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7 16:38: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具体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如下:

  一、交流比较,激趣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许多家庭养过花,你们都把花摆放在哪里?跟大家说一说?同时也想一想,我们家里栽种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

  3、师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我们养花常常是等花开了,就把花摆放到厅堂里、案桌上、阳台上……,养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赏。现在,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这里的人把花养在哪里?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读图,知道这里的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师谈话引入: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啊!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会明白的。

  6、揭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让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而后老师小结过渡,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读图中直观感知德国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最后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谈话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纠正读音,重点引导学生识记好“脊、嫣”等生字。

  (2)检查课文朗读,注意正音,了解学生对课文蕴含情感的把握情况。

  4、默读课文,想想说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找出课文有关语段读一读,初步感知这种奇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接着再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4的要求,初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奇丽的景色,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点,细读感悟

  1、抓住“家家户户”,读出“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师谈话过渡:课文说“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词最能说明德国人爱花,读读课文,找一找这个词,并把相关的语段画下来。

  (2)学生读课文,找相关语段,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随机出示下面句子,教师作相应指导。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语段中的三个“都”字,让学生明白家家户户都养着花,都这样做,为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二要注意朗读时声调的上扬要有层次。)

  ②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从而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花的海洋”之间的联系;二在读这个语段时,要注意对“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学生联系春游、秋游的体验来朗读“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可提示学生朗读的语速可稍快,有“应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又”字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从而明白“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会感到吃惊的原因;二要抓住两个“多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朗读时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1)师谈话过渡:在前面的读书中,我们知道德国人的确是个爱花的'民族,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一个句子,并把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①理解“我为人人”,要与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联系起来。

  ②理解“人人为我”,要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在看别人的花”这句话联系起来。

  ③理解“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要与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联系起来。

  ④要让学生把上面三点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⑤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要放慢些,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感觉。

  3、抓住“没有改变”,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1、师谈话过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这一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学生读句子,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教学时要抓住“没有改变”来指导:

  (1)“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2)“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3)“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

  (4)这句话的朗读要注意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读得肯定,要读出重音。

  4、抓住“花的梦、思乡的梦”,悟得“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内涵

  1、师谈话过渡: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写了“我”做梦,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梦的呢?反复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看法。

  3、课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要细腻些:

  (1)在德国“思乡”,这个“乡”指的是哪里?答案简单:不是德国,是“我”的祖国,是在中国的“乡”;

  (2)“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在德国梦的“花”指什么?要联系上文“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让学生明白“我”看到德国临街窗户的花,就想到家乡的山,家乡的花;

  (3)整句话的理解,要注意联系第一自然段中的“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爱花的民族也很多”,从而让学生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境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抓住文中的四个关键句段,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

  四、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回读全文,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

  3、练习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通过感情朗读、背诵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读出情感,积累语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集体交流。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时,教师要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

  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教师谈话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知道养花要给别人看,才能在看到别人的花中看到自己的花,明白了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鼓励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再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后教师总结谈话,把学习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真诚地去帮助别人。

  作业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抄写句子是积累语言的需要;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联系和沟通课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凭借。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词语,查字典,把意思写下来。

  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欣赏图片:埃及的金字塔,西班牙的斗牛图片,泰国的大象图片,非洲的土著人,威尼斯的小艇,悉尼大剧院。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关于哪一个国家的。

  小结。(师:每个地方都有美丽的景色,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要去德国,看看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一、揭题初读,整体感知。

  1、引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齐读。

  2、初读课文,结合预习,检查字词。

  初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试几遍

  “莞”多音字。指名读正音强调“脊梁”的读音。指导笔顺。

  学生课堂写生字“脊”(要求:正确和美观俱备),教师巡视。

  3、出示图片:这是德国著名的哥廷根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孕育了30多名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这位是季羡林爷爷。 1935年,25岁的季羡林爷爷到德国留学10年。四五十年以后,当他再次来到德国故地重游时,发出了由衷地赞叹。引找文中原句。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

  二、深入文本,了解德国风情。

  (一)品读感悟,感受奇丽的景色。

  1、季爷爷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

  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来到德国,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民族的奇特?划出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划句子,教师巡视。

  交流,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的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从哪里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提示:眼看到----,鼻子闻到----,耳朵---,心-------)

  通过想象说话的方式,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

  板书:街上看花

  ②任何、家家户户

  透过家家户户你感受到什么?这么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句子的前半句。

  男女生读

  ③山阴道上 、应接不暇

  知道什么叫山阴道吗?想象一下,茂密的山林,走在林间小道上,微风吹来,听着各种鸟鸣声,给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送进朗读里,读后半句。

  季爷爷借用山阴道,写出了德国街道的特别。配乐出示一组图片(街头花景)

  师配音: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走在这样的街道,就像走在山阴道上,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瞧: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引读:(生)家家户户的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生)家家户户的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生)家家户户

  师: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不积累下来多可惜。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

  学生背诵(配乐)。

  (二)初探“吃惊”,感受民族的奇特。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又从哪儿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呢?

