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事迹材料

时间:2024-09-21 10:05:30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工匠事迹材料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匠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匠事迹材料

工匠事迹材料1

  卢仁峰:焊接技能极致追求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xx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从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匠事迹材料2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xx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20xx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多名徒弟岗位成才,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和操作师,在高铁生产中挑起大梁。

  20xx年,长客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一时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新产品车间,抽调高素质人员,还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教给学员。那时候李万君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药顶着,体重掉了20多斤。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西门子的焊接权威布鲁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

  20xx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高铁搭载着中国梦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质量做保证,李万君在质量管理创新上大显身手。“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李万君编辑了图文并茂的《焊接典型质量问题汇编》,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提炼出《焊接艺术化标准》,让严谨的制造态度成为焊工标准规范的操作习惯。他随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创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实践经验完善大国制造。

  20xx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4月22日,李万君(左)向徒弟郭松传授动车组转向架的焊接要领。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1987年8月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20xx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凭借着世界一流的精湛技艺,“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早已声名在外。曾有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多家企业,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均被他一一回绝。他说:“没有企业的培养,没赶上中国高铁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今天的李万君!”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春天如期而至,高彦望着正在吐绿的枝头,33年的工作经历又一次清晰的呈现出来。从一个对电焊一无所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焊工技师和集团公司的技术能手,他的每一步足迹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回首往事,高彦心绪平静。

  锲而不舍,苦练焊工本领

  1970年6月份,16岁的高彦参加工作,分配到大庆炼油厂一营,从此,与电焊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1973年,他所在的单位承接了动力站3台锅炉的安装任务,其中的水冷壁管焊接都是成排、间距极小的固定口,必须达到单面焊、双面成型质量标准,而且焊口还要进行拍片检测和100%的通球检验。当时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技术要求远不及现在严格,大部分焊口也不拍片检验,人们仅以焊口是否渗漏、成型是否美观来衡量焊工水平的高低,因此,这样的焊接要求,无疑是向每一名焊工提出了挑战。为了能够尽快提高焊接水平通过考试,圆满地完成焊接任务,高彦和几名青工利用一台闲置的坡口机,上午加工管件坡口,下午将管件抬到工地,在生产任务紧张,又缺少电焊机情况下,他们就见缝插针,在师傅们休息时间进行练兵。练到一定程度后,他就用气焊割开焊道,不断对钝边的厚薄、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整,终于摸索出了最佳焊接参数,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使他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了射线口。实际操作中,他的焊口全部通过通球检验,射线抽查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100%。这次施工,使高彦真正认识到了焊接在工业化生产中的重大作用和它的独特性,也令他对电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5年,高彦参加了化肥厂尿素装置的建设。这套装置的设备为荷兰进口,所有焊工必须通过英国焊接专家的考试,才能上岗操作。由于是第一次与外国专家合作,工程指挥部非常重视,组织了大规模的练兵活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虽然所有焊口的内外成型都十分美观,但是经超声波检测,焊逢局部经常出现气孔。领导们看到这种情况经常摇头,眼神中逐渐留露出无奈和不信任。这种眼神深深地刺痛了高彦,他想: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你是用手工焊的,你能焊好,我就不信我焊不好。

  这时,承担化肥厂合成氨装置建设的四化建焊工已经来到现场,正在接受外国专家的考试。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彦马上带上一块护目镜,赶到了考试现场。经过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人家的焊法与自己的有着较大的不同,回来后就模仿练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那以后,高彦经常往返卧龙两地,学习高手的焊接方法。刻苦扎实的练兵,使他掌握了许多焊接要领,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首批迎考焊工,他顺利地通过了外国焊接专家的考试。初尝成功,高彦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焊工,就要打破常规,要不断地学习、消化和吸收先进的经验,敢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现场施工中,由于他在工作上严细认真,经外国专家抽检的238道焊口,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并被破例允许,成为工地上未经试件考试,就可参加不锈钢管线焊接的第一人。在这里,高彦认识了英国的焊接专家赖德。这位技艺高超,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英国人,对他影响非常大。当时,许多人都知道赖德有一个随身携带小笔记本,上面记录了每个焊工的名字。他在高彦名字的后面,郑重地画上了五个“五角星”。他解释说,五星相当于五星上将,在美国只有最好的焊工才能获此殊荣。

  荣誉只代表一个人过去的成绩,焊接专家的评价没有成为高彦炫耀的资本,而是转化成了不断努力、继续登攀动力。从那以后,他每焊一道焊口都要比别人多付出2—3倍的汗水,所有经过抽检的焊口,合格率全部达到了100%。同时,高彦还在工余时间,自学了《焊工工艺学》、《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日本焊工培训教材》等理论书籍,先后四次考取了大庆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指导教师证书。

  满腔热情,带出过硬群体

  1990年末,高彦调入了铆焊车间,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负责焊工培训,提高车间整体的焊接水平,并配合厂里争取国家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当时的铆焊车间,27名焊工中仅有17人持有压力容器焊接操作证,操作项目75项,一些特殊材质和先进的焊接技方法操作证上也是空白,尤其是氩弧焊封底和不锈钢焊接也只有几个人可以操作,但也不够熟练;多数焊工对自己的焊口质量没有把握,返修率较高。面对现状,高彦想:作为一名焊工指导教师,是企业培养了我,我所掌握的技术,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企业,我要回报企业的就是释放全部的能量,带出一批更加出色的焊工,让更多的人成为技术上的尖子、行业上的状元。

