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5-22 13:19:40 计划 我要投稿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三、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教材的重点之二是“生物与环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1怎样才能省力

  2撬棍的学问

  3轮子的妙用

  4斜坡的科学、自行车

  5小鸟和小猫

  6落地生根

  7相似与差异

  8克隆羊----多莉

  9生命从哪里来、寻找进化的证据

  10期中考试

  生物进化的秘密

  12

  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

  13

  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

  14

  常见矿物

  15

  金属的来历

  16

  煤和石油

  17

  矿产资源

  18

  工具----人类的帮手、机器人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和“热”四个单元组成。四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兼顾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入,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本单元共7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

  “船的研究”单元的学习,与上一版的“浮力”单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强调“浮力”概念,也不再具体研究浮力、重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而是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本单元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造船技术经历了材料、结构、动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开展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技术与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动手能力,体会技术与工程的思维特点。

  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内容。“环境与我们”单元的学习,先从宏观方面入手,介绍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以及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欲望。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学生经常接触的水资源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合理利用能源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最后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导向,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答辩现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几个环境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热”单元的学习,从观察水温的变化开始,对热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观察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材料的导热性能等一系列的活动。建构热与物体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热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构这些主要概念。

  本册四个单元的设计,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探究实践的主题,通过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注重对比实验在不同年段的进阶安排,四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在实验方法上有新的`安排,在技术与工程实践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对比实验探究计划。4.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长环境。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研究报告。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所需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3.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4.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集体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与同区域内其他生物、非生物都3.有密切联系,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4.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四、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内 容备注12.28-3.6始业课;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23.7-3.13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机动1课时33.14-3.20第5课当环境改变了;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机动1课时43.21-3.27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单元小结2课时53.28-4.3第1课船的历史;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机动1课时64.4-4.10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第4课增加船的载重量;清明假期74.11-4.17第5课给船装上动力;第6课设计我们的小船;机动1课时84.18-4.24第7课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单元小结2课时。94.25-5.1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机动1课时劳动节假期10

  5.2-5.8

  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第3课珍惜水资源;机动1课时11

  5.9-5.15

  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机动1课时12

  5.16-5.22

  第6课让资源再生;第7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单元小结1课时13

  5.23-5.29

  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机动1课时14

  5.30-6.5

  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机动1课时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机动1课时16

  6.13-6.19

  第6课哪个传热快;第7课做个保温杯;单元小结1课时17

  6.20-6.26

  期末复习18

  6.27-7.3

  期末复习、复习考试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4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三上——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四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六下——拓展与应用。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二、教学建议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如“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们需要带哪些材料。有了结构性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

  2.重新审视《岩石与矿物》单元

  由于苏教版教材大的调整,原先处于四年级下册的《岩石与矿物》单元被安排到了五年级下册,也就是说原先学过的内容还要再学一次。科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这一单元,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四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在课次上有什么调整,在活动上有没有增删,努力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何要做这些调整。对于这些调整,一线教师要思考:我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些新的调整,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采取“不教”了事,而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做到如何提升。

  3.慎重对待《我们怎样延续后代》单元

  这一单元涉及到动植物的繁殖问题,课堂上呈现动植物的繁殖话题,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敢轻易的涉及到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更是遮遮掩掩,这样给孩子造成了许多误解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向。《我是怎样出生的》是对以往教材的大胆突破,现代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其让充满好奇的孩子“自行获取”,不如和他们一起坦然地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所以科学老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创设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和孩子们一同面对这个科学话题。

  4.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5.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苏教版国标本《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机械、形状与结构;人体与动物的延续;

  2、教学难点:岩石与矿物;交流与质疑。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1课时

  2、怎样移动重物 2课时

  3、斜坡的启示 1课时

  4、拧螺丝钉的学问 1课时

  5、国旗怎样升上去 1课时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课时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1课时

  2、搭支架 1课时

  3、建桥梁 1课时

  4、造房子 2课时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课时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课时