  A: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1、 奇特表现在哪儿?谈谈体会

  与众不同的窗外养花:

  板书:窗外养花

  2、你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人们都把花种在哪?

  3、一般我们都会把花种在家里,而他们的花都种在外面,很特别,让人吃惊。

  B: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用手摸摸看。花的脊梁指什么?(花的茎、花的枝叶)

  2、角色迁移体验:如果你来到德国人的家里,看到这些花的脊梁,会怎样想?

  3、季爷爷初来咋到时也惊讶极了,

  指名读、齐读。

  过渡:难怪季羡林爷爷曾多次这样的询问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又是怎样说的呢?

  C: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①、莞尔一笑就是微微一笑,是真心的笑,自然的笑,很平常的笑,最普通的一笑

  ②、从这样的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女房东的眼里却是如此的平常,只是莞尔一笑,微微一笑,那么平常。

  师生分角色读(指两三名女生当女房东)

  过渡: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D: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读(正是这样)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E: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齐读)

  耐人寻味意思就是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德国人民让花的美丽为路人绽放,为他人而芬芳!

  试想,走在这样的街上,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写在课题旁边的空白处。

  F:四边三化活动成果展示:

  师:以前老师在羡慕,可敬的季爷爷也在羡慕,在座的同学,相信你们读了这篇文章肯定想马上置身德国,可喜的是,如今我们的家园也正悄然发生变化,那就是这段时间由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发起的,平阳县县委、县政府积极行动的“四边三化”活动,即“清理公路边,山边,铁路边,河边,做到绿化,净化,洁化”,给我们的居住环境披上了新装,请看我们身边的变化!欣赏图片

  师:其实我们更可喜的是呈现我们面前的美景是大家齐心协力打造的,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老百姓正形成一种新风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建新环境!引出图片:

  那么这项活动如果仅仅靠政府的力量够么?仅仅靠几个人够么?所以从今天开始,在座的特别棒的五小的孩子也愿意尽自己一份力吗?我们可以怎么做——或宣传,或行动

  四、总结回顾,存疑待解。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带着对家乡美化的期盼,齐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板书: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街上看花 窗外养花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有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课堂朗读等,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德国风光图、课文重点词句段、小练笔)

  一盆花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许多美的东西,在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优秀的中华文化。而德国,也是一个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德国看看。好吗?

  2、欣赏德国风光片,导入新课

  3、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直奔中心,引导质疑

  1、季老先生又是怎么赞美德国的呢,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出示中心句)

  2、读了这个句子,你有疑问吗?

  3、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句子。

  三、读中感悟,领略美景

  1、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景色奇丽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品读这两个句子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的意思。

  4、在朗读中感受花多而美。

  5、指导朗读,想象意境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文中三个都让你感受到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什么是花的脊梁?

  4、正是这样你读懂了什么?

  5、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6、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7、生活中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

  8、指导朗读。

  五、创设情景,课外延伸

  1、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从文中的又是你能体会到什么?

  3、四五十年了,这种奇丽的景色依然如故,这让季老先生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这里的美丽指什么?

  4、在梦中有怎样的花?又有怎样思乡愁绪呢?

  5、再读课题。

  6、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设计说明: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意味着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本课的设计重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刺激视觉、听觉,从音、画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或同学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4

  一、 “花”字导入

  板题:花。看到这个字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或是想说些什么?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事物有许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花”也是我们今天课题中的关键字,让我们来看看是哪些更关键的字组成了今天的课题。课件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词,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是较常见的?哪些是赏心悦目很特别地?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

  三、了解背景抓出文眼

  1、简单介绍写作的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印度学研究大家。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经清华大学的推荐,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哥廷根,求学于哥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这十年,用季老的话来说:是自己人生地转折点。所以季羡林先生也称德国的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于是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抓出文眼

  季老重返哥廷根以后当人们问哥廷根有什么变化时,李老意味深长地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看看书,不变的“美丽”是指什么呢?板书:不变的美丽

  四、深入理解两种美丽

  抓住花的美丽和人内心的美丽来深入探究

  (一)花的。美丽、街景的美丽

  1.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哥廷根花的美丽?找出描写街景美丽的句子。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词义。)

  2.电脑出示两个句子

  ⑴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⑵“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读这两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了美丽?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自己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花的美。再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这种美丽。练读、个别读、示范读。最后两个词语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4.老师导语:读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哥廷根的街景吧!边看边找找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词语。

  老师解说词:这里的花太多了,像花的海洋。五颜六色娇艳的鲜花彼此连着、挤着、压着,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们每天都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街道两旁竞相怒放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是否让我们觉得赏心悦目呢?能否带着这种美好地感觉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二)德国人内心的分享、互惠思想

  1.回到板书上,“不变的美丽”其中包含着花,还包含了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引导:这种街道上的美丽表面上看是因花而美,其中折射出来的是——人内心的美丽。板书:心

