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心得感悟

时间:2024-06-11 10:02:11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某件事或某个人而产生新的想法,这个时候,可以写篇感悟的文章将其记录下来。为了帮助大家学会写感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效教学》心得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

  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看完之后,有很多感触。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还真是不容易啊!而余教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余教授在书中写到:“对一个老师来说,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我们的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已经挤占了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摸一样的,这绝对是国家的灾难!”所以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努力告别无效、低效的课堂,不能以抢占学生的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构建有效的课堂。

  在教学中,该怎样做到有效呢?在书中,余教授将我们指出了方向。首先,要将课堂活起来。我们学校践行的生本课堂,其思路和余教授的不谋而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课堂上,小老师精彩的展示吸引全部学生注意力,在生生互动、教师参与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也是向我们心中的有效课堂迈进一步。

  当然,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使用,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我将不断地去探索,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使每一节课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2

  在阅读《有效教学》第一单元关于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我被布鲁纳的这个观念吸引了,如下: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

  “理智”在相关文献资料的表述是这样:指人在运用“理性”素质能力时,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理解、思考和判断事件现实实际情况,达到辨别是非、利害关系和进行自我行为约束和控制的能力。“理智”是指人对自身行为进行审查和管控的能力。

  一、理智发展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没有用理智的态度去对待,很容易就会出现迷茫和彷徨,在这样的状态中,不仅容易迷失自己,更会阻碍个人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信心与决心。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常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在教师群体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中老年的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面对个别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就会因为不理解、不接受而出现过度的指责,甚至与学生“斗犟”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我常暗地里思考,要想扭转这一个局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会有师生的“和平共处”。

  布鲁纳关于“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的观念坚定了我的信念,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教育方法,只有师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才会水到渠成。

  二、理智发展需自省

  在这一章内容里,还记录了这样一个观点,如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人心理的真正方式不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一个人自己来考察自己,即要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行为。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廓然开朗的感觉。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和同事接触。他们有着各不同的个性,当然,每个人原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个性不同是正常的现象,但前提条件应该是,这样的'个性不应该常给身边人带来“异样”的感觉,更何况是对学生有着影响和潜移默化带动作用的师者。对于因个性而给学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的教师,我也曾多次尝试耐心地与之交谈,善意地给予建议,但这样的沟通是乏力的,对方常常是一套套道理地罗列出来,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我行我素”。面对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深感无奈。

  是的,只有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自己的行为,才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才有可能产生改变自己的念头,最终实现理智发展的成效。

  三、电影带来的启示

  在边阅读、边结合工作实际思考的过程中,我联想起前几天所看的一部电影——《温暖的抱抱》。电影中热情、主动的宋温暖和木讷、教条的鲍抱都是心理病患者,宋温暖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渴望早日走出因情感所带来的伤害;而鲍抱一直生活在自己呆板的教条中,甚至为了逃避孤独的生活而选择结束生命。一次偶遇,宋温暖闯进了鲍抱的生活中,在宋温暖的影响和带动下,鲍抱被迫着去做各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鲍抱的言行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最后变成一个会笑、能交流的正常人,和宋温暖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所顿悟。是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尤其是已经步入中年的教师,不仅要面临来自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的压力,还要肩负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更要面对学生家长的压力。长期以来,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自然会或多或少地有着点心理上的问题。如果自身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会努力地正视,像电影中的宋温暖那样,主动寻求身边人或专业人员的帮助;或者通过读书、坚持学习个人的爱好等,让自己内心不断地得到充盈;还可以通过改善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让亲情和友情伴随每一天,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更能让自己心情舒畅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引起我的思想,电影《温暖的抱抱》给予我启示。对于身边个性强烈的同伴,不要过多地和他们较劲,因为当个体没有认识到问题存在的时候,是不可能接受别人的建议。我们能做的就是,像电影中的女主角宋温暖那样,带动着一起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在一起做的过程中平等地交流,也许,在一次次参与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不经意的交谈后,会不自觉地引起他们自身的注意,从被拉着做发展到愿意一起做,也许在这样一次次参与的过程中让个性不自觉地发生改变。