  他在生产相对空闲的时间举办了焊工技术学习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了每个人。两个多月的练兵过后,所有焊工的试件经过射线检测,95%达到了2级口以上;全年拍片1万余张,合格率由1990年以前不足90%,提高到了96.5%;半年当中,有三批焊工取得了96项操作项目,车间可操作项目增加到了171项;持证焊工增加到了24人。

  1992年,原机修厂成功地获得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高彦受到了领导的嘉奖。1991年—20xx年的12年中,铆焊车间合计拍片133740张,合格率达到97%,节省拍片费用近百万元。数百名焊工经过锻炼,逐步成长为企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有12人、14次获得总厂技术运动会电焊的前三名;他的徒弟中,1人获得大庆技术比赛电焊第一名、省第四届技术运动会电焊第五名,并荣获省机械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晋升为焊工技师;1人被集团公司送到西安交大焊接系学习深造。

  成功来自于辛勤汗水的浇灌。铆焊车间的焊接水平实现了一个崭新的跨越,在高彦的组织下,他们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乙烯裂解炉16台第一急冷锅炉制造、化肥厂121c换热器修复等多项重要的焊接任务,创造了经济效益,更为企业赢得了信誉,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1994年,原机修厂获得了吉林热电厂两台热网加热器的修复信息。经过激烈的竞争,铆焊车间承接到一台的修复任务,另一台被业主委给了抚顺的一家企业。这次修复的难度主要是异种钢焊接,所有管口都需用全自动钨极氩弧焊完成。但他们只有一台自动焊接和两台手工焊机,难以如期完成任务。高彦认真研究全自动焊机的工作原理,把自动焊机上的参数全部设置到手工焊机上,利用手工氩弧焊机模仿自动焊一脉一送丝工作过程,反复试验,效果极佳,焊接质量不仅全部合格,而且焊道成型和与自动焊接同样美观。这样3台焊机同时施焊,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看到这样的质量,业主立即将已经委出的另一台换热器运了回来,交给他们来修复。当全部焊接告捷后,吉林热电厂为他们摆宴庆功,该厂的总工程师直率地说,以前都是施工单位请我们喝酒,今天是我们请施工单位,这在我们厂还是第一次,大庆人的质量我们无可挑剔。

  永不满足,创新焊接技术

  作为一名焊工技师,创新和推广新的焊接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轻手工焊有毒烟尘对焊工的伤害,成了高彦长期为之奋斗目标。

  1996年,车间承接了17台不锈钢料仓的制造任务,这批料仓直径为2—4.5米,壁厚6-8毫米,手工施焊焊需要三遍,焊工要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进行长时间清根打磨。高彦经过认真细心的试验,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焊接参数,不但可以用熔化极焊接,而且对现有的埋弧焊设备稍加改造,完全采用全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在背面加一衬垫,只需焊接一遍,就能做到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效果,而且成型美观。焊口经过检测,各种机械性能全部合格,100 %达到了二级口以上。同时更主要是焊工可以不进入容器内焊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对人体的伤害,提高焊接效率8倍多。这种方法的成功应用,不但填补了机修厂的焊接史一项空白,而且在国内也是首次应用。之后他又将其撰写成论文,发表在《焊接》杂志上。

  万立气柜的预制,需要十几张钢板拼组焊接,因为钢板厚度只有3毫米,传统焊接方法最大的难题是板材变形、矫正困难,质量很难保证。经过多次试焊,高彦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方法,利用埋弧焊小车,采取全自动气体保护焊来完成焊接工作。这种方法不用开坡口,留出一定间隙后,在背侧加一铜垫,一次焊接就达到了双面成型的效果,且焊缝成型美观,不需矫正。20xx年,高彦在中厚度、大规格的容器制造中,首次成功应用了埋弧自动焊接的新方法,对直径在2—3.4米、壁厚8—14毫米不锈钢容器施焊,不用开坡口,正反各焊一次就可完成。各种机械性能、晶间腐蚀检验全部合格,x光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比照传统方法节省焊材30%,提高了工效8—10倍。20xx年,他又在车间全面推广了中小直径不锈钢容器背面加衬带的钨极氩弧焊封底焊法,操作简单,合格率高,并可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现在车间大部分焊工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完成了21台不锈钢容器的制造任务。

  33年来,高彦27次被分厂评为先进个人,15次被总厂评为标兵,先后获得了总厂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创新能手、读书自学成材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称号,20xx年获得了中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面对成绩和荣誉,高彦时刻告戒自己:一个人的成功,缘于他的不懈努力,更为他所处的环境所决定。企业和员工是同生共存的血脉关系,员工的人生价值只有在企业谋求生存发展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高彦将一如既往,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工匠事迹材料3

  xx,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高压化成箔生产车间主任兼研发技术部部长,主管车间生产、工艺控制及研发、设备维修等工作。

  他一直秉承公司“提质降本,创新突破”争当行业先进发展理念及思路,通过大量查找行业内书籍、资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虚心请教行业内优秀前辈,积累了丰富的化成箔生产工艺研发及生产管理经验,全面的掌握了中高压化成箔工艺管控技术,为技改、研发、管理等各项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业十余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试验分析、研究和实践和推广,具备了极强的技术、管理水平、职业素养,使得他在管理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有了良好的口碑。在他的.带领下,提出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及节约成本改造方案,技术团队人员自主研发出化成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并进行量产,20xx年将公司生产中的次品废品率下降2.5%,节约成本510万元。制定节水节电改造方案并实施,20xx年度节约自来水费63.6万元,节约电成本20.6万元。节约主要化工原材料约60吨,成本48万元。

