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教学设计15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同时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文章中蕴含的事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并学习文章“故事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课文生难字词。
2、学生认读下列词语,并勾画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
相悖、雇请、生机勃勃、一命呜呼、难逃厄运
踪影、糟蹋、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3、学生浏览课文,简要说说课文讲了“鹿与狼”的什么故事?
4、引导学生文章第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故事简述引导学生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故事中的事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t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找出文章中集中说明这个道理的自然段读一读。
2、抓住“一系列”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故事部分”体会第一句的表达作用。3、抓住“角色”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狼与鹿的关系”
4、指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事理”。
5、学生整体读文章最后以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读全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
五、读文巩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4、完成练习册。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相反( )限制( )
反义词:强大( )凶残( )
5、读课文,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罪魁( )首 自由自( ) 苟延( )喘
附板书
14、鹿和狼的故事
保护鹿 杀了狼 (饥饿)
鹿多了 植被少了 鹿数量锐减
(疾病)
道理:遵循自然的规律
行动:科学地认识自然
《狼》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⑵、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⑶、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⑵、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
课时设计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例举与“狼”有关的成语。同学们说出心目中狼的形象。学生介绍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二:诵读课文
1、学生、在下面自读、
2、个别学生读老师与学生共同校正字音。
3、老师范读,定准字音及断句。
4、学生重新自读。
二.课堂总结。
三.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断句及读音。
作业: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简介作者。
二.教学新课
1、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一段。
归:止:缀行:甚:
2、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段。
惧:投以骨:
3、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三段。
大窘:顾:弛:持:
4、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四段。
犬坐:以刀:悟:盖:
5、结合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五段。
几何:止:
三:学生整理课文译文。
四:课堂小测:
重要句子的`翻译。
五:作业:背诵课下注释及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前提问:重要句子的翻译。
二.新课;
(一)、理清故事情节:
(1)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
结局:杀狼。
(二)、说评析文,把握形象:
(1)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3、狼除了“黠”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1、多媒体小结狼之本性:黠、贪、凶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1、面对既贪又凶又黠的两狼,屠夫有过怎样的心理?你觉得可用文中的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惧─→窘─→持
2、换位思考。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境中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曾有的心理活动。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贪婪而又狡猾的狼最终却落得“顷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
(四)课文延伸;向学生介绍蒲松林的另外两则《狼》
(五)课堂小测:狼和屠户的形象。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屠户:
狼:
教学回顾
谭义专
《狼》的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重点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2、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
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课前准备】
1、上网收集狼的资料;
2、用笔绘制狼的图画;
教师精讲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语
对于动物狼,同学们并不陌生。童话故事中,我们听说过它;动物园里,我们见到过它;生物课上,老师介绍过它。文学作品中更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大批形态各异,性格迥异的狼的形象。就拿语文书上的两篇文章,狼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差异。
谁来说说看这两篇文章各自刻画了怎样的狼的形象?
二、举一反三,交流狼的故事
课前收集狼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课上打出图片。给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生想起更多的狼的故事。
三、推荐阅读──《两狼共行》
导:老师在前两天也读到一篇写狼的文章,很想推荐给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链接文章。请一生朗读。
四、谈你心中的狼的形象
导: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很多人在读完文章后,都会被作者笔下这两只狼忠贞的感情深深地吸引。但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作者因情感和立场的不同将狼写出差异。那老师今天想听听你们心中的狼是什么样子的。
五、辩论
导:虽然作家和许多同学都试图将狼刻画的有情有义,但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那么老师就要问问大家了,你们认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里,人与狼到底能否成为朋友呢?