  当然,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需要正视的。首先,在学校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避免教师间或师生间不必要的冲突,以免不良个性引起在群体中负面作用的扩大化。其次,鼓励老师们每天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大课间锻炼中,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每月有计划地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坚持每个学期开展一个项目的文娱训练活动,继续倡导教师的阅读,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培训时间,适时引进电影片段的欣赏,强化师德管理等,以群体良好氛围的营造带动个别的个体。最后,最大化地扩大教师在工作中的成效,善于发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主动承担、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爱心行为、家长对老师的一句感言等,不仅单独给予教师发去鼓励的话语,还在合适的机会在教师会议上进行表扬,努力为教师创设得到肯定的机会。面对着教师的每一次获奖,或者是每一个毕业生回来的看望,更是在教师会议、校会甚至是学校制作的宣传美篇上传扬。相信有氛围的营造和搭建体验成功的平台,定能为全体的教师创设更为适宜工作的环境,实现帮助教师获得尽可能好的理智发展平台。

  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在于取悦,而在于管理者以发展的眼光关爱和引领每一位教师,通过帮助每位教师获得最好理智发展的过程中,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在其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的目的,使学生受益,最终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3

  读《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原来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等同起来。有时我们老师会发生困惑,既然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可我们考试的指挥棒又不得不我们向着考试靠拢。而这次的讲座把我们心中的节解开,正如孟雁君老师所说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教学成绩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各个方面,仅凭成绩是看不出来的。

  2、针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适时的进行鼓励,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有时候教学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而且有时候课堂内容多,容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那么奖励就是我们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然奖励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给学生分发贴画,或纸叠的小星星,也可以给学生刻小五星,小红花,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再者,在奖励时可以给个人,也可以奖励小组,小组内同学轮流获得奖品,这种小组奖励特别适合大班化教学。或许大家也还有别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共同分享。

  更多地从理性的角度探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理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方式与策略。21世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有效教学意味着什么,有效教学有什么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怎样,如何组织……本书作者对这些问题都做了有益的'探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还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方法、策略进行了务实的讨论,对有效教学的方向及教学资源开发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从而使读者明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没有一般理论书籍所存在的那种故作高深唯恐大家都能读懂的晦涩艰深,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许多素材信手拈来,语言质朴又不乏生动。正如作者所言:

  前些年德国一位学者提出:“围绕普通教学论的探讨已经变得风平浪静。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的激烈争论也平息了;数十年来,普通教学论的理论与模式已基本定型了。”这位学者询问:在普通教学论中会出现一种新思想吗?传统教学论是否会出现一种新思想?或者,是否需要出现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话语方式?本书即使无法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至少愿意考虑这个问题。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4

  生日之际,收到吕主任送的一本书: 《有效教学十讲》。扉页上吕主任的寄语让我既感动又倍觉激励,我决心好好研读这本书。该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他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他撰写了多篇有关论文,并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的报告很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本书就是他的关于课堂教学和校本研究的论文和报告结集而成。

  看这本书,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英国文豪萧伯纳说:“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

  原来一直简单地认为,只要我上的课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然而看了书中的论述,不禁为自己的肤浅汗颜。余教授指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应该是每个教师都会想到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应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自觉自愿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也应使教师本人获得提升。我觉得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概括这个意思,即“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必须不断自我充电,从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学生,也关注自己,能够自我提高教学的调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余教授有一句话非常鼓舞人心: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

  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发现要实现有效教学并非易事,我们正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或者某个时候曾经达到过。学无止境,优质教学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优质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优质教学的定位是:优质,高效,高境界。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有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2、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启迪学生。3、有激情。教师有激情才能够带动学生走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情境中,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4、有个性。教师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5、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学,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教学。

  二、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美舍的英语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课堂上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新知的导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的体会是创设情境能够让孩子们更自然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记得更牢固。书中对此做了更详尽的解释和陈述。情境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余教授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书中关于情境的创设有一点非常重要的

  提示,就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联系生活,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汤”,枯燥的知识,是很难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消化。

  关于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余教授作了五点归纳:1、基于生活。即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挖掘利用学生的经验。2、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3、体现学科特点。即紧扣教学内容,凸现教学重点。4、内含问题。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5、融入情感。这一点引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最为贴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如何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也是我们美舍的一大教学特色。我在美舍执教有一年了。这一年当中,我从起初被动应付地写干巴巴的教学反思,到习惯主动地把课堂的精彩瞬间或教学尝试记录下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其中。教学反思使我不断扬长避短,改进工作。至于如何写教学反思,我总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今天写课堂中出现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写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书中的论述,我才知道反思有这么多门道。

