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2 10:08: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

  通过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在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并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老师可羡慕你们了,花儿一样的年纪,无忧无虑,看着你们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最喜欢倚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台。”设计意图:教师充满趣味的诵读及歌谣内容的诙谐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你喜欢这首童谣吗?为什么?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几首像这样好听又好玩的童谣,请你们打开书册,看看都有哪些童谣吧?(《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 ☆

  二、趣读童谣,感知内容

  (一)自由认读,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

  1、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几首童谣,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地认读是开始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

  (二)指导朗读,感知内容,体会乐趣1《问答歌》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首童谣《问答歌》?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正确。

  孩子们,你知道童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原来,两个小朋友初次见面,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知道了对方的名字。 (2)你平时是怎样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你姓啥?”

  请2-3名同学试读,引导学生读出相交朋友时欣喜、急切、询问的语气。男生女生配合读完整首童谣。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感知童谣的内容,体会问答的语气及节奏,自然流畅地读出童谣。2《贴鼻子》

  2、谁愿意读一读第二首童谣《贴鼻子》?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的正确。

  (1)这首童谣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排好队?为什么不能说话?

  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这首童谣讲了“贴鼻子”这个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请3名学生到台上做游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预设: “他们没有排好队,你怎么提醒他?”

  “你们读的太着急了,贴鼻子的同学是蒙着眼睛的,你们怎么读呢?”

  “在游戏中,他刚才不小心撞到了黑板上。把这个游戏中的意外情况加入到童谣中,会更有意思。”

  “哈哈,鼻子贴到了哪里呀?”

  “你们真聪明,立刻改了最后一句。哈哈,鼻子贴到脸外面。”

  “根据我们的游戏过程,这首童谣也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新的《贴鼻子》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读童谣了解游戏规则及方法,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将读懂的文字与真正的游戏配合起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童谣的节奏,同时再次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后面的即兴创编也是让孩子感受童谣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童谣是源自生活的3《十二月菜》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三首童谣《十二月菜》。 ( 2)这首童谣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这些蔬菜在它生长的时间里长得怎么样?你能找到描写的词语吗?(刚发绿、长得好、嫩青青、红彤彤、甜又香、脆生生、家家有、水灵灵)认真读读这些词,写了蔬菜的哪些方面?(颜色、长势、口感、外形、多)

  师:这首童谣是怎样写了蔬菜生长的时间?(从一月到十二月有规律的写) (4)这些蔬菜这么好,你喜欢吗?你想怎样读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地读童谣和拍手有节奏地读童谣两种方式。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关于科学小知识的童谣,首先让学生读童谣学知识,再让他们感受词句,积累语言,最后拍手诵读,感知童谣的清脆节奏和朗朗上口的韵律。

  三、比较阅读,寻找异同

  (一)感知童谣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特点。

  (1)我们一起读了这么多的童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预设:

  1.童谣读起来不像平时读到的课文,有点像唱歌,但是又跟唱歌不一样,可以打着节奏读,很好玩儿,充满乐趣。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感知到童谣就像是没有乐谱的歌谣,它可以有节奏地唱,可以有节奏地说,因此很好玩。 2.童谣里写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 《问答歌》属于交往性的童谣,《贴鼻子》属于游戏性童谣,《十二月菜》属于生活常识性的童谣。

  3你想把自己的事编进童谣吗?你想把什么编进去呢?(喜欢看的书,喜欢玩的游戏、天气、动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童谣大都源自生活,很多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感知童谣的丰富内容,更体会到自己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体会歌谣具体内容的差别及表达方式的差别。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三首童谣不一样的地方呢? 1表达方式不一样。

  《问答歌》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你愿意用童谣的方式交朋友吗?现在你想问问谁?” “除了问朋友的姓,你还想问什么?”(问名字,问住址,问喜欢读什么书,问喜欢玩什么……)请大家跟身边的同学一问一答尝试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谣,看看哪个小组的童谣最有趣。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模仿创编,体会童谣的生活化特点,同时对童谣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2具体内容不同。 (1)《贴鼻子》写了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你有喜欢的游戏吗?想想是几个人玩?规则是什么?怎么一步一步地玩?结果是什么?试着编个歌谣吧!”例如:(2)《十二月菜》是有规律的,从一月按顺序写到了十二月,写了蔬菜的颜色、味道、长势。 “你还见过这样有规律的童谣吗?” (出示《拍手歌》)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的生活非常丰富,除了每天上课学习,课下还学习唱歌、跳舞、弹琴、吹笛子等等。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这样来说一说。”(星期一……星期二……)设计意图:每一次创编都会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童谣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会不断激发他们对童谣浓厚的兴趣.☆

  四、总结拓展

  孩子们,好玩的童谣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说着童谣认识新朋友,说着童谣做游戏,说着童谣增长知识,我们的生活有多丰富,童谣就会有多么好玩儿。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在课后继续寻找好玩的童谣,继续我们幸福的生活吧。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2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大林和小林》《小山雀学本领》。

  【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让我们感受真、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魅力吧!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1、 同学们,从第三组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2、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对童话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童话,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三、学习童话《大林和小林》

  1、(出示课件)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张天翼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写过许多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翼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板书题目)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自由读阅读材料一《大林和小林》,边读边想: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快速浏览文章内容,同桌讨论:

  (1)、在路上,大林和小林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怪物想吃掉大林和小林,他们用什么办法逃走的?

  (3)、你喜欢大林还是小林?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我的感悟:

  我要学习小林,做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过渡 :同学们,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下面的.这个故事小山雀学本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四、(出示课件)学习童话《小山雀学本领》

  1.请大家自由阅读《小山雀学本领》,边读边想: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有什么启示?

  2、指名说

  3、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诗朗诵 《神奇的世界》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和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它让我们梦想成真!它把我们 带进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的世界。(出示课件)《神奇的世界》

  六、作业

  1、好书推荐: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和《宝葫芦的秘密》

  2、课下写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板书:

  美丽的童话世界

  大林 懒想当富翁,不想工作

  胆小 不动脑筋

  小林 勤劳 热爱劳动

  勇敢 机智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儿童生活类文章的群文阅读,知道一些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学习一些描写儿童的方法,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情感,从而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素质。

  学生人性化阅读分析:

  学生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阅读素质,包括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品位等内容,比单纯的阅读能力含义更丰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自然比单纯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有意义。可是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具有较高的阅读素质。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随时需要家长、老师的及时指导!平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议题的提炼过程:

  1.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们喜欢各种类型和各种风格的作品。但无论是哪种作品,只要是对儿童现实生存状况的关心的作品,就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喜欢阅读那一些写他们身边熟悉的生活的,具有亲和力的,反映孩子们心灵和情感,能细致入微地了解和表现孩子们的世界的作品。

  2.基于以上思考,选择了这一组表现儿童生活的文章,意在引领学生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质。

  选文及组文的思考:

  《只拣儿童多处行》、《种子》、《钓鱼》、《爷爷的芦笛》、《红玫瑰》、《小铁球》这些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的特点,表达了儿童的思想,抒发了儿童的情感。学生阅读此类文章,可学习一些描写儿童的方法,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情感,从而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儿童生活类文章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阅读素质。

  教学重难点:

  阅读方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种子》、《钓鱼》、《爷爷的芦笛》、《红玫瑰》、《小铁球》;

  2.教师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回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种子》、《钓鱼》、《爷爷的芦笛》,思考:课文表现了儿童的哪些特点或品质,你有什么收获?(写法上的,文章主题方面的等)

  二、会读

  1. 默读

  该怎样默读,才是高效率的默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2. 勾画、批注

  在哪些地方勾画、批注?