  在20xx年他荣获“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20xx年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迎难而上、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是他具备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养,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匠事迹材料4

  李建国——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37.6%,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工匠事迹材料5

  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

  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20xx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转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的次要担任人。

  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添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普通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

  王进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16年工作经历的.电工曾经爬过20xx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应战也让他悚然心惊。

  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王XX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成绩。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配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陈旧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

  少有人掌握的绝活

  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转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响,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巨大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零碎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

  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

  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10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构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应战非王进莫属,由于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在有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应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想象。

  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渐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经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下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

工匠事迹材料6

  胡双钱是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人们都称赞他为航空“手艺人”。在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令人称道的是,其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今年,国产C919大飞机将迎来立项后的第九个年头,胡双钱也将迎来人生的第55个生日。距离退休还有5年的时间,老胡觉得这个时间太短了,他最大的理想是为了中国的大飞机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

  C919的首架飞机正在为早日首飞作准备,在这架有着数百万个零件的大飞机上,有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航空工业要的就是精细活,大飞机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的时一毫米级,对此胡双钱这么描述:“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这个概念的公差。”胡双钱已经在这个车间里工作了35年,经他手完成的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在中国民用航空生产一线,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发言权。

  胡双钱回忆:“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这36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工匠事迹材料7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小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小展坚守生产一线24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XX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小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小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初中毕业后,小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xx年,他会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小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小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小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小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事迹材料8

  张肃江,男,汉族,1961年10月出生,1979年7月参加工作,技校毕业,现为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力神泵业有限公司作业分公司潜油电泵作业工,高级技师。多年来,他依靠孜孜不倦的学习钻研,坚持不懈的攻坚奉献,解决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依靠自学成为潜油电泵作业方面无可争议的专家,他主要负责的“张肃江工作室”也成为电泵应用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他培养的技术骨干遍布苏丹、伊拉克印尼、哈萨克斯坦、乍得等地。1999年张肃江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能手,20xx至今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一、大胆亮剑,苏丹市场立伟功

  敢于在外国同行面前亮剑,方能展示大庆装备人的技术水准。1999年的苏丹黑格里油田,张肃江首次在中外技术同仁面前显示了自己的身手,为力神泵业开拓第一个国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首次施工的力神电泵设备,由于井下含砂量高,造成了投产“软卡”现象,用户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的印度藉马来籍等工作人员束手无策,就连德国西门子技术支持专家反复调整变频器参数过后,仍然启动不起来,甲乙双方外加西门子技术专家提出许多方案,但都未解决。因此他们判定是力神电泵的机械故障,威胁如果不能投产就将力神泵业逐出苏丹市场。巨大的压力面前,一位身着“powerlift”工服的中国石油工人来到众人面前,自信地说道:“请给我5天时间,5天后,我一定让机组顺利投产!”大家的目光齐唰唰地投向了这位身材不高、长相敦厚、眼神坚毅的大庆装备电泵技术工人,人群喧嚣的各国人员迅速沉寂下来,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军令状!

  他就是张肃江,眼看历尽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市场份额也要打水漂,看到领导因上火嘴上起的大泡,想到问题症结就在自己专业范围之内,张肃江这个生活中异常低调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他深知解决此次“软卡”难题的重要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接下来的几天,他索性就在井场吃住,反复试验、论证,他分析到0赫兹启动时,升压变压器的性能不好,低频效率低,变压器吸收能量释放不出来,这可能是原因所在,很快他向公司项目经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绕过升压变压器,用旁路电缆直接连接变频和机组,再启动低频运转10分钟后,再高频运转,使用这种方法后,处于“软卡”状态的井下机组都正常启动运转起来,由他创意的这种特殊启动法,成功破解了困扰机组投产的“软卡”技术难题,不仅避免了百万余元的损失,又处理了电压不稳、变频器故障、电缆长距离传输谐波等大小技术难题,保证了大庆电泵正常投产运转。张肃江通过自己娴熟的技术,让“大庆力神电泵”开始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如今在苏丹(以及南苏丹),“力神”电泵占据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二、孜孜追求,钻研成痴铸大匠

  在装备集团力神泵业,张肃江有个绰号叫“大师”,多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以这个绰号来称呼他,甚至连素来自负的马来西亚电气专家都当面拜师称他为“师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肃江的大匠水准,正是如铁棒磨杵,一点点修炼出来的'。

  张肃江自技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电泵技术工作,他坚持“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工匠”追求,自学电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电泵运用的机理常识,先后学习了数十部专业书籍,连续30多年自费学习各种电子期刊和专业资料。即使是国外归来,珍贵的休假时日他也从不出门旅游、聚会,有空就一头扎进各种电气元件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处张肃江自技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电泵技术工作,他坚持“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工匠”追求,自学电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电泵运用的机理常识,先后学习了数十部专业书籍,连续30多年自费学习各种电子期刊和专业资料。即使是国外归来,珍贵的休假时日他也从不出门旅游、聚会,有空就一头扎进各种电气元件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处理实际问题边进行小改小革,连吃饭时眼睛都盯着工具、仪器,几乎将业余时间都用在技术的学习和革新上。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精神,张肃江不但系统地掌握了电泵采油知识,还在电气控制技术方面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上世界90年代初,为了解决电缆钢带复绕机器件磨损大,故障频繁,成本高的问题,张肃江利用业余时间对调速器进行革新,反复进行电路设计,没日没夜地研究、测试,最终研制成电子软起动调压控制器,可延长调速器使用寿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使自制潜油电缆成为可能,年创效可达200万元以上,还独创了“星—三角”降压启动法,解决了水平电泵注水和增压电泵注水启动的技术问题,这种方法后来得到广泛应用,国内油田有200多套水平泵采用这种启动方式。

