动作、表情和心情。(这是本活动的重点)

  2.学习有顺序的观察、理解图意,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并准确排序。(这是本活动的难点)

  3.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准备:故事图片四张、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课前与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二、说教法

  1.直观法:活动开始直接让幼儿观察图片,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

  2.图片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图片,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故事内容。

  3.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4.引领操作讲述法:教师示范排图讲述方法,激发幼儿兴趣,发挥想象力。

  5.激趣观察法:教师直接以问题“你们玩过了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会变成包吗?”引起幼儿观察图片兴趣。

  三、说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分组讨论法:幼儿在活动中,分组讨论想象图片进行创编想象,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此外,还运用赏识激励法、演示法等,在的活动中加以运用。

  四、说活动过程我将围绕“看-想---排---讲”的流程来组织本次活动。

  第一个环节: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兴趣:你们玩过了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会变成包吗?“让幼儿在猜想中进行讨论,激发幼儿观看图片的兴趣。然后教师出示四幅图片:这里有几张图片,”泡泡变成包“的故事就在里面,本来是要给图片排好顺序,再讲故事给小朋友听的,可是图片没写哪张是图一,哪张是图二?现在只好请小朋友们来给这些图片排队,编出一个完整的、不一样故事来。”教师鼓励幼儿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第二个环节:将幼儿自由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图讲述。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为这四幅图片排个顺序,并按照你们排列的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排图,尽量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排图方法,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动作、表情和心情,讲述故事。同时还要多帮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排图讲述的乐趣。分小组讲述,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讲述,保证每个人获得在众人面前表达的机会。这样既能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互相学习,调整思路,改进原来的讲述,在幼儿自由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定位在关注倾听幼儿讲话,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适当的插话、简单的提问,拓展幼儿讲述的`思路。

  第三个环节:分享交流。

  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排法,并讲述他们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讲评各组的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要注意强调小鸟两次劝告胖胖和胖胖回答的语气,使幼儿明白为什么最后撞破泡泡、头起包。为了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可展示自己的排图顺序,并用完整的语言、生动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卡。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动口,教师的示范是为了激发幼儿创造想象,给幼儿以启发。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怎样串连起故事情节,使表述更完整、更顺畅,以提升每个幼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语言经验。

  第四个环节:共同讨论,情感升华,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讲述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泡泡为什么会变成包?这一问题的提出,正好与开始部分相呼应,相互衔接,给幼儿以完整的答案,承上启下,从而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自然过渡到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如:外出活动时应如何保护自己?公共场所应如何做文明小公民?从而教育幼儿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从而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积极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对本活动的分析和理解,活动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艺术领域的活动,对于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个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将音乐活动的价值定位于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手段来为目标服务。

  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幼儿艺术活动目标之一。而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对孩子们的了解,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谱理解、记忆歌词。

  3)能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这次活动的定位应属于歌表演教学,现在孩子们已是大班下学期,已有了一定的秩序感,在歌表演教学中正需要孩子有着良好活动秩序,基于这些原因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一课时完成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次活动目标,我把这次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把难点定位于:运用表情、动作与同伴交流表现歌曲。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要树立目标的渗透性、科学性、系统性,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就必须做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准备了歌曲音乐、活动导入课件,目的是让幼儿多听音乐,积累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歌曲图谱。

  (3)将幼儿的座位按活动要求摆成大半圆形。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益;如:激趣游戏法、电教演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运用练习法等,在活动中我改变了过去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进行练习的单一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引探尝试教学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韵律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幼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我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本节的预期目标。结合本教材,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第一个环节:

  我以老师们来到我班,大家跳舞欢迎的方法,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第二环节: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众所周知,愉快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而且还能把他们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为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第二环节,我带幼儿观看恐龙和鳄鱼的课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幼儿机械模仿老师进行单一练习的模式,提供孩子创设表达的机会。帮助幼儿在学习中挑战自我。

  3、接着第三环节我用简洁的提问,引出学习内容:“恐龙和鳄鱼到我们班干什么来了?”(来跳舞)“他们跳什么舞呢?”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恐龙和鳄鱼跳舞的样子,这样设计是为了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

  4、第四环节出示图谱,按图谱中的口型唱出歌曲中拟声部分,帮助幼儿理解图谱所表达的内容。避免单一的教师教,幼儿学,变为幼儿在想象、游戏中学习。

  5、第五环节:

  把以上不同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连起来唱及以上创编的舞蹈动作完整的表演和学习,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动作。

  幼儿再次唱歌并表演,完整的梳理歌表演的'整个过程。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次歌表演的整个过程,减少幼儿的记忆负担。

  6、活动延伸: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肢体表达能力。

  一次成功的歌表演教学活动不在于动作的变化多、难度高,而在于是否让孩子在学习时象做游戏一样愉快,因为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更能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与交往的快乐,不断促进幼儿对音乐、对表演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扬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在好的教育理念之上,我想,好的音乐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说课稿6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在游戏中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二、准备

  1、对应的'两个物品(碗、勺、盘、叉等)若干组。

  2、猫、狗、猴、兔及鱼、骨头、桃、萝卜若干套。

  3、小熊头饰一个。

  三、重难点

  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帮小熊准备客人的食物和餐具来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出活动。

  教师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请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准备够了没有。想请大家来给我帮忙,行吗?

  2、幼儿操作,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

  (1)交代要求:你们帮我看看哪一样食物不够,记在心里。然后告诉我: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还是一样多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集体检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4)教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结果。

  3、小组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1)交代要求:客人就要来了,餐具还没整理,你们再帮我理一理吧。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请幼儿吃“点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7

  小班歌唱活动《打电话》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选的这个活动是小班歌唱活动-《打电话》,打电话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易于幼儿接受,也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并且歌唱较短,幼儿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活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歌曲本身,教学过程主要有熟悉教材、教唱新歌。采用了增添歌词的创造性的幼儿歌唱活动,发展幼儿的歌唱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进行简单歌唱《打电话》,并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指导,替换部分歌词。这是动作技能目标。

  2.主要是认知目标,能够记忆歌词,并感受歌曲节奏。

  3.第三涉及情歌领域,能够大胆地歌唱,享受并乐于参加集体歌唱活动。

  二、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打电话的音频,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歌唱活动的兴趣。还有幼儿喜欢并常去地方的图片,例如动物园、游乐园,进一步吸引幼儿。教师自身的准备对课堂效果也很重要,要求教师熟练地唱好歌曲《打电话》。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音频, 吸引了幼儿,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经常大电话吗?,你们喜欢打电话吗?,你们打电话时都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让幼儿慢慢进入到主题活动中去。

  2、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表演泛唱歌曲《打电话》一遍,提问幼儿他们在哪里。

  教师范唱,请幼儿回答小娃娃在哪里,让幼儿集中精神听,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2)验证幼儿的答案,再唱一遍,并出示幼儿园PPT图片。给予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和肯定。

  (3)教师领唱,幼儿跟唱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演,一起歌唱一遍。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后面一个部分部分幼儿分别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后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儿园",然后交换进行。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交替进行歌唱,通过一问一答,增加情境性,更具有童趣。也增深他们对歌唱活动的'体验。