  ①自己有感悟的地方;②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③……

  3.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都是写儿童,你会在哪些地方有感悟?

  ①表现儿童性格特点的关键地方,如:语言、神态……

  ②在写得美的地方有感悟,如:好词佳句、比喻、拟人……

  4.想做批注时:要注意些什么,才更美观实用?

  ①合理安排书的空挡位置。

  ②只写关键词,尽量写得小巧而美观。

  ③ 用铅笔更利于修改……

  5.试一试:利用刚才学到的阅读方法,再一次地阅读《红玫瑰》、《小铁球》两篇文章。

  ①要经历一个真真切切的默读过程。

  ②一边默读,一边修正或补充自己的批注

  三、读懂

  1.利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独立阅读《红玫瑰》、《小铁球》,完成表格

课文 主要人物 主要特点 《红玫瑰》 《小铁球》 共同的写法:

  2.汇报自己的阅读结果(全班评正表格)

课文 主要人物 主要特点 《红玫瑰》 小姑娘丹丹 善良、纯洁 《小铁球》 山里孩子小铁球 勇敢、知识丰富…… 共同的写法: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来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

  四、赏读

  来!向你的学友读读你心生感动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激励

  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你一定会是一个充满“语文味儿”的孩子,这样,有益于你的一生。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

  ——如何阅读儿童生活类文章

  会读 读懂 赏懂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

  选文:古诗《元日》(宋)王安石、《元夕》(宋)欧阳修,《社日诗》(唐)王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多文本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

  2、尊重不一样的传统风俗,感受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方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阅读几篇文章,来了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二、回顾旧知,了解风俗

  1、课文内容回顾

  引语:我们自学了第一单元里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它们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独自勾画、批注,然后和同桌讨论后回答。)

  (《北京的春节》:喜气洋洋;《腊八粥》:使人馋涎欲滴;古诗《寒食》:开心;古诗《迢迢牵牛星》:想念;古诗《十五夜望月》:思念家乡。)

  2、了解民风民俗

  引语:在这些文章和古诗中,都描绘到了我们的一些民风民俗,你能具体说一说有哪些吗?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春节,其中还写到了腊八熬粥、泡醋蒜、孩子们买杂拌儿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扫房、除夕、元旦、举办庙会、元宵节;《腊八粥》一文,则具体描写了熬腊八粥的过程;《古诗三首》描绘了人们在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这一天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所做的事情。)

  三、选文阅读

  引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空,都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我们来看看这几首古诗。

  1、出示古诗,默读。要求读通、读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社日诗》(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2、谈内容

  引语:读过这些古诗后,你知道诗中所描绘的传统习俗吗?

  (《元日》:春节放爆竹、贴新符;《元夕》:灯会;《社日诗》:在社日这一天人们把酒言欢,很欢乐。)

  3、朗读

  放声朗读这三首古诗,熟读成诵。

  四、对比感受

  引语:课内和课外的阅读,让我们知道了各地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我相信,其中有很多地方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比一下这些文章和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吧。(学生自己在组内谈感受,后全班汇报)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有详有略地描绘了在春节这一段时间里的风俗习惯,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祥写),而其他的地方描绘得很简略。

  2、《腊八粥》一文,作者以八儿的视角,描绘了在腊八节这一天八儿等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事情。其中在等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整个熬制腊八粥的详细经过,写得细腻而形象,让人垂涎欲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等粥(祥写),喝粥(略写)。

  3、而这几首古诗,每首古诗都描写了一种节日,不仅如此,诗中还写到了在节日里的风俗习惯,浓浓的情感也从古诗中显露出来,让人印象很深刻。

  4、感受:在文章中安排好主次,对重点内容抓住特点进行祥写,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应该试着运用这样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引语:其实,很多的风俗习惯,都有一段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故事呢。把大家收集到的有关风俗习惯的传说故事和组内同学分享分享吧。

  1、组内分享传说故事,巩固对传统习俗的了解

  2、派选代表,全班交流

  (过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的野兽"年"的威胁。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这一天,人们都在自家门上挂上红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后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点灯笼,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现在的"过年"。

  元宵节: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要烧死人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一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让天帝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此逃过一劫。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花灯,赏灯会来纪念这个日子。

  七夕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少女们比赛穿针引线来纪念织女。 传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喜鹊们在银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这一天,女孩子们喜欢在织女星旁学习织布。也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重逢。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留传下来的风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汉朝,有一位叫费长房的会捕怪的.巫师。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农历九月九日人间会发生一场大灾难,他会带他去阻止灾难发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诉他将这些带给世人。 乘上仙鹤,桓景去往人间。他将人们领往高山之巅,每人发了一片茱萸并饮了一口菊花酒。这样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来了,它急忙赶往已人去楼空的村子。看到人们都已经聚集在山峰上后,它冲向他们。 但菊花酒的气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却步。于是桓景用剑杀死了他。 从那时起,农历九月九日,人们带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六、小练笔

  引语: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让我们对这些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们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学着今天学到的分主次、分详略的写法,把我们心中最想描绘的风俗习惯写一写吧。

  1、学生自由构思,进行练笔

  2、组内分享交流

  七、推荐阅读

  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更让人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深厚久远。要了解更多的有关中华民俗的知识,《华夏诸神》、《中华民俗常识》两部书籍推荐给大家。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5

  1.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2.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1.在小故事中感受折射出的大道理、受到熏陶,怀揣梦想,调整心态,走向成功。

  2.认识群文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一、谈话导入:

  1.谁知道我们国家现任的主席是谁?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愿景?我们先来读一则关于“梦想“的小故事。

  二、示范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1.自由阅读。思考:文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一个什么梦想?老师怎样评价?最终结果呢?

  2.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坚持+奋斗 梦想成真!

  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1.要求: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几个小故事再次细细品味,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提要求:交流前,说清楚自己喜欢的是第几个小故事,题目是什么,再说喜欢或触动心灵的理由。

  2.交流《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感受1: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引导: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之死地而后生”

  《五枚金币》 感受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引导:鼓励的重要,成功需要信心去战胜困难、挫折

  《扫阳光》感受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引导:想起艾青的《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感受4: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引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观察的结果也迥然不同:第1人:失败;第2人:变通;第3人:坚强

  四、——阅读励志书籍《小故事大道理》

  小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道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小故事,往往能折射出大道理,发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以及生活的乐趣。希望今天的阅读能让同学们有所启发,多阅读,在阅读中提升阅读兴趣,得到阅读快乐。

  同样十句立志名言送给大家: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想要逃避总有借口,想要成功总有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出路!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2、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说明文

  3、能写作简单的说明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说明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你所知道的表达方式提问,引出说明文这种文体。

  二、讲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包括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说

  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三、快速浏览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牧鹅散记》《大自然的`语言》《长河落日扁》,根据前面所讲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这几篇文章。

  1、这几篇说明文的类别分别是什么?除《牧鹅散记》是事物说明文外,其余三篇文章都是阐述事理的说明文。

  2、说明对象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说明对象是声音,《牧鹅散记》的说明对象是鹅,《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或物候现象,《长河落日扁》的说明对象是落日。

  3、说明顺序

  明确这几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4、说明方法

  从这几篇文章中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例句。

  5、说明文语言

  这几篇文章哪些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找出例句,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选作一题)

  1、仿照《母鹅散记》写一篇介绍动物生活习性的小短文。

  2、仿照《你一定会听见的》前三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教学后记:

  由于初次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不太习惯,所以上起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学生学习起来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四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为宝贵的礼物,在不同的季节里面大自然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致,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当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就能够分辨出独属于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季的美好。

  教学内容:

  1.指导阅读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秋天的雨》

  2.指导阅读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年级语文上《北大荒的秋天》

  3.指导阅读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秋天》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学习作者的对于秋天的描写手法,能够仿写句子,表情达意

  3.认识秋天,总结秋天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亲近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描写手法并进行实际运用

  2.认识秋天的美好,培养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熟读课文识记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型,板书课题。

  1、互动导入:(提前板书课题)秋季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季节,在老师的眼中呀,秋天的天很高阔,云很悠远,小溪小河里面的水是清清凉凉的,连拂面的风好像都带着小麦的清甜。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呢?(提问一两个同学,说说大海心目中的秋天)

  2、群读规则:今天我会和大家一起来尝试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把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集中到一起来进行阅读和学习。我们今天选取的文章分别是《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天》,咱们今天要阅读学习的主题就是“秋天”,让我们拿起课本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来了解秋天、认识秋天吧!