正方:人狼可以成为朋友
反方:人狼不能成为朋友
六、辩论总结
导:我不禁要为大家的精彩辩论拍案叫绝,也只能以赞赏的掌声结束这次辩论。还是请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自己的辩论点评一下吧……
狼能否成为人类的朋友,这个问题我们无从盖棺定论,因为我们无法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这样的尝试。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狼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狼的团结、狼的智慧等。
七、本课小结,课外延伸。
本堂课只是开启了狼的专题研究的一扇门,走进这扇门,你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和收获。课后我们也可自由组合小组,对狼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学生结合课本,交流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狼的异同。
2、学生归纳。
学生介绍已知的狼的故事并归纳故事中狼的形象。(有褒有贬)
一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1、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狼的形象图,在小组交流。
2、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心中的狼的形象。
1、课前收集的材料在支持的辩论方汇总。
2、学生讨论。
1、学生推荐代表。
2、代表点评辩论。
专题参考:
1、奥斯卡金奖影片《与狼共舞》。
2、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3、中国古代诗词曲赋狼的描写。
4、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复习旧知
老师要对学生的归纳给以肯定,激发学习热情。
生生交流,激发思维。
配乐
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1、学生意见不一,求同存异。
2、自由组合,展开攻辩。
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打通课内外
【教师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狼》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为一篇自读文言文,《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也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
2、重难点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层次清晰,书上注释较具体,学生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现象丰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都有出现,因此落实字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明确“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确定本文教学难点是“创造性复述课文。”
3、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难句、难词摘下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加以解决。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讨论法,比如“屠夫的神情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成果,拓宽学生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老师共同体会是:
1、底子薄,功夫浅,阅读存在困难;
2、兴趣不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在“以师生互动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放手让学生去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诵读法──小组流水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文言文语感。
质疑法──小组交流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让学生会合作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
【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设计】
CAI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六、练习设计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歇后语、故事
2、小练笔:我来为狼申辩,我的自由。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新课──自学成果展示──创造性复述故事──多角度谈启发──网络共读,辩思狼性──小结全文──作业布置。
《狼》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一看:鹿和狼的图片
2.谈一谈:你心中的鹿和狼。
3.说一说:含狼的成语。(投影出示成语)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一填:(投影)
松杉( )郁 生( )勃勃 面目全( ) 一命( )呼 难逃( )运
生态( )难 美丽()() 凶恶( ) ( ) ( ) ( ) 残 喘 罪( ) 祸 首
2.记一记:(投影出示词语意思)
葱郁、相悖、生机勃勃、难逃厄运、苟延残喘、罪魁祸首、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3.讲一讲:
(学生活动)合上书本,看凯巴伯森林图片,听录音朗读。
想一想,在凯巴伯森林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交流后投影出示故事梗概)
4.找一找:
哪些段落是讲述鹿和狼的故事?自由读一读这些段落。
三、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议一议:
故事中的鹿和狼结局如何?是谁造成了凯巴伯森林的悲剧?
(学生活动)交流答案之后,再次默读课文,深刻分析原因。
小结:
罗斯福保护鹿的政策失败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投影出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数量,二是可以减少疾病。(投影)
2.悟一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再次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投影出示道理)
谁能画出凯巴伯森林、鹿、狼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图。(投影出示关系图)
3.学一学:
你能尝试一下去概括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吗?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小结:讲述事例——分析原因——说明道理(投影)
四、课外延伸,深刻体会。
1. 写一写: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里狼的幸存者,请你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总统,森林里不仅需要鹿,也需要狼。
2.读一读:课外推荐阅读姜戎的《狼图腾》一书。
《狼》的教学设计5
一、回忆课文
1、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板书:想吃)
二、精读课文
1、总领全文(课前指导)
师:狼很想吃小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出示课文开头: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很想吃小羊……)齐读。
师: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狼很想吃小羊?(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一起读!
师:你赞成狼吃了小羊吗?为什么?
师:好孩子,善良的孩子,多么有正义感!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是平等的。
师:但是狼可不这样认为,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狼?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凶恶、坏家伙……)是的,凶恶残酷是狼的本性。
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狼很想吃小羊,但是狼并没有直接吃小羊,而是?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故意找碴儿”(板书:故意找碴儿,连线)
师:那么,狼故意找了几次碴儿?都找了哪些碴儿呢?
一生说(逐段出示三次碴儿)。
师: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么狼三次找的碴儿,对吗?
(一)学习2、3自然段
1、狼第一次找碴儿
师: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找碴儿(出示第2段),此时,狼一心想吃小羊,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哪位小朋友来读读!
一生读。
师:你认为这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哪里不好?应该怎么读?你来读读!(注意把!和?的语气读出来。)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2、小羊第一次辩解
师:小羊真的弄脏了狼喝的水吗?