  3、我是怎样出生的 1课时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2课时

  2、认识矿物的性质 2课时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课时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1课时

  2、神经 1课时

  3、感觉 1课时

  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

  1、交流 1课时

  2、质疑 1课时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课时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

  4、造一艘小船;1课时

  5、浮力 1课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课时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课时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课时

  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各1课时)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各1课时)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课时)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各单元目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重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人们对热现象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物体的温度变化是由一种没有质量、无色、无味,可以流人或流出物体的特殊物质一“热质”引起的,物体中的“热质”越多,温度就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但是,人们在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一些热现象,特别是摩擦生热现象时,却遇到了困难。例如,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包括在00C以下的环境中)将两块冰相互摩擦,最后两块冰都会完全熔化,对于这一现象,“热质说”就无法解释,因为它不能回答摩擦使冰融化的过程中热从何而来的问题……到19世纪中叶,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热质”是不存在的;热是与能紧密联系的。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变为热量,热能也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现在我们认为,热的本质是大量粒子(分子、原子等)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越剧烈,由这些粒子所组成的物体或系统就越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自人类具有“时间”这一概念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经年累月不断地寻求着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经验积累,发现太阳在天空规则地改变着位置,月亮在天空的移动也有一定的周期。拥有了这样的认识,古代人类将天文现象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密切的联系。根据天文现象固有的周期性,形成了历法和时间的概念--一年分为360天加5天,每天24小时,午前、午后各12小时,这就是我们能够追溯到的时间划分。那么,一天内的时间进程如何把握呢?古人想到了把竖直放置的表和水平放置的丰组合为丰表,根据表在丰上的投影来判断时间。他们还通过不断地研究制作出了计算时间的机械,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沙漏和水时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慢慢地人们感到精确计算时间是必要的。17世纪以后,钟表工艺史发生了划时代的进步。根据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制造了第一个摆钟,使时钟的误差从每天15分钟减少到5分钟。后来他又第一个制造出了*发条驱动的机械表,并由此导致了18世纪高精度航海钟的发现,解决了困扰人类近两个世纪的经度测定问题,大大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机械钟的出现还促进了当时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使钟表和罗盘、枪炮、印刷术一起构成的技术革命成为产生近代科学的动力之一。回顾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钟的改进历史是与整个人类文明史同步的。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例如,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深人地了解学生有关地球运动的前概念,会发现一些真实、朴素但错误的观点:1.太阳沉到地下去了,黑夜就来临了。南北半球的昼夜相反(不知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中的姿态)。2.昼夜现象与月球有关,因为天黑了月亮就出现。(简单地把两个现象相联)3.地球自转的方向可能是从西向东(不知道该如何确认自转方向)。4.地球可能是在运动,但我们感觉不到(不知如何寻找参照物)。5.四季的形成跟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有关,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学生的诸多认识,和早期人类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认识十分相似。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

  “地球的运动”,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上学期回顾及新学期开始学习小组组成

  2

  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4课“造一艘小船”

  4

  第5课“浮力”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5

  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6

  第1课“热起来了”

  第2课“给冷水加热”

  7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8

  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9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第7课“传热比赛”

  10

  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1课“时间在流逝”

  11

  第2“课太阳钟”

  12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第4课“我的水钟”

  13

  第5课“机械摆钟”

  第6课“摆的研究”

  14

  第7课“做一个摆钟”

  第8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5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

  16

  第2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17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第5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8

  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

  第7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19

  第8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复习考试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时间安排

  略

  六、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七、教学方法

  《课标》中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每一项科学活动中,都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即教师要参与探究。针对高年级教学特点和科学课的学科特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数据

  数据的分析研究等。

  八、业务自修

  1、深入学习有关科学课的资料;

  2、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3、进一步了解科学教材;