  3.改编歌词

  (1)改编歌词部分,放映动物园PPT图片,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如果小娃娃在动物园,那他们会怎么打电话呢?"在教师示范前,先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因为幼儿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虽然都是小班幼儿,但是难免会有个别儿童思维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在观察幼儿的回答及反应后,适当地给予示范。通过PPT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参与改编并歌唱,教师的示范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接受能力远小于大班和中班幼儿,所以通过教师示范,再让他们进行自主改编。

  (2)出示游乐园和家的PPT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自己改编歌词,并大声歌唱。锻炼幼儿的看图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歌唱记忆。

  4.延伸部分提问幼儿,"小娃娃还有可能在哪里呢?"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让幼儿说出他们的想法,再进行改编,有利于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最后,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歌唱表演,不仅有利于巩固刚学的歌曲,也有益于亲子关系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8

  1、 方法背景 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 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 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 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 活动流程:

  (四) 活动过程: 1、 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 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

  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 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 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园说课稿9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火灾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条件,认识灭火器材和防火材料,了解火灾为人类带来的危害。

  2、初步学习收集、查

  找相关资料,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

  3、感受火灾现场的真实场面,能正确的估计火势的大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基本自救措施。

  l活动准备:

  1、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及幼儿探究活动中需要的材料。

  2、创设火灾现场的场景,让幼儿亲身感受火灾发生时的真实场面。

  活动流程:

  在主题实施中,我将采取“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经线,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实践、资料收集与共享为纬线”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典型活动:

  一、防患于未然

  户外活动时,机灵的刘瀚琪闻到烧树叶的味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咦,火可以把树叶烧断。”“为什么烧过的叶子会有难闻的气味呢?”一连串的问题被孩子们抛了出来。我想:孩子们一定是非常渴望了解火的秘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我就顺势引导孩子:“火可以烧毁哪些物品呢?”于是《谁能燃烧》这个实验开始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塑料、纸、木头、金属、针织品进行燃烧。当他们第一次看到火迅速地将棉花烧着了,好多孩子都吓得发出了尖叫声纷纷逃跑,我鼓励孩子把燃着的棉花放进水里,使火苗熄灭。并问到:“湿棉花还能着火吗?”还是那些比较有生活常识的孩子们答对了:湿棉花当然不能烧着了。当他们燃烧塑料制品时,又闻到了难闻的气味,还有黑色的物质残留。聪明的韩梓鉴很有经验的说:“这难闻的气味就是塑料燃烧时排放的毒气。”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捂上了鼻子和嘴。通过他们细心观察,亲手实践,孩子们知道了谁能燃烧,谁不能燃烧。接下来,大家又发现家里的窗帘,床上用品,厨房里的柜子,毛巾,教室里的玩具,桌椅都是易燃品。这是金彤彤小朋友和妈妈在网上搜集到的`放火材料的图片,孩子们还在家中统计了飞机和火车上禁止携带的易燃品。

  由收集资料到寻找答案,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加深了对“防患于未然”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寻找答案与分享经验的快乐。

  二、灭火有高招

  自从孩子们找到了身边的易燃品后,他们就一直担心着:如果哪一天人们由于注意不当而引发火灾,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想到了消防队——这个火灾的克星。他们从网上收集到消防队灭

  火过程的图片,知道了消防队是用消防车、高架云梯、救生犬来灭火的,还为我们沈阳自制的灭火炮而拍手叫好。我们还认识了身边的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箱……孩子们建议在家中,幼儿园里多准备几个灭火器,谨防火灾的发生。不过当他们了解到其实还可以利用窒息的办法制作灭火器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他们收集了好多的塑料瓶,将水、沙子、盐倒入瓶子中,希望用它来灭火。可是塑料瓶是摔不破的呀?大家讨论应该用玻璃瓶来制作,但是玻璃瓶摔破时会有玻璃片崩溅是十分危险的。还是婷婷最有办法了,她想出用塑料袋制作的灭火弹既安全又方便而且价钱还很便宜呢。在后面的环节中,孩子们自制的灭火弹也派上了用场。

  三、火灾来了怎么办

  孩子们制作了灭火弹后就幻想着用它显显威风。针对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决定明天来一次真正的消防演习。点子多的佳佳说:“我们应该设计好逃跑的路线,火灾来了我们就能顺利的逃走了。”她的想法启发了大家,孩子们纷纷动脑设计逃生路线。有的用荧光笔画箭头贴在墙上,有的用不干胶纸直接粘在地上,孟孟还利用了小彩灯照明,即使有浓烟也不会迷路。孩子们还细心的为小班的小朋友想了逃生的好主意:拉着诱导绳逃跑。

  “光有逃生路线还不行,万一门外起火逃不出去,我们可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方广权若有所思的说——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具体了。“我们躲到厕所里吧。”“不行,厕所里不通风,毒烟进来会被熏死的,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冉冉很有经验的说着。“火灾来了要带上湿毛巾用来捂嘴,还有湿的被子可以保护自己,王老师你别忘了带上药箱和哨子。”“为什么?”我奇怪的问。“你可以吹哨子叫我们集合,万一我们受伤了,你可以为我们擦药啊。”孩子们想的可真周到。我们利用间操前的时间进行了一次预演,孩子们有的拿玩具,有的抱录音机,甚至连坐垫都带上了,结果用了十多分钟集合完毕,孩子们发现:真正的火灾是不能带这些东西的。

  11月9日这一天,孩子们格外的兴奋,当听到火灾警报时,孩子们快速的穿上衣服,有的孩子急的衣服都穿反了,有的找到自己的小毛巾弄湿后将嘴和鼻子捂好……孩子们快速站队,统一下楼。当遇到浓烟时,孩子们都蹲下行走,有的学着解放军匍匐前进。保育员则负责保护年龄小的幼儿快速撤离。

  当我们跑到安全的地方时,袁一凡拨打了报警电话,请求消防队救援。这时潞潞提醒了我:“老师,消防栓里不是有报警器吗?”是啊我怎么忘记了呢。

  这时刚刚被困在教室里的那部分孩子跑到阳台大声的呼救。有的用喇叭,有的用颜色鲜艳的手绢,有的用杯子敲击栏杆发出声响,还有的吹哨子……孩子们运用多种方式呼救,使整个演习成功的结束了。

  演习结束后,我们讨论了个别孩子出现的危险行为:大家一致认为:不能从窗户逃生,在火灾中扶手会很快被火烫热,不能顺着扶手滑下来。我们的活动还得到了市急救中心的救护员——我班张斯飞妈妈的大力支持,她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了“火灾中烧伤、烫伤事故处理的办法”,使整个活动推入了高潮。

  活动中孩子真切的体验到火灾现场紧张的场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时的逃生、呼救、报警,它是探索火灾自救措施的升华。

  自评与反思:

  一、

  活动中孩子危险行为的发生,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当孩子们讨论这种行为是否可取时,我又意识到:其实这也是个反面教育素材,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使孩子们对整个活动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二、

  开展本次活动时,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能与孩子们亲自到消防队进行参观这点略有遗憾,近期我们会尽量争取弥补这个遗憾,让孩子们亲自走进消防队中感受真实的灭火氛围。

  三、

  本次活动的到了家长的极力支持,他们与孩子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我们将这次活动上传到沈河教育网,还有家长建议我们班在网络上创建主页,将班级的各种活动上传到网上。

幼儿园说课稿10

  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目标设为以下:

  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目标1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

  1、环境上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

  (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

  说教法:

  1、游戏激趣法。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说学法:

  1、观察学习法。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促进知识的内化。

  2、分享式学习法。谈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分享学习的过程。

  3、多感官司学习法。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活动中,幼儿看看、穿穿、说说、做做,更能激发幼儿对长大的期盼。

  说活动过程:

  在本节活动中,遵循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游戏激趣——直观感知——交流讨论——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一、游戏激趣“猜猜我是谁”。

  用照片导入,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开始请幼儿辨别较容易的,再辨别变化较大的,请幼儿将照片与真人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我们现在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照片和真人的对比,引出“长大”一词,给幼儿以直观、可感的视觉感受。

  二、直观感知自身的长大。

  1、感知身体上的长大。

  出示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袜等,进行操作练习。

  让幼儿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一起操作、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请一幼儿示范穿小时候的衣服,给大家展示。身体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长大。

  播放一段幼儿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录像,进行对比观察,让幼儿感知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3、教师进行总结,以一位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配背景音乐,讲述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中,感受长大的快乐,体味生命的奇妙,运用情感上的煊染,调动孩子的激情,为孩子在下面的活动中萌发说一说的愿望。

  三、交流讨论: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想干什么?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构表达的框架,让幼儿抓住表述的要点,进行交流讲述,老师要适时进行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清楚表述。

  四、集体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1、小宝宝排排队 将一位幼儿不同时期典型照片进行排序。

  2、我需要的东西 将不同实物图片发别粘贴在婴儿和中班幼儿的旁边。

  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感知长大,同时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提高。

  五、音乐活动“你别说我小”中,进行表演,结束活动。

  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长大的自豪。《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去画一画长大后的自己,给成长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长大过程中的快乐瞬间。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

幼儿园说课稿11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已经居幼儿死亡人数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教学活动就是来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可能发展,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间接目标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相吻合。这是我选择它作为内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动与我班幼儿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或状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预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阐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三、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幼儿准备: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教学环境:在活动场地粘贴常见的道路标志

  材料准备:大图片四幅小图片每组一张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汽车》进入活动场地,让幼儿理解标志的意思

  沿路贴着常见的交通标志,边开边提问:这块标志,是要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情况是怎样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进行讲述

  道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是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的情况,小老鼠杰瑞在路上看到了些奇怪的道路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一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这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小老鼠杰瑞蹦蹦跳跳地出去旅行了。

  走着走着~~,小老鼠杰瑞看到路旁有一块道路标志,上面画有︻,你们帮助小老鼠杰瑞想想,这个道路标志的前方会出现什么?

  2.出示图二

  a.小老鼠杰瑞继续往前走,哈哈,前方果然是一座桥,小老鼠杰瑞得意极了:它会怎样说?

  b.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丽了,如果你是这只小老鼠站在小桥上,会看到了什么?(尝试运用:清澈的河水、碧绿的草地等词语描述想象中的景物)

  小老鼠杰瑞又发现一块标志,上面画着●。

  提问:你们认为再往前走会出现什么呢?

  3.出示图三

  a.小老鼠杰瑞一边唱着歌,一边快步往前走,突然,只听到“哎吆!”“扑通~”一声,小老鼠杰瑞怎么了?刚才那块道路标志是告诉行人前方有什么?

  b.杰瑞摔得怎么样?(尝试运用形容词:鼻青眼肿、眼冒金星、头晕眼花描述杰瑞摔后的状态)

  c.掉进陷阱里杰瑞懊悔极了,它心里怎样想?会怎样做?

  d.杰瑞以后怎样才不会再摔到陷阱里去的?

幼儿园说课稿1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随处可见,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蔬菜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丰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汤、可以凉拌、还可以腌着吃,总之,我们的生活里离不开蔬菜。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知道蔬菜好吃有营养,养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主要是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在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分一分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实物若干、蔬菜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大头儿子"这个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2、课件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蔬菜图片找朋友,同时加入《找朋友》的音乐,让幼儿边唱边找,共同体验分类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分一分、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对蔬菜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进行分类。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利用了轻松、活泼的音乐《找朋友》,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找找中引导幼儿体验蔬菜分类的快乐。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猜谜游戏——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制作延伸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情境创设)(课件演示法)

  "兴趣是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大头儿子和蔬菜宝宝来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大头儿子带着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了。(PPT)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PPT)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吗?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3、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PPT)

  以上我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特征的兴趣,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

  (二)猜谜游戏: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PPT)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胡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问:我们吃的是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卷心菜)

  4、提问: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体验:分类游戏"找朋友"(PPT图片,背景音乐)

  每个幼儿手拿一张蔬菜图片,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唱着歌去找朋友。

  利用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更加深了对蔬菜的认识。

  (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胡萝卜做的蔬菜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

幼儿园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报纸棍随意装饰鱼的造型,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状。

  2、能大胆用彩色花纹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鱼的眼睛及其他部位。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4、与同伴分享自己创造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PPT"美丽的热带鱼",背景音乐"海浪声、雪的梦幻",报纸棒若干、A4纸若干、彩色花纹若干、固体胶若干、黑白卡纸圆圈若干、剪刀。

  活动重难点:

  鱼的身体形状设计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鱼的镂空之处鱼的花纹装饰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没胳膊也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打一动物;鱼)

  二、观看PPT课件"美丽的热带鱼"主要观看鱼的形状,是由那些部位组成。

  小鱼的身上有些什么呢?(鱼眼、鱼鳞、鱼鳍、鱼尾等)它们的颜色一样的吗?是什么颜色(五颜六色)看这么多好看的鱼老师突然有个想法做一条报纸鱼,疑问"报纸鱼"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做的吗?

  三、请幼儿欣赏用报纸棒做成的报纸鱼,共同探讨鱼的身体结构。

  师:出示报纸棒,启发幼儿探索鱼的制作方法:先用报纸棒任意围成鱼的`身体的轮廓使用固体胶连接、然后用彩色纸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及装饰鱼尾、鱼鳍、鱼鳞和鱼眼睛师:出示报纸鱼的半成品,提问:小鱼少了什么?小鱼少了鱼鳍、鱼尾、鱼眼会怎样?小鱼是镂空的,眼睛怎么粘贴、粘在什么部位?

  四、提出要求、幼儿制作(播放"雪的梦幻")1、鼓励幼儿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报纸鱼。

  2、提示幼儿注意材料使用和操作习惯。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重点指导个别幼儿装饰花纹、粘眼睛有困难的幼儿六、评价展示引导幼儿从形态、花纹、鱼眼睛的粘贴的位置、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说课稿15

  一、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饮食健康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有节制。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片制成的蔬菜、水果、鱼肉、米饭等食物,以及水与饮料等;托盘若干份。

  建议学生由家长陪同,到菜市场认识各种蔬菜;向家长请教或网上查资料了解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三、设计理念:

  幼儿园小班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无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必须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针对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让儿童在角色扮演、对话、讨论和其他活动中,实际体验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健康、快乐。

  四、活动时间;1课时

  五、活动过程:

  谈话导课:

  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食”,也就是“吃”。(大屏幕显示“吃”)

  你们觉得什么是最好吃的?在吃这方面你有什么烦恼吗?学生: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和吃的烦恼介绍给大家。

  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的烦恼。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才是好好地吃。板书:我会好好吃