生随意自由说。
师: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来替小羊跟狼讲讲道理?指名讲(2名)
师:小羊听了狼的话,先是——?(点红:吃了一惊)吃了一惊什么样子?
生:学一学小羊吃了一惊的样子。
师:然后怎么说这些话的呢?
生:温和地说(点红:温和)。
师:温和地说是怎样说呢?
一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把小羊的“吃了一惊”和“温和”读出来?
师:听了小羊的辩解,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呢?
生:有礼貌、讲道理、善良。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亲爱、您、温和。
师:下面我们就学学小羊,带着一颗善良的心,有礼貌地跟狼讲讲道理吧!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见一只只善良的彬彬有礼的小羊。
3、角色朗读
师: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狼的盛气凌人、横加指责和小羊的温和、有礼貌。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读狼的话,一个小朋友读小羊的话,再请一位小朋友读旁白,其他小朋友来做小老师,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4、小结
师: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小羊绝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小羊弄脏了水,这就是狼第一次……?(师板书:故意找碴儿,连线)
(二)学习4、5自然段
1、狼第二次找碴儿
师:小羊这样善良有礼貌地跟狼讲道理,但是狼听得进去吗?自由读第4段。
师:狼听小羊讲道理吗?
生:不听。
师:狼不但不听小羊讲道理,反而变成什么样?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课件点红:气冲冲)
师:气冲冲是什么样儿?谁来学学?
生:学狼气冲冲的样子。
师:咦?小羊那么有礼貌地跟狼讲道理,狼怎么反而变得气冲冲啦?想一想,为什么?
生:狼不想听小羊讲道理,一心只想吃小羊。
师:说得太对了!我们就要读出狼一心只想吃小羊的这种心态,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狼的蛮横无礼。
生:齐读。
2、小羊第二次辩解
师:可怜的小羊去年真的在背地里骂了狼吗?(出示第5段)
生:自由读
师:小羊真的骂了狼吗?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小羊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生:(课件点红:喊)
师:谁来替小羊喊一喊呢?
生:读。
师:面对凶恶的气冲冲的狼,小羊能这样大声喊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样喊呢?哪位小朋友来试试?
生:读。
师:感受到了吗?此时的小羊面对蛮不讲理的凶恶的狼是又惊又怕,又急又委屈,所以可怜的小羊喊道(引读)——?
生:齐读。
3、角色朗读
师: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狼的'蛮横无理、怒气冲冲和小羊的又惊又怕,又急又委屈。请男生来读狼的话,女生来读小羊的话,再请一位小朋友读旁白。
4、小结
师:小羊说它去年还没出生呢,狼偏说小羊去年骂了它。狼无中生有地指责小羊,这就是狼第二次……?(师指板书:故意找碴儿)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狼第三次找碴儿
师:听了小羊的辩解,这下狼总该放过小羊了吧?狼有没有放过小羊呢?(出示第6段)生自由读第6段。
师:狼放过小羊了吗?狼是怎么说的?哪位小朋友来读读!
生:读狼的话。
师:狼的意思是,小羊去年没有骂它,那就是谁骂它的?
生:小羊的爸爸。
师:狼还蛮不讲理地说(引读——师指:反正都一样!)狼说反正都一样是什么意思?
生:不管是小羊骂的,还是小羊的爸爸骂的,谁骂都一样。
师:狼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无中生有地诬赖小羊呢?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什么?
《狼》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通知,县教研室要来我校检查工作,主要是随堂听课。我决定讲授《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听课时的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老师,你写错了!
今天学习课文。刚刚在黑板上板书下“越”,就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你写错了!”
我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心想:这么个简单的字我能出什么问题呀?“老师,你把‘越’字右边写成‘成’了!”
哦?这我倒是真没注意。认真找书看了看,果然如此。若是按照以前的“急中生智”法,
一般老师们都会这样解释:“老师呀,是故意这样写的,就是要考考大家认真观察了没有。很好,这个同学发现了。”
这种做法,曾经被誉为教师“课堂机智”的一种。它可以让老师摆脱尴尬的境地,暂时蒙混过关。可是,真的就能维护老师的威信吗?不然。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师在被学生问倒时,不肯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总是自以为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学生们也许当时并不晓得,可是天长日久,逐渐长大的他们,未必不会洞察到,原来老师这样做,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老师的不真诚,不仅仅关系到教学内容,更涉及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对你还会信任吗?如果师生间的信赖被打破,很难想象以后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老师还靠什么来为人师表。
“谢谢博闻同学,老师今天一时疏忽,没有仔细观察就写这个生字,大家可要引以为戒呀!”