  二、深入探究,比较阅读,体会感悟。

  (一)详读《秋天的雨》,感受秋天,畅谈感悟。

  1、我们先来感受一场秋天的雨。(教师范读第一、二自然段,学生默读进行想象。)

  2、听了老师的朗读,大家心中是否有产生了一幅秋雨绵绵的图画?(教师描述,学生补充,引起共鸣)闭上眼睛来想象,如果你身在作者描绘的秋雨里里面,作者的文字变成了你的眼睛,黄色的银杏树叶,红色的枫叶,金色的田野,橙色的果实,还有五颜六色的菊花,是不是很美呢?

  4、请女同学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男同学们细细倾听闭上眼睛想象。

  5、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有没有闻到有人的果实的香味?你的脚是不是也被那些香喷喷的果子勾住了呢?

  6、听男同学们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女同学们用心感受,小喜鹊漂亮吗?小松鼠可爱吗?作者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找出最后一段,指出它点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

  8、请大家自由阅读这篇文章,你觉得这篇哪一句写的最好,为什么你觉得它写的好呢?

  (深入学习文章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体悟文章的描写手法)

  (二)对比阅读《北大荒的秋天》,讨论感悟。

  1、我们再一起来领略北大荒的秋天。请大家默读全文。

  2、我们再回顾一下《秋天的雨》。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篇文章中的秋天更让你喜欢呢?为什么呢?有没有人喜欢北大荒的秋天呢?说出你的理由。

  3、大家能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到北大荒美丽的秋天,作者也用“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最后一句直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你感受到他心中对于秋天的喜爱了吗?你最喜欢作者哪一句的描写呢?有没有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描写手法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和描写手法的学习)

  4、请大家默读《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体味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原野热闹非凡”的。

  5、除了主旨段,大海通过分析从《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里面的点滴文字里,都体会到了作者对于秋天浓浓的喜爱之情,明明是在写秋天的景色,却无时无刻不是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融情入景,景色才会更加动人。(课堂小结,指出融情入景写法的重要)

  (三)朗读《秋天》,体会诗歌魅力

  1、请大家自由阅读《秋天》这首现代诗,与大家一起分享你喜欢的句子。

  2、诗歌这种问题不同于我们我们刚才所学的文章,对比一下,你觉得诗歌有什么样子的特点呢?(学习诗歌体裁的形式,体会诗歌的韵律和写法)

  3、刚才大家也发现了诗歌每一段中的句子都有重复的字,类似于我们的排比,却没有达到三句以上,在原有一句的基础上强调几个字,读起来格式一致,朗朗上口,我们将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反复。(学习诗歌手法)

  三、归纳总结,提炼感悟,拓展应用。

  1、《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里,两位作者用他们的情感和文字,为我们呈现出引人入胜的秋季风景图。让我们虽然阅读到的是文字,却仿佛身临其境,想象出了无限美丽的画面。

  2、《秋天》这首现代小诗,充满了韵律感和欢快的节奏感,我们在朗读时好像就已经让心情飞扬起来,心中充满着喜悦和喜爱,令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怎样描写风景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季节。

  总结:

  群文阅读不适用于一般的日常教学,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来阶段性开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一节课下来感觉群文阅读这种形式能够很大程度开拓学生思维,提升阅读写作技巧,不过需要保证课前充分预习,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才能够顺利的完成阅读过程,不然课堂效率一定会深受影响。

  主题拓展:

  1、布置课后作业: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季节

  2、搜寻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进行课下选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8

  感受自然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取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教材选取了九篇。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1.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

  《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它们吗?(师出示四幅图片,生说出课题名称) 师: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描写的是──— 生:大自然。

  师:对,在上周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领略了它的风姿,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声有色、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师: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板书:韵味无穷)

  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板书:野性十足)

  设计意图:从简短的交流中回顾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阅读概览

  师:(过渡):孩子们真会读书!从四篇课文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亲密、韵味、情趣和野性。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九篇以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课件出示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你们的阅读方法吗?

  引导生总结出:阅读──思考──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

  师:能把课内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结合你们的阅读卡,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它主要写什么?(引板书)

  2.《和树谈心》:倾心交流──大树是大地的守护神,只要用心交流,就能和树谈心,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3.《落叶》:有情有意──无论在北疆或南国,无论在深秋或初春,落叶翩然而下,为新叶的萌发奠基,无怨无悔。

  4.《密西西比河风光》:旖旎壮观──东西两岸风光绮丽,动物们给优美的景色带来生气。 我们如醉如痴。

  设计意图:在同步阅读材料的资料交流中让孩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主题。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1.《倾听鸟语》:悠扬动听──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只要有鸟儿的地方,都能听见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唱,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师小结: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大自然真神奇啊,我们置身其中,欣赏了鸟儿的歌唱,大树的语言,落叶的情意,河水的壮

  师:(过渡)这四篇文章,一定有一些优美的地方让你欣赏,或是有一些疑问让你困惑,让我们交流交流吧!在汇报之前,请你先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写景的文章一般文笔优美,因此应结合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优美的境界)

  1.《倾听鸟语》:

  (1)问题: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生结合文中描写各抒己见) (2)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

  ②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上空飞过。”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啊!

  (3)对比朗读: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它们为什么惊恐? 生交流,预设:

  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师:请孩子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4)情景交流: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交流──

  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 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

  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

  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

  (1)问题: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 生交流,预设;

  ①、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方,坚持不懈地植树,把树看做自己的亲人,和树默默地谈心,得到了心灵的宁静。真是太②、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把树比作自己的爸爸,他背靠着树干,就像靠在爸爸的怀里,和爸爸说着心里话,向爸爸诉说着自己的思人感动!

  ③、人们在孩子诞生、青年结婚、亲人不幸的时候,用种树的方式来纪念良辰吉日或寄托哀思,让树来倾听它们的心声。

  (2)情景体验: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 3.《落叶》

  (1)问题:《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预设:

  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开始是金蝴蝶般的

  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 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

  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

  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 (2)拓展延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谁? 生交流:教师、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边防军战士??

  4.《密西西比河风光》:

  问题:师: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你发现没有,每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分别描写了西岸──东岸──动物──河这边的不同景象。 师:分析得真好!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我们交流交流吧!

  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小结: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向往,真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欣赏欣赏。

  5.总结写法:

  师:孩子们学得真不错。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八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再浏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特色:1.细致入微的观察;2.丰富奇特的想象;3.生动细腻的描写;4.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设计意图:在孩子自主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主题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世界。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的美丽与神奇呢?