  活动一:吃得文明

  1、师:辛老师也爱吃,所以我就开了一家“快乐餐厅”。小朋友,你有没有到餐厅里吃过饭呀?你知道到餐厅吃饭要注意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介绍应注意的事项。

  2、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其实会吃的第一表现,就是要吃得文明。(板书:吃得文明)

  大家所说的',就是快乐餐厅的文明公约。课件显示:文明公约(饭前要洗手,不大声说话,不浪费食物,不互相争抢)

  活动二:自由选择

  1、师:今天啊,“快乐餐厅”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出示食物)瞧,有鸡呀,鱼呀,肉呀,还有许多蔬菜、水果,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吃吗?那好就入席吧。

  2、师:现在,我们已经都入席了,看了那么多食物,是不是非常想吃,那就请你们开始选择食品吧!学生自由选择(放音乐)

  师:在刚才的选择中,发现有的小朋友是比较文明的。你们会吃,吃得文明。

  活动三:交流

  1、师:(屏幕出示食物分类表)瞧,老师把这些食物呀,根据不同的营养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最大的气球写着主食,其次是两个大气球,这两类是平时说的荤菜和素菜,两边两个小气球写着豆制品和汤。为什么气球大小不一样?集体交流。

  2、师: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下,小朋友都为自己选择好了一顿午餐,小朋友看看自己都选了哪类食物。

  3、师:选择4位比较典型的学生上来交流各自的选择。

  生:学生点评。

  师:所以,我们吃呀要吃得合理,(板书:吃得合理),怎样吃才吃得合理呀?就是要荤素搭配(板书:荤素搭配)。

  4、看自己选择的是否恰当呢,请做一个适当的调整,师巡视,请小朋友说说做了什么调整。

  活动四,我和蔬菜是朋友。

  师: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喜欢吃油炸食品,到底多吃油炸食品好吗?

  1、结合课本第50而图,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为什么要和蔬菜交朋友?

  3、师小结:蔬菜含有人体健康发育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的纤维素能帮助我们排便通畅,因此,要多吃蔬菜。

  活动五,他(她)的做法正确吗?

  1、让学生参照课本第51页,分角色进行表演。

  2、学生自由结合进行讨论,对课本中几组孩子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看法,并说一说自己做的比图片上好的地方。

  4、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活动六,营养顾问

  师:现在吃讲科学了,所以“快乐餐厅”要聘请营养顾问,你们愿意来应聘吗?我们要竞争上场,看哪一个小组被聘为营养顾问,我可得考考你们。

  1、比赛规划:这次的考试分为:必答题、抢答题、自由发挥题。每答对一题,小组可以从盘中拿出1个小番茄。如果不对或没有答出来,其他组可以帮助答,答对了,从盘中拿出一个,得到番茄最多的小组成为我们的营养顾问。

  2、比赛结束,师发聘书。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赛,发现很多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有些食物不起眼,但多少也要吃,所以要吃得合理,样样都吃。(板书:样样都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壮。

  活动七,谈收获

  师: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怎样吃得文明,吃得合理,荤素搭配,样样都吃,不暴食暴饮,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你们才能过得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快乐餐厅

  吃得文明

  吃得合理

  荤素搭配

  样样都吃

《(必备)幼儿园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08-11

幼儿园美术说课稿02-16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02-08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08-17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08-14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8-11

幼儿园说课稿(15篇)11-13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11-06

幼儿园说课稿15篇11-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必备)幼儿园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省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材第五主题《房子大观》中的次主题二里的教学活动四《走小路》,这节教学活动,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幼儿已经学习过,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1)能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够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创设情境等,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两种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内容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1、听音乐师幼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小猫,师幼谈话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

  (1)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律打扮小猫。

  (2)引导幼儿观察在我们周围有哪些按一定规律摆放的的物体。

  3、引导幼儿自创规律排序。

  (1)教师创设情景:小猫盖了一座新房子,它想请小朋友帮它铺几条有规律的小路,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帮它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即有规律,又好看呢?

  (2)幼儿自创规律铺小路,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延伸

  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创设情境的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基础起点,先让幼儿观察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然后让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让幼儿在玩中、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再通过“铺小路”,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动手操作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2

  一、活动背景

  “挠痒痒”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歌唱活动,其旋律优美、内容简单,很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学唱和游戏。我们都知道挠痒痒是一种生活现象,许多幼儿也都有和父母长辈玩过挠痒痒的切身体验,那种又怕又喜欢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挠痒痒”则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把落叶飘飘的自然现象想象成是毛毛虫给大树挠痒痒的结果,活动内容富有情趣,为幼儿所熟悉和喜爱。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歌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创设轻松愉悦地教学环境和心理环境,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和游戏情节,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挠痒痒的快乐情绪。

  2.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尝试情景表演。

  (二)活动准备:

  配班老师弹琴,毛毛虫胸饰一个,歌曲课件,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体验挠痒痒的快乐

  (1)(大树画面)师:这是谁呀?大树爷爷年纪大了,整天一个人站在那里很孤单:“哎!我一点都不开心,谁来陪我玩呀?!”“大树爷爷,我来陪你玩……!”咦!是谁来了呢?(一条毛毛虫)它们在一起会玩什么游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2)欣赏故事课件

  欣赏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身上干什么呀?(给大树爷爷挠痒痒)

  大树爷爷痒不痒?你怎么知道的?学一学大树爷爷大声地笑起来?

  (3)我也想玩挠痒痒的游戏,你们会挠痒痒吗?挠哪些地方会痒痒?(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相挠痒痒)

  (评析:以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由毛毛虫挠痒痒,给大树爷爷带来快乐,唤起幼儿情感共鸣,引申到我们也来挠痒痒。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互相挠痒痒,在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学唱歌曲,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师:挠痒痒真开心,这里还有一首挠痒痒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课件歌曲一次)

  (2)提问:歌曲好听吗?(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应要求:跟着音乐拍拍手,点点头,再次欣赏歌曲)

  (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幼儿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体验,配上拍拍手,点点头等身体动作,幼儿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挠痒痒”,唱得是谁给谁挠痒痒?(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瞧!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啦!(用手部动作表现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即一根手指弯弯曲曲表现毛毛虫爬出来,另一只手张开五指表现大树形象)

  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的哪里停下来了?(树脚下)

  语言提示:毛毛虫要从树脚下往上爬,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喽!(范唱第三、四乐句)大树爷爷笑得树枝都抖起来,树叶都抖落下来了,挠痒痒挠得真舒服呀!