  2.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人美丽的内心。

  (1)街道的美丽是因为德国人怎么做的?(抓住“都、家家户户、莞尔一笑”来分析理解。)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再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想想他们是怎么摆放花盆的。花的脊背是什么样的?那么想一想作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叶子,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娇艳的鲜花)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德国人有这样的想法吗?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引起深思。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一种思想境界,联系上文那么是什么思想呢?(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季老先生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么值得好好体味,那么我就来细细思考一下。

  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老师点评: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有了我为人人的实际行动,才能出现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一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当人人都是一朵“我为人人”绽放美丽的花时,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六、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

  老师小结:(板书)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老先生思绪万千,所以他做了一个梦,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美梦啊,课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再返哥廷根》一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七、板书: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丽的景色

  不变的美丽

  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脊”“暇”“嫣”这三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品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来领略德国独特的风情。

  3.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从而领略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

  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交流】

  同学们,这世间美的东西很多,范老师就特别喜欢花。你们喜欢养花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去看一看。这个国家的人不仅爱花,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里含着一对反义词,想想看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

  (老师教大家一个朗读的小技巧,当我们要强调某个词语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词语读得重一些。)

  4.简介作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写的,大家对季羡林还有印象吗?出示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相信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检查一下文中的生词。

  课件出示生词: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1)指名生读,教师相机强调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读准 “脊梁”的“梁”为轻声;“莞”多音字,读地名里读guǎn ;多音字“应”)。

  (2)全班齐读

  (3)描红的是课文的生字,这么多的生字里头,你觉得哪些生字比较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指导书写生字“脊”,提醒学生注意“脊”的笔顺,“暇”字应注意是日字旁。

  (5)学生在纸上书写生字“脊”,写好后同桌之间互相看看。

  2.指名生逐段轮读

  (同学们,我们解决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想请四个朗读水平最好的同学来读一读,向老师推荐一下这四位同学。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作者几次来到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了怎样印象?)

  (作者年轻时在德国留学期间看到这个国家的人不仅爱花,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给别人看,时隔四五十年重返德国时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这两个相同的句式都用上了感叹号,怎样才能读出赞叹的语气?)

  三、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风情。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用笔画一画,做上记号。(可以在边上标注“奇丽”“奇特”)

  预设(一)想象画面,品街头景色之“奇丽”

  出示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读着这么美的文字,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

  生汇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想想看这两个词语分别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花的?(写出了花的数量多、花的颜色美。)

  师:描写花的数量多、花的颜色美的词语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么多的词语。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说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可以试着从花的颜色和花的形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描述,范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五彩斑斓、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季羡林不愧是我国的语言学大师,他仅用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就把同学们刚才说的那么多的意思包含在里头,这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妙。

  2.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景色奇丽?

  生汇报:“花的海洋”“山**上”“应接不暇”

  师简介“山**”(出示相关资料)

  (这“山**上,应接不暇”是一个八字成语,这个成语是有来历的。山**,是个地名,在浙江绍兴城的西南郊外。这条道,是用石板铺成,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绿树成阴、草木葱茏,身在其中,就像在画中游览一样。一千多年前著名诗人王献之来到这里,看到这儿的美景,情不自禁写道“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可见在作者的眼里,走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上的感觉跟走在国内的山**上的感觉是一样,它会让人感到——

  3.出示: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大街上,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个句子——

  师引读:(音乐)

  在德国,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我们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女生读)—

  我们穿过这条街,进了一条小巷,抬头向上看,(男生读)— 。

  这样的美景岂能匆匆错过,不禁让人放慢脚步,细细欣赏。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全班读) —

  2.播放德国风光图片,感受景色奇丽。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不想去德国的大街小巷上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美景呢?)

  3.试背这个片段。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德国的大街小巷上,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师:是呀,怎样让这些美丽的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文字记在心上。当我们熟记这些文字时,这些美丽的画面自然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定格。多年以后,当你想起这些文字时,它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散发出诱人的芬芳,挥之不去。因为,好的文章是有生命的。

  出示片段,让生试背。(出示片段——出示填空的片段——出示提示语的PPT)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来领略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感受德国独特的风情。

  预设(二)抓关键词,品民族之“奇特”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呢?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花的脊梁。

  师:试着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来学习这个片段,用笔圈一圈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试着想象画面。

  1.理解 “脊梁”

  知道什么是“花的脊梁”吗?我们平时是怎样养花的?透过“花的脊梁”这个词语你都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

  2.理解“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这个词语说的是每家每户,它让你想到了可能想到了什么?文中出现“家家户户”这个词语的句子可不止一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我走在街上,抬头向上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2.师小结:

  作者年轻时在德国时,看到的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隔四五十看后看到的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作者从心底里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出示)

  四、回顾小结。

  2.师:同学们作者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十年,看到德国人种的花是——(读课题),时隔四五十年后,他重返德国,看到德国人种花仍是——(读课题),这里头其实还包含着德国人独特的处事原则,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着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并熟记于心。

  2.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六、板书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主线让学生潜心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进行想象画面。如教学“奇丽的景色”中,让生围绕“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这句先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先跳入自己的眼帘,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通过说表示花多、花美的词语后,让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而后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之后,再让学生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让学生在练说片段中把想象中画面表达出来。透过文中的关键词语,把这些画面呈现出来。在体悟读、自由读、师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最后都是总结学法(即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让学生学着用这种方法,自学“奇特的民族”这个部分。由扶到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整节课,我努力遵循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教师对学生牵引的过多,学生的朗读指导的还不够到位。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来到德国,感受这方景色的奇丽和这个民族的奇特。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再次来到德国,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在文中找出来,一起回答:“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4、(稍等片刻)一起来欣赏第二自然段。谁愿意为大家美美地读一遍?

