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4 16:49: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

  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感受生命的美好”为主题,选取了几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质皆美的文章。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层次清晰明了,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感悟的佳作。围绕开头提出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小事例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表达自己珍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生命感悟。联系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人生的写照,更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感悟生命意义的典范之作,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还很浅表,对生命体的关注还不够深入,更少有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同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的体会还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本内涵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老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本语言内涵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领会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二)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法设计: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引——扶——放”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学法指导:

  圈画批注、合作探究、朗读品悟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资料补充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授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关于生命的话题及格言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兴趣,为导课揭题、走进文本铺路搭桥。

  一、导课揭题,梳理内容

  1.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交流:课文围绕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相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梳理文本内容,为精读品味做铺垫。

  二、品读文本,体会内涵

  (一)飞蛾求生

  l.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飞蛾是怎样求生的?圈画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反复诵读。

  2.指名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三个感叹号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作者内心的震撼)

  3.角色体验: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会说些什么?(指名交流)

  4.情感朗读。(指名、评议、齐读)

  5.梳理学法。(自由读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体会、角色体验、情感朗读)

  (二)瓜苗生长

  1.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教师巡回,适当点拨)

  2.同桌交流体会。

  3.指名交流,小结。

  4.自由诵读、指名读。

  5.过渡:杏林子对生命又有怎样的认识?(PPT)

  (三)静听心跳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学生画批。

  2.交流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4.齐读。

  (四)整体回顾

  1.小结三个事例。

  2.引导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妙。(相机板书:选材精妙以小见大)

  3.读写训练:写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PPT)

  4.联系《触摸春天》,引读,过渡。

  (五)领悟主旨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交流体会。(相机板书:珍爱生命)

  3.补充杏林子资料。(PPT)

  4.交流感受。(相机板书:创造价值)

  5.自由诵读,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对文本三个事例的解读和品悟,体现“引——扶——放”三个教学层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读写训练、补充材料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说说你熟知的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价值的人。

  2.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交流,加深对“生命”这一话题的感悟和体验,拓展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四、课外阅读,拓展迁移:

  1.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阅读杏林子的作品。

  设计意图:把文本阅读延伸至课外,通过写感受以达成读写结合的训练。阅读作者的同类作品,形成课内外互映,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选材精妙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生长

  以小见大静听心跳创造价值

  设计意图:以文本内容、主题和写法建构板书,简洁、醒目,体现出文本的精髓和主旨,帮助学生清晰地领会文章的要点。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积累并运用。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概括三个事例,并理解从中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做生活的强者”、“不向命运低头“的事例。

  2、查资料,摘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话,并背诵。

  3、教师准备音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设氛围,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经历,引出本文。

  (设计意图:以音乐开始,不仅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更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品。)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默看注释①,了解作者身世。

  2、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几件事?试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长

  事例三:心脏的跳动

  3、齐声朗读最后三段:

  思考:从中可看出作者由三个事例中引发出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确:① 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② 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③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三、朗读全文,深入研读

  1、朗读训练:

  ⑴ 各自练读;

  ⑵ 齐声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探究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

  ⑴ “我”为什么忍不住放了那骚扰着“我”的小飞蛾?

  ⑵ 小瓜苗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⑶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列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之类的小生命?

  ⑷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那强烈的生之欲望令作者震惊、敬佩。

  ②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只要它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它就拥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 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够顽强生活,人就更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坚强。

  ④ 参见前文中的三种思考。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引发了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中,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 )

  3、教师小结: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是的,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有意义。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地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唤生命,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适宜地介绍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扩大了学生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

  四、品味语言,欣赏积累

  1、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传达的。让我们一起来揣摩词语,品析鉴赏。

  同位交流研读:

  ⑴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中“跃动”能否换成“跳动”?为什么?

  明确:不能,跃动表达心情急切,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⑵ 第2段中的“竟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

  明确: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作者惊喜之情。

  ⑶ “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作者为什么“肃然起敬”?

  明确:因为小瓜子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作者对此十分尊敬。

  ⑷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中“应许”和“辜负”如何理解?

  明确:“应许”指答应;“辜负”指对不住(期望)。

  ⑸ 课文题目中“生命”为什么重复?

  明确:重复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受着生命的可贵并发自内心的呼喊。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去积累运用。 )

  2、积累运用:

  选择下列词语,不少于3个,连成一段话。

  庸碌 辜负 肃然起敬 价值 光彩有力 昂然挺立 茁壮 挣扎 擎天撼地。

  五、拓展迁移,体验反思

  1、围绕文章三种思考,联系生活,再举一两个事例。

  如:张海迪,高位截瘫,却矢志不移,自学成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凭着顽强意志和对音乐的挚爱,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勇敢无畏地开发数学新领域。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事物令你为其生命力赞叹不已?

  3、学生自由发言。学了本文,你想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说些什么?