  生自由交流。(根据交流板书关键词语) 预设:

  生:1.我希望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描画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我要写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4.我要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现出一片童话般美好的天地。请看知识

  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老师把我们今天精彩的阅读交流成果汇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自己,送给我我们美丽神奇的大自致大自然

  你是一首歌在耳边响起

  鸟语动听,山雨余韵 躺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如此温馨与甜蜜

  你是一副画让我们留意 和树谈心,河水旖旎 驻足欣赏你的美丽 是这样不忍离去 你是一个朋友让人回忆 草虫啁啾,落叶有意 眷恋着你神秘的气息 品味人生的真谛

  设计意图:让孩子走出文本,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9

  展示课型:

  群文阅读课 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读文(18分钟)

  (一)读《慈母情深》 1.简介梁晓声。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你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鼻子一酸)

  3.阅读展示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迁移训练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

  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总结(0.5分钟)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母爱的人吧! 四、推荐阅读:(0.5分钟)

  1、散文:《寻梦》、《儿时的事》——季羡林 2、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 ——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平凡、伟大的母爱

  《慈母情深》 《母亲的存折》 《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鼻子一酸 存折存“情” “打”是爱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0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这是说,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

  橡树和芦苇

  一天夜里,一场可怕的风暴刮过森林。许多树被吹倒了,到处是树枝。一棵长在河边的橡树被刮倒在水里,顺流而下。

  橡树在河中漂流的时候,发现两岸依然长满芦苇,觉得很奇怪。 “你们是怎么设法活下来的`?”橡树问道,“你们看上去那么纤细而脆弱,而我,一棵大树,却快要死了。”

  “这没什么可奇怪的,”芦苇细声细气地说,“你和风暴进行搏斗,所以你被摧毁了。我们为它让路,对最轻微的风也屈身相让,所以我们得救了。

  松鼠和松鸡

  见松鼠忙忙碌碌地采集核桃、松籽、蘑菇,松鸡忍不住说道:“朋友,你爸爸、妈妈留给你那么多好吃的,你还费这么大的劲,瞎忙乎啥?”

  “父母留下的,总有一天会吃完。”松鼠说,“我还得靠自己贮备食粮,不敢有半点儿偷懒。”

  松鸡“格格”发笑,笑松鼠有福不会享,说自己的生活过得潇洒又自在。松鸡在吃食方面从来都是挑挑拣拣的,非常讲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这儿叮几口,那里啄几下,就丢在一边不再理会;许多果实被它糟蹋了。松鸡不但不心疼,还得意地宣称:“这是我的福分;松鼠那穷命,甭想沾边儿。”

  不久,下了几场暴雨,树林里的野果被冲洗一空,很难寻到充饥的食物。

  这天黄昏,松鼠冒雨采蘑菇归来,见自己树洞贮藏室外,吊着一只鸟儿。赶近一瞧,竟是松鸡!

  原来,松鸡肚饿难挨,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脑袋伸进洞里偷吃,一时啄得太猛,嘴里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喉咙,头又抽不出来,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龟兔赛跑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着耳朵直蹦跳,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

  乌龟,乌龟,爬爬,一早出们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傍晚还在门口。乌龟生气了,说:“兔子,兔子,你别神气活现的,咱们就来赛跑。” “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 “咱们这就来赛跑。”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呢,心想: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他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真的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他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他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再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他知道兔子跑得比他快,只有坚持爬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他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了,十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他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兔子一看可急了,急忙赶上去可已经晚了,乌龟已经赢了。乌龟胜利了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1

  课题

  笋芽儿

  学科

  语文

  设计者

  寇微

  课型

  群文阅读

  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1.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章的拟人化手法。

  2.运用自渎自悟的方式读懂文章,学习写法。

  3.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重点

  难点

  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运用四个锦囊独立阅读另外两篇文章。

  核心问题

  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这篇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生活链接

  介绍竹子和竹笋。

  策略与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家这段时间积累了这么多词句,老师要为大家点赞!今天让我们继续从文字中寻找春天。先请大家猜个谜语。师介绍竹笋。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文章写的就是竹笋,这是语文园地一里“我爱阅读”的一篇文章(出示题目)(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读课文:请大家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如果大家在解决字词时遇到困难了,可以打开第一个锦囊,看看对你有什么帮助。(生自由读)

  汇报:开火车读一遍。说说有没有用锦囊解决问题的?

  二、过渡:读懂字词只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深入地品读文章。谁能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出示——再读课文:想一想: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从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默读,画句子,练读。

  汇报: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你找到了哪个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当学生读得没感情时提醒孩子们看第二个锦囊)

  1、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啊?”

  体会“撒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过渡:文中都有谁在叫醒笋芽儿?在帮助笋芽儿长大?

  2、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这句话写出了笋芽儿的动作,大家想象一下,笋芽儿在向上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当()时,笋芽儿还是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可能:虫子把笋芽的衣服咬破了,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树根、草根把她缠疼了……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笋芽儿的什么精神呢?学生思考并作答。(勇敢、坚强、刻苦、很努力、不怕困难)板书:奋发向上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齐读)

  还有其他语句要交流的吗?

  3、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读出自豪,读出付出努力后的喜悦)

  三、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作者的什么写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拟人)那你知道运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吗?(生自由说)请大家打开第三个锦囊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收获。童话作品就是运用拟人化手法,很多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喜欢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物写活了,来表达喜爱之情。

  应用拓展——读写结合

  回顾刚才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第一次读,我们读准字音,理解了词意(出示一读),第二步我们结合问题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出示二品),最后我们悟出了作者的写法,(出示三悟),这是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第四个锦囊(出示),请大家齐读。运用这四个锦囊,相信大家能读懂更多的文章。

  请大家拿出拓展阅读题单,可以阅读一篇,也可以阅读两篇,仍然采取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开始阅读吧!(小组合作阅读)小组合作汇报。

  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我知道大家已经学会了一些读书方法,希望大家能经常运用这四个锦囊,多读书,读好书!

  板书设计——思维构建

  锦囊四:读懂文章的方法

  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二品: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三悟:学习写法,积累运用。

  语文园地一

  我爱阅读

  春雨

  雷公公笋芽儿奋发向上

  太阳

  竹子妈妈

  拟人化手法

  反思

  自我反思——优化提升

  本节课用猜谜语的形式,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锦囊”这个形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传授阅读文章的方法。同时以小组合作、读书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拟人句,感受“拟人化”描写方法的好处。本节课还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四个锦囊,自读了两篇文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水平。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2

  本组的专题是“神话传说”,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神话。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神奇的神话世界,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与奇妙,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

  2.同步群文阅读《后羿射日》、《神笔马良》、《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神奇,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2.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神话故事,概括故事内容。

  3. 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在神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理解神话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让我们感受真、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神话世界,去感受神话的魅力吧!

  板书题目 神奇的神话世界

  二、主题回顾

  1、 同学们,从第四组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盘古开天地》无私奉献、勇于开拓、坚持不懈、顶天立地《精卫填海》坚强不屈、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勇敢、极富同情心、坚持正义、不畏强权《女娲补天》勇敢、善良、甘于奉献。

  2、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对神话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神话,它有哪些特点呢?(出示课件)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的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故事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能力。

  三、学习粗读,了解大体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更多的神话故事,一起去认识那些故事里的神仙英雄!

  (一)师介绍粗浅阅读法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篇神话故事,假如让你在几分钟内读完它们,你觉得难不难?(很难)那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读呢?(读好的片段、或读好的'一两篇……)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很不错!老师这里有一些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一起来看看(PPT展示粗读)

  2. 什么是粗读呢?(板书粗读)(指名回答)(这位同学有自己的想法,很不错!)