  凭着刻苦的工作劲头和突出表现,张肃江多次获得市局劳动模范、标兵、局油田生产维护先进工作者、局“岗位成才优秀青年”、团市委“岗位成才青年典型”、局“职工自学成才标兵”、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

  三、大显身手,精湛技艺震中外

  成名后的张肃江,多次被派往国外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在这样难得的练兵场上,他以精湛的技艺博取了众人的掌声,也成为外国人眼中的大庆装备力神电泵头牌大拿。

  1994年7月渤海油田呈北a平台,一套大庆制电泵在运转一年后,突然连续10天三次过载停机,用户不敢再启动。张肃江接到任务星夜赶往天津,来到平台后,他立刻开始工作,连续72小时他寸步不离现场,发现了电流升高点,他重新调整继电保护点,终于使机组正常投入使用,为用户节约了近百万元的作业费用,确保了该套电泵的正常生产,从此渤海油田的用户记住了张肃江这个名字。1997年12月,渤海绥中平台有一套美国电泵达不到投产技术条件,已经深获用户认可的张肃江被甲方点名前来帮助甲方处理故障,张肃江冒着严寒赶到了渤海平台,在骄傲自大的美国技术专家面前,他仔细检测了变压器和接线盒,发现机组规格参数有问题,就在现场进行测试和数据调整,启动后恢复了正常,被完全信服的美方技术人员握住张肃江的手连说,“thank you,esp no1…”。张肃江用自己的过硬技术征服了美国电泵专家。

  随着海外市场的逐步扩大,张肃江还多次受命前往海外市场攻坚克难。20xx年11月,解决苏丹即将新投产的3/7区块油田电泵机组数据传输问题。20xx年两度专程去苏丹,圆满完成3/7区油田投产任务,共计投产上百口井,并在苏丹调试及投产期间完整的做了地面设备调试,通讯,安装接线的说明要求图纸和标准文件;同年年底又赴沙特完成第一、第二口电泵井施工任务。20xx年8月赴阿曼解决电气问题,使合同顺利执行,并建立工作标准和系统图纸作为以后工作的参照。20xx年,前往厄瓜多尔进行2口电泵井试泵,排除故障运行成功。20xx年12月份在伊拉克哈发亚油田解决第一口电泵安装中的发电机问题,为站稳伊拉克市场扫清障碍。

  20xx年5月紧急前往印尼排除电泵水源井变频器故障,又应甲方要求维护、修理检修厂设备。

  去年,伊拉克绿洲项目部和乍得项目部的变频器控制柜时常出现故障和损坏,而现场人员只能够对其故障电路板进行整体更换,目前,该中压变频器使用总井数已达300多口。20xx年3月,张肃江专程来到乍得项目部对损坏的变频器进行初步的评估,发现可以对图科变频器从板级维修升级到器件级维修,以增加配件的利用率,节省配件采购成本。

  回国后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组成多个技术小组,对中压变频器现场维修的需要的设备与工装进行梳理,列举设备和零部件清单,提出了设备采购和工装研制并行的解决方案,并对作业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中压变频器的维修培训,实现了技术和经验的融合,保证每组的组员都具备独立维修的能力。20xx年11月,他又带着工作室成员赶赴乍得,进行现场实践维修,在那里他以干代训,不但完善了整个变频器的维修工艺,而且还提升的项目部人员的维修水平。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张肃江先后进行潜油电泵重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攻关27次,解决复杂技术难题320多项,为公司创效3000多万元,被8个国家的外国用户一直称赞为“中国超级技工”。

  四、甘做人梯,万紫千红春满园

  作为一名大庆石油人,张肃江身体力行大庆精神中的“传帮带”,他把培育人才当作己任,将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多年来经过张肃江指导已成为技术骨干40人,徒弟遍布苏丹、伊拉克印尼、哈萨克斯坦、乍得等地。

  20xx年张肃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尤甘斯克油田工作期间,接到苏丹1/2//4区年轻同事打来的电话,火线拜张肃江为师,向他询问技术问题,张肃江通过因特网与他们交流,编写程序,指导他们到现场调试,最终使问题圆满解决。20xx年4月张肃江去乍得绕尼尔油田投产,当时年轻人都不知道怎样调试压力开关,张肃江在当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晚上回营地后张肃江拿着图纸认真地给年轻人讲解分析,手把手挨个辅导这些年轻人,并总结出一套使用方案以便年轻人学习,使他们进步很快。

  为了推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张肃江创新工作室于20xx年成立,以张肃江为核心组建技术人才团队,进行潜油电泵技术攻关、革新、成果展示和推广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张肃江不在外部市场工作时,就在工作室钻研技术、培训员工。工作室已成为电泵应用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科研成果获得省机械工业协会工艺革新一等奖和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各一项,取得工艺技术革新26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培训员工307人次。

