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乐学善启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 “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乐学善思,探索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①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乐学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比赛)
? (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老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 (教师一手持折出的黄色"直角")
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②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较大小。
③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
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
(2)认识角的大小
①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超级变变变”。 好,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一个角。跟着老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现在把它变小,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③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老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跟学生的角重合)
? 师: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老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老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乐学善画。
(1)观察画角
师: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 教师示范)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
(1)辨一辩
(2)排一排
(3)数一数
(4)摆一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作业: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综述
1、基本说明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简述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搭三角形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3、三角形分类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第1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一、设疑猜图,引入主题
出示被遮挡的平面图形,猜猜都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上就藏着我们今天数学课堂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感知了解,体验创造
1、找生活中的角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校园里角无处不在,(出示主题图)请你找一找图中的角(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找出了那么多角。)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主题图中提取三个物体:剪刀、钟面、红领巾进行研究,谁来给大家指一指角在哪里?一个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注意引导指角的方法)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角,它们每个角中那个尖尖的点和直直的两条线在哪里,找人来说一说。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现在我们一起说说角的组成吧!
4、练习巩固新知
师:请你根据角的组成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PPT出示练习】
5、动手制作角
同学们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及种简单的材料(小棒、圆片、吸管)。请你用小棒拼一拼或者用圆片、吸管折一折,自己做一个角。
(1)、用小棒摆
(2)、用吸管折或者拼
(3)、用圆片折角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你做的角,生:我用吸管做了一个角,师:给大家指指顶点在哪,边在哪?生:弯折处是角的顶点,弯折后的两段吸管是角的两条边;我用圆片折了一个角;师:你折的角顶点在哪里?边又在哪里呢?
三、探究拓展、总结提高
1、比较角的大小。
同学们做的可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请看(出示一个边较长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谁愿意把你的角拿来和老师的角比一比,怎么比呢?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XXX的角张开的比老师的角大)
师:这是一个很棒的发现,XXX的.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比老师的角要大,我们比较角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所以他的角比老师的角要大。也就是说两边张开大的角就大;两边张开小的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呀?(“角的大小 ”板贴)
师:角的大小和张口大小有关(版贴)
师:你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吗?前后4人小组比一比你们做的角的大小吧?
2、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 谁来说说你的比较结果(学生:我做的角,两根吸管张开的比他的大,所以我做的角大;学生:我把我折的角和他的角重叠在一起,发现我的这条边还在他的外面,我的角大等等)
师: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角变大一点,怎么变呢?(学生:把两边张开一点)
师:很会灵活运用知识,两边张开大,角就变大了!那这样可以吗?(把两边拉到最长)(学生:不可以)
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边拉长了,但是边张开的大小没有变,角的大小也没有变)
师: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比较角的大小是比较两边张口的大小,不是比较边的长短。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版贴、齐读)
3、灵活运用定义,帮助红蓝角
师:孩子们弄清楚的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可是角王国里的两个好朋友却遇到了麻烦!咱们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师:(视频播放到2个角比较大小是暂停)你想告诉他们什么?
(学生:我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角是一样大的!虽然红角的边长一些,但是他们是一样大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我想告诉他们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孩子们说的可真好,听了孩子们的讲解,红角明白了原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他们可高兴了!
4、画角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等等,那么现在同学想不想尝试画一个角呢?那一起来画一画吧。(展示部分同学画的角)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师:学习这么多角的知识,同学们已经和角交上了好朋友。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想一想
2、判一判
五、总结归纳,分享收获
1、欣赏生活中的角。
2、说一说教室里面的角。
3、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4、实践任务:找找校园里和家里哪里还藏着角。
(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能了解角更多的奥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 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
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师:哪位同学到前边把三角板上的角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注:提问的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到前面指出三角板上的一个角。学生都能指对。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发现三角板上有尖尖的东西,感觉很扎手,发现了三个扎扎的点,三条直直的线等。
师:同学们通过摸一摸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真了不起,其实数学上的角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和角成为了好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可有一些“假角”经常混在角的队伍里,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一眼就能辨别真假。(课件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所以在这里我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把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表象。]
3、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请看,你能在这张纸上找到角吗?
生:不能。
师:你能想办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
小组活动:折角。
师:哪一组选个代表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折的?
学生汇报。
师:你能指出折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生:(拿着折好的角。边说边指)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设计意图:把角的概念放到实践操作中感知。在指角、折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知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养。]
4、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你能动手做出一个角吗?小组四人合作,先想想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做角。然后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角的样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学生用硬纸条、图钉、细绳、小棒等做角)。
学生汇报,并互相评价。
有的小组用绳子摆出了一个角,有的小组用小棒摆出一个角。有的小组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而且发现这个角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理解角有大小这一知识点,在这里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5、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画一个角好不好?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边说边画)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来画一个角。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我们在画角时,角的开口可以朝上,可以朝下,可以朝左,也可以朝右。
让学生画出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角时,认真思考、操作、体验、评价,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1、4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边说边指)
2、找磕头机上的角
(课件出示大庆的磕头机)
师:这是在我们大庆随处都能看到的磕头机,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
汇报时闪动红色的角
3、课件出示练习八的第2题
师:看下面各图,左边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和角成为了好朋友,知道了角有一顶点两条边,还学会了画角。
2、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课下就用今天我们结交的新朋友——角,来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比一比,看谁创作的画最好看。
[设计意图:学生用角创作画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活动角,不规则的纸每个学生一张,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预设,慢慢从盒子里取出图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圆形或半圆。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图形)
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怎么不猜圆形了呢?