真诚的认错,或许赢得的是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尊重。
《狼》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主角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资料;分主角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狼)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板书: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资料。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能换成别的词吗?就是说,还能够说成怎样想吃小羊?
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会怎样想呢?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从狼的样貌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十分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十分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样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什么叫找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当时的状况,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4、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狼对小羊的谈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几个关键字理解:去年、听说等,而且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5、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狼说但是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三、指导分主角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就应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2、具体指导,练习分主角朗读课文(分组练习)
3、找出读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四、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情绪愿让它吃吗?结果怎样,你能不能之后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狼和小羊
想吃-找碴儿-温和
弄脏-不会
说坏话-没出生
蛮不讲理-讲道理
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狼》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坏人总要找借口做坏事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懂得对狼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投影。
主要板书计划:
11 狼和小羊
狼 小羊
找碴儿 讲理
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您在上游
去年你在背地里骂我 去年我还没出生
反正都一样 ……
(蛮横不讲理) (温和善良)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扩词。
课外: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狼的故事,你们认识的都是怎样的呀?
2、板书课题:11 狼和小羊
3、教学“狼”
指名拼读,注意读准边音。
狼是什么字?为什么用“反犬旁”?
4、看到“狼和小羊”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狼为什么要和小羊在一起?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小羊会有什么遭遇?)
二、范读课文
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思考题。
三、教学生字字音
1、轻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2、重点拼读要求掌握的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弄脏 温和 亲爱 倒流 背地里 啊
扑去 吃惊 骂我 可怜 找碴儿
提醒学生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脏 zang(平舌音) 怜 lian(边音)
弄 nong(鼻音) 碴 cha(翘舌音)
亲 qin(前鼻音) 惊 jing(后鼻音)
4、巩固。
(1)找朋友游戏。
将生字和音节分别发给小朋友。师要找一个字,拿到该字音节和生字卡片的小朋友走上讲台,找对了,全体同学读三遍。
(2)给下列生字加上声母。
( )ang ( )ang ( )an
狼 脏 站
( )ai ( )eng ( )ian
再 争 怜
四、试读课文
1、轻读课文。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讨论: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要求:(1)不掉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词破句。
(2)边读边思考:狼找了几次碴儿?狼为什么要找碴儿?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正确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话练习
听老师说句子,完整的拍三下手。
1、天上飘着一朵朵百云。
2、公园里的花
3、看见小羊在河边喝水
4、狼故意找碴儿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观察插图。
图上画的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具体。
一只( )小羊在( )小溪边喝水。
一只( )狼走来,想( )。
(3)指名连起来说图意。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谁先来到小溪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5)小结段意。
2、精讲第2-6自然段。
(1)指名读2-6自然段。
A 思考:这五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B 读后讨论下列思考题。
(2)精读第2、3自然段。
A 指名读2、3两段。
B 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理由?
“你安的什么心”是什么意思?
C 羊是怎样回答的?
看图理解“上游”和“下游”及小羊说的话。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谁能换个说法,使原来的意思不变?(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D 指导朗读。
狼的话要读出凶狠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的语气。
E 小结:第2、3自然段写狼第一次找碴儿,羊用事实驳斥了它。
(3)精读第4、5自然段。
A 轻声读4、5段。
B 讨论: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理由?小羊是怎样回答的?
C “就算……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D 教学词语:气冲冲、可怜、背地里
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可怜:值得同情。
背地里:背后。
E 指导朗读。
(4)精读第6自然段。
A 听老师读课文。
B 讨论:狼第三次找什么理借口?
(板书:反正都一样)
“反正”什么意思?(情况不一样,结果还是一样。由此可见狼的蛮不讲理)
C 教学生字词的意思。
再:表示又一次。
争辩:跟人家争论。
D 为什么这一次不写羊讲理的话?