  师:我们的小手也来变条毛毛虫,一边唱歌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评析:手指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形式,教师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游戏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进一步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4) 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动作

  师:一条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了。“大树爷爷,我来啦!”,(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师:一条毛毛虫又来了一条是几条?两条毛毛虫挠痒痒一定更开心。

  (三条,四条……,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手指表现毛毛虫爬行和挠痒痒动作)

  (评析:手指游戏的运用,增进了幼儿学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动参与性。幼儿在一条、两条等多条毛毛虫出来挠痒痒的手指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表演和学唱歌曲,体验到了歌唱活动的轻松和快乐。)

  3.尝试表演,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1)教师扮演毛毛虫,请一幼儿扮演大树,其他幼儿唱歌。

  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乐句毛毛虫爬出来停在树脚下;第三、第四乐句毛毛虫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师:谁愿意来做大树?做大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请部分幼儿做大树,部分幼儿扮演毛毛虫,听歌曲录音表演游戏)

  (3)全体幼儿一起参加游戏。

  (评析:从教师与个别幼儿的游戏,到部分幼儿的参与,再到集体的共同游戏,为小班幼儿搭建了一个积极模仿、学习的平台。其次,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更主动更愉快。)

  三、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

  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动评价

  1.内容的适宜性

  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具有愉悦的功能。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歌曲“挠痒痒” 旋律优美、内容简单而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非常适合在小班幼儿中组织开展。

  2.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幼儿的学习即游戏。而小班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知以具体形象为主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师生之间互相挠痒痒体现一个“趣”字,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体现一个“趣”字,情景表演游戏同样体现一个“趣”字。

  3.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宽松的心理环境还是有趣的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与此同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向老师学,向同伴学,再到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则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3

  1、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认为该活动应达到如下目标:

  (1)借助诵读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认识牵牛花的生长特点。

  (2)利用挂图,学习理解新词--篱笆。

  (3)通过理解诵读儿歌,是幼儿获得快乐,促进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2、重点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达到正确的背诵。

  3、准备:为了较好的突破难点重点,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根据本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牵牛花爬上高楼,树梢,墙头和篱笆的挂图。有一朵躺在地上,拟人化处理,可以移动,必要时再现出,以保证新鲜性,有助于凝聚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总是对新鲜有变化的事物感兴趣,并且总是把周围的一切看作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有感情。挂图这样处理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感情和兴趣,易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挂图也可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

  2、说教学设计

  (1)说教法。枯燥的说教对幼儿不起作用,因为幼儿是一个活动的个体,其注意力的集中是短暂的,需要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接受新指令,借以维持其注意力。因此我决定采用广泛的谈话法和直观教学法,以适应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面向全体的谈话,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把握每位幼儿的思维。

  (2)说学法。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幼儿同时参与的过程,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有教师的教,还要有幼儿学的配合。本班幼儿比较活跃,课堂气氛把握不好,就会走向混乱,因此我决定采用集体问答于个别问答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答案明确的请幼儿集体回答,分散型的问题请幼儿个别回答,做到动静结合。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幼儿参与面,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中,引导幼儿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游戏法熟悉儿歌,进一步激起幼儿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3、说教学程序

  (1)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观察挂图,初步感知画面内容。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画,想看吗?

  提出要求:安静地,认真地看,把画记到脑子里。

  提问:画上画的是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牵牛花是在什么地方的`?牵牛花为什么要爬到这些东西上呢?(随机介绍篱笆)

  (2)、介绍牵牛花的生长特性

  蔓细长,软,不能自己直立,必须缠绕着别的物体往上爬。

  可是有一朵牵牛花却没有往上爬,她在那呢?(出示活动牵牛花)她为什么躺在地上呢?过渡到下一环节

  (3)中间部分,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a、示范朗诵,掌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现在知道牵牛花为什么要躺在地上了吧?先来告诉老师别的牵牛花爬到哪去了?(集体回答:幼儿看挂图,听老师提示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只有这一朵,哪也没爬上去,为什么呢?(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用儿歌语言找出原因。

  b、学习朗诵儿歌

  这朵牵牛花既有趣,又可爱,我们来学一下她的儿歌好吗?

  (用跟学法结合挂图朗诵儿歌)

  采用各种方法熟悉儿歌内容,如老师小声说,幼儿大声说;请一幼儿指着挂图领大家说。

  c、联系巩固儿歌

  连接背诵,老师一句,幼儿一句,激发幼儿兴趣

  (4)延伸部分,连锁调:小苗圃

  谈话:这首儿歌读起来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儿歌叫什么?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这样的儿歌是《小苗圃》。

  (5)结束部分,背诵《小苗圃》《牵牛花》,体验其相同的地方,即连锁调儿歌的特点。

幼儿园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教师用书》--《语言表达》教材中的一节教育活动《泡泡变成包》。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自以为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泡泡变成包》图中优美的景色,典型的形象塑造,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教师以排图讲述的形式组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图知道“泡泡怎样变成包”,使幼儿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这样贴近幼儿生活,还会积极参与活动。针对以上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本活动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能用较完成连贯的语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动作、表情和心情。(这是本活动的重点)

  2.学习有顺序的观察、理解图意,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并准确排序。(这是本活动的难点)

  3.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准备:故事图片四张、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课前与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二、说教法

  1.直观法:活动开始直接让幼儿观察图片,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

  2.图片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图片,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故事内容。

  3.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4.引领操作讲述法:教师示范排图讲述方法,激发幼儿兴趣,发挥想象力。

  5.激趣观察法:教师直接以问题“你们玩过了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会变成包吗?”引起幼儿观察图片兴趣。

  三、说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分组讨论法:幼儿在活动中,分组讨论想象图片进行创编想象,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此外,还运用赏识激励法、演示法等,在的活动中加以运用。

  四、说活动过程我将围绕“看-想---排---讲”的流程来组织本次活动。

  第一个环节: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兴趣:你们玩过了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会变成包吗?“让幼儿在猜想中进行讨论,激发幼儿观看图片的兴趣。然后教师出示四幅图片:这里有几张图片,”泡泡变成包“的故事就在里面,本来是要给图片排好顺序,再讲故事给小朋友听的,可是图片没写哪张是图一,哪张是图二?现在只好请小朋友们来给这些图片排队,编出一个完整的、不一样故事来。”教师鼓励幼儿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第二个环节:将幼儿自由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图讲述。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为这四幅图片排个顺序,并按照你们排列的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排图,尽量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排图方法,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动作、表情和心情,讲述故事。同时还要多帮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排图讲述的乐趣。分小组讲述,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讲述,保证每个人获得在众人面前表达的机会。这样既能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互相学习,调整思路,改进原来的讲述,在幼儿自由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定位在关注倾听幼儿讲话,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适当的插话、简单的提问,拓展幼儿讲述的`思路。

  第三个环节:分享交流。

  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排法,并讲述他们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讲评各组的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要注意强调小鸟两次劝告胖胖和胖胖回答的语气,使幼儿明白为什么最后撞破泡泡、头起包。为了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可展示自己的排图顺序,并用完整的语言、生动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卡。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动口,教师的示范是为了激发幼儿创造想象,给幼儿以启发。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怎样串连起故事情节,使表述更完整、更顺畅,以提升每个幼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语言经验。

  第四个环节:共同讨论,情感升华,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讲述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泡泡为什么会变成包?这一问题的提出,正好与开始部分相呼应,相互衔接,给幼儿以完整的答案,承上启下,从而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自然过渡到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如:外出活动时应如何保护自己?公共场所应如何做文明小公民?从而教育幼儿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从而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积极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对本活动的分析和理解,活动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艺术领域的活动,对于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个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将音乐活动的价值定位于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手段来为目标服务。

  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幼儿艺术活动目标之一。而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对孩子们的了解,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谱理解、记忆歌词。

  3)能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这次活动的定位应属于歌表演教学,现在孩子们已是大班下学期,已有了一定的秩序感,在歌表演教学中正需要孩子有着良好活动秩序,基于这些原因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一课时完成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次活动目标,我把这次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把难点定位于:运用表情、动作与同伴交流表现歌曲。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要树立目标的渗透性、科学性、系统性,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就必须做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准备了歌曲音乐、活动导入课件,目的是让幼儿多听音乐,积累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歌曲图谱。

