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4 16:41: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个新的知识,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出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会如何去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找出课堂中的角,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上课的图画),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生活中的角。

  2、在图形中找出角的个数,出示课件(黑板拉近出现教师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1、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补充。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2、下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

  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渗透集合与无限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鸟巢”引入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角”。

  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怎么验证呢?

  二、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请小组合作给角分类并反馈。

  (2)认识锐角与钝角的特点。

  (3)巩固认识的锐角和钝角:

  a.完成书本练习P52并反馈。

  b. 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情景出示大三角尺与小三角尺在吵架,大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大,小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与大的一样大,你们怎么认为呢?同桌讨论。

  (2) 学生上来演示比较,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学生拿出学具角摆角。

  (5)教师摆角。

  (6)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叉口有关。

  (7) 讨论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说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什么角。(9:00、9:45、10:00、9:30)

  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 )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四、课堂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

  教材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找直角——判断角——折直角——画直角四个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同时这几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纵向逐步加深的认识过程,可以使学生迅速准确地形成空间观念,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直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直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直角,对直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小大的比较。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认识直角,会用直尺画直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角有( )个顶点(1个顶点),( )条边(2条边)。

  2.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角。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观察一下三角板上有没有你认识的角。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小组讨论: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呢?

  3.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尺画直角。

  (1)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2)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

  先画一个点→以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尺的一直角边与线重合,三角尺的顶点与点重合,沿着三角尺另一边画一条线→画成一个直角。

  (3)电脑显示画直角。

  (4)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巩固应用

  1.练习八的第6题。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

  2.练习八的第7、8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直角?哪些地方用到直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尺画角?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一、设疑猜图,引入主题

  出示被遮挡的平面图形,猜猜都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上就藏着我们今天数学课堂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感知了解,体验创造

  1、找生活中的角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校园里角无处不在,(出示主题图)请你找一找图中的角(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找出了那么多角。)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主题图中提取三个物体:剪刀、钟面、红领巾进行研究,谁来给大家指一指角在哪里?一个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注意引导指角的方法)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角,它们每个角中那个尖尖的点和直直的两条线在哪里,找人来说一说。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现在我们一起说说角的组成吧!

  4、练习巩固新知

  师:请你根据角的组成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PPT出示练习】

  5、动手制作角

  同学们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及种简单的材料(小棒、圆片、吸管)。请你用小棒拼一拼或者用圆片、吸管折一折,自己做一个角。

  (1)、用小棒摆

  (2)、用吸管折或者拼

  (3)、用圆片折角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你做的角,生:我用吸管做了一个角,师:给大家指指顶点在哪,边在哪?生:弯折处是角的顶点,弯折后的两段吸管是角的两条边;我用圆片折了一个角;师:你折的角顶点在哪里?边又在哪里呢?

  三、探究拓展、总结提高

  1、比较角的大小。

  同学们做的可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请看(出示一个边较长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谁愿意把你的角拿来和老师的角比一比,怎么比呢?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XXX的角张开的比老师的角大)

  师:这是一个很棒的发现,XXX的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比老师的角要大,我们比较角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所以他的角比老师的角要大。也就是说两边张开大的角就大;两边张开小的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呀?(“角的大小 ”板贴)

  师:角的大小和张口大小有关(版贴)

  师:你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吗?前后4人小组比一比你们做的角的大小吧?

  2、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 谁来说说你的比较结果(学生:我做的角,两根吸管张开的比他的大,所以我做的角大;学生:我把我折的角和他的角重叠在一起,发现我的.这条边还在他的外面,我的角大等等)

  师: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角变大一点,怎么变呢?(学生:把两边张开一点)

  师:很会灵活运用知识,两边张开大,角就变大了!那这样可以吗?(把两边拉到最长)(学生:不可以)

  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边拉长了,但是边张开的大小没有变,角的大小也没有变)

  师: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比较角的大小是比较两边张口的大小,不是比较边的长短。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版贴、齐读)

  3、灵活运用定义,帮助红蓝角

  师:孩子们弄清楚的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可是角王国里的两个好朋友却遇到了麻烦!咱们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师:(视频播放到2个角比较大小是暂停)你想告诉他们什么?

  (学生:我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角是一样大的!虽然红角的边长一些,但是他们是一样大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我想告诉他们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孩子们说的可真好,听了孩子们的讲解,红角明白了原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他们可高兴了!