  4、认真学习有关的杂志,如:《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山东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科研信息》、《小学科技》这部分书籍的内容,此外还要经常到各网站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以"作用与平衡"为核心概念,融入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分为6单元,包括22个课题,重点探索"平衡",揭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

  二、总目标

  通过本学期学习,让学生:

  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索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如何提升效率;

  能观察和分析资料,发现动植物多样化的繁殖方式;

  应用逻辑推理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作出有根据的假设;

  借助模拟实验探索地表变化;

  设计、制作能满足特定需求的工具。

  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成平衡状态的兴趣和对未知事物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心,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尊重和珍视生命,具备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和自我探究的习惯;勇于创新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

  三、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热爱科学、乐于应用科学的情感。落实三维目标,推进素质教育,发挥本学科的优势。

  四、教学方法

  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实施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发展和创新突破。注重各项活动和实验的有效性。

  五、课时安排

  怎样才能省力... 1课时

  撬棍的学问... 1课时

  轮子的妙用... 1课时

  斜坡的学问... 2课时

  自行车... 2课时

  小鸟和小猫... 2课时

  落地生根... 2课时

  相似与差异... 2课时

  克隆羊——多莉... 2课时

  生命从哪里来... 2课时

  寻找进化的证据... 2课时

  生物进化的秘密... 2课时

  山脉的`变化... 2课时

  沙洲的形成... 2课时

  溶洞里的钟乳石... 2课时

  人类改变地表... 2课时

  常见矿物... 2课时

  金属的来历... 2课时

  煤与石油... 2课时

  矿产资源... 2课时

  工具——人类的帮手... 2课时

  机器人... 1课时

  总计40课时,机动五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25名学生,多数学生认真学习,成绩优秀,少数学生学习不够努力,成绩较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基本设想

  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发展和创新突破。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xx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xx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各单元均以学生的xx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xx,以xx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xx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xx,学生已奠定了xx的基础,本着xx的原则,设计成xx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但是,xx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每一项科学活动中,都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即教师要参与探究。针对高年级教学特点和科学课的学科特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数据的分析研究等。

  三、业务自修

  1、深入学习有关科学课的资料;

  2、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3、进一步了解科学教材;

  4、认真学习有关的杂志,如:《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山东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科研信息》、《小学科技》这部分书籍的内容,此外还要经常到各网站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五年级教学教学工作

  五(4)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17人。学生绝大部分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本学期,为了使班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其能力,根据本班的特点,本人准备安排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1.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有计划地进行素质训练,使学生各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结合每月的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另外,使残童与其他同学一样,愉快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健康地成长。

  1.注意分层教学,尤其对残童要加倍关心爱护,不歧视他们,使其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自主实践性原则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课堂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课堂走向课外,拓宽活动的空间、范围。

  5.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积极挖掘蕴含在学生内部的潜力。

  五年级教学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5)班共有学生28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多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对媒体作品有一定认识和创作能力。

  2、学会制作、修改和美化多媒体作品。

  3、学会使多媒体作品能说、会唱还会动。

  4、掌握简单的多媒体作品播放技巧。

  5、培养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制作“认识哺乳动物”、“我爱我家”、“家庭与社会”多媒体演讲稿。

  四、教学进度安排:

  共15课时,每个课务1课时。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各项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性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精神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以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

  (二)对每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在每学完一个模块之后,采取自评、组评、师评三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填在等级达标记录表中。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序循渐进地完成知识及技能的传授。

  2、多放手给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六、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1、学习有关多媒体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记好学习笔记。

  2、订阅报刊,学习有关内容,做好笔记。

  3、学习电化教学新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参加计算机教材培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1、有趣的动物2、到苗圃去3、能源与矿产4、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习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1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12、知道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由空气、水、土地和其他生物等共同构成的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体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13、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14、注意安全与健康,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5、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知道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四、创新教学设计: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

  2、注意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方法。

  3、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1-1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08-19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8-1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8-12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4-0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5-18

五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03-20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12-0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