  (3)将幼儿的座位按活动要求摆成大半圆形。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益;如:激趣游戏法、电教演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运用练习法等,在活动中我改变了过去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进行练习的单一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引探尝试教学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韵律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幼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我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本节的预期目标。结合本教材,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第一个环节:

  我以老师们来到我班,大家跳舞欢迎的方法,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第二环节: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众所周知,愉快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而且还能把他们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为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第二环节,我带幼儿观看恐龙和鳄鱼的课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幼儿机械模仿老师进行单一练习的模式,提供孩子创设表达的机会。帮助幼儿在学习中挑战自我。

  3、接着第三环节我用简洁的提问,引出学习内容:“恐龙和鳄鱼到我们班干什么来了?”(来跳舞)“他们跳什么舞呢?”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恐龙和鳄鱼跳舞的样子,这样设计是为了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

  4、第四环节出示图谱,按图谱中的口型唱出歌曲中拟声部分,帮助幼儿理解图谱所表达的内容。避免单一的教师教,幼儿学,变为幼儿在想象、游戏中学习。

  5、第五环节:

  把以上不同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连起来唱及以上创编的舞蹈动作完整的表演和学习,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动作。

  幼儿再次唱歌并表演,完整的梳理歌表演的'整个过程。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次歌表演的整个过程,减少幼儿的记忆负担。

  6、活动延伸: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肢体表达能力。

  一次成功的歌表演教学活动不在于动作的变化多、难度高,而在于是否让孩子在学习时象做游戏一样愉快,因为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更能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与交往的快乐,不断促进幼儿对音乐、对表演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扬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在好的教育理念之上,我想,好的音乐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说课稿6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在游戏中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二、准备

  1、对应的'两个物品(碗、勺、盘、叉等)若干组。

  2、猫、狗、猴、兔及鱼、骨头、桃、萝卜若干套。

  3、小熊头饰一个。

  三、重难点

  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帮小熊准备客人的食物和餐具来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出活动。

  教师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请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准备够了没有。想请大家来给我帮忙,行吗?

  2、幼儿操作,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

  (1)交代要求:你们帮我看看哪一样食物不够,记在心里。然后告诉我: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还是一样多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集体检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4)教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结果。

  3、小组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1)交代要求:客人就要来了,餐具还没整理,你们再帮我理一理吧。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请幼儿吃“点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7

  小班歌唱活动《打电话》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选的这个活动是小班歌唱活动-《打电话》,打电话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易于幼儿接受,也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并且歌唱较短,幼儿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活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歌曲本身,教学过程主要有熟悉教材、教唱新歌。采用了增添歌词的创造性的幼儿歌唱活动,发展幼儿的歌唱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进行简单歌唱《打电话》,并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指导,替换部分歌词。这是动作技能目标。

  2.主要是认知目标,能够记忆歌词,并感受歌曲节奏。

  3.第三涉及情歌领域,能够大胆地歌唱,享受并乐于参加集体歌唱活动。

  二、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打电话的音频,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歌唱活动的兴趣。还有幼儿喜欢并常去地方的图片,例如动物园、游乐园,进一步吸引幼儿。教师自身的准备对课堂效果也很重要,要求教师熟练地唱好歌曲《打电话》。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音频, 吸引了幼儿,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经常大电话吗?,你们喜欢打电话吗?,你们打电话时都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让幼儿慢慢进入到主题活动中去。

  2、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表演泛唱歌曲《打电话》一遍,提问幼儿他们在哪里。

  教师范唱,请幼儿回答小娃娃在哪里,让幼儿集中精神听,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2)验证幼儿的答案,再唱一遍,并出示幼儿园PPT图片。给予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和肯定。

  (3)教师领唱,幼儿跟唱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演,一起歌唱一遍。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4)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后面一个部分部分幼儿分别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后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儿园",然后交换进行。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交替进行歌唱,通过一问一答,增加情境性,更具有童趣。也增深他们对歌唱活动的'体验。

  3.改编歌词

  (1)改编歌词部分,放映动物园PPT图片,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如果小娃娃在动物园,那他们会怎么打电话呢?"在教师示范前,先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因为幼儿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虽然都是小班幼儿,但是难免会有个别儿童思维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在观察幼儿的回答及反应后,适当地给予示范。通过PPT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参与改编并歌唱,教师的示范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接受能力远小于大班和中班幼儿,所以通过教师示范,再让他们进行自主改编。

  (2)出示游乐园和家的PPT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自己改编歌词,并大声歌唱。锻炼幼儿的看图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歌唱记忆。

  4.延伸部分提问幼儿,"小娃娃还有可能在哪里呢?"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让幼儿说出他们的想法,再进行改编,有利于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最后,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歌唱表演,不仅有利于巩固刚学的歌曲,也有益于亲子关系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8

  1、 方法背景 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 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 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 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 活动流程:

  (四) 活动过程: 1、 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 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

  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 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 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园说课稿9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火灾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条件,认识灭火器材和防火材料,了解火灾为人类带来的危害。

  2、初步学习收集、查

  找相关资料,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

  3、感受火灾现场的真实场面,能正确的估计火势的大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基本自救措施。

  l活动准备:

  1、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及幼儿探究活动中需要的材料。

  2、创设火灾现场的场景,让幼儿亲身感受火灾发生时的真实场面。

  活动流程:

  在主题实施中,我将采取“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经线,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实践、资料收集与共享为纬线”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典型活动:

  一、防患于未然

  户外活动时,机灵的刘瀚琪闻到烧树叶的味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咦,火可以把树叶烧断。”“为什么烧过的叶子会有难闻的气味呢?”一连串的问题被孩子们抛了出来。我想:孩子们一定是非常渴望了解火的秘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我就顺势引导孩子:“火可以烧毁哪些物品呢?”于是《谁能燃烧》这个实验开始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塑料、纸、木头、金属、针织品进行燃烧。当他们第一次看到火迅速地将棉花烧着了,好多孩子都吓得发出了尖叫声纷纷逃跑,我鼓励孩子把燃着的棉花放进水里,使火苗熄灭。并问到:“湿棉花还能着火吗?”还是那些比较有生活常识的孩子们答对了:湿棉花当然不能烧着了。当他们燃烧塑料制品时,又闻到了难闻的气味,还有黑色的物质残留。聪明的韩梓鉴很有经验的说:“这难闻的气味就是塑料燃烧时排放的毒气。”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捂上了鼻子和嘴。通过他们细心观察,亲手实践,孩子们知道了谁能燃烧,谁不能燃烧。接下来,大家又发现家里的窗帘,床上用品,厨房里的柜子,毛巾,教室里的玩具,桌椅都是易燃品。这是金彤彤小朋友和妈妈在网上搜集到的`放火材料的图片,孩子们还在家中统计了飞机和火车上禁止携带的易燃品。

  由收集资料到寻找答案,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加深了对“防患于未然”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寻找答案与分享经验的快乐。

  二、灭火有高招

  自从孩子们找到了身边的易燃品后,他们就一直担心着:如果哪一天人们由于注意不当而引发火灾,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想到了消防队——这个火灾的克星。他们从网上收集到消防队灭