  4、画角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等等,那么现在同学想不想尝试画一个角呢?那一起来画一画吧。(展示部分同学画的角)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师:学习这么多角的知识,同学们已经和角交上了好朋友。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想一想

  2、判一判

  五、总结归纳,分享收获

  1、欣赏生活中的角。

  2、说一说教室里面的角。

  3、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4、实践任务:找找校园里和家里哪里还藏着角。

  (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能了解角更多的奥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大家见见我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动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摆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拿走一根小棒。你认识现在这个图形吗?

  生:这是一个角。

  揭示课题:初步认识角。

  【评析:引入简洁、巧妙自然。】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这是那里啊?(校园)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发现哪儿有角?

  生1: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角,操场上也有角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2、抽象图形,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身边的物品,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

  请学生找出各种物体的角。

  师:“这些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指着课件屏幕上的点)这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顶点”。角还有什么呢?(两条直直的线)

  师:(画出两条边)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们取了名字,叫做“边”。

  请个别小朋友上台指出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全班展示)

  师:(师拿出三角板,指着其中的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板书黑板)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3、观察找角、合作交流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请在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成员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集体交流,总结指角的方法:先指顶点,再从顶点延伸到两条边。

  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知识。”

  【评析: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观察发现数学问题的习惯。】

  4、体验感悟,动手画角

  师:你知道怎样画角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师指导画角:请学生翻开书本39页,齐读画角的方法。

  教师示范:先画一个点,从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标出顶点、边。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投影展示,集体交流。

  三、强化知识,练习巩固

  师:“角”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不过,它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那我们就开始“闯关大行动”吧!

  第一关:辨认角。

  师: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生1: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生2:第二个图形不是角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有一条边是弯的。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二关:数角。

  师:(课件出示题目)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师:各是什么图形?有几个角?

  生1:三角形有3个角。

  生2:五边形有5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只有1个角。

  师:为什么这个图形只有一个角?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并说一说理由。

  生4:圆有0个角。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深入课堂,比较角的大小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谜语歌《这是什么》(边唱边表演动作。)

  师: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

  生:闹钟

  师:你们真聪明!(课件演示3个不同时刻的闹钟。)

  师:闹钟上有角吗?

  生:有。

  师:钟面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

  师:小熊、白兔、青蛙争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小朋友来评评理。

  小组讨论:比较角的大小。

  请3名同学拿着小熊、白兔、青蛙的号码牌站在屏幕前。

  集体交流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生: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大,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小。……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板书黑板)

  【评析:运用谜语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运用观察法比较角的大小。】

  五、动手操作,做活动角

  师:下面咱们自己动手摆一个角,请小朋友们拿出两根吸管在桌面上摆出一个角,教师示范用吸管做成一个角。

  学生动手摆角。

  指名演示,并说一说角的组成。

  师:请大家做一个比老师做的大的角;再做一个比老师做的小的角。

  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起质疑,突破难点

  师:比一比,哪个角大?(课件演示两个边不同长短的角)

  小组讨论。

  生5:第二个角的边长,所以第二个角大。

  生6:两个角一样大。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说出想法。

  师演示动画:第一个角两边同时延长,第二个角平移到第一个角的位置,刚好重叠。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黑板)

  【评析: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生动,有效突破了难点;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七、巧摆小棒,提升思维

  操作要求:小朋友只能任意用两根小棒,摆出有角的图形,看看有几种摆法?

  学生演示:

  八、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

  生:高兴。

  生1:我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师:好,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啊!有关“角”的组成、特点以及如何辨认角的大小都学会了,真了不起!

  【总评】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认识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王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王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 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乐学善启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 “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乐学善思,探索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①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乐学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比赛)

  ? (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老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 (教师一手持折出的黄色"直角")

  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②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较大小。

  ③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

  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

  (2)认识角的大小

  ①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超级变变变”。 好,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一个角。跟着老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现在把它变小,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③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老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跟学生的角重合)

  ? 师: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老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老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乐学善画。

  (1)观察画角

  师: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 教师示范)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

  (1)辨一辩

  (2)排一排

  (3)数一数

  (4)摆一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作业: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周围有很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

  顶点和边在哪里?]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1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05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06-1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7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2-1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0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8-2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6-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2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个新的知识,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出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会如何去画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找出课堂中的角,出示课件(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室上课的图画),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生活中的角。

  2、在图形中找出角的个数,出示课件(黑板拉近出现教师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1、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补充。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2、下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

  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渗透集合与无限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鸟巢”引入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角”。

  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怎么验证呢?