  可围绕课文主旨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4、齐声朗读保尔的那段话。

  (设计意图:延伸部分,体现出“新课标”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即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三段。

  2、比较阅读: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结束。

  【评析】

  本教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流程为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拓展体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设在开头结尾,使这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创设出良好的意境,吸引了学生。“拓展迁移,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丰富了课堂容量,激励着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求知读书,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名字叫做《生命 生命》。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1、自由读课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②抽查重点词语。骚扰 动弹 挣扎 欲望 砖缝 听诊器 震撼 糟蹋 震惊 短暂 有限 茁壮 不屈向上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词“有限”,它的反义词是——无限

  这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 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四、品读课文,体会生命的顽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

  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一)首先交流“飞蛾求生”

  1.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1)想一想,此时,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震惊。(2)“震惊”还可以换成哪些词?(3)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如此震惊?

  2.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1)你能带着你的`震惊把这个句子来读一读吗?抽2人

  (2)同学们,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9天,只有9天。它却要为9天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此时,假如你就是那只被人握在手中的飞蛾,我想对你说:(让学生展开想像)——“飞蛾呀飞蛾,你还是放弃吧,反正你的生命也只有9天呀!”——说:“飞蛾呀飞蛾,你不要再挣扎了,你能斗得过那么强大的人类吗?”(3)假如你就是那只求生的飞蛾,你会怎么说?

  (4)伸出手,合上,现在你的手中就握住了那只飞蛾,你有什么感觉?(5)面对此情此景,杏林子会怎么想?

  (二)研读“瓜苗破土”,体会生命的顽强。

  1.飞蛾的极力抗争给作者强烈的震撼,香瓜子的生长又给作者什么感受呢? 2.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3.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4.引导分析句子,你从哪些词语中感觉到香瓜子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 (重点抓住“竟”、“没有”、“仅仅”这几个词语)

  5、教师小结。

  (三)品读“倾听心跳”理解生命真谛。

  1.如果说逆境中的“飞蛾求生、瓜苗破土”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静听心跳”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2.体验感悟,聆听自己的心跳。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左胸口,你感受到了什么? 3.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又让杏林子明白了什么? 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4.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吗?(杏林子一生的不幸)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她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的?(激动、自豪??)5.指导朗读

  6.面对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引读:我可以——也可以——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7.什么是“好好使用”,怎样“好好使用”? 杏林子又是选择了哪一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为什么说她好好地使用了自己的生命?(让学生畅所欲言)

  (感悟杏林子精彩的人生意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

  (四)你决定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带着你的决心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是啊,杏林子正是用她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

  出示句子: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五)小结:

  杏林子用她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有限,价值无限”,你想把这八个字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再读课文

  指名同学朗读课文,并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总结全文,内容升华

  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于是她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像杏林子这样用行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的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的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三、课外拓展,书写感言

  1.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求生的飞蛾,生命是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在老师的眼中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生命就是同学们那张张笑脸,那么在你的眼中生命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生命的存在。 2.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所写内容。

  八、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的感人故事。

  2.读一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5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整体理解。

  第一部分——“事”

  三个事例,三种感触:

  ①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

  ②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③“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第二部分——“理”

  对生命的总体思考:

  ①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②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③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利用今天。

  ①我不能样样胜利,但是我可以事事尽力。

  二、阅读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

  作品《敬畏生命》,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1.粗略感知——用一句话概括两文对于生命的共同认识。

  (填充式表述:“的生命是美的。”)

  例:努力的生命是美的。

  执著的生命是美的。

  拼搏的生命是美的。

  ……

  2.深入探究——比较两文在内容、形式与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1)都有珍重生命、不懈努力,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意思。(2)题材都是谈生命.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断、小事物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3)写作手法很相似。都是从“我”的认识和感受来写的;都是以小见大,从细微的事物中引出人生的哲理,表达方式的运用也均是以记叙为铺垫,以抒情议论为高潮。(4)两文对生命的本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5)语言风格相似。(6)两位作者都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同点:(1)主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文章选材有所不同。(3)作者的心路历程有所不同。

  3.延伸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生命,怎样才能不辜负生命?

  4.积累警句——将课内外关于生命的哲理警句摘录下来。

  例: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于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张海迪

  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海涅

  [教学设计B]片断仿写

  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

  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谈谈你从中引发的感触。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十主题词),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设计C]发表宣言

  创意说明:作者在最后两段文字中抒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恰如一份生命宣言,是作者向生命发出的真情告白。学习本文,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发表这一份生命宣言(可以创造性的扩展表达),还可以让学生发表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这种发表宣言的学习方法,既能尽量让学生零距离地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能将作者的这种思想情感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理解内涵。

  二、以作者的口吻发表其生命宣言。

  先小组讨论,根据课文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集体拟定这份宣言,再由各小组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公开宣读。

  三、发表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积极的人生态度、个性化的宣言,要求深入的思考,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杏林子(原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掇,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得到鼓励,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1983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得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l00万残障朋友服务,将她的爱心奉献出来。[

  课文扩读材料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粟。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合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全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并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使用建议:毕淑敏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从亲情、友情、事业这三个内容层面,向我们剖析了其个性意识复苏的流程和个体生命闪亮的意义:我很重要。