  火过程的图片,知道了消防队是用消防车、高架云梯、救生犬来灭火的,还为我们沈阳自制的灭火炮而拍手叫好。我们还认识了身边的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箱……孩子们建议在家中,幼儿园里多准备几个灭火器,谨防火灾的发生。不过当他们了解到其实还可以利用窒息的办法制作灭火器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他们收集了好多的塑料瓶,将水、沙子、盐倒入瓶子中,希望用它来灭火。可是塑料瓶是摔不破的呀?大家讨论应该用玻璃瓶来制作,但是玻璃瓶摔破时会有玻璃片崩溅是十分危险的。还是婷婷最有办法了,她想出用塑料袋制作的灭火弹既安全又方便而且价钱还很便宜呢。在后面的环节中,孩子们自制的灭火弹也派上了用场。

  三、火灾来了怎么办

  孩子们制作了灭火弹后就幻想着用它显显威风。针对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决定明天来一次真正的消防演习。点子多的佳佳说:“我们应该设计好逃跑的路线,火灾来了我们就能顺利的逃走了。”她的想法启发了大家,孩子们纷纷动脑设计逃生路线。有的用荧光笔画箭头贴在墙上,有的用不干胶纸直接粘在地上,孟孟还利用了小彩灯照明,即使有浓烟也不会迷路。孩子们还细心的为小班的小朋友想了逃生的好主意:拉着诱导绳逃跑。

  “光有逃生路线还不行,万一门外起火逃不出去,我们可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方广权若有所思的说——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具体了。“我们躲到厕所里吧。”“不行,厕所里不通风,毒烟进来会被熏死的,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冉冉很有经验的说着。“火灾来了要带上湿毛巾用来捂嘴,还有湿的被子可以保护自己,王老师你别忘了带上药箱和哨子。”“为什么?”我奇怪的问。“你可以吹哨子叫我们集合,万一我们受伤了,你可以为我们擦药啊。”孩子们想的可真周到。我们利用间操前的时间进行了一次预演,孩子们有的拿玩具,有的抱录音机,甚至连坐垫都带上了,结果用了十多分钟集合完毕,孩子们发现:真正的火灾是不能带这些东西的。

  11月9日这一天,孩子们格外的兴奋,当听到火灾警报时,孩子们快速的穿上衣服,有的孩子急的衣服都穿反了,有的找到自己的小毛巾弄湿后将嘴和鼻子捂好……孩子们快速站队,统一下楼。当遇到浓烟时,孩子们都蹲下行走,有的学着解放军匍匐前进。保育员则负责保护年龄小的幼儿快速撤离。

  当我们跑到安全的地方时,袁一凡拨打了报警电话,请求消防队救援。这时潞潞提醒了我:“老师,消防栓里不是有报警器吗?”是啊我怎么忘记了呢。

  这时刚刚被困在教室里的那部分孩子跑到阳台大声的呼救。有的用喇叭,有的用颜色鲜艳的手绢,有的用杯子敲击栏杆发出声响,还有的吹哨子……孩子们运用多种方式呼救,使整个演习成功的结束了。

  演习结束后,我们讨论了个别孩子出现的危险行为:大家一致认为:不能从窗户逃生,在火灾中扶手会很快被火烫热,不能顺着扶手滑下来。我们的活动还得到了市急救中心的救护员——我班张斯飞妈妈的大力支持,她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了“火灾中烧伤、烫伤事故处理的办法”,使整个活动推入了高潮。

  活动中孩子真切的体验到火灾现场紧张的场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时的逃生、呼救、报警,它是探索火灾自救措施的升华。

  自评与反思:

  一、

  活动中孩子危险行为的发生,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当孩子们讨论这种行为是否可取时,我又意识到:其实这也是个反面教育素材,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使孩子们对整个活动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二、

  开展本次活动时,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能与孩子们亲自到消防队进行参观这点略有遗憾,近期我们会尽量争取弥补这个遗憾,让孩子们亲自走进消防队中感受真实的灭火氛围。

  三、

  本次活动的到了家长的极力支持,他们与孩子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我们将这次活动上传到沈河教育网,还有家长建议我们班在网络上创建主页,将班级的各种活动上传到网上。

幼儿园说课稿10

  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目标设为以下:

  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目标1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

  1、环境上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

  (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

  说教法:

  1、游戏激趣法。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说学法:

  1、观察学习法。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促进知识的内化。

  2、分享式学习法。谈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分享学习的过程。

  3、多感官司学习法。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活动中,幼儿看看、穿穿、说说、做做,更能激发幼儿对长大的期盼。

  说活动过程:

  在本节活动中,遵循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游戏激趣——直观感知——交流讨论——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一、游戏激趣“猜猜我是谁”。

  用照片导入,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开始请幼儿辨别较容易的,再辨别变化较大的,请幼儿将照片与真人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我们现在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照片和真人的对比,引出“长大”一词,给幼儿以直观、可感的视觉感受。

  二、直观感知自身的长大。

  1、感知身体上的长大。

  出示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袜等,进行操作练习。

  让幼儿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一起操作、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请一幼儿示范穿小时候的衣服,给大家展示。身体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长大。

  播放一段幼儿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录像,进行对比观察,让幼儿感知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3、教师进行总结,以一位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配背景音乐,讲述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中,感受长大的快乐,体味生命的奇妙,运用情感上的煊染,调动孩子的激情,为孩子在下面的活动中萌发说一说的愿望。

  三、交流讨论: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想干什么?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构表达的框架,让幼儿抓住表述的要点,进行交流讲述,老师要适时进行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清楚表述。

  四、集体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1、小宝宝排排队 将一位幼儿不同时期典型照片进行排序。

  2、我需要的东西 将不同实物图片发别粘贴在婴儿和中班幼儿的旁边。

  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感知长大,同时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提高。

  五、音乐活动“你别说我小”中,进行表演,结束活动。

  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长大的自豪。《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去画一画长大后的自己,给成长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长大过程中的快乐瞬间。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

幼儿园说课稿11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已经居幼儿死亡人数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教学活动就是来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可能发展,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间接目标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相吻合。这是我选择它作为内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动与我班幼儿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或状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预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阐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三、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幼儿准备: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教学环境:在活动场地粘贴常见的道路标志

  材料准备:大图片四幅小图片每组一张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汽车》进入活动场地,让幼儿理解标志的意思

  沿路贴着常见的交通标志,边开边提问:这块标志,是要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情况是怎样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进行讲述

  道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是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的情况,小老鼠杰瑞在路上看到了些奇怪的道路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一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这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小老鼠杰瑞蹦蹦跳跳地出去旅行了。

  走着走着~~,小老鼠杰瑞看到路旁有一块道路标志,上面画有︻,你们帮助小老鼠杰瑞想想,这个道路标志的前方会出现什么?

  2.出示图二

  a.小老鼠杰瑞继续往前走,哈哈,前方果然是一座桥,小老鼠杰瑞得意极了:它会怎样说?

  b.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丽了,如果你是这只小老鼠站在小桥上,会看到了什么?(尝试运用:清澈的河水、碧绿的草地等词语描述想象中的景物)

  小老鼠杰瑞又发现一块标志,上面画着●。

  提问:你们认为再往前走会出现什么呢?