谁来说说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
E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结第2-6自然段。
A 自由练读2-6段。
B 练习说话。
指名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把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说出来。
指名用羊反驳的话来说明狼是故意在找碴儿。
C 师述:凶恶的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由此可见狼是多么的蛮横、不讲理,温和、善良的小羊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就一次又一次地和狼讲理,最后还是被狼欺负。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识他们的本性,要设法和他们斗争。
D 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样和狼作斗争?
三、作业
1、口头扩词。
冲( )( )( )
温( )( )( )
2、填空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卡片。
可怜 温和 故事 气冲冲 坏家伙
小溪 先生 争辩 不可能 弄脏了
2、用“总是”、“经常”各说一句话。
3、用下列生字扩词。
先 争 再 温
二、教学生字
1、教学生字字形。
“背、啊、倒、温”按笔顺描红。
2、指导写字。
在要求写的`字中,“狼、温”,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是左窄右宽;“倒、啊”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把握好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弄、亲”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弄”字下面一横最长,“亲”字中间一横最长。
3、抄写生字。
4、听写词语。(复习的词语)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课文做记号。
1、先用波浪线画出狼找碴的语句,再用。。。。。圈出表现狼的神态和动作的词。
指名试读写狼的句子。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写小羊的句子。
指名试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可戴头饰表演)
四、课堂练习。
复述课文。
按照“看见——想吃——就找——扑去”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五、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抄写字词。
《狼》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义,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要求】
孰读课文,看注释。
【过程设计】
教读这一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学生提问比赛(10分钟)
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踊跃解答问题。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师补充。若学生已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意暇甚与意将隧人的两个意的词义是否相同等等。
二、学生分析比赛(15分钟)
学生中有好、中、差三个层次。设计三个问题供分析:
1、《狼》故事情节(差等生)
2、狼之黠(中等生)
3、《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优等生)
同学们自由选择,先笔写五分钟发言提纲,再讨论、发言、教师小结。要鼓励、表扬勇于向难度大的问题进攻的差学生。
三、学生背诵比赛(10分钟)
要求最多10分钟背完全文。成绩差而背诵快的,得表扬。
四、学生做练习比赛(10分钟)
练习形式:油印或者投影。
1、第一层次练习:
解释词义:
⑴ 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
⑵ 狼不敢前恐前后受其敌
⑶ 一狼洞其中以攻其后
2、第二层次练习。
⑴ 解释词义: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
⑵ 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顷刻两毙
3、第三层次练习:
⑴ 写出含加粗词的成语。
积薪其中( )
并驱如故( )
前狼假寐( )
弛担持刀( )
⑵ 找出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4、要求:
第一、二层次练习为必做题,第三层次练习为选做题。
五、作业布置
【评析】
这个教例很具创造性。
教者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语文差生,用分层次互相促进的方式让差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用激励、鼓动、表扬的手段让差生感受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
教者也同样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对他们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好学生也因教学标高不同而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在学习中始终有一种动力。
赛问、赛讲、赛背、赛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竞争性、激励性,课堂教学流程加快,流量增加,流速提高,紧凑的教学结构,有助于从根本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广阔的空间。他们积极的心理机制被成功地诱发,集中思维能量,运足个人才思,一次次地向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发起进攻,意志、自信等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
赛读赛讲,分层互促,这样的设计思想适用于语文教材中很多精美的短篇。
《狼》的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三、教具准备:
狼和小羊动画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
生:狼和小羊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10、狼和小羊(讲解生字狼,反犬旁左右结构右边一个良心的良)
师:看了狼和小羊的故事,小朋友们知道狼是什么性格的吗?小羊是什么性格吗?
生:狼是凶狠的,小羊是温和的
师:板书:凶狠温和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啊?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语
1、带拼音的:
nòng zāng wēn dào jīng
弄脏温和倒流吃惊
zhēng biàn jīng pū lián
争辩经常扑去可怜
chá er chōng
找碴儿气冲冲
2、不带拼音:
弄脏温和倒流吃惊
争辩经常扑去可怜
找碴儿气冲冲
师: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狼一共找了几次碴?
生:三次
师:第一次找碴它是怎样说的?
生:“你把我喝的水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师:狼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呢?是用恶狠狠的语气还是温和的语气?