  师介绍粗读:所谓粗读,是指用极快的速度阅读一篇文章,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粗略地阅读一篇文章(PPT展示粗读的方法):在有限时间内、不逗留、不倒退、用“指针”(指名回答:这些方法都是什么意思呢?) 在有限时间内:很短时间

  不逗留:不停留,一直往下读

  不倒退:不倒回去读

  用“指针”:用手指指着文字,带动眼睛来读

  (二)生运用粗浅阅读法,在规定时间内自读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神笔马良》、《女娲造人》。

  这些方法你们都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老师可要来考考大家了!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读完这三个故事(PPT出示《神笔马良》《女娲造人》 《后羿射日》),注意,用上老师说的这些方法,开始。(师巡视,指导)

  (三)读书检测

  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后羿射日》: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人间,农作物枯死,水源干枯,后羿为了天下的百姓,就射下了9个,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

  《神笔马良》:马良酷爱画画,得到神笔后,帮助百姓以及如何惩治官员。

  《女娲造人》:女娲之前用泥土创造人类,后来用藤条挥洒的办法更快的创造了人类,还让人们自己繁衍后代

  (四)通过粗读,我们大致了解了这几篇神话的情节。通过粗读,我们认识了故事中人物,他们分别是谁呀?(生答:后羿、马良、女娲)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引导:神奇)

  四、运用精读,感悟神话特点

  (一)小组合作:精读一篇神话故事,找出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之处,练读并感悟神奇。

  要想感受这些神话的神奇,感受这些神人的神奇,我们就不能只是简单粗略地读,而是要细细地品读。因此,老师要教给大家第二种读书方法——精读(PPT出示精读)。

  什么是精读呢?(板书精读)(指名回答)精读,就是与粗读相反的读书方法。它指的是深入钻研文章的内容,以求对文章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现在,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篇进行精读,细细地品读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之处。

  (二)汇报交流,感悟神奇

  1.《后羿射日》

  (1)为什么射日?

  “大地被太阳烤的发了白,庄稼晒枯了,河水蒸干了,人们只好躲进山洞,一步也不敢迈出来。”“十个太阳在天空中走来走去,地上的森林、房屋烤得快要着了火。”后羿是天上的一位勇士,他看到人们在烈日下苦苦煎熬,非常难过。

  师过渡:无论我们怎么劝,太阳们仍旧在空中得意的玩耍着,就连人们的首领尧恳求太阳们离开,对于顽劣的太阳们也是无济于事的。这时候,英雄后羿出现了,他看到人们在烈日下苦苦煎熬非常难过。一心想把太阳们射下来。

  (2)、你从“难过”一词体会出了什么?(后羿关心百姓、一心为民除害、心地善良、)

  (3)、他是怎么射日的?

  如:“立刻”,说明后羿射日的急切心情和射箭速度之快。” “应声、又快又准、一个个”突出表现后羿射箭技术高超。

  师:“嗖——嗖——”,转眼间,九个太阳被射下,为了让太阳继续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尧阻止了后羿射掉最后一个太阳,这样,大地恢复了正常。

  (4)大地恢复了正常是什么样子?

  (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河流,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草…….”)

  (5)后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关心百姓 一心为民除害

  心地善良 箭术高超。

  2.《神笔马良》

  (1).马良用神笔画了什么? 为什么要画? 一只公鸡 得到笔,高兴 一头耕牛 帮助老农拉犁 一扇门 和穷人逃走 一匹快马 骑马跑远 水车 帮助人们灌溉 大海,金山,大船,风 惩罚大官

  (2)马良怎样用神笔惩罚大官的?

  马良假装给大官画画,先画(大海),然后画(金山),接着画(大船),最后画(风),用妙计惩罚了贪婪的大官。

  (3)从马良所做的这些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正直 不为强权 乐于助人

  3.《女娲造人》: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用什么造人?黄泥

  (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先用黄泥揉成团造人

  (4)怎样造更多的人?用藤条在泥潭里一挥,溅落的泥点就成了人

  (5)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

  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6)女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我们要学习她什么精神?

  是一个勤劳、智慧、仁爱、伟大的女神形象,要学习她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拓展阅读,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粗读与精读两种读书方法,欣赏了三篇神奇的神话故事,认识了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其实,在中国,神话故事的历史十分悠久,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神话人物。

  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神话故事书(PPT出示:中国神话故事、古代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它们可以满足你对神话故事的无穷幻想,希望同学多看神话、多读神话,相信你一定可以感受到神话的美丽与神奇!下课!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3

  阅读目的: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关于狼的故事,来了解狼的多面性,更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

  面性,打破童话故事中狼凶恶的唯一面貌!阅读材料:《小绿狼》 《狼狼》 《狼大叔的红焖鸡》 《笨狼路路》 《一只好狼的故事》推荐故事:《狼王梦》阅读活动:

  一、了解群文阅读

  二、群文阅读指导

  (一)学习《小绿狼》

  孩子们,你们见过狼吗?喜欢狼吗?觉得狼应该是什么样的?(相机出示狼的图片)看来孩子们对狼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想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分享,你们愿意去看看吗? 1、先请孩子们自己阅读第一篇。(阅读绘本故事)

  2、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认识了谁?你喜欢它吗?它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狼? 3、小结:我认识了一只(

  )的狼。(据孩子们的回答相机作出小结)

  (二)阅读学习《狼狼》 《狼大叔的红焖鸡》 《笨狼路路》和《一只好狼的故事》 1、老师认识的狼有很多很多,现在也请孩子们去认识认识,看看你能了解几只狼,能不能和它们成为朋友呢?

  2、请孩子们自行阅读后面几篇故事。

  3、你认识它们了吗?它们都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们对它们有什么评价呢?

  4、集体交流:谁能来说一说你认识了谁?了解了谁? 5、小结:

  (三)群文阅读小结 (四)阅读活动延安伸

  孩子们,关于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试试去读读《狼王梦》吧,或许你还有更多的发现呢!读了之后欢迎再来和我交流哦!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看上去容易,实则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来定位自己。你的长相、性格、语言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当然重要,但有时又是自负的同义词;相信自己,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其实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方面。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杨氏之子》课前交流,我从生活入手,老师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别有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刘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生活明白是“姓刘人家的女儿”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杨氏之子》从《世说新语》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两千多个,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如《杨氏之子》中“禽”的演变,“惠”的通假用法,“孔君平”、“孔”、“夫子”等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谁为谁设果的省略??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文佳句,谁能说一说呢?刚才你们说的古文佳句用的语言是古人的,用这样的语言写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二、学习《杨氏之子》 (一)、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杨氏之子》出自哪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尝试着读一读。 4.根据注释理解词语 5.“禽”是什么意思?

  “禽”指鸟。这一句中,“家”和“禽”是两个词语,“禽”字前面要停顿,才能让人听明白。(课件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反复练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人物,感知大意

  1.再读一读课文,碰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出示:“杨氏子”、“其”、“儿”、“儿”、“儿”、“君”这些词,再读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发现?