  3.出示图三

  a.小老鼠杰瑞一边唱着歌,一边快步往前走,突然,只听到“哎吆!”“扑通~”一声,小老鼠杰瑞怎么了?刚才那块道路标志是告诉行人前方有什么?

  b.杰瑞摔得怎么样?(尝试运用形容词:鼻青眼肿、眼冒金星、头晕眼花描述杰瑞摔后的状态)

  c.掉进陷阱里杰瑞懊悔极了,它心里怎样想?会怎样做?

  d.杰瑞以后怎样才不会再摔到陷阱里去的?

幼儿园说课稿1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随处可见,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蔬菜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丰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汤、可以凉拌、还可以腌着吃,总之,我们的生活里离不开蔬菜。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知道蔬菜好吃有营养,养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主要是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在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分一分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实物若干、蔬菜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大头儿子"这个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2、课件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蔬菜图片找朋友,同时加入《找朋友》的音乐,让幼儿边唱边找,共同体验分类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分一分、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对蔬菜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进行分类。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利用了轻松、活泼的音乐《找朋友》,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找找中引导幼儿体验蔬菜分类的快乐。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猜谜游戏——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制作延伸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情境创设)(课件演示法)

  "兴趣是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大头儿子和蔬菜宝宝来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大头儿子带着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了。(PPT)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PPT)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吗?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3、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PPT)

  以上我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特征的兴趣,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

  (二)猜谜游戏: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PPT)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胡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问:我们吃的是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卷心菜)

  4、提问: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体验:分类游戏"找朋友"(PPT图片,背景音乐)

  每个幼儿手拿一张蔬菜图片,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唱着歌去找朋友。

  利用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更加深了对蔬菜的认识。

  (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胡萝卜做的蔬菜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

幼儿园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报纸棍随意装饰鱼的造型,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状。

  2、能大胆用彩色花纹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鱼的眼睛及其他部位。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

  4、与同伴分享自己创造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PPT"美丽的热带鱼",背景音乐"海浪声、雪的梦幻",报纸棒若干、A4纸若干、彩色花纹若干、固体胶若干、黑白卡纸圆圈若干、剪刀。

  活动重难点:

  鱼的身体形状设计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鱼的镂空之处鱼的花纹装饰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没胳膊也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打一动物;鱼)

  二、观看PPT课件"美丽的热带鱼"主要观看鱼的形状,是由那些部位组成。

  小鱼的身上有些什么呢?(鱼眼、鱼鳞、鱼鳍、鱼尾等)它们的颜色一样的吗?是什么颜色(五颜六色)看这么多好看的鱼老师突然有个想法做一条报纸鱼,疑问"报纸鱼"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做的吗?

  三、请幼儿欣赏用报纸棒做成的报纸鱼,共同探讨鱼的身体结构。

  师:出示报纸棒,启发幼儿探索鱼的制作方法:先用报纸棒任意围成鱼的`身体的轮廓使用固体胶连接、然后用彩色纸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及装饰鱼尾、鱼鳍、鱼鳞和鱼眼睛师:出示报纸鱼的半成品,提问:小鱼少了什么?小鱼少了鱼鳍、鱼尾、鱼眼会怎样?小鱼是镂空的,眼睛怎么粘贴、粘在什么部位?

  四、提出要求、幼儿制作(播放"雪的梦幻")1、鼓励幼儿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报纸鱼。

  2、提示幼儿注意材料使用和操作习惯。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重点指导个别幼儿装饰花纹、粘眼睛有困难的幼儿六、评价展示引导幼儿从形态、花纹、鱼眼睛的粘贴的位置、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说课稿15

  一、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饮食健康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有节制。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片制成的蔬菜、水果、鱼肉、米饭等食物,以及水与饮料等;托盘若干份。

  建议学生由家长陪同,到菜市场认识各种蔬菜;向家长请教或网上查资料了解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三、设计理念:

  幼儿园小班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无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必须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针对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让儿童在角色扮演、对话、讨论和其他活动中,实际体验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健康、快乐。

  四、活动时间;1课时

  五、活动过程:

  谈话导课:

  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食”,也就是“吃”。(大屏幕显示“吃”)

  你们觉得什么是最好吃的?在吃这方面你有什么烦恼吗?学生: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和吃的烦恼介绍给大家。

  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的烦恼。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才是好好地吃。板书:我会好好吃

  活动一:吃得文明

  1、师:辛老师也爱吃,所以我就开了一家“快乐餐厅”。小朋友,你有没有到餐厅里吃过饭呀?你知道到餐厅吃饭要注意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介绍应注意的事项。

  2、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其实会吃的第一表现,就是要吃得文明。(板书:吃得文明)

  大家所说的',就是快乐餐厅的文明公约。课件显示:文明公约(饭前要洗手,不大声说话,不浪费食物,不互相争抢)

  活动二:自由选择

  1、师:今天啊,“快乐餐厅”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出示食物)瞧,有鸡呀,鱼呀,肉呀,还有许多蔬菜、水果,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吃吗?那好就入席吧。

  2、师:现在,我们已经都入席了,看了那么多食物,是不是非常想吃,那就请你们开始选择食品吧!学生自由选择(放音乐)

  师:在刚才的选择中,发现有的小朋友是比较文明的。你们会吃,吃得文明。

  活动三:交流

  1、师:(屏幕出示食物分类表)瞧,老师把这些食物呀,根据不同的营养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最大的气球写着主食,其次是两个大气球,这两类是平时说的荤菜和素菜,两边两个小气球写着豆制品和汤。为什么气球大小不一样?集体交流。

  2、师: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下,小朋友都为自己选择好了一顿午餐,小朋友看看自己都选了哪类食物。

  3、师:选择4位比较典型的学生上来交流各自的选择。

  生:学生点评。

  师:所以,我们吃呀要吃得合理,(板书:吃得合理),怎样吃才吃得合理呀?就是要荤素搭配(板书:荤素搭配)。

  4、看自己选择的是否恰当呢,请做一个适当的调整,师巡视,请小朋友说说做了什么调整。

  活动四,我和蔬菜是朋友。

  师: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喜欢吃油炸食品,到底多吃油炸食品好吗?

  1、结合课本第50而图,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为什么要和蔬菜交朋友?

  3、师小结:蔬菜含有人体健康发育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的纤维素能帮助我们排便通畅,因此,要多吃蔬菜。

  活动五,他(她)的做法正确吗?

  1、让学生参照课本第51页,分角色进行表演。

  2、学生自由结合进行讨论,对课本中几组孩子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看法,并说一说自己做的比图片上好的地方。

  4、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活动六,营养顾问

  师:现在吃讲科学了,所以“快乐餐厅”要聘请营养顾问,你们愿意来应聘吗?我们要竞争上场,看哪一个小组被聘为营养顾问,我可得考考你们。

  1、比赛规划:这次的考试分为:必答题、抢答题、自由发挥题。每答对一题,小组可以从盘中拿出1个小番茄。如果不对或没有答出来,其他组可以帮助答,答对了,从盘中拿出一个,得到番茄最多的小组成为我们的营养顾问。

  2、比赛结束,师发聘书。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赛,发现很多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有些食物不起眼,但多少也要吃,所以要吃得合理,样样都吃。(板书:样样都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壮。

  活动七,谈收获

  师: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怎样吃得文明,吃得合理,荤素搭配,样样都吃,不暴食暴饮,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你们才能过得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快乐餐厅

  吃得文明

  吃得合理

  荤素搭配

  样样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