  余教授说,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他永远无法实现自我发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就教学工作而言,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进程,可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的自我反思又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我们通常所作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立足于以下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一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或者有收获之处,长期积累下来教学经验必将日益丰富;2、查找失败的原因。教师应本着豁达的胸怀,无论教学设计得如何完美,课堂教学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3、记录学生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自从看了书中有关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写反思不再随意而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记录收获、不足和学情。

  余教授指出,教师要善于从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那么,我这篇读书心得,也算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学十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处迷人的风景,在此也向赠书之人致以深深谢意!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5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第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语文测试:首先,注重语感训练,语文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再次,单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综合性评价;第四,注重主观式评价与客观式评价相结合,重视主观式评价;最后,努力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五、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教学流程,现就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作出具体分析。

  一、教师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教师必须铭记"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应该视学生为上帝,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标陈述策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策略具体包括:目标陈述要层级化,目标的层级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用学生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目标真正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任务化和问题化。

  三、教学组织策略

  一名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从内在机制上说,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学习没有阻力和阻断,兴趣使学生的欲望和冲动理性化,成为专注的学习态度。

  其次,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改变教师"满堂灌"而学生"静听"的教学状态,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与冲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意义。教学组织的第三大任务就是实现有意义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必须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观念进行同化,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新知识之间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四、课堂情境设计策略

  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有赖于教师教学组织中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与教学就是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情景系统。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师生之间的反思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就是指人与人关系的情境。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状态才有利于教学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是关键。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这种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创设追求审美与精神的教学情境。如果说反思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创设带动教境和学境的话,那么,追求审美和精神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的艺境和神境。

  从艺境上讲,就是追求教学之美,也就是从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使教学在学生美的享受中获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学的神境是指教师在忘我的教学状态中使教学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将我们浸透在学科中,投入进去,压倒我们,湮没之瞬间,清醒过来,运用理性进行反思,达成美学激情与经验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学意蕴的最闪光处。"这是借助理性实现人境、艺境和神境的交融。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爱的教育读后感幸福与教育读后感无分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6

  刘向说过: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了《有效教学十讲》如珍似宝,同时也感慨不已。当久了老师,让自己能认真的读一本书,而且不是所谓的闲书,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知道大家如何,对于我是这样的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打动我的是余教授的亲切,从字里行间透射出的诙谐与诚恳,他用敏锐的目光,娓娓道来的语气和生动的比喻,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当今教学的看法。其中信手拈来的案例,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参照物,这真的是弥足珍贵。我记得林高明老师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有打开教室的门,才能敞开学生的心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说的是,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走学生的心门,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不敢说有什么体会,就暂且谈谈一些心得,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之后我有很多的疑问,每次上完课之后,总觉得不满意。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当了近十年的老师,现在去回想说,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时,居然是茫茫然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华而不实,一心想让课堂热闹,可是事后回想起来,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了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可能就是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真的很惭愧。

  这本书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第二讲的教学的生成性。不知道老师们对旧版本的《景阳岗》这一课有没有印象,里面有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要提倡保护动物,可为什么要来学习这一课昵。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真的是各抒己见,气氛好不热闹。有的同学说,武松要上景阳岗,当然要把老虎打死,要不然,他自己就得死。学了这一课,我明白了,应该出手就出手,所以我们要来学习这一课。我当时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聪明呢。有的同学说,武松太残忍了,不需要把老虎打死,只要打昏,照样可以过岗呀。当时我表扬这位同学说,很有爱心,还叫我们班的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其实,在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已经偏离了思考题,我自己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还鼓励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武松是被披的体无完肤了。其实这一个问题,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机智、勇敢的精神,不是让我们去学习他打老虎的。读了这一讲,我才知道,这是价值观的偏离,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

  当然读了这本书也许是我自己的水平不够,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有一个疑惑,如果有机会,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是关于第五讲的教学关系。在125页中有对于好老师的讨论。我们六年级里有一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其中的老师,以独特的教学方法,折服了很多的学生。肯学习的学生,当然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好的老师,可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是不接受这样的方法呢?其中有一位参与互动的老师,说让差生说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可是,根据这本书里的一些作法,好的学生肯定是乐意接受的,可是对于一些宁愿老师喂一口,吃一口的学生呢,在我的课堂上我哪道不管他们了吗?当然这决对不行,可是在课室上我应该如何来平衡我的教学呢?这是我的一个疑问?请各位老师能指教我。谢谢。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7