  回顾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张肃江说:“我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只是不断把自己的专业做精做强,我们的产品站住脚了,年轻应用工程师顶上来了,就是我最大的欣慰!”这就是张肃江,一个普普通通大庆石油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终成蜚声国外的“电泵专家”,他用自身精湛的技艺,把“大庆电泵装备”在四海扎根,也使得大庆的红旗牢牢飘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工匠事迹材料9

  我叫xx,现任xx检测公司精测队队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测量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常年在野外从事测量工作,爬山、涉水、上高桥、进隧道是工作常态,更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是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在线路上一遍又一遍的测量,不断定位着一个又一个分项工程的走向,享受着从蓝图变为线路的喜悦。

  每次新上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这其中不乏也有历险记。记得那是在格库铁路青海段上场伊始,我和公司徐万鹏总经理兵分两路带队火速交桩复测,我们这一队在一天傍晚临近收工时分突遇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寒荒漠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我们都很恐惧。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了信号,汽车也因迷路而陷进沙漠,我们陷入绝境!为防止野兽袭击,抵御夜间寒冷,我们将设备搬出车外,人员集中车内抱团取暖。我们3名党员组织大家轮流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我们坚信组织和领导一定会全力搜救的。

  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领导率队经过一夜搜救,终于找到我们,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测量工是工程的眼睛,工程的成败就在我们毫厘之间。

  “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测量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数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上千万的返工损失和企业信誉损毁!因此,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不懈的追求,在我们的手中不容有任何闪失。在汉十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多级复核制度,拿到图纸,必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在我的牵头复核下,先后纠正了11个桥墩里程数据、70个桥墩台高程数据,为企业挽回了重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

  在施工中,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志经常被施工车辆破坏,造成沉降观测诸多不便和大量重复劳动,我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采取预制混凝土保护框、张贴反光标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沉降观测标志,再一次受到业主的`肯定和推广。

  20xx年10月,我带队负责成都地铁10号线铺轨项目精调工作。虽然我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经验较为丰富,但干的都是铁路、公路施工测量,从事地铁铺轨精测还是第一次,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精选精密仪器,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全面熟悉线路走向并进行CPIII布点。为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分为4个小组,定人定仪器定任务,分别负责盾构区间、高桥段的CPIII测量、轨道精调等任务。我带头示范测量要领、要点,加强过程指导,严密演算数据,取得了零失误的佳绩。截至20xx年4月15日,成都地铁铺轨项目35.5Km的CPIII建网、加密基标测量、轨道精调以及20组道岔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铺轨项目的高度赞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25年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全身心投入到测量事业中,项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先后培养、带出了21名测量技师、高级技师,荣获“股份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株六、渝怀、宜万、京沪、杭黄、汉十等18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既留下了我们测量人的先锋足迹,也是我们测量人、铁建人的丰碑和见证。更让我自豪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测量业务,从20xx年产值不足6万元,到20xx年猛增为1200万元,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

  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规模提速、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愿带领测量团队勇于扛起肩上的仪器与责任,冲在企业建设发展的最前端,用忠诚与担当绘就企业与个人的梦想!用毫厘之事铸就企业的辉煌!

工匠事迹材料10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XX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XX,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XX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XX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XX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xx年,高XX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XX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工匠事迹材料11

  刘丽:过硬功夫源自“铁人”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xx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她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工匠事迹材料12

  在成都新航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楼车间钳工组忙碌的生产现场,丁跃兵给人的第一印象:瘦瘦的个子着蓝色工服显得十分精神,一双大大的眼睛专注着他手上的产品,似乎在与产品交流什么。

  丁跃兵从重庆嘉陵技校毕业一晃就是25年,他也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回首从前,他说自己从小爱钻研;展望以后,他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钳工就是以锉、钻、铰、配等手工工具为主,进行机器装备和零部件修整的工作。学习钳工专业的丁跃兵,在学习期间就表现得非常优秀。“其他同学要一个星期做出来的,我只要2至3天”。丁跃兵说,并不是自己比同学聪明,而是自己愿意去钻研,因此,丁跃兵也打下了“干钳工就是要锉一辈子”的念头。

  参加工作以来,丁跃兵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升自身各项技能水平,为公司在生产某零件及部件过程中多次解决疑难问题,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产品的.良品率。他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和质量先进个人,并在工作中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及采纳。

  在生产某35炮瞄具时,陀螺仪中最关键的部件——平衡支架,公司钳加工一直合格率在40%以下,但当时订单要求各项精度均保证在0.01mm以内,并且从年产15具一下上升到110具。任务重、严要求,面对摆在面前的困难,丁跃兵没有低头认输,而是硬着头皮上,他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短短一个月内把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法总结出来,实现合格率95%,为当年完成该项任务贡献重要的力量和智慧。

  干得好还要干得巧。在生产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这是丁跃兵成为技能大师的关键。在航空产品的钳加工过程中,有一个试制产品,需要清除两油路孔夹角交汇处的毛刺(孔径为4mm),普通刀具及工具无法施展,班组同事开始采取针筒挤压研磨剂方式,很难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这样既没有效率也保证不了质量。

  丁跃兵在仔细研究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后,决定量身设计一个负压喷砂装置,经过一天的努力和实践,成功制作了一套简易装置,加工出来的产品完美达到图纸各项要求,并且每件用时不到5分钟,这样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为后续生产相关类似产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25年里,丁跃兵除了干好自己的事外,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方案都及时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一起共同进步。他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及技术研讨会,与本公司其他技术骨干组建了“曹宗源工作室”,为公司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