  (指名读文)

  (读后正音:脊梁)

  5、交流指导:

  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指名回答)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一起来读这几句话。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可见德国人的确都爱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我想他们养花不仅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为了让别人能欣赏。”“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大家共同分享美,多好啊!”)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

  “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微笑。)

  6、补充材料:

  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善良、淳朴。)

  小结: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人的心灵美 。)

  三、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

  (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第2、3句。

  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致?

  (指名答。)

  “我仿佛看到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团,那儿一簇,都在微风中舒展着娇嫩的身姿。”

  师:说得多好,这正是──花团锦簇

  “我仿佛看到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娇艳欲滴,成百上万只蝴蝶在花丛穿梭着,构成了一座七彩的虹。”

  师:多美,这正是──姹紫嫣红

  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花,置身其中,怎不让我们看的人──(一起说)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呢?

  3、谁能读出花之美?指名读文。一起美美地读一遍。

  4、仅仅是花美吗?师读后3句话。

  5、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指名答。)

  小结: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合上书,我们一起回想一遍这一段的描写,一边再次仔细体会这种境界。

  引背:

  正是这样,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家家户户──,许多窗子──,汇成了──,让我们看的人──,每一家都是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

  能一起背一遍吗?

  四、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填空练习: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都在养花),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莞尔一笑),满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境界依然(颇耐人寻味),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齐读文章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全文,课后练笔

  1、总结:

  季先生从德国人养花中,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大气和风尚,把养花上升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当“我”为别人奉献的时候,别人也在为 “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营造并享受生活的美丽。这正应了那句曾流行一时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只将这种爱挂在嘴上,而德国人却不声不响地将其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平易而淳厚的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奉献的民族传统。

  板书: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2、课后练笔: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后写一写有关事例。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季羡林的一篇介绍德国的风景民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你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

  ⑴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

  学过关于季羡林的什么课文?季羡林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或者怎样的作家?

  小结:

  在你们的眼中,季羡林是一位慈祥和蔼、学问渊博的96岁高龄的老爷爷;其实,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篇文章就是在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时的感受。

  ⑵关于德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

  (广袤的原野,安静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

  3、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有许多新的词语,不知大家在预习的时候解决了没有?

  出示:

  莞尔一笑脊梁应接不暇

  自顾不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指名读文,思考问题: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精读全文,交流感受

  1、过渡: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读相关的句段)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景色的奇丽?

  随机出示相关的重点句段: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⑴学生读──教师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仿佛看到了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师: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评价读得怎样。)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说明了什么?体会花之多、花之美。闻着花香

  ⑵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默读一下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段: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师: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在互相帮助中我们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齐读3自然段:男女生接读,看图背诵。)

  ⑶走在德国,满眼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走在德国,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留学德国十年的求学的足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羡林先生思绪万千?此时季羡林先生的心情怎样?

  谁愿意入情入境地为大家朗读最后一段?把这种种思绪,滴滴感受读出来。

  师:你最喜欢哪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①预设一: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的含义包含什么?女主人的淳朴善良的人生境界像花一样美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俗风情!

  ②预设二: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赞美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③预设三: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作者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续写一段话:梦见了;梦见了

  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伸出异国他乡的青年季羡林先生怎能不怀念祖国和家乡?怎能不怀念亲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了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风景美和人情美,相信这篇隽永的小短文留给我们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这些。现在我想知道此时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感谢季羡林先生引领我们感悟美丽,引领我们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如今,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假如我们能为季爷爷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的作品,他一定会很欣慰!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3、季羡林先生本身就具备这样的人生境界,老师为大家推荐两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黄昏》,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走进季羡林崇高的人生境界。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么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8

  一、导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请同学们自由读本单元导读,看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导读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训练要求?(交流。看来在本单元中我们要进行一次跨国旅行了。导读中为我们提出了3个要求。)今天,我们先进入异国风情之旅的第一站“德国”,跟随作者一起去了解那里的异国风情。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通顺准确。

  2、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读的效果怎么样?