生:用恶狠狠的语气(指名读)
师:小羊又是怎样说的?
(小羊是温和的,所以小羊说的话也是温和的)
生:“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师:出示句子比较: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第一个句子是反问句比下面这个一句子更有力量,强调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
师:指名读2、3自然段
上游和下游在哪里,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板画出上游和下游)
师:小羊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吗?
生:不会。
师:狼明知小羊不会把它喝的水弄脏却还要指责小羊,你们说狼这是故意干什么?
生:故意找碴
师:出示卡片(故意找碴)齐读来信
什么是故意找碴
生:没事找事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吃小羊的目的没达到,狼并没有罢休,接着进行了第二次找碴,第二次找碴狼是怎样说的?
生:“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
师:狼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表现狼很生气你能找到吗?
生:气冲冲
师:小羊有没有在背地里骂狼?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去年小羊还没出生呢?
师:这时小羊真可怜它急的都喊起来了,它是怎样喊的?
生:“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师:狼两次找碴都被聪明的小羊反驳回去了,狼气急败坏,这次狼不想再争辩了,露出了凶狠和嘴脸最后狼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生:“你这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师:狼扑向小羊会是什么结果呢?(出示狼扑向小羊的图片)
生:小羊被吃了
小羊逃跑了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同桌互相讨论)
总结:坏人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应该用智慧战胜他。
作业:课下写一写当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做?
板书:
狼和小羊
凶狠温和
《狼》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狼为吃小羊三次找碴儿的经过,使学生懂得向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续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最近大家都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在你印象中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羊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师书写课题,指导学生书写“狼”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看课件演示,边听教师范读课文。
(2)提问: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已经获取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
师小结: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课文讲的是一只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一遍。
提问:回顾课文内容,刚才的问题哪些可以解决?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研读主题: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板书:找碴儿
2.“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是怎样找碴儿的?随机出示:
a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b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c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3..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
第一次找碴儿
(1)指名读,讨论: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理由?
(2)狼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下文中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想用歪曲的事实,恶人先告状,读时用肯定的语气。
“?”读出问句的语气。
(3)狼说的有道理吗?请学生上台讲解演示。
(4)师:听了狼这些毫无根据的话,小羊的表情是怎样的?课文用了哪个词?(吃了一惊)
师:同学们,尽管小羊吃了一惊,但还是很温和的同狼讲道理,谁愿意把小羊的话读给大家?(小羊说话很温和,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缓慢些。)
(5)请男生做狼,女生做羊,老师读旁白,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
第二次找碴儿
师:狼的目的没有达到,接着找了第二次碴儿。同学们自己朗读四、五自然段,与同桌讨论,狼又找什么碴儿,它的话有道理吗?
请生回答
师:狼的话太没道理了,连性情温和的小羊都急得叫了起来。同学们再看屏幕,自由朗读两个句子,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不同?
a.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
b.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师:让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下这段对话。(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不讲理的语气。小羊的样子“可怜”,急得“喊”了起来,要读出认真申辩和害怕的语气。)
生试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三次找碴儿
师:狼两次找碴儿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气壮地反驳了,狼不甘心,又怎么样了?请大家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生自由朗读。
师: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它又是怎样做的?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
其他同学帮助回答。
师:因为它早就想吃掉小羊,先前的“找碴儿”只是装点门面,掩饰它的本来面目,而小羊的几次辩驳又事理确凿,无法推翻,于是狼揭开了的面纱,露出了狰狞的凶相。小羊没有时间来争辩。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段对话,要读出狼那种凶恶的语气。
5.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狼和小羊说的吗?