  二、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请小组合作给角分类并反馈。

  (2)认识锐角与钝角的特点。

  (3)巩固认识的锐角和钝角:

  a.完成书本练习P52并反馈。

  b. 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情景出示大三角尺与小三角尺在吵架,大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大,小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与大的一样大,你们怎么认为呢?同桌讨论。

  (2) 学生上来演示比较,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学生拿出学具角摆角。

  (5)教师摆角。

  (6)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叉口有关。

  (7) 讨论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说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什么角。(9:00、9:45、10:00、9:30)

  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 )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四、课堂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

  教材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找直角——判断角——折直角——画直角四个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同时这几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纵向逐步加深的认识过程,可以使学生迅速准确地形成空间观念,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直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直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直角,对直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小大的比较。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认识直角,会用直尺画直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角有( )个顶点(1个顶点),( )条边(2条边)。

  2.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角。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观察一下三角板上有没有你认识的角。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小组讨论: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呢?

  3.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尺画直角。

  (1)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2)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

  先画一个点→以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尺的一直角边与线重合,三角尺的顶点与点重合,沿着三角尺另一边画一条线→画成一个直角。

  (3)电脑显示画直角。

  (4)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巩固应用

  1.练习八的第6题。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

  2.练习八的第7、8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直角?哪些地方用到直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尺画角?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一、设疑猜图,引入主题

  出示被遮挡的平面图形,猜猜都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上就藏着我们今天数学课堂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感知了解,体验创造

  1、找生活中的角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校园里角无处不在,(出示主题图)请你找一找图中的角(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找出了那么多角。)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主题图中提取三个物体:剪刀、钟面、红领巾进行研究,谁来给大家指一指角在哪里?一个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注意引导指角的方法)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角,它们每个角中那个尖尖的点和直直的两条线在哪里,找人来说一说。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现在我们一起说说角的组成吧!

  4、练习巩固新知

  师:请你根据角的组成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PPT出示练习】

  5、动手制作角

  同学们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及种简单的材料(小棒、圆片、吸管)。请你用小棒拼一拼或者用圆片、吸管折一折,自己做一个角。

  (1)、用小棒摆

  (2)、用吸管折或者拼

  (3)、用圆片折角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你做的角,生:我用吸管做了一个角,师:给大家指指顶点在哪,边在哪?生:弯折处是角的顶点,弯折后的两段吸管是角的两条边;我用圆片折了一个角;师:你折的角顶点在哪里?边又在哪里呢?

  三、探究拓展、总结提高

  1、比较角的大小。

  同学们做的可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请看(出示一个边较长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谁愿意把你的角拿来和老师的角比一比,怎么比呢?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XXX的角张开的比老师的角大)

  师:这是一个很棒的发现,XXX的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比老师的角要大,我们比较角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所以他的角比老师的角要大。也就是说两边张开大的角就大;两边张开小的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呀?(“角的大小 ”板贴)

  师:角的大小和张口大小有关(版贴)

  师:你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吗?前后4人小组比一比你们做的角的大小吧?

  2、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 谁来说说你的比较结果(学生:我做的角,两根吸管张开的比他的大,所以我做的角大;学生:我把我折的角和他的角重叠在一起,发现我的.这条边还在他的外面,我的角大等等)

  师: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角变大一点,怎么变呢?(学生:把两边张开一点)

  师:很会灵活运用知识,两边张开大,角就变大了!那这样可以吗?(把两边拉到最长)(学生:不可以)

  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边拉长了,但是边张开的大小没有变,角的大小也没有变)

  师: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比较角的大小是比较两边张口的大小,不是比较边的长短。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版贴、齐读)

  3、灵活运用定义,帮助红蓝角

  师:孩子们弄清楚的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可是角王国里的两个好朋友却遇到了麻烦!咱们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师:(视频播放到2个角比较大小是暂停)你想告诉他们什么?

