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由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
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
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四、教法分析
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穿越剧的情景,引导学
生学习并且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目的:情景教学的模式,可以将学生带入历史奥妙的殿堂,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历史,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体会历史
的本来面貌,初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思考、探究
五:学法分析
学法指导:1、通过模仿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通过出示三段史料,指导学生如何从史料中获取信息3、通过出示系统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整合知识。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及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师:杨幂大家知道吗?她曾经演了个穿越剧《宫》(出示杨幂的剧照)今天咱们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汉朝去走一走看一看。在飞船启动前需要大家输一个启动密码,这个神圣的任务谁愿意来完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等
【过渡】咱们一起把这个密码大声的念出来。飞船启动,安全抵达汉朝。
学习目标展示(1分钟)
设计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时下流行的“穿越剧”导入。情景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情绪高涨。
第二板块:飞抵西汉
1、文景之治(10分钟)
先从西汉初年的'景象入手,联系旧知识分析原因,然后我设计的过渡语是:汉初真是太凄凉了,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法让人待下去啊。我们搭上时间飞船继续走吧!来到景帝时期。与六十年后富足的景象相比较指导学生去探求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归纳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由秦始皇陵和汉文帝作对比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结论。
设计意图:这样做打破了 教材的原来的安排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探求新知识,积极性较高,乘坐飞船因此顺理成章。
2、大一统的措施(本版块需要15分钟)
我采用的是先介绍汉武帝,然后设计了一个情景“朝堂议事”将汉武帝遇到的难题以奏章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走进朝堂参与议事,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再回到汉朝的朝堂上看看他们是怎样解决的。由教师总结汉武帝的具体措施另外简单补充经济和军事上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然后再引出什么是大一统。得出一个结论: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再去追溯出现盛世的原因
设计目的:我采取“朝堂议事”的策略(为汉武帝出谋划策),比将现成的措施答案告诉学生更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这个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教学重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采用的是由法家、道家、儒家这些学派模仿进谏的场景。通过各学派展示自己的观点。继而选出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儒家主张。
第三板块:活动探究(本版块5分钟)
我设计的是:评说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与过。让学生展开讨论
设计目的: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功与过众说纷纭,这样设计一是要教学生怎样去评价历史人物,二是让学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四版块:回归现在
小结(2分钟)
以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为线索进行小结,还要呼应导入,将小结内容变成飞船密码,回到教室。
设计目的:这样既做到了与前面的穿越遥相呼应。又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
结语:让我们在汉武大帝的主题曲中再次去感受他所创造的辉煌盛世吧!
第五版块:
课堂达标(2分钟)
我采用的是学习检测上的题目,尽量照顾大多数同学,因此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既节约时间又巩固了知识。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与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采用表格归纳法、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大一统”这个名词,所以我会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解释清楚“大一统”这个名词的概念,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然后我会用语言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那么,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寻找答案。
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展开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34分钟)
1.文景之治(10分钟)
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的社会环境。然后利用这样一个表格,与学生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这个表格是秦王朝与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我将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并利用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这一表格。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前两课的内容,还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另外,表格内容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记忆。
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这样一句话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我会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回答这一个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汉武帝年轻有为,善于用人。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3分钟分别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在后面一课独立单独学习,这一点我会向学生说明。在小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后,我会给出我的答案。然后对学生较难理解的推恩令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进一步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思考总结过的前提下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得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点拨。
那么,对于推恩令的讲解我将用这样一幅图表,直观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认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我会让学生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与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
然后我会进行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利用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加上教师的进一步总结,让学生较轻松地进行理解学习。
最后,我依旧会用语言过渡到第三子目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7分钟)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将其进行简单处理。学生在阅读全文后,让一名学生试着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还有一名学生简单向大家讲述东汉的灭亡。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总结 3分钟
做好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本课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老师重新强调重点与难点。这里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
(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课标要求“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因为课时的限制,我将其灵活处理,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们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们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们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们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们,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们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们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采用表格归纳法、由学生们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因为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大一统”这个名词,所以我会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们解释清楚“大一统”这个名词的概念,让学生们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然后我会用语言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那么,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寻找答案。
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可以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展开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34分钟)
1.文景之治(10分钟)
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我会让学生们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的社会环境。然后利用这样一个表格,与学生们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我将引导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并利用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这一表格。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复习巩固前两课的内容,还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另外,表格内容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们记忆。
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学生们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们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这样一句话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我会让学生们阅读小字部分,回答这一个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汉武帝年轻有为,善于用人。
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在3分钟分别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在后面一课独立单独学习,这一点我会向学生们说明。在小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后,我会给出我的答案。然后对学生们较难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进一步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在学生们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们在已经思考总结过的前提下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讨论得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点拨。
那么,对于推恩令的讲解我将用这样一幅图表,直观清晰,方便学生们理解认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我会让学生们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们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们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
然后我会进行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利用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加上教师的进一步总结,让学生们较轻松地进行理解学习。
最后,我依旧会用语言过渡到第三子目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3. 东汉的统治(7分钟)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将其进行简单处理。学生们在阅读全文后,让一名学生们试着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还有一名学生们简单向大家讲述东汉的灭亡。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总结 3分钟
做好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们理清本课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老师重新强调重点和难点。这里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们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
(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课标要求“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因为课时的限制,我将其灵活处理,作为学生们课后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相关文章:
《雷雨》说课稿08-12
英语说课稿08-12
数轴说课稿08-12
《匆匆》说课稿08-12
散步说课稿08-15
《牧童》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翠鸟》说课稿12-01
《鲸》说课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