  3.第三句,没有人物,为设果,到底谁为谁摆上水果? (出示填空:( )为( )设果) (三)、品对话,感悟聪慧 1.师生一起读文。

  师:第一句总起,后四句用一个小故事具体写。

  2.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最能看出杨氏子的甚聪惠呢,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下来。(生边读边圈画) 3.交流汇报。

  4.师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特点。 三、阅读《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短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篇目 《徐孺子赏月》 《口中狗窦》 精妙的语句 写出喜欢句子的意思

  四、课外延伸

  1.课后搜集广告词、歇后语、相声、笑话等,下一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体会语言的精妙。

  2.借《世说新语》读一读,这本书里有原文、注释、译文,相信你能读懂,也会喜欢。

  【板书设计】

  小古文 语言的精妙

  《杨氏之子》 风趣幽默 《徐孺子赏月》 偷梁换柱 《口中狗窦》 击中要害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5

  一、单元教学导语

  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激扬”,共设置了3课,每课的篇目数量不同,实行群文教学。《沁园春8226;长沙》这首词单篇构成第一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中外现代诗组成第二课,其中《峨》与《致》这两首为自读课文;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组成第三课。按文体来看,第一单元就是由诗歌和小说组成的。

  按课文内容来看,《沁园春8226;长沙》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具有当时的时代新意。《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后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百合花》写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本单元的诗歌、小说所表现的不同青春情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学习落脚点在学生对标各时代不同的青春情怀后,产生了对当下青春文化的理解,对自己青春人生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人生理想的确立。

  本单元承担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本单元的设计主题是“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抒情”,围绕“青春”“时代”“抒情”“文体”“手法”这些关键词来设计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诗歌的心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丰富自我的青春情怀。

  2.勾勒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解读意象具体内涵,学习基本朗诵技巧,尝试以吟诵理解与表达诗歌的青春情怀。

  3.品读多样化的抒情方式及语言风格,鉴赏效果的差异,理解诗歌风格的影响因素。

  4、把握小说叙述和描写的特点。体会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理解人物形象的共生共长性,感受动人的青春之美。

  5.赏析严肃主题宏大叙事下的女性表达,品味诗化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的理解文学表达的个性化与多样性。

  6.细品本单元作品情感的动人之处,思考“青春的价值”;运用意象和抒情方式,写一首青春之诗。

  三、单元情境与任务

  情境及任务一:学校决定为高一新生设计出版一册名为《青春宣言》的诗歌小集,选编同学们写的诗歌和教材中的部分诗歌。请你参与诗集的设计与编写,完成相应读写任务。

  情境及任务二:电影《百合花》上映已近40年,青年电影制片厂决定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重拍《百合花》,现在要做相关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说明:本单元以情境及任务一为主,情境及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化小说中的“诗意元素”,思考青春价值,这是为继续完成任务一“写一首青春之诗”做准备,算是任务一的子任务。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共五课:

  课前:检阅资料,填写表格及写导读小语

  第一课: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2课时)

  第二课: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2课时)

  第三课:个与群——小说的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2课时)

  第四课: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2课时)

  第五课: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2课时)

  课前:时代、青春与诗

  【活动1】查阅资料,填写表格创作年份,创作年龄,诗人经历,抒情主人公观察点,创作原因,创作心境。

  【活动2】写导读

  给首先入选的五首诗歌编写一段导读小语。导读小语可包括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的经历等。

  第一课:

  绘与思——抒情形象的感知与揣摩

  任务一

  为诗集制作书签,里面包含人像和物象画。

  【活动1】绘人逆志

  若要根据诗歌文本为其各配一幅人物画,请你任选其一,用几句话描述画中的人物特征,并附上绘制意图。提示:人物特征可包括年龄气质、神态外貌、行为动作等。

  1.教师分享《沁园春8226;长沙》示例,供学生参考:

  个体画: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微蹙眉头,背着双手,在小岛上卓然独立,远眺湘江波涛。

  群像画:十七八岁的少年同学三五成群,几位伫立江畔谈天,或手势飞扬,或击节赞叹。几位在江中凫水,或俯首奋力前游,或仰头开怀大笑。

  绘制意图:展现一代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立誓振兴中华的革命青年形象。

  2.学生分享作品。同学之间相互点评,共同优化创作意图与画面内容的表述。言之有理即可。下例供参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个体画:一个约莫二三十岁的青年巨人,浓眉大眼,有着异于常人的魁梧身形,迈开双脚立于地球边上,仰首吹奏着号角。

  创作意图:展现一位代表激情与力量的新青年,激情澎湃地吹响着摧毁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的号角,吹响着催生一切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号角。

  《红烛》

  个体画:一位瘦削而挺拔的青年,眉头紧蹙,眼含深思,抿着嘴角,向前方张开怀抱,

  创作意图:抒情主人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有着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想象是通过红烛的意象展现出来的。

  3.探讨与延伸:

  (1)比较二诗人物画的描述文字,前者与诗歌文本有更为直接固定的联系,后者的处理则相对更为自由,师生探讨原因。

  预设:更相比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尽管《红烛》情感充沛,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那么显露,而是与红烛的形象相融合。

  (2)引入闻一多“三美”理论,为学生介绍其中的“绘画美”——形象、画面与色彩。除了形象之外,画面与色彩更在诗歌意境的塑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活动2】绘象晓情

  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离不开具体的多彩的画面,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请紧贴诗歌文本,为你的人物画添加3个或以上其他元素,填写下表完成你的构思。

  在学生作品的分享过程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鉴赏诗歌“绘画美”背后的艺术特色:或以对比突出特征,或借衬托渲染画面。画面和情绪是不可分割的,色彩的对比暗示了情绪的对比,色彩的`反复渲染推动了情绪的生发。拓展材料:闻一多先生《色彩》。

  【活动3】绘己明心

  若要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构思一首抒情诗,你会如何设定自己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将选择哪些意象作为你的衬托?参考活动1、2的成果,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设定独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像。

  【活动4】共绘诗集

  小组内部共同分享活动1、2、3的成果。组内每位同学以其为创作素材,任选两首诗歌,为其中一首绘制插画页,为另一首打造一枚小书签。

  第二课:

  含与露——诗心诗性下的抒情方式

  任务二

  学习诗歌诵读,为朗诵自己的诗做准备。

  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将盛气直述,更无余味,则感人也浅,乌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况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感鬼神乎?”魏泰的说法,你赞同吗?情感的表达,含蓄与直露,孰优孰劣,抑或本无优劣之分?本次任务将着重探究诗歌表达含蓄与直露的相关话题。

  【活动1】缘情明技

  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出发,在任务一学习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三首诗歌的情感变化及其表达技巧。

  【《沁园春8226;长沙》 示例】

  【《红烛》 示例】

  【活动2】明技析理

  1. 改一改——请试着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一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些。

  【诗歌修改示例】

  白云空中怒涌,

  壮丽的北冰洋晴景。

  太平洋提起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滚滚洪涛,不断的毁坏、创造、努力。

  力的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

  2.想一想——诗歌哪些表达的改动让能诗歌的情感的呈现更加含蓄。

  【词语、句式、修辞、标点等】

  3.析一析——朗读修改前后的诗歌,赏析两首诗歌表达效果的差异,品味原诗歌抒情“惠特曼式”抒情的特色。

  【诗歌抒情特色示例】

  (1)运用叠词“啊啊”,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了“无数”“无限”等具有夸张特性的词语,让情感的抒发更加力度和广度。

  (2)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3)叹号的使用,使得情感的抒发更具力度。

  (4)运用排比的句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4.比一比——诗歌《红烛》与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的含蓄与直露在意象、表现手法、思维方式、给人留下的主体印象和感受等方面的呈现。

  (1)“红烛”这一意象本身所具有的古典含蓄之美,而白云、太平洋、洪涛等阔达的意象更便于情感的外放。

  (2)《红烛》中诗人用隐喻的笔法、反问的方式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显得含蓄深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反复、排比等手法便于情感的喷薄而出。

  (3)《红烛》中呈现的冷静思索,自我否定、顿悟求索的思维特性更容易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而激扬、呼告的方式更适合直露的表达。

  (4)深沉、克制、坚毅的主体印象让情感表达更为含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的主体印象更契合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5.探一探——请查阅相关资料谈谈诗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质、时代原因、创作主张等对抒情方式选择的影响。

  郭沫若:

  时代原因:

  “五四”时期所提倡的人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对自我的解放、对个性的解放, 这才是真正彻底的人的解放。真正彻底的 “自我解放 ”就首先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彻底破除一切世俗的规范和禁忌, 让自我意志能处在一个十分自由的状态和空间, 即无拘无束, 任情任性的全新境界。郭沫若的创作遵从自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对新诗的执着,对祖国情感的执着。