  (学生:我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角是一样大的!虽然红角的边长一些,但是他们是一样大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我想告诉他们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孩子们说的可真好,听了孩子们的讲解,红角明白了原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他们可高兴了!

  4、画角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等等,那么现在同学想不想尝试画一个角呢?那一起来画一画吧。(展示部分同学画的角)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师:学习这么多角的知识,同学们已经和角交上了好朋友。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想一想

  2、判一判

  五、总结归纳,分享收获

  1、欣赏生活中的角。

  2、说一说教室里面的角。

  3、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4、实践任务:找找校园里和家里哪里还藏着角。

  (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能了解角更多的奥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大家见见我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动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摆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拿走一根小棒。你认识现在这个图形吗?

  生:这是一个角。

  揭示课题:初步认识角。

  【评析:引入简洁、巧妙自然。】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这是那里啊?(校园)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发现哪儿有角?

  生1: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角,操场上也有角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2、抽象图形,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身边的物品,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

  请学生找出各种物体的角。

  师:“这些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指着课件屏幕上的点)这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顶点”。角还有什么呢?(两条直直的线)

  师:(画出两条边)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们取了名字,叫做“边”。

  请个别小朋友上台指出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全班展示)

  师:(师拿出三角板,指着其中的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板书黑板)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3、观察找角、合作交流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请在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成员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集体交流,总结指角的方法:先指顶点,再从顶点延伸到两条边。

  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知识。”

  【评析: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观察发现数学问题的习惯。】

  4、体验感悟,动手画角

  师:你知道怎样画角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师指导画角:请学生翻开书本39页,齐读画角的方法。

  教师示范:先画一个点,从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标出顶点、边。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投影展示,集体交流。

  三、强化知识,练习巩固

  师:“角”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不过,它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那我们就开始“闯关大行动”吧!

  第一关:辨认角。

  师: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生1: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生2:第二个图形不是角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有一条边是弯的。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二关:数角。

  师:(课件出示题目)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师:各是什么图形?有几个角?

  生1:三角形有3个角。

  生2:五边形有5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只有1个角。

  师:为什么这个图形只有一个角?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并说一说理由。

  生4:圆有0个角。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深入课堂,比较角的大小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谜语歌《这是什么》(边唱边表演动作。)

  师: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

  生:闹钟

  师:你们真聪明!(课件演示3个不同时刻的闹钟。)

  师:闹钟上有角吗?

  生:有。

  师:钟面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

  师:小熊、白兔、青蛙争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小朋友来评评理。

  小组讨论:比较角的大小。

  请3名同学拿着小熊、白兔、青蛙的号码牌站在屏幕前。

  集体交流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生: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大,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小。……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板书黑板)

  【评析:运用谜语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运用观察法比较角的大小。】

  五、动手操作,做活动角

  师:下面咱们自己动手摆一个角,请小朋友们拿出两根吸管在桌面上摆出一个角,教师示范用吸管做成一个角。

  学生动手摆角。

  指名演示,并说一说角的组成。

  师:请大家做一个比老师做的大的角;再做一个比老师做的小的角。

  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起质疑,突破难点

  师:比一比,哪个角大?(课件演示两个边不同长短的角)

  小组讨论。

  生5:第二个角的边长,所以第二个角大。

  生6:两个角一样大。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6说出想法。

  师演示动画:第一个角两边同时延长,第二个角平移到第一个角的位置,刚好重叠。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黑板)

  【评析: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生动,有效突破了难点;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七、巧摆小棒,提升思维

  操作要求:小朋友只能任意用两根小棒,摆出有角的图形,看看有几种摆法?

  学生演示:

  八、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

  生:高兴。

  生1:我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师:好,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啊!有关“角”的组成、特点以及如何辨认角的大小都学会了,真了不起!

  【总评】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认识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王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王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 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乐学善启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 “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乐学善思,探索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①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乐学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比赛)

  ? (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老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 (教师一手持折出的黄色"直角")

  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②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较大小。

  ③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

  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

  (2)认识角的大小

  ①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超级变变变”。 好,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一个角。跟着老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现在把它变小,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③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老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跟学生的角重合)

  ? 师: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老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老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乐学善画。

  (1)观察画角

  师: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 教师示范)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

  (1)辨一辩

  (2)排一排

  (3)数一数

  (4)摆一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作业: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周围有很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

  顶点和边在哪里?]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