  检查生字词,指导读准读音、读准句子。

  3、看来你们已经将课文读准确通顺了,那你刚才跟随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别人看到的花”

  1、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别人眼中的花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在文中画出来,交流。

  2、找得很准确,你能试着将它读熟练吗?自由读。

  3、指名读2名: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相机指导读: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意思,及“家家户户”、“任何”、“都”传递出的独特风情。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这段话,大家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德国是一个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那里不仅有古老的城堡、蓊郁的森林、绵长的莱茵河,悠闲的城市风光更是风情独具。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些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我仿佛看到从阳台上走出了一位女主人,朝我们打招呼。

  (待到窗花烂漫时,她在窗前笑。)

  生:我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香飘十里,蜂蝶飞舞,如人间仙境,逛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四、研读“自己看到的花”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知道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而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什么是“花的脊梁”(花的背部)并用人体示范。

  2、季老先生初到德国时看到这与在中国绝然不同的养花方式很惊奇,所以他不禁询问自己的女房东。下面老师找2个同学分角色读读人物对话,注意语气和人物表情,季羡林要用惊奇不理解。

  3、抓住一个写神态的词:

  “莞尔一笑”怎么笑?笑一笑。你就把自己当成房东,老师就是季羡林,我问谁,谁就对我莞尔一笑回答。

  其实这轻松自然的莞尔一笑更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这一我们看着奇怪的现象,在女房东看来是那么普通、自然,已经是一种融入了血液的习惯。

  五、研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着这样奇丽的景色,听着“正是这样”这样朴实的.回答季羡林心中感慨万千。我们再回到第三自然段,将季老先生的心中的感叹画出来。

  2、指名读:

  “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同学们,你觉得“人人为我”在文中指什么?“我为人人”指什么?

  你从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将你想到的内容记在这句话旁边。

  3、交流批注。

  六、研读最后一段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五十年过去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变化是有的,美丽为什么没有改变“,美丽到底指什么?”

  2、师小结:

  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畅游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季羡林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仿佛又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乡也有了这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了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感谢季羡林老先生引领我们感悟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将第三段熟练背诵下来,将德国美丽的风情、人情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会写生字“暇”。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家里养花吗?你养的花给谁看?(自己的花是让自己看的)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和养花有关,不过不是给自己看,而是给(指板书:别人)看的。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羡林,对于季羡林我们并不陌生,上册学过有关他的一篇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有个写作背景:1935年9月,季羡林经清华大学的推荐,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1945年1O月回国,留德十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廷根,感慨万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短文就是作者重返哥廷根后的所见所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德国,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学检测

  出示词语:

  脊梁莞尔一笑耐人寻味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1)找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汉字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词都有着不同的风韵。当我看到“莞尔一笑”,我就仿佛看到一位女子轻轻的、微微的迷人的笑。当你看到“花团锦簇”就会想到(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当你看到“姹紫嫣红”就会想到(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

  (3)“应接不暇”在文中这句话中: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联系这句话你能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指导书写生字:暇“暇”是“闲暇,空暇”的意思,它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学生书写两遍。“应接不暇”的近义词(目不暇接)

  (4)所以词语也是有感情的,有的词语就是一幅画,让我们齐读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来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讲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对德国人__________感到吃惊。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颇耐人寻味。四五十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三、感受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学习第三自然段

  重返德国发出怎样的感慨:(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的.?找出相关的段落、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学生交流第三段:

  1、找生读

  2、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找生读。

  读后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花多、花美)哪些词可看出“花多”?(花团锦簇、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出示画面,)除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还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美丽的画面?(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五彩斑斓花香四溢芳香醉人沁人心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除了这些词语,我还有句名联:姹紫嫣红三春晖,赏心悦目百事兴。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什么感觉?那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找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道吧。(老师读前文,学生补全后文)引读:你瞧,背着书包放学归来的孩子,走过任何一条街——

  你看,辛苦工作一天的大人们下班回家,走过任何一条街——

  还有在德国留学的季羡林先生,走过任何一条街——

  4、作者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望着一簇簇、一团团美丽的鲜花,真是一种享受,不由的发出这样的赞叹:(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5、看到这么奇丽的景色,面对这么奇特的民族,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种境界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在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我把课文内容改了一下,补充句子:因为(我为人人),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因为(人人为我),所以,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调换了位置,你明白了什么?(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境界。)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好的境界,齐读。

  6、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7、小练笔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__________的。

  (班级图书角、献血的时候、捐款的时候、轮流做值日的时候)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第三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重返德国,体会“美丽”,学习第四自然段

  作者留德十年,他曾把哥廷根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当四五十年后,他又踏上德国的土地,来到昔日熟悉的街道,当主人问询有何变化时,季羡林先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变化是有的,但美丽没有改变。”)同学们猜猜,这些年,德国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又没有变呢?学生说。

  是啊,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着沿街的风景,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

  《依然》

  四五十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______________变了,但是,____________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依然_____________,满街的窗子前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依然没有改变

  8、时隔几十年,德国人养花的习俗没有变,美丽依然没有变,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推荐阅读

  是啊,德国街头美丽的景色和爱花的风俗始终没有改变,难怪作者:仿佛回到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是极其爱做梦的,留学期间,他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亲爱的祖国;离开德国时,他说“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这样飞过去了”。