  个人气质:

  ①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巴金(作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②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的。—— 曹禺(剧作家,1988年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

  大家眼中的郭沫若豪情满怀、正义热烈。如此气质的诗人也较易选择热烈直接抒情的方式。

  留学经历:

  1913年到日本留学,到他 1919 年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他已经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青年了。但他多年处身于日本国, 并没有直接地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热潮,而天生的浪漫气质和想象才能使他的诗歌恰合了时代的潮流,发前人与时人之所未发而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闻一多

  生活经历:

  于郭沫若不同,生于1899年的闻一多,1913年虽然进入了美国化的清华学校读书求学,应该说在这所留美的预备学校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但他毕竟还是在国内,思想上倾向于中国的文化,情感上更一度陶醉于中国文化。

  个人特质:

  闻一多没有郭沫若那样的狂放,而更趋于内敛,自我精神多往文化的深厚处发展,少年时就被誉之为“东方老憨”。所以《红烛》不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壮激越和气势磅礴,但比《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要深沉厚重和凝炼曲折,热情有余但浪漫不足。

  诗歌创作追求:

  闻一多主张“理性节制情感”,主张的“三美”原则,绘画美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要讲究音节和韵律美。要有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样的创作主张更适合含蓄的抒情方式。

  【活动3】理明情诵

  “含”与“露”的灵动交错,为诗歌吟诵构筑了缤纷底色。《吕氏春秋》曾言“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看似个性化的朗诵离不开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情感基调明确,而吟诵之技巧亦有共性处。请根据示例,制作朗诵脚本,真情朗诵。

  1.学习朗诵符号的具体作用。

  ∕ 短暂停顿。

  ∥ 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

  字(着重号) 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

  字(波浪线) 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

  < 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

  > 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

  ⌒ 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

  ↗ 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

  ↘ 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

  — 尾音拉长。

  2.可参考老师提供的朗诵脚本,动情地朗诵《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朗诵脚本(参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可参考《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脚本的形式,另选择本单元一首打动你们的诗篇,当堂小组合作讨论,为其量身打造一份朗诵脚本,加入诗集。通过合诵或独诵的形式当堂演绎,注意情感的节制与放纵。课后请录制音频,并收集其他诗歌你欣赏的名家朗诵,打包上传网盘,将音频分享地址附注在诗集中。

  第三课:

  个与群——小说形象塑造及细节描写

  任务三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设计电影海报,并为它们设计标语。

  【课前】

  【活动1】概述小说情节

  情节是我们了解、分析小说的基础,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小说故事的全貌。

  1946年中秋,我,一个文工团的女兵被临时分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一个小通讯员负责护送我。一路上,通过赶路、闲聊,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更新。到达包扎所后,我主动请缨去向老百姓借被子,邀请他帮忙。在一个结婚刚三天的新媳妇那里,他借被子遭遇失败,在我的劝说、帮忙之下,新媳妇把结婚用的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了我们。后来,小通讯员与我告别,回归前线部队,新媳妇到包扎所来帮忙。在前线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包扎所里送来了一位特殊的重伤员——那个小通讯员,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和新媳妇悲痛万分,新媳妇为他擦拭了身体,缝补了衣服破洞,献出了自己的新被子,并亲自为这位青年人盖上。

  【活动2】全文镜头分割

  下发表格,合作完成。

  综合考虑地点和情节,把全文镜头分割如下:

  ( 1-3 )分派任务——( 4-7 )一路“竞走”——(8-23)对面闲聊

  (24-25)主动请缨——(26-29)劝说返回——(30-33)借到被子

  (34-39)想还被子——(40-41)通讯员告别——(42)新媳妇到来

  (43-45)思念家乡——(46-48)发起总攻——(49-50)照顾伤员

  (51-57)通讯员牺牲

  【课堂教学】

  【活动1】推荐镜头

  忠于原著的电影《百合花》重拍制作已经基本结束,导演组正为上映做预热工作。他们打算剪辑电影预告片,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向导演组推荐1个(或者1组)人物镜头(细节)入片,并阐述理由。

  要求:根据课前全文镜头分割,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几组贯串的细节: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两次写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四次写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

  新媳妇前后两次分别为伤员和小通讯员擦拭身体的不同反应

  这些细节不仅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人物形象概括:(学生不一定全部提到,不求全面)

  小通讯员:憨厚腼腆,单纯质朴而又内心温暖,关心他人;身处战争的硝烟之中,而又热爱生活,充满朝气;理想信念纯粹,不畏牺牲奉献

  新媳妇:俊俏娴静,善良纯真,内心通透,深明大义,关切他人

  “我”:青春文艺,向往美好,观察细致,感情细腻,积极热情,关心他人

  文艺评论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生动的细节描写,造就了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一群美好的青年形象,这样的镜头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攫住观众的心灵。

  【活动2】海报C位之争

  导演组还要设计一张电影海报,但是为“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谁应该占据海报的C位而争论不下,请作为原著爱好者的你来发表意见。

  要求: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长负责汇总意见,并推荐一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小说人物的共生共长性,以及对小说主题探究的深化。学生更多的应该会提小通讯员或者新媳妇,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和带领学生去体会“我”在小说中的特质和作用。分析过程中可以与《哦,香雪》的人物关系进行对比。)

  小通讯员:质朴、青春、美好,在残酷的战火中,为挽救战友而勇于牺牲自我,是小说着重塑造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青年英雄。

  新媳妇:与小通讯员有很多相似之处,质朴、青春、美好,深明大义,支持革命,深化主题,生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我”:“我”是小说中唯一一个贯串全文,并且着墨最多的人物,“我”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有感情细腻、向往美好、积极热情、关心他人等美好的青春特点,“我”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互相影响,共生美好,是作品主题的共生者。小说通过三个美好鲜活的青年形象,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也赞美了战火硝烟中同志之间、军民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我”对小通讯员的影响: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我”对新媳妇的影响: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

  思考:如果导演组重拍《哦,香雪》,他们设计海报时有类似的苦恼吗?

  没有。小说《哦,香雪》主人公毫无争议,一定是香雪,其他人物都是香雪的衬托对象。

  而在《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新媳妇”“我”三个人物互相温暖,共生共长,共同闪耀着青春美好的人性,成为人们在艰难、黑暗时期度过困难的精神力量,所以三个青年都是主角没有主次之分。

  【活动3】征集标语

  导演组公开为预告片和海报征集一句标语,请你积极投稿。

  要求:标语要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概括作品,推荐电影。

  (设计意图:提炼提升理解,小结评价课堂。)

  《百合花》,一首飘扬在战火硝烟中的青春协奏曲。

  《百合花》,一张战争年代的青春合照。

  ……

  【课后作业】

  自读《哦,香雪》,通过分析细节描写,赏析小说人物,体悟小说主题,感受不同年代的青春之美。

  第四课:

  细与美——宏大叙事的诗化表达

  任务四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进行中,为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请在片头拟写一段旁白,同时为取得煽情效果,请选取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电影脚本。

  学习资源:《百合花》《哦,香雪》原声电影片段及文本、《“叙事介入”与电影旁白》(朱岩)、《论电影艺术语言——旁白的作用》秦勉、《<百合花>——女性视角下对人性与革命战争的独特理解》(邸青青)。

  【活动1】写片头旁白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为了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导演组请你为《百合花》写一段旁白,置于片头。

  教学环节:

  ①写一写。请学生拟写旁白并展示点评,明确电影旁白的作用。

  明确一:电影旁白的作用

  交待故事背景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确定叙述故事风格

  明确二:旁白拟写的评价标准

  与原作贴合的程度层级ABCD

  语言的表现力层级ABCD

  ②分一分。请学生根据叙述人称的不同为旁白分类。

  明确:

  类型1: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

  类型2: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

  ③比一比。请学生比较两种不同叙述视角的优劣。

  明确:

  以作者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偏客观,有利于展现故事全貌。

  以剧中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偏主观,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想一想。你觉得《百合花》更适合哪种叙述视角的旁白?《哦,香雪》呢?