(预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找图中的角
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3、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标出例一剩下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4、学习画角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演示)。
学生练习画角,并标出顶点和边(师巡视)
(判断角)展示几个学生画的,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5、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做的角,并让其指出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
(2)制作角。
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老师演示将角的两边慢慢叉开,收拢。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角,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2、师: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从角的组成,角的画法,角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介绍。随后课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周围有很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
顶点和边在哪里?]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x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 边
顶点
( 尖尖的) 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 ),再画( )
注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 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师: 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一.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4.学具准备:纸、尺子、长角形卡片,活动角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初步认识角)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展开活动,学习新知(时间:30分钟)
1.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角)(出示例1图).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感知能力差,让抽象图形,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角有一定初步的感知时,再次巩固对角的初步理解,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3)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摸教师的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屏幕板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突破重点。)
(4)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个活动的角,请大家拿出来,
(一)出示学习指导(共10分钟)
学习指导:
步骤一: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变化。
步骤二:讨论: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汇报交流: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相应出示幻灯片填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
2.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瞧!哥俩在争吵呢?他们在吵什么呢!结果如何,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得出小结:(角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然后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模仿用手在纸上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来突出难点)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时间:6分钟)
1.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MF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2.蓝猫进入梦幻乐园:
(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巩固对角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升华新知。(时间:1分钟)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学习这一课的新知。)
六.课后作业:
(时间:1分钟)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学习的新知)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记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加强学生的直观操作和探索活动。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条若干,手工纸若干,图钉若干
教学设计
【活动一】引入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片,这是什么?
生:是圆形的纸片。
师:老师今天就用这张小小的纸片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大家想看吗?那可要看仔细了,我先将它对折,再折。然后用剪刀这样一剪,猜一猜变成了什么?
生:五角星......
师:哦!真厉害,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边揭示谜底边展示在黑板上)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板书:角)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黑板上的五角星是一颗闪烁着智慧的数学星,我们将奖给在这节课上开动脑筋,善于发现,积极发言的同学。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藏着角,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它也藏着角宝宝,你能将它找出来吗?现在就拿出你的三角板,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尖尖的。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很滑。
师:引导学生有序再次摸一摸角,对这就是角。那我们数学上又是怎样来表示角的呢?看清楚了。(示范画角)老师怎样画出角
生:先打一点,再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师:点,直直的线。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他们有没有属于自己名字呢,请孩子们自学数学书32页。再告诉老师
生: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板书)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它可是个顽皮的家伙特别喜欢捉迷藏现在它藏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我们赶快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生:小组活动
师:瞧,它又藏到了图行客人中,我们把它找出来。
【活动三】创造
1.折角
师:孩子们真棒,一个也没有逃出你们的`慧眼。那你们想不想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角呢?现在拿出你们的手工纸,比赛开始!
生:折纸
师:展示几个动作快的孩子的做品。(这是角吗,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2.做活动角
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试试吧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活动五】牛刀小试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p35练习八第2题)
2.开放题:对着正方形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活动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有哪些收获,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到家再找一找,角是不是又藏到你家去了呢?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单元主题图“校园早晨”,引导:校园的早晨不仅美丽,而且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图中许多物体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吗?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的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角。
3.(课件闪烁)三角板、剪刀、时钟上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对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有角,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实物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罐、水龙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2)学生从例1的图中找角,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中所隐藏着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角。
(3)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谈谈对角的感受,说说角的组成部分。
(2)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思考: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引导学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数角。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4.折角、变角。
(1)用圆形纸片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用圆纸片折出一个角。
②让几个学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绍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用绳子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绳子,同桌两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绳子拉出一个角。
②全班学生听教师口令把拉出的角变大或变小。
③小组讨论,在变角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5.比较角的`大小。
(1)从刚才的变角游戏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2)比较两个大小相等、两边长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但两边长短不同的角。
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比较课本中第42页第三题中两个角的大小。
③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并演示比较的过程。
④多媒体演示两个角动态重叠的过程,证实两个角大小相等。
6.体验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观察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2)学生动手画两个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师生点评欣赏。
(4)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方法。
(5)多媒体直观演示画角的完整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找角,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现角的抽象过程,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让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进一步体验到角就在身边,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折角、变角的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感悟到: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最后,运用观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拓展提升
1.多媒体出示:由角组成的美丽的图形。
2.学生观察欣赏图形,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3.学生自由创新设计:用角创作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欣赏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角、了解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作品。这是一个拓展提升练习,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自由发展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火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9-2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1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05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06-1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7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2-18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6-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0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