  丁跃兵说,“在这个岗位干了这么多年,真是有感情,从小爱钻研的我,能来这干这样一份工作,是我最大的幸运,我愿意锉一辈”。

工匠事迹材料13

  陈兆海:中国精度极致匠心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xx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26年工作在测量一线,他先后参与修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首座航母船坞、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他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练就了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工匠事迹材料14

  大庆市萨尔图区法院铁人法庭副庭长徐彦侠,23年来扎根基层法庭,以公正无私的态度,用求实奉献的精神,审结民商事案件20xx余件,无一质量差错,受到辖区群众的普遍赞扬。多次荣获“调解能手”、“办案标兵”、“公正廉洁执法优秀干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心中想着老百姓,春风化雨解民忧

  1997年,大学毕业的徐彦侠分配到了拥军法庭。从那时起,她就把自已定位成法院与百姓沟通、联系的前沿阵地和窗口标识。无论是咨询还是诉讼的群众,她都能热情接待并认真解答、指导诉讼、告知风险,积极主动尽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点点滴滴的亲民、爱民行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司法为民”、“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的真正内涵。法庭坐落于大庆油田,周边油田企业和员工居住小区比较集中,受辖区内油田双职工家庭多、生产大都实行多班倒、工作时间不固定等客观现实所限,如果都教条地要求有诉争的油田员工必须遵照法庭的正常工作时间应诉或履定法律程序,可能会影响相关的油田生产。因此为保证解决纠纷和油田生产两不误,徐彦侠和她的团队会根据个案的案情所需及当事人的申请将调解、庭审等时间灵活调整到下班后或公休日,这样既提高当事人的参与度,又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有特殊情况的当事人她也会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为其预约办案时间、解决纷争。陈某是铁人三村的居民,相濡以沫五十多年的老伴因病去世后,其精神倍受打击,身体每况愈下,甚至依靠轮椅才能出行。为了帮助她尽快走出伤痛,女儿想将老两口的房屋出售后将她接到自家共同生活,于是来到法庭请求办理房屋继承手续。郭庭长在审核相关材料后指示立案组快立、快分,徐彦侠在接收案卷的第一时间即与陈某的女儿进行简短的交流和沟通,针对陈某的生活现状把调解时间安排在一个双休日。陈某及子女也依提前所约准时来到法庭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庭审结束后她还利用等候签字的短暂时间对陈某进行了安抚和劝慰。陈某出去几分钟后又独自转回到徐彦侠身边,拉起她的手眼含热泪的说“孩子,对不起,影响你们休息了。但今天是我这些日子来心里最痛快的日子。谢谢你。”。类似这样利用双休日时间为老百姓办案每年都有四、五起,深受群众的好评。

  二、热心服务为百姓,真情感动当事人

  作法官不难,但是要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办案的好法官却很难。法官是否公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和谐。如果法官不公正,就会使法律的威信扫地,导致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律失去信心。为了彻底化解矛盾,徐彦侠总是主动了解当事人的疾苦,从关心他们的家事做起,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有一起离婚案件,双方都同意离婚,对家庭财产的处理也很理性,但对三岁儿子的抚养权却都各执一词、寸步不让。一方甚至要求把孩子带来当场让其表态愿随谁生活,双方的父母见面也都剑拔弩张、情绪激动,前期的数次调解均不欢而散。就该案而言,徐彦侠并未简单地判决了事,在最后一次调解中首先以一个孩子母亲的身份对双方为子女负责的行为进行肯定,同时又从一个执法者的立场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对双方离婚后抚养子女的利弊进行一次客观而又透明的分析及明示,使得双方均确信即使在此次离婚时能抚养孩子也只是暂时现象,如果争取到抚养权后却不尽义务或者子女符合法定的条件可自由选择随谁共同生活时子女的抚养关系还是可以变更的,思量再三后孩子的父亲同意暂时放弃孩子抚养权,此事得以圆满解决。领取调解书时,他对徐彦侠说“别看咱们岁数相当,但是你考虑事情很全面,每一句话都能说到人的心坎里,我能体会到你是真心为我的孩子负责,谢谢你”。徐彦侠用她的原则、真心、真情感动了每一个人,同时也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诚如当事人赠送的锦旗中所写的“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办实事真心实意”!

  百姓打官司,一生可能就一次,但就这一次可能会影响百姓一生。作为法院人,案件之外,徐彦侠也时常被当事人看作贴心人。当事人张某提起的两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之诉恰巧都由她承办。一起因为证据充分、对方配合而以调解结案。另一起却因证据不足导致他的诉讼请求只得到了部分支持,除自负了大半的诉讼费外还自担了将近一半的损失。事毕之后,他转身离去,什么也没说。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吧,徐彦侠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这一个多月,我拿着你的判决书走了几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大多数律师一听你是主审法官都让我放宽心,说你绝不是瞎整的人,当然也都对判决结果给予了高度肯定,现在我心里平衡了,我也不会说什么,你就当多交了我这么一个朋友吧。”……此后,张某再无其他诉讼,而徐彦侠却成了他家事的倾听者和热心帮助人—他为儿女筹备婚事徐法官知道,他老伴得了癌症徐法官知道,他陪老伴去上海、天津看病徐法官知道,甚至他老伴去世徐法官也知道……这也说明徐法官已经成了当事人的贴心人。