  明确:

  更适合第三人称:更有利于对故事背景的讲述,更加客观,具有整体性。

  更适合第一人称:更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描 绘,原作文本就是第一人称。

  ⑤辩一辩。你觉得电影旁白的视角选择是否需要与文本叙述视角一致?

  明确:第三人称旁白更灵活,无论原文是何种人称,都可以用第三人称旁白;而第一人称旁白具有局限性,只能用于原文是第一人称的作品。

  ⑥挖一挖。为什么第一人称会具有局限性?

  明确:第一人称往往身在其中,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发展,其所知道的非常有限,约等于读者所知道的内容,而第三人称往往属于“全知者”,站在上帝的角度俯瞰整个故事。因此如果原文已经是全知的上帝视角了,那么旁白还是有限视角的话,就失去了旁白交待故事背景的意义了。

  小结:

  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是有限视角,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如《百合花》;第三人称叙述往往是全知视角,客观灵活,拉开与读者距离,有利于展现人物群像,如《哦,香雪》。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是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分野。

  【活动2】写抒情镜头拍摄脚本

  重拍经典电影《百合花》,导演组需要拍摄一组抒情性的特写镜头,请从原文中找到适合做抒情性长镜头的语言片段,拟写一段拍摄脚本。

  教学环节:

  ①找一找。请学生圈画《百合花》中适合拍摄抒情性特写镜头的语言片段

  明确:

  1.第3、第10段的清新细腻的景物描写

  2.枪筒上的野菊花

  3.中秋节夜晚的回忆

  4.新媳妇捧着百合花被子眼中晶莹

  ②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所找到的句子,读出细腻,读出优美,教师点评。

  ③写一写。请学生结合圈画的文字,仿照示例,写一段视频拍摄脚本。

  ④评一评。学生互评拍摄脚本。

  评价角度:1.与原作语言及人物的贴合程度 2.特写镜头的抒情性及感染力程度

  ⑤论一论。探讨细腻的抒情性特写镜头是否会破坏战争语境的严肃性。

  明确:

  《百合花》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与当时的主流倾向相反,作者没有描绘炮火纷飞的场景,没有塑造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通过清新细腻的细节描写,谱出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普遍追求严肃、宏大的文学叙述风格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谱写出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于人性美。

  ⑥联一联。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叙事视角选择上的共性——在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背景下的诗化表达。

  明确:

  《百合花》的诗化表达:

  1.弱化战争背景,专注情感描写

  2.以女性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3.用细腻化的细节描写,弘扬人性的美好

  《哦,香雪》的诗化表达:

  1.回避重大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

  2.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青春之美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淳朴的心灵

  小结:

  茹志鹃在《百合花》上的创作成就,不只是在其小说语言的优美上,更重要的是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抒情桎梏,不再着眼于叱咤风云的、形象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开始在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去关注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发掘普通人物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及独特情感体验。以特有的诗化的表达,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在文学的艺术长廊里,从来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固步自封,我们更期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表达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也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广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挖掘作品背后内在的美学价值!

  【学习评价】

  1.旁白拟写的评价层级。

  2.拍摄脚本的完成质量。

  第五课:

  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

  任务五

  思考“青春的价值”,写一首青春之诗,汇编诗集。

  【课前】

  1.学生已完成两篇小说、五首诗歌的学习。

  2.调查问卷:

  ①本单元诗歌、小说学习的困惑;

  ②如果让你写首诗,你存在哪些困难呢?

  《尚书8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随着“志”的含义扩大,往往情志并提,情成为文学作品表达的重心。按文学体裁来分,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歌是表达抒情的最典型文体。

  【活动1】体验青春

  1.如果有机会实地体验一种青春情怀或它的一瞬,你选择本单元哪首诗歌?为什么?

  2.诗中哪些词句最能承载这种情怀或情绪?

  《沁园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壮丽景象、激情语词

  《红烛》:烧、泪流。殉道者形象。

  ……

  设计说明:

  ①知人论世:适时补充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怀或情绪有它产生的原因,动人的感情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源于诗歌内部语境。

  ②核心之象:一首诗总有最突出的一些象:物件、动作、细节……学生的生活、阅读体验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差异。本环节,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感知特点”确定表达情感最有力的“象”,为最后的写作环节做铺垫。

  小结:

  触动不同人心弦的“深情”具有哪些特质呢?情感渗透性强,意象凸显(超常、反常、陌生感……)

  【活动2】叩问青春

  1.本单元的诗歌、小说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这一股股情思主要源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如果要寻找一位青春导师,最认可本单元的哪一位抒情主人公?请说说原因。

  2.本单元作品所抒发的青春情怀是否有触动你的地方?请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小结:

  抒情主人公所抒发的情思引人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它必须真切动人,而优质的诗歌,其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华兹华斯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抒情者的情感特征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是诗歌的美学魅力所在,是一首诗区别于另一首诗的本质特征。正是诗歌的情感,让诗歌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活动3】选择抒情手段

  “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叶嘉莹《说诗讲稿》

  真诚,是情感总人心弦的本质,是果实的内核。

  过渡:然而,许多时候,许多人,其情真,其意切,但表情达意时却索然无味。情感在抒发时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1.出示课前调查结果表格+柱状图。

  2.选择本单元1-2首诗歌,结合第3页、第7页的“学习提示”进行赏读讨论:这些不同时代的经典诗作在充分传达“情感”上给我们哪些启发?

  【要求】

  ①明确该诗情感基调。圈划该诗在“学习提示”中的关键词。

  ②针对关键词,提问1-2个“如何有效传情达意”的问题。

  ③研读、讨论,解决问题。

  范例:《沁园春》

  ①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关键词:意象、意境、炼字选词

  ②提问:本诗的意象如何做到活泼灵动?如何达到已经的丰盈深邃?如何学习本诗选词炼字的精妙?

  ③小组讨论解决。如意象的活泼灵动,是因为选择的意象多“动态”,又有大背景与小物象的组合,物态又多求极致。契合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抒情意图。

  预设:以解决“传情的障碍”这个问题为指向,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重新深入诗歌,大致会从选材构思、选词用字、修辞、意象等路径进入找到对个人有启发的写诗方法。

  抒情手段与艺术技巧:抒情手段、意象、意境、用典、构思、修辞(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表达方式(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小结:

  影响文学作品“抒情”效果

  ①抒情主人公

  ②情感体验

  ③抒情手段

  【活动4】那就写首诗

  请以《哦,香雪》为题,写一首短诗。选择小说某个富有抒情味的片段,融入你的体验与思考,10行以内。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你、香 雪、台儿沟、列车……)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5】为我写诗

  请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写一首抒情诗,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抒发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6】测评

  1.写完诗歌后,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使用“写作评价表”评价彼此的诗。

  评价量表项目:

  2.全班交流:朗诵优秀诗歌

  【活动7】入册

  各小组推荐2-3首所写的诗歌入诗集。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5-23

阅读教学心得01-20

礁盘教学设计|礁盘教学设计资料|03-25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3-07

有关教学设计11-29

语文的教学设计11-10

《秋天》教学设计11-17

观潮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