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4 16:37: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3.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动量守恒定律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抽象,难以理解;

  2.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作业辅导法。

  五、教学过程

  1.概念解释

  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定律,它基于动量的概念,表达了一个物体受力时,它的动量变化量等于所受力的冲量。动量守恒定律公式如下:

  p1+p2=p1"+p2"

  其中,p是动量,p"是初始和最终动量。

  2.案例分析

  下面以两个物体碰撞为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情况一: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以速度v1向右运动,碰撞后弹开,速度变为v1"。另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以速度v2向左运动,碰撞后弹开,速度变为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m1v1+m2v2=m1v1"+m2v2"

  该公式表明,在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守恒。

  情况二:有一座桥上停放着一辆车,一位体重为m的人从桥面上跳下,落到车顶上。此时,车的速度为v,人与车一起向前运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m1v1+m2v2=(m1+m2)v"

  该公式表明,在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守恒。

  3.作业辅导

  让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练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比如:

  1.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一个速度为v1,一个速度为v2,它们相撞后弹开,求它们弹开后的速度v1"和v2"。

  2.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上后弹起,求其弹起的高度。

  以上两题均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

  六、教学反思

  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基础法则之一,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但是,学生可能会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有所难度,需要在课后作业中多加练习,同时,需要另外安排时间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入的解释和教导。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元芳的蜡烛》

  【提问】蜡烛燃烧、铁剑生锈都是化学变化,那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会如何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讨论并回答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探究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一红磷燃烧

  【提问】首先我们对红磷燃烧,铁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展示】我们知道,进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提问】我们先探究红磷燃烧,用的是这套装置。可以看到,锥形瓶底部有细砂,套有玻璃管和气球。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细砂、玻璃管、气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细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验】

  1、先称取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为***g,记录在书本表格上(投影)。

  2、现在我准备引燃红磷,同学们的`任务是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还有气球的变化。

  3、引燃红磷。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烧。

  4、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5、再次称取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我们发现质量没有变化。

  6、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书),由此可知

  记录数据。

  观察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过一会熄灭。气球膨胀然后变得干瘪。

  记录现象,并在此读数。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过渡红磷燃烧的装置;

  先清楚燃烧注意的事项,并明白各样仪器的作用,增强学生实验理论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笔记。

  懂得归纳。

  硫酸铜与铁

  【过渡】可能由红磷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究。

  【实验】

  1、实验

  2、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展示给前排同学看),也即已经发生化学反应。

  3、再次称量发现质量,没有变化。也就是这个反应也是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没有变化。

  4、取出铁钉投影,并与未反应的铁钉作对比。(书写符号表达式)

  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以及天平读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

  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

  先让部分学生证实已经反应,使得实验更加有说服力。

  对比明显,学生思路更清晰。

  【小结】通过这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把这样的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强调我们所说的质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小结。

  了解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深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初步记住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记忆“三个不变”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纸笔练习(略)


(五)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探究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九、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4

  【过渡】我们发现这两个装置它都是密闭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a】

  1、碳酸钠与盐酸。

  2、观察现象。

  3、质量变轻了,为什么,有什么补救方法。

  4、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实验b】

  1、镁条燃烧。(坩埚钳前后对比)

  2、现象,质量。

  3、是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都有锥形瓶,密封

  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跑走了,质量就变轻,使装置密闭,或者把跑走的气体手机回来,天平就平衡了。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大量白烟。遵守,损失大量氧化镁。

  使学生想到前两个装置的共性

  引导学生发现此实验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再次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

  1、用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模板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2、此过程中原子质量、数目、种类不变,所以物质质量也不变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不变。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2、微观本质: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原子质量→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范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目标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基础、兴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平时学习和前提测评的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层次。A类为基础、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少部分学生;C类为基础、接受和自学归纳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学生;B类为剩余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不同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动量守恒定律分层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为了做到“教学得法”,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最后达到相同的.大纲要求。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前提测评大致对学生分为A、B、C三层;认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本课的目标;在导学达标中对各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达标测评中让各层次学生有个恰当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采用循序渐进法安排教学内容。首先介绍从实验总结出来的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而后,A类学生识记和练习;B、C类学生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条件;然后根据练习由B、C类学生归纳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特点,进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最后是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解题。

  3.在知识点教学中采用重点、难点分层进行引导、设疑、提问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条件的引入,A类学生采用直接介绍,B类学生引导其阅读课本理解,对C类学生设疑提示,尝试推导,加强知识的应用;在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解题步骤的教学中通过练习引导、提问,由B类和C类学生完成,A类学生理解。

  4、在达标测评和作业中,注意知识点和难度分层,如测评第4题,难度较大,目的是使B、C类的学生加深对选择参照物的认识。同时注意学生完成情况的反馈和师生的交流。

  三、学法分析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充分调动自身心、脑、手、口、眼的积极性,更容易主动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在学习中,学生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A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贯彻两个为主。识记为主,记忆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记忆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一般解题方法;训练为主,自己对识记的知识能够较简单的应用。推导、归纳为辅,知识熟练后自己在课后进行。

  2、B、C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是贯彻两个为主。学生理解为主,不仅仅是记忆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记忆动量守恒定律的特和一般解题方法,而且学生注重根据教师的引导、提问、设疑,通自己的思考、判断、归纳等达到理解的目的;训练为主,在训练中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如测评第4题,对三种解法加以比较),使自己对识记理解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四、教学程序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教学。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礁盘教学设计|礁盘教学设计资料|03-25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10-05

《风》教学设计08-01

教学设计与反思08-02

朗读教学设计08-17

方程教学设计09-10

《翠鸟》教学设计07-23

草的教学设计07-17

颐和园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