  你想读懂作者的思乡梦吗?你想了解作者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吗?你想知道离开德国时女房东欧朴尔太太为什么会嚎啕大哭吗?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你会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的。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设计理念: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让学生在旅程中产生问题,选择季老学生最后发出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了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从中达到点化本文的中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试图做到用一个中心问题的解决,使得其他疑难都迎刃而解。通过自读,默读,浏览、比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以及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短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质疑,理解“奇丽的风景、奇特的民族”指的是什么。

  3、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季羡林爷爷的插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位老爷爷是谁吗?在上学期学习过的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里,我们认识了知识渊博的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这位国学大师早年曾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十载,他把德国哥廷根视为他的第二个故乡。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地,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板书:板书,读课题。

  这节课呢,就让我们跟着季羡林爷爷去德国哥廷根城市去游览一番吧,那么在出发前,同学们想了解德国的哪方面内容,

  (预设:想了解哥廷根这个城市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和当地的人们有什么风土人情。)

  2、那好吧,看看我们这次去到德国,能不能了解得到同学们想知道的内容呢?

  (设计意图:从旧知引入到新学的知识,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先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所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以学定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3)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目标(5)

  1.同学们把生字词读准了,让我们小组内再读一次课文,看看你能从中了解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同学们真会读书,课文里的确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可是在读课文的时候,能抓住课文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提出你的疑问吗?

  4、学生质疑:

  预设:

  1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

  4 、“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既有思维价值,也很有整体性。这些问题中,先研究哪个问题呢?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前,不是最想了解德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吗?就让我们先解决这“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这个问题吧。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下文打下了铺垫。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应具备质疑问难的能力,故为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就文本内容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后,通过梳理,达成以上四个问题的共识。找到本课的中心问题,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研读课文,突破重点(20)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一)奇丽的景色(15)

  1、学生汇报交流。(6)

  预设:(1)学生回答景色奇丽的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学生在回答时,师引导抓住“任何”、“家家户户” 来体会花的多,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体会花的颜色鲜艳,一簇簇的情景。在朗读方面引导学生读出赞美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2)学生回答:我从这句话“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在学生谈理由时,引导学生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中体会花的`多与美,从“如入山阴道上”用生活体验感受到舒服的意境。在朗读方面仍要读出赞美之情舒适的感觉。)

  2、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配乐)请一生来读这两个句子,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5)

  3、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生齐读)(1)

  (二)独特的民族(8)

  预设1:生回答:“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强调了他们养花给别人看,并不是不喜欢看。通过中国人养花的目的与之对比,突出德国的奇特。另外,要感受得到作者当时看到这情景时感到吃惊,不理解的心情。让学生突出吃惊的感情。)

  预设2:生:我从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通过抓住“脊梁”一词,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奇特,并领会该词的意思。)

  预设3:生:从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受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此处抓住“多次”一词,也能看出作者当时很吃惊,不理解,也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预设4:生:从“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抓住“莞尔一笑”可以看出女房东很自然地说这句话,说明他们认为这都很正常,从中可感受到德国民族的奇特。)

  2、季老先生在德国所看到的这些情景真令他不理解啊,让我们把心中的疑问与不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请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带问题找答案,找出相关句子,通过抓住词、句来品味,通过角色的体验,情境的想象,和活跃的思考来解决本课的中心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用感情读的形式来表现对文本的参透。)

  六、联系思考,点明中心(4)

  1、他们这样一种养花的风俗可真耐人寻味啊,从中,德国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高尚、无私,为别人着想,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

  2、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 “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句子。(理解“耐人寻味”,联系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生带着敬佩之情来赞美德国人,引读该句段。

  (设计意图:因前面对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理解体会,本文的中心已昭然若揭,使得本课的教学难点能在不知不觉之中攻破。)

  七、引读课文,感悟中心(2)

  1、师引读:我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正是有了“我为人人”这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二自然段

  师:正是有了“人人为我”这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生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以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但为了更深化感悟,使学生由衷地受到教育,我认为读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使最后的一次读能做到感悟中心的作用,故设计了引读,使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更深入文本。)

  八、自然过渡,存疑结题(1)

  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提的疑问,解决掉的我们把他画去。

  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再去回到旧地,德国人的这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美丽景色有没有改变呢?季老先生仿佛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吧。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已然质疑,中间已然释疑,但因为时间的问题,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自然过渡。)

  九、作业设计:

  1、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连起来写一段话。

  2、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3、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及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品评重点词句,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准备:

  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读题激趣:

  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

  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词句,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德国风俗特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不光崇扬本地、本国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应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到欧洲的德国去看看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与众不同。

  二、从“家家户户”切入,解读文本。

  (一)检查字词。

  (二)从“家家户户”切入,了解课文内容。

  1.接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个四字词语出现三次,找到并划出它所在的三个句子。

  2.汇报。

  3.交流句子,发现有什么不同?

  4.质疑。

  [设计意图:从家家户户切入,发现文中相同与不同,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渡:时间在变迁,景色却依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有何感受?

  1.学生汇报。

  2.作者首先吃惊什么?还吃惊什么?