  几年前,宋特刚刚调到我们建邺区的时候,我在南湖三小有幸听到了一节他的作文教学课。说实话,从我刚当语文老师开始我就特头疼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只摆在我面前的刺猬球,我不知从何下口,宋特那节漫画作文教学让我耳目一新,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几年后的今天,我又有幸拜读了宋特的这本《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才知道什么是教师最需要掌握的'问课品课艺术。宋特在书中认为教师要想从优质教学升至有效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以前我课后反思不知道究竟反思什么,宋特在书中清楚的告诉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思考:1、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2、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采取了什么教学手段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4、哪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5、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6、在灵活应变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等等。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在教我们教师如何在现实教学中问课品课,是宋特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青年教师一读。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8

  新课标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如:在学习英文26个字母时,我就采用了形体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们会有同感,在学习英文字母时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差,所以我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开动了脑筋,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会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互动。小学英语课中根据学生的年段不同,“师生互动”的`着眼点也不一样。高年段的学生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重在“导”,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使表达的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句型更为完整与准确。

  三、课堂教学语言简明易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同时,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9

  读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不能说读的很懂或则很细吧就先谈一下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点来谈谈。

  在体育课堂学习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成功就是使得学生有成就感的方式,这种成就感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外学习运动技能中得到提高,如果一味的降低练习难度反而使得学生会对体育丧失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自然而然对体育产生兴趣。

  二、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当学生适应了一节课中的运动负荷之后就会体会到身体运动后的愉悦感,在学生平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体育课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感的重要因素。

  三、利用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认同感培养其兴趣

  教师或是学生对另一位学生的认同是对其继续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的一次良好表现,一次出色示范获得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出色的表现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这些都是给学生的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受到限制的,而体育课堂恰恰相反,给了大家一个相对交流自如的氛围,再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来设计课堂,有意识的增强和利用这种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交流和合作的的乐趣,这既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一阶段:研究“基于教学目标分解的'教学评价”主要研究新课程内容实施效果的课堂评价”;

  第二阶段,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研究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达成度”,主要研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

  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除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0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我们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的“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五种教师行为与学生理想行为密切相关,我们称之为关键行为。因为它们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

  有效教师授课时具有以下特点:

  (1)使要点易于理解;

  (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3)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特殊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另一方面,多样化教学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有:

  (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

  (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

  (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所有教师都需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享受学习。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材料上,然后才让学生获得教学内容,那么,相比之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论题的时间不同。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入学习。学生们的不投入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在纠正这种类型的不投入可能很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安排引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水平:

  (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

  (2)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

  (3)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某些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提供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对于自我导向学习和学会学习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有效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样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1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因此,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教学的案例和故事》,这是用案例和故事来解读有效教学的。学科部分将围绕各学科的核心主题来探讨有效教学。

  在假期中,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

  书中的一篇文章——《冒出来的“小燕子”》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执教《燕子》一课,可孩子们的思绪转移到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教师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的富有诗意的句子,而孩子们对电视剧中的诗很感兴趣。随着角落里还是摇头晃脑的一个学生的一首打油诗,引发了电视剧中的很多小燕子的'乱作诗,本来不可收拾的课堂,随着教师的灵机一动:“那你们还能以春天的景色来作诗吗?同样也要这样琅琅上口。”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虽然刚才的话题和课文课无关,但这一课堂小片段,恰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下课的时候,学生还真能做出一首诗。

  让教师明白了课堂教学活动时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应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而且要善于及时点拨和诱导,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时点拨和辅导,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有条件的。

  一、课堂教学的生成有赖于宽容、互信的心灵氛围的营建。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本人在教《嫦娥奔月》一课时,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这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再看看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宽容、互信的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课堂教学的生成有时是意外发生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在教学《猫》时,一位教师拿出的小猫脚印,有位学生突然叫起来:“哇,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一超越预设与教学冲突的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也让教师措手不及──原本教师是想借图来感受猫的可爱。于是教师稳了稳心神,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白纸上的脚印像梅花吗?”学生都说没梅花好看。此时教师抓住契机借势引导:“既然猫脚印不好看,有时还让人感到脏,为什么老舍爷爷说它像几朵小梅花?”就这样将一个与文本冲突的问题,缩小成为一个与文本密切关联的生成点,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课堂教学生成与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和对话。