师小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要找借口干坏事的,对这样的坏蛋,我们不能太善良,要认清它们的本性,动脑筋灵活机制的战胜它。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五、拓展练习
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呢?请同学想一想,说一说。
六、读写结合,创新拓展。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搜集阅读一些寓言故事,组织一次故事会。
《狼》的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选自省编教材十二册第七课,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设想:
1、这首乐曲被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从作用上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具有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对进行后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激励与鼓舞。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
2、全曲长27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音乐以片段与精简的形势出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后续欣赏。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体验:
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
3)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
1)接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2}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1分钟)
a) 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b) 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 导入新课(了解音乐表现形式,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觉欣赏。)(6分钟)
a) 交响乐队乐器知识复习1分钟
b) 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乐器图片出示)及旋律特点。
i. 头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
ii. “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
三、 听音乐,演故事(听第一段音乐,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赏做好准备)(4分钟)
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i. 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
ii. 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iii. 老师引导下,在鸭子与小鸟处作展开。(感受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既是对感知创作手法的渗透,又是对音乐情节展开的理解)
四、 听音乐,说故事(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5分钟)
a) 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b) 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再启发想象,和平环境将会受到冲击,会怎样呢?――启发想象和讨论(自己讨论一些时间)
c) 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感知音乐加速、上行等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d) 那小鸟会怎样呢:
1、学生想象
2、听狼抓小鸟,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e) 那么小鸭子呢:
1、学生想象
2、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并感悟小鸭子由于其自由与不镇定所导致的后果。
f) 这时的彼得会怎样:
1、学生想象
2、彼得还会更有作为――听彼得镇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五、 抓狼(从音乐因素的变化感知情节的推进,让学生在“听”“演”过程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巩固)(5分钟)
a) 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让学生简单模仿声音
b) 听抓狼的音乐
c) 听后分析
d) 再听并分角色表演,老师提示,营造高潮
e) 猎人抓狼
六、凯旋音乐,首尾呼应(由知觉欣赏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
七、出示课题(2分钟)
作曲家介绍(照片、简单生平)揭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作曲家的愿意图――结合真善美教育
八、听故事精简版(11分30秒)
f)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回忆已接触过的音乐知识
g)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小范围内展开“你有什么收获”的小结
h) 在凯旋乐段的时候,引导学生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阶段
九、小结(2分钟)
i) 小结:引申出原作,对本课的知识点作小结,送CD进行后续欣赏
j) 在彼得的音乐声中结束
愿艺术音乐常驻学生心间
教《彼得与狼》有感
[背景分析]
本文借用“艺术音乐”一词,试图将所阐述的内容既区别于通俗流行音乐又不仅仅指古典音乐,而是一切优秀的、有意思的、能引发人进行思考的音乐。
我们知道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古典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所喜爱。可以这么说,古典音乐是音乐学习的根,是进行一切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作为音乐教师,将包括古典音乐在内的艺术音乐带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根”有“本”的进行音乐学习,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如何将艺术音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以背景与相关延伸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让艺术音乐常驻学生的心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于教学设计]
我在上这一课时,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如何能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感悟真善美的主题;其次,这首乐曲篇幅较大,全曲连音乐带解说总共27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够愿意并自主地进行欣赏;再次,交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响”这一形式带入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最后,针对六年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选择的对待通俗音乐,并维持对艺术音乐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听――说――演――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艺术音乐。
[案例分析]
一、“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
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学生在不断设疑、不断解疑中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达到主动聆听的效果。
二、有层次地安排聆听。
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三、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四、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五、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拓展]
由上这一课我想到了:
1、通俗流行音乐正因为如此受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高段学生)的青睐,正是由于其多渠道的流传、易于传唱的旋律及通俗明了的主题,刚巧符合十二、三岁的学生渐渐成熟的心智和日益加强的情感表现需求的需要。