  法官作为一个纽带,还要起到引导当事人双方相互沟通的作用。协调双方心平气和地化解纷争,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各方当事人换位思考,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使其思维跳出只看到自己利益的小圈子,才真正有利于彼此理解并达到和解的目的。徐彦侠坚信“换位思考”百利而无一害,每当遇到特别爱钻牛角尖的当事人,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总是使得她更加冷静。“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我的主审法官是什么样”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不能为当事人拿主意,但却能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从法理、案情、亲情等各个方面做工作,帮助当事人理清思路、细致分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无私奉献护集体,舍弃小我为大局

  作为女人,徐彦侠的角色是多重的,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常常陷入工作与家庭的两难境地。徐彦侠的爱人是油田技术员工,因工作需要经常在外部油田驻留,两三个月不归家是常事,照顾双方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就压在她一人身上。1999年初法庭开始上电脑、通网络并要求实现无笔化办公,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局面,徐彦侠咬牙放下了出生未满百天的女儿正式回归岗位,和时任法庭庭长的周立新同志一起整理和分类原始资料、费尽心思重新规划法庭的工作格局,起早贪黑的忙碌,从家到法庭往返总共才十分钟不到的路程,她竟然都顾不上按时回去给孩子送奶,于是,被戏称为编外小庭员的小宝宝走上了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的取奶之路,望着那通红的小脸、焦急的小嘴,孩子的奶奶心疼得数次落泪,但是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加班装订卷宗、校对和打印文书更是公休日的不二安排。徐彦侠挚爱着这份工作,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对她而言,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案件当事人的笑脸,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虽然,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但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四、廉洁公正向天平,问心无愧落法

  “人无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脱下制服在八小时之外,大家都是老百姓,也过穿衣吃饭、打针吃药的普通生活,也有三朋六友、七姑八姨,因此徐彦侠在工作中也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她依法办理每一起案件,不为其他,只求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只有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腐堤坝,办好每一个案件,抵御每一次腐蚀的诱惑,才能确保公正执法,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公信力。

  刘老汉是一起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原告,因医生操作失误造成他胸部以下截瘫的严重后果,生活不能自理,而费用的缺口已严重影响了后续治疗。诉讼后按鉴定结论来说应当会得到足额的赔偿和安抚。但为了心里保底,刘某的老伴儿通过徐彦侠爱人的同事的亲戚找到她并明确表示“我们不是糊涂人,绝对不差事。你就只管放手判,超过40万的部分都是你的,这些仅是表达我们的诚意……”话没说完,老太太就把2万元急急地塞向徐彦侠,而她严词拒绝“我对您的体谅和耐心并不是为了您的诚意,您此举绝对是在侮辱我和我的真心,如果您信任我,这样就是在骂我,如果您不信任我,这样就是用您老伴的救命钱把我变成夺其性命的黑手。”老太太连忙摆手“不是的,不是的,我只是怕,因为我想救他……”。宣判后,老太太拿着判决书边哭边道歉,直说自己办了糊涂事。

  为民者民亦爱,亲民者民亦亲。多年来,徐彦侠拒礼二十余万元,收到锦旗五面、表扬信十余封,口头表扬、感谢更是无数次,树立了使力量来自群众的支持、使赞语来自群众的口碑的良好形象。

  五、顺应时代争创新,快速 办案树形象

  随着社会发展的高速性和案件类型的复杂性,法官队伍也正努力地向精英型和专家型迈进。铁人法庭根据案件类型的审理需要成立了不同的审判团队。以徐彦侠为核心的审判团队运用创新思维主攻审理医疗损害纠纷、物业(热力)服务合同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大庆油田总医院在铁人法庭辖区,医疗纠纷案件突出、医患关系紧张。近几年来,该法庭共受理近三十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在鉴定结论明确的情况下,徐彦侠和她的团队成员会一次或多次组织调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结合医患双方的诉求、证据,以鉴定结论为突破口就争议的焦点进行释明,力争将矛盾减弱、将分歧缩小,她们的努力也最终使得大多数案件都得以较圆满的解决。曾有一位法医出庭后非常郑重地问了她一句“徐法官,你到底是什么专业毕业的?”,看出了她的疑惑,法医解释说,作为鉴定人出庭时也接触了不少法官,但是像徐彦侠这么钻的却着实有些少见,因为她所提起的问题都是紧扣鉴定意见的,也基本都是法医鉴定组团在讨论、出具鉴定意见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考虑和参照的……他还笑着说,徐法官的案子他作为鉴定人出庭也算参与了几次,除了第一次出庭外,此后的几次他都会在准备正常出庭材料的基础上额外带些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以免庭审中的一个或数个几近专业的问题会让他措手不及、失了水准。

  对于多个案件的原告或被告均为同一人或单位的,徐彦侠采取统一进行调解的方式,进而达到集中化解矛盾、提高办案效率的预期效果。大庆市兴荣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铁人法庭辖区内的物业、供热服务企业。每当供热季来临,该公司都会以催缴物业费或热费未果为由分批次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业主提起诉讼。此时,她不是简单的就个案分别开庭,而是在利用统一时间集中直接送达时与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拖欠的原因后区分对待:对有交款意向的当事人随时跟进,促其主动履行,达到供需双满意的效果;对无交款意向且意见较大的各业主,确定时间后组织双方集中调解,就服务和交费各抒已见,求大同存小异,以保证基本民生问题的和谐解决。

  从内勤、书记员、助审员直到审判员,徐彦侠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将“工匠精神”践行在审理的一起案件中。