  当我们看到上课时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回答,思维积极的往往只有几个。到老师确实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些精彩的词句也在着力推敲,可学生不承情,没能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懒散的课堂气氛,教育资源浪费,师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浪费了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存在着一点,那就是缺少一个字“情”。平静中冷冷的,冰冰的,缺少青少年的勃勃生气,缺少学习中的热情洋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课标,我们知道了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首先,要先感动自己。即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在教《月光启蒙》一课时,我先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特别是在分析内容中,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生活的黄河边,好像在听母亲唱童谣、歌谣。再者,字字句句总关情。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绝不是靠外加什么东西,穿靴戴帽,也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令人作呕,更不是虚情、假情、浮情。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倾心与语文,真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精辟的间接、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

  《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这本书选择的案例与故事都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反思,这本书的很多做法也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借鉴,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实践。只有撕开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面纱,才能换来学生张扬的个性、自信和方方面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只有我们不断前进,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只有我们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创新。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2

  我常常想:什么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结束后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在平素的教学中,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及追问的:学生能够背诵图形的面积公式就会求各种图形的面积了吗?能的够背诵出“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就理解比了吗?能够背诵“像2x+5=27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就是认识了方程?认识三角形就一定要让学生顺利的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再运用这个定义去判断图形(即使不学习这个定义学生也能判断)是否是三角形,这个教学价值又是什么?……这些是有效的教学吗?

  非常喜欢弗洛伦塔尔的一段话,它是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的发展为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凉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覆”。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天跟学校同事的一次磨课。一年级的《找规律》一课,对于教材给出的例题,如一红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黄……花的排列,我相信即便是学前生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教学活动仅仅是让孩子们找一找规律,接着填一填,那么我想这是无效的教学。我想探究规律存在的本质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这堂课让学生感悟诸如以几个图形为一组,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过程比学生找一找规律来的更有意义。

  又想起最近在教的六年级,总复习中关于图形的认识这块,如果仅仅是将知识点笼统的复习一遍,学生需要接纳的知识点不可谓不多。如果教师之前做过一次归类(用树形结构归类等方法),我想知识点会显得更清晰易懂。一般我们都这样做。也有不同寻常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对图形进行认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进行沟通。静态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先复习线的内容和角的内容及线的位置关系,然后从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来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类讨论。动态方面,让学生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这样的运动过程,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如果认真这样去做,我想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会收获更多。

  如何实现从“冰凉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置疑,我们该给孩子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我想,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那么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该怎么要求自己呢?看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一书,对我启发也是很大的。首先,把握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源于对教师备课过程以及教师教学实践场景的.追问和理性思考。通俗点说,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其次,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它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集合”、“极限”、“函数”、“分类”、“一一对应”、“转化”等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后,我们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学生吗?虽然我们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但是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求,会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前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段时间,我们也一直有在做学生的前侧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思想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没做这些,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进行学生研究。

  如果我们能一直坚持这样做,我们留给孩子的将会更好,因为这些充满魅力的探究历程和思想方法才能深深的刻在孩子的脑里。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3

  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他的《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读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拿起来能够让你一口气读下去,但又能给你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

  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但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关于三维目标关系的阐述。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同时,指出三维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哪个维度是显性的、哪个目标是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很多新教师或者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师,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清晰地辨别出他们的哪些教学是在完成三维目标中的哪种目标。他们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

  2.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表达。余教授引用了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观点。江先生认为教与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还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百分之百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第二个阶段是“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第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如果老师过渡包办,就不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是阻碍学生发展了;第四个阶段是“基本独立阶段”,不要老师教,学生一般能读懂75%,此时如果老师还讲系统性、全面性,仍然事无巨细、全包全揽,教师就会感到“怎么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适得其反;第五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就不加区分地从“极端控制”走向了“极端放纵”。小学一年级与高中三年级的课堂基本上没有了差异,甚至还正好颠倒。一年级的课堂开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高三的课堂老师仍然生怕学生没学懂,把学生当成毫无理解能力的白痴(虽主观上出于好意,但实际上就是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浅显的知识点都要反复讲解。