2、古典音乐、轻音乐、优秀的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有价值的通俗音乐因为种种原因传输不到学生的生活空间里,或者说传输到学生面前时,他们不习惯去听。
3、学生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老师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所以,新的时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艺术音乐作品如数家珍,那么不知不觉地就会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学生面前,学生在这种熏陶中,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艺术,从而也会去关注身边的艺术音乐。
[总结]
愿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音乐爱好者,做一个有广阔胸怀的音乐欣赏者,做一个有高尚理想的音乐追随者。愿艺术音乐常驻学生心间。
《狼》的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 知道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蕴含的道理密切相关。
2. 懂得了解作者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并着力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故事的层次,理解角色形象。
学习难点:
挖掘故事中的哲理。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活动形式:朗读课文,交流,听写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
2. 检查朗读,交流疑难字词。
目的:读懂课文,扫除字词主要障碍。独立读懂课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新课文。文章选在专题活动中,注释比较多,学生自读基本能理解课文。
二、复述故事。
活动形式:复述,交流,朗读课文。
请2-3位同学复述故事, 互相补充,调整,修正。
目的`:进一步熟悉课文,落实重点字词。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是一个难题。我喜欢在一步一步的师生交流中落实言的学习。
三、换角度叙述。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朗读课文,总结。
小组合作活动。
一位同学讲述故事,他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讲述的角度,如“屠夫”、“狼”等;另外三位同学分别设想好自己的角色来听故事。讲(听)完后,交流自己的心情。
目的:变换叙述者,故事的细节、故事的整体面貌都会发生改变,蕴含在故事中的寓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小说的叙述者与预想的读者都很重要,也就是读小说要注意“谁讲”与“向谁讲”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如“鹬蚌相争、滥竽充数”等,换一个角度讲述该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目的:作业指向目标的巩固。
《狼》的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狼 。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狼 教案示例二》。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狼》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他作斗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他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狼和小羊》知道课文主要讲狼想吃小羊找了三个借口。第一个借口:狼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板书:水弄脏了)第二个借口:狼说:去年小羊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板书:去年说坏话)第三个借口:狼说:说坏话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反正都一样。(板书: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
我们先来读狼的第一个借口。自由读2、3自然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老师发现小朋友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评:你读书时表情很丰富,如果能把狼的话读得再有力些那就好了。
你这只狼挺凶的,不过还不够凶。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这只狼很想吃想小羊。谁想和他比一比。
你读得太出色了。老师也想来试试,行吗?
师读。
好,学着我们好的地方自己读一读吧!
咱们男同学读狼的话,女同学读小羊的话,合作把两个自然段读好,怎么样?作者的话老师读。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不知能不能过关。小朋友,想羊到底有没有弄脏狼喝的水呢?(齐说)
没有。
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哦,你的话,老师有点听明白了,不过表达得还不够清楚。谁还能说说。(再指名说)
没关系,老师来帮助大家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美丽的图画,可是上面还缺少狼和小羊,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把它们贴上去。
指名一生贴图
哦,狼站在小溪的上头,就是上游。小羊站在小溪的下面,就是下游。对吧?瞧,小朋友都在夸奖你呢!
(指图说)那么,水是怎么流的呢?
生说:水是从上面流到下面的。
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水是从狼那儿流到小羊这儿来的,不是从小羊这儿流到狼那儿去的。
师说:哦,原来水是这么流的。那小羊会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生说:不会。
你能指着图,说说理由吗?(指名说)
(请刚才不会的同学)现在你能说了吗?
从不会说到会说,你这节课收获不小啊,大家祝贺他。
都会说了吗?(会)那好,同桌说一说。不会的同学看着小黑板说。出示小黑板:
狼站在(),小羊站在(),水是从()流到(),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是啊,小羊是绝对不会弄脏狼喝的水的,狼是故意在找借口,是无中生有。这些都是小朋友自己通过反复读书读懂的。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相信4、5自然段也难不倒大家,放声读吧!
哪位同学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师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你读的这只狼比第一次找借口时更凶了。
你肯定是咱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一位吧!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吧!
小朋友,读了课文4、5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生:我读懂了狼是在找借口。
师:你从哪里看出狼是在找借口?
生: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而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提示:狼说小羊去年(),而小羊去年(),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而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板书:没有生下来)所以狼是故意在找借口。
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狼说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那都是狼找借口,实际无中生有。让我们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特别气愤?现在你最想说什么?(自由说)
(引导:你觉得狼真。)
是啊,狼真是太可恶,太过分了,更令大家生气的还在后头哪,读读第六自然段吧!
自由读指名读
咱们一起把狼的凶恶、蛮不讲理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可怜的小羊就这样被狼活生生地吃掉了,真是太令人伤心了。为了这样伤心的事再次发生,你想对小羊说些什么?把你此时最想说的写在课文后面。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二句。
自己写指名读
是的,对像狼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只有跟他作勇敢地斗争。让我们牢记小羊的教训,再来读一读整个故事。
【《狼》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狼》的教学设计10-18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2-17
狼和鹿的教学反思02-06
小兔和狼教学反思01-23
礁盘教学设计|礁盘教学设计资料|03-25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乞巧》教学设计02-06
《咕咚》教学设计02-21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