工匠事迹材料15

  我叫xx,来自xx中铁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测量自动化负责人。我于20xx年毕业进入xx工作,步入工作岗位后,一直以严谨、细心、认真的态度在施工生产一线从事施工测量工作。先后参与了孙口黄河公路大桥、武广客运专线、广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段、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和成贵铁路等大型施工项目。

  学习、创新开拓自动化监测业务

  20xx年我被调入xx检测公司工作,负责测量自动化业务,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很清楚,传统的监测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监测数据严重失真、不连续、追溯性不强,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正确指导现场施工,为安全保驾护航,进入公司后,我加强学习自动化业务知识,并成功的将自动化监测手段运用到施工监测上,监测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且监测数据真实、连续,能有效的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目前我带领的团队已完成了长沙地铁4号线下穿2号线自动化监测、徐盐铁路深基坑自动化监测和地方道路下穿成贵铁路自动化监测项目,为公司自动化监测业务开拓了市场,目前正进行玉磨铁路曼勒一号隧道下穿小磨高速公路勐远特大桥自动化监测项目。

  长沙地铁4号线溁湾镇至湖南师范大学区间始发后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4号线区间隧道与既有2号线区间隧道轮廓最小竖向净距为2.96m。由于2号线属运营线,需要点作业,传统监测极为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带领技术人员运用2台测量机器人和180个L型监测棱镜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对既有2号线进行自动化监测,保证了4号线施工期间2号线的运营安全。

  地方道路下穿成贵铁路自动化监测项目主要包括3条道路下穿成贵铁路的施工监测工作。我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了前期策划,积极与业主沟通,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开展本项目监测工作。在地方道路施工过程中,成贵铁路线上无砟轨道已施作完成,准备长钢轨铺设,我们采用自动化监测,在现场埋设监测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仪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监测数据通过GPRS实时上传云平台,项目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进行监测数据的查阅和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变形体形变情况,指导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可远程进行监测数据的下载和监测报表的编制工作,实时对成贵铁路进行全方位监测,确保了地方道路施工过程中成贵铁路结构安全。 努力拼搏,做精无砟轨道精调

  20xx年6月初,我接公司领导安排,开始负责杭黄铁路无砟轨道精调项目,杭黄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时处于项目赶工期间,无砟轨道精调施工任务量大、工期紧,现场开13个作业面。我带领技术人员和7台轨检小车立即赶赴工地,作业前对轨检小车进行全面检校,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和安全培训。

  由于精调线路长、作业面多,放样数据量大,为了避免测量过程中出现差错,我常常加班至深夜进行轨排粗调线的计算、复核和轨检小车线参的计算、输入,并建立了测量数据复核制度,所有数据必须经过复核、互检方可上道精调,保证了精调作业数据的高度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服务现场,我带领的精调团队在无砟轨道施工期间24小时待命,与工人吃住一起,随叫随到,使每个作业面精调环节占用时间最短。面临轨检小车少而现场作业面多的'问题,为不影响现场无砟轨道施工,我每天泡在施工现场,合理掌控各作业面精调时间,对轨检小车进行合理调配,使轨检小车利用率达到最高,仅用时3个月就顺利完成了20.8公里轨排粗调放线和37.4公里的无砟轨道精调任务。精调后的轨道扣件调整量均最小,使铺轨车从xx管段顺利通过,铁路建设质量现场会在我公司精调施工的三阳站顺利召开,为集团公司在杭黄铁路下好了关键一步棋,为项目在长轨精调扣件更换节省了费用。

  边学边干,做专地铁施工监测

  根据公司“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品牌专业化既定目标,20xx年9月我公司中标了洛阳地铁1号线施工监测项目,此项目是我公司一项新兴的业务,也是公司打入洛阳地铁市场和外部市场的开端。20xx年11月,我受公司领导委派负责此项目,由于公司以前没做过这方面的业务,也没施工监测方面的人才,项目进场后,我带领团队人员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加班加点学习规范、方案等技术性文件,并自己摸索创新了监测点保护标志,现场埋设的监测点一次通过验收。我们从20xx年3月6日开始进行第一个车站的施工监测工作,为后续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监测开始前,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元器件的焊接和地表监测点打孔,由于现场施工瞬息万变,元器件焊接时间不固定,找外部人员焊接和钻孔价格昂贵且时间不能及时把握,可能会影响现场进度。为了节约成本且能及时满足现场需要,我带领项目技术人员自给自足,低价购买了电焊机和水钻,自己来整元器件焊接和地表点钻孔。我们通过合理利用时间,共焊接元器件110余个,地表点钻孔20xx余个。 今年春节,施工单位已经停工放假了,但盾构机刚好处于十字路口处,且地面车流量较大。为了确保地表道路安全,防止地面发生沉陷、坍塌,春节期间,我坚守岗位,每天对各作业工点进行巡视,对地表进行全方位监测,认真分析监测数据,确保了春节停工期间地面道路安全。目前,此盾构区间已顺利、安全贯通。

  洛阳地铁施工监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带领团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现场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能及时准确向施工单位发布预警,指导现场施工,为现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监测期间及时发布预警16次,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处理和消警,现场工作得到了监理和业主的一致认可与肯定。目前,此项目正进行监测的工点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守人生格言:“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造就自身的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带领团队锲而不舍的创新、钻研,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专业化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匠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11-08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06-23

学生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1-19

华罗庚的事迹材料06-25

创业事迹材料02-25

家庭事迹材料11-19

消防的事迹材料09-13

孝顺事迹材料04-01

婆婆事迹材料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