  3.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的表述。情境教学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也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虽然煞费苦心,但却显得特别“矫情”,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有时就是一种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个噱头。在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分别是“形式化情境”、“假问题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等,对于余教授指出的误区,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实说,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生动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经常深入课堂的教学论专家,尽管他使用的语言很平易、很朴实(不像是我们很多教育学者显得那么“高深”、“渊博”,将一些本来很有血肉的教育现象或实践,抽象成连自己都理解困难的教育理论),但他所表达的道理却很真实、很实在,对一线教师也最有启发!这样的教育专家才是真正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了起来,使用普通老师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教育的真实。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4

  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领悟或者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知识,是“行尸走肉”。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在教学中是否是为了达到目标,而把过程给省略了呢?是否为了省时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了呢?是否为了节省更多的成本,而排斥学生的思考呢?是否把教学过程庸俗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教师所讲的东西呢?是否我们培养的就是那些不思考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呢?是否我们在困惑,为何学生学了那么多,却不会运用,盘活呢?以前曾看过的一个故事窜入了我的脑海——

  一个外国的孩子,他正在独自玩沙,显然玩得很专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动作也很慢,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总也装不满,疑惑地看了一阵漏斗之后明白是因为漏斗会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这样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这个外国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会一点漏地顺利进入瓶子。于是他按照这种方法很快装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妈,而妈妈则拍手以示鼓励。

  一个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也同样是发现了沙子进漏斗后都流出来,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头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也没有体验任何失败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为这个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什么意思了。

  当那个外国孩子还在津津有味地与沙同乐的时候,这个中国孩子已经玩腻了,正缠着妈妈要抱。

  想到这儿,我的心情已不再平静:在教学中,我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了吗?我是否也充当了中国妈妈的角色?对于孩子学新知的探索过程,我是否总是在无意或在好意中干扰了这一过程的'自然进行?答案肯定的!不止做过,还不止一次。在我的思想理念中,虽然已有了一些强调"过程"的意识,但我也不是认为孩子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就越好吗?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不也多少次地手把手地教孩子,让他们很快地学会比较难的知识吗?忽然想起了以前听过的“做中学”“玩中学”,原来还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终于,在我的脑中理论和实践的断路给联结上了: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理论与实践链接的顿悟的惊喜令我兴奋!在未来的日子里,就让书香继续浸染我吧,我将会迎接更多的反省!

  运笔至此,发现已难再下笔,只能感慨:一笔难书尽此书的奥妙啊!因本人的眼力、领悟力、素养的限制,实难把其精髓处一一道来,还是让我们一起都去看看这本书,亲自去感受感受、体验体验,我相信,你会更深地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含义。再次默默地注视《有效教学十讲》,心中一个念头不期地出现了:好书,是需要我们一读、二品、三回味的,“有效教学”,我会再次与你相约在书中、梦中…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15

  今年暑假我阅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本书分别从“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三方面,阐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下面所谈内容是我学习《有效教学》思考心得。

  要还学生以民主,用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崔允漷先生说,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集体活动,并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对学生要求高,总感觉学生知道的太少,于是,不自觉地急于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忘记了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这样以来,学生少了思考的时间,被动的接受教师强塞来的知识,学生自然对强塞来的知识就有了抵制情绪。现在想来,无论如何,教师在一节课上是至少要给学生一次讨论的时间的。

  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我的操之过急,把文本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疲于学习。在《有效教学》的指引下,我不断成长与进步。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在活动中,我发现课堂气氛顿时就多了些生机。他们讨论后,我再给以小结和板书,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讲的内容也变得少而精了。是啊,学生是充满了活力的,还他们以民主,经过他们思考后再给以引导帮助,质和量都会提高。所以,永远不能剥夺学生民主的权力。

  因此,从《有效教学》中了解了课堂气氛的重要,让我惊恐万分。于是,在备好内容的同时,我总要考虑学生会出现的.反应,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课,更应该设计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因为这时的课学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们的困意。像这样经过多次思考,方敢确定自己备好了课,才敢走进课堂。

  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尽量去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自己的每堂课学生都爱听,尽量达到积极课堂气氛的几项指标。我想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学生会爱上课堂,爱上老师,老师也会受感染,而爱上课堂,爱上学生!

【《有效教学》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心得01-31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25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8-12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5-28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02-24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05-24

关于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2-13

英语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2-15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心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