  3.强调三个“都”字,体会作者情感。

  4.这花为什么都朝外开?(探究)

  5.分句读这句话,感受情感的强烈。

  [设计意图:读中悟,读中思,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四、理解课文

  过渡:在屋子里看到的是花的脊梁,走上街头又看到怎样的景象?读相关语句。

  1.当我们眼前出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色时,你想用哪个词概括?文中用哪个词?

  2.作者为什么用奇丽?再读并思考:这里的景色哪奇丽?

  理解词语:透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普通的街道变成了花的海洋?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再读第三自然段,提炼板书借景抒情

  五、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家家户户吃惊赞叹

  借景抒情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听同学们谈及自己家中养了很多鲜花,老师真想一一参观,但这是不可能的,别人家里的花我们怎么能随便看到呢?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德国,只需漫步于街头,你就可以随意欣赏到家家户户种植的鲜花,因为在那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先生一起去走进德国,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异国风情。好,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课文预习过了吧,下面咱们就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1、检查读词:

  ⑴ 出示第一组:

  宇宙 天性 真切 奇丽 奇特 脊梁

  ① 指生读,纠正“脊梁”的读音及写法。“脊”的上半部分是先两边后中间。

  ② 齐读。

  过渡:看来这组词语比较简单,没有问题,那咱们就增加点难度,来看第二组,自己先练习一下。

  ⑵ 出示第二组:

  莞尔一笑 应接不暇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耐人寻味

  ① 指生读。

  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有韵味的的语言,它集音形义一体。我们在读词的时候如果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就一定会把词语读得有滋有味,听老师来读这两个词。谁再来读。齐读。

  2、质疑导读:

  看来词语大家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不知大家对课文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师想出几个小小的问题来考考大家: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个国家?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本文的作者季老先生曾在德国留学十年,那么德国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示:

  可以到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寻找。

  归纳: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并板书: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品读学文

  1、朗读思考,体悟风情: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那里景色的奇丽或是那个民族的奇特的?就请把这些句子画下来。然后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感受“景美”:

  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⑴ 词语联想,初识美丽: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画面,而“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又是怎样的情景。

  ② 指导朗读:

  师:整条街的花就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多美的景色啊!谁来读读?指生读。

  ⑵ 情境创设,奇丽再现:

  导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在那个德国小镇的街头,去感受那里美丽的风光吧。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① 师配乐朗读,生闭眼聆听。

  ② 交流想象。

  ③ 出示课件,小结:

  瞧,正如大家所描述的一样,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人们每天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该是多么惬意、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呀!来,就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吧。你来试试。

  师随时纠正不到位之处。

  齐读!

  ⑶ 诵读美景,佳句积累:

  这么美的景色,你想不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记忆中呢?那有什么好办法呢?赶快背背吧。你来试试。一起来,好吗?

  3、领悟“人美”:

  过渡:刚刚我们一起去走进了德国的街头,领略了那里奇丽的风光,花海畅游,花香阵阵,怪不得季老先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那么,你又是从哪里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的?

  ⑴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①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理解德国民族养花的奇特。

  ② 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

  师: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请读出这种吃惊、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

  (读出吃惊、不理解。)

  4、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⑴ 过渡:

  师:的确,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课件文字并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⑵ 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①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回归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我为人人”,哪些地方表现的又是“人人为我”?课件相机出示答案。

  ③ 季老先生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会想些什么?你又想些什么?(指3~5生谈)这一句话让我们想了这么多,这种境界真是颇耐人寻味呀!

  ④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找生谈。

  (提示:班级图书角、值日生清扫卫生。)

  5、回归文本:

  ⑴ 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才能做到(课件出示并齐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 于是就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出示并齐读):人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小结:此情此景,都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6、寻梦之旅:

  过渡:

  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时事变迁,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已久的土地的时候,展现在他面前的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现在各位是季先生,我是一位记者,我想现场采访一下。

  ⑴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探讨:

  四五十年间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唯有“美丽”没有改变,那“美丽”究竟指什么?生谈。

  (预设:花美,环境美,心灵美。)

  原来,在美丽的花儿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您会说──(生接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⑵ 理解: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您还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找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老师在课前曾读过季羡林的《再返哥根廷》一文,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德十年,那座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而且,他还把自己离开德国时的心情也成了一首诗。(出示)由于当时社会形势很复杂,所以季先生在回国时不能从德国直接回国,而是途经瑞士,几经辗转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里的“旧邦”指的是哪里?(祖国)“客树回望”又是回望的哪里呢?(德国)是呀,这里既有对祖国的思念,又有对德国的依恋。

  四、推荐阅读

  过渡:

  这里的故乡究竟指的哪里呢?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好书推荐:

  他梦里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就请大家到他的文集《德国印象》中去寻找答案吧。同时,老师想再向大家推荐季先生的两本著作《故乡明月》和《另一种回忆录》,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对他的思乡梦有了更深的了解。好了,同学们,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三本好书,那你们愿不愿意也向老师来推荐几本好书呢?你推荐什么?

  2、生向师推荐好书。

  3、回归主题:你们看,这种境界就是──

  (生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细腻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领悟文中淳朴高尚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格特点,结合文意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设疑

  导入

  师:同学请看大屏幕(显示幻灯片1),很显然大屏幕上出现的是(声音拖长)

  生:(花)

  师:请你仔细观察,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一下这些花。

  生: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绚丽多姿……

  师:(追问)那用一个字来形容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声回答)美

  师:在一般的家庭往往将这些美丽的花放在哪里?美谁来享受?

  生:放在家里,自己来享受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出国门,到德国去看一下那里的景,他乡的情(显示幻灯片2,出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学习新知 精心品读

  生:反复读题目

  师:从题目中你有了什么疑问?

  生:(大声回答)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好!那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章的内容吧!

  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也预习了文章,我们已经知道德国人有什么爱好?

  生:养花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反复使用的四字成语,并读出它所在的句子。

  生:家家户户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姹紫嫣红。

  (3)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同学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好!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3)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看前两句与最后一句有什么不同?

  生:我认为最后一次比前两次多了一个“又”字。

  师:又在这里什么时候意思呢?给它找个近义词。

  生:还、依旧、依然、仍然、仍旧……

  师:从这个字眼中我们可以思考出什么?

  生:作者是两次来到德国,不是同一次看到的景物。

  师:各是什么时间?

  生:第一次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第二次,四五十年后的今天。

  师:在不同的时间来到德国会有怎样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二、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生: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时,曾多次对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四五十后的今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伴随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多么奇丽的景色!

  吃惊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奇丽是什么意思?

  生:奇特而美丽

  师:那我们就跟随作者先到德国街头去看看那奇丽的.花吧!请一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体现花奇丽的句子。(出示幻灯片4)

  生:走在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应接不暇。(出示幻灯片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几句话?(两句)这两句话突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此时指导学生反复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花的海洋,并出示幻灯片6)

  生:前一句主要突出花的美,第二句主要突出花多。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找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来读这两句话,你能从视觉、听觉、嗅觉不同的角度想象到些什么?

  生:我好像听到嗡嗡的蜜蜂在采蜜。

  生:我好像看见蝴蝶在翩翩起舞。

  生:我好像到了一个花的世界里,而且闻到了扑鼻的芳香。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用词也很生动。那用一个字来形容给你的感觉是(生:美)。

  师:下面请同学们置身于这美丽的德国的街头(显示幻灯片7),去感受一下。讨论下面的问题(显示幻灯片8)。假如你是一个游子、游客、失败者、德国养花人你此时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我选择游子:看到这花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生:我选游客:啊!多美的景色啊!真是旅游的好去处!像是人间仙境一般。

  生:我选失败者:此时看到美丽的花我的心情变得快乐起来,我找到了自信,我重新鼓起了勇气。

  生:我选德国花人:在家里我虽然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在街上我可以看到许多人种的花,而且我的花还可以让许多人看到,我很欣慰。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我看到了花:

  师:那是谁种了这样奇丽的花呢?

  生:德国人民

  师:那我们就走近这个民族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吧!我们先到德国人的家里,然后再到街上去看一看各有什么奇特之处。请一名同学读第二、三自然段让同学找出相关句子(显示幻灯片9)。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生: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0)

  师:女房东是怎样来说的?这反应了德国人的种花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 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1)

  师:作者由此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师相机:显示幻灯片12)

  师:你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呢?

  生:别人为我做了很多事,给了很多帮助,我也应当对社会负一份责任。

  师:今天我们从德国人身上感觉到了他们高贵的品质,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两样是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链接 深入挖掘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显示幻灯片13 )。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时时刻刻都在与他人交往、联系,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在学校里:

  在家里:

  在社会上:

  生:在家里有整天为我操劳的父母,当他们辛苦时我会为他们捧上一杯热茶,打好一盆洗脚水。我认为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际例子。

  师:精彩极了你是一个孝敬的好孩子。

  生:在学校里同学们每天做值日,给了我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也要在值日时为同学们制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还有交换作文书等事情。

  师:同学们都很无私。

  生:在社会上,清洁工们每天清除垃圾,将街道打扫干净,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我们大家都自觉一点,不乱扔垃圾,而且看到垃圾后自觉捡起,这同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做法。

  师:让我们吃惊的不仅是他们种花的独特,更突出的是他们的这种习惯是不变?我们可以从哪能里看出来?请读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今天我又来到德国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号?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由此作者感情由吃惊上升到什么?

  生:对这个民族的敬佩。

  师相机板书:敬佩。

  四、小结

  师:结尾作者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堂课的内容也做一个梦,我们不仅会梦到那美丽的花,还会感受到德国人那高尚的品质!让我们的梦继续下去吧!好好学习!让梦想成真!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五、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陶醉于花海中了,同时也被德国人那高贵的品质吸引了吧!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把你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对花 教学设计03-23

《花钟》教学设计06-03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06-19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07-03

《看雪》教学设计02-25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优秀12-04

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06-27

《看雪》教学设计 15篇03-06

《种一片太阳花》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