  与《生命生命》一样,本文也是一份响亮的生命宣言。在内容和思想情感方面,它们有着如下共同点:

  ①都讴歌了生命本身的美好、力量与价值。

  ②都表现出一种珍爱生命、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③都展现了一种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心理历程。

  ④都表现出对生命过程的重视与奋斗的决心。

  ⑤都表现出对宇宙间每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无论这生命是怎样的卑微与渺小。

  教学《生命生命》,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辅读材料,增进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6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

  朗读法(朗读、诵读、品读、悟读)、谈话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杏林子的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自由读文,感知内容;记忆生字,指导书写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欣赏画面,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看到画面的感受。

  板书:19、生命生命

  2、回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列出小标题。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最有效的注意力在课堂前15-20分钟,导课不宜过长,从音乐、画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直接点题,与将要学习的文本进行接轨,铺就本文的情感基调。

  列小标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理清脉络,提炼语言,在四年级渗透学习,养成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1、飞蛾求生;

  1)、生读第一个事例,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什么。

  2)、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3)、想象体验:有一只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唤生命——(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小结学习方法:

  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下两个事例。

  出示要求:

  ①、快速阅读两个事例,划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③、有感情朗读所画语句。

  2、瓜苗生长:

  1)、交流学习收获,汇报所画语句及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2)、词语训练: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的用法。

  (课件出示:选词填空: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3)、带着顽强勇敢,再一次呼唤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3、静听心跳:

  1)、汇报第三个事例所画的语句及体会。

  2)、体会自己的心跳,感悟:“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齐读: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文中三个事例在生活中微乎其微,而作者从审视、质问中,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文本语言简洁、朴实而使人感动。这三个自然段,也是文本的重心所在,如果教师牵手不放,引导学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但是,生命这个话题又是厚重的,完全进行开放式教学,凭学生直观、兴趣认识,又不能较深刻的使学生触动,因而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共同分析“飞蛾求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体验等方法学习,给学生一个导向,一种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中阅读、思考、感悟,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的故事,一步步让学生触动生命的内涵。

  学习中,相机引导,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体验自己的心跳,用实实在在的感受,用数字的真实罗列,体验到生命的震撼。在学生对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诵读、品读、悟读,把自己的感受送进文字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诵读课题,升华情感。

  语文课要区别于思品课或其他科目,要上出语文的价值,要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抓住“竟然”一词,理解作者的震惊,区别“显然、依然、竟然”的意思,练习准确运用词语。设计“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什么?”“面对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倾听自己的心跳,你如何选择生命?”“你想对作者杏林子说什么?”等口语练习,让语文课上的真正有语文味,让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介绍作者——杏林子

  2)、联系生活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板书: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再次呼唤——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始终要以真实的、原味的文本为主。教材的选编是慎之又慎,经典课文的语句是精之又精,老师再好的分析、讲解,只能是过多的支离文本,支离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因而,事例学完之后,再次浏览课文,回归文本,亲近文本,再走出文本。在轻柔、低缓的乐曲中简介文章作者——杏林子。

  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此时的作者介绍,让孩子们感到震惊,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下,会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去感悟:绝不要放弃生命,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课题,诵读课题,唤起学生的共鸣,升华情感,在深深的感悟中结束学习】

  四、课外拓展,抒写感言:

  1、背诵课文,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2、创编珍爱生命的小诗。

  3、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理念:“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统一,文本教材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更加自由的徜徉,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则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让学生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查找霍金、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让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品味更高远。

  听说读写,“写”是语文学习的回归,文本的学习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学习过程,另外也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爱护每一位孩子出发,作业分层设计,联系生活,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时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意识。】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7

  【教材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为了落实重难点我在设计中在力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课文抓住课文关键的词句进行体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好!上课!

  一、揭题导入,初谈感受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说说大意

  过渡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与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格外感动。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样的事在感动着我们?

  要求:放声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读课文。

  2、初读检查:

  A组:凋零、含苞、绽放。读通相关句子。理解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谢了,这是用来形容小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含苞:花朵裹着花苞即将开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时候小钱的生命却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绽放:花朵盛开,这里是比喻让让小钱重新获得健康,恢复生命力。)

  B组:谈何容易。理解词义,把相关句子读通顺。

  (谈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当困难。)

  C组:辗转。注意读音,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3、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这里主要是对初读的检查,同时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解决第2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小钱情况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层理解

  过渡语: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钱,你会怎么想?

  (预设1感激,预设2感谢那名台湾青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

  1、感激点1:台湾青年

  过渡语:师: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

  (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⑷ 师: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是他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点2:李博士

  ⑴ 体会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

  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 单介绍李博士。

  ⑶ 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

  (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激感点3: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 在小钱被确症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师:同学们是小钱的父母和朋友给了在病床上的小钱以最大的安慰。当他急需骨髓时新闻媒体给予极大的关注,社会各界为了给小钱找到合适的骨髓而四处奔波,又是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日夜奋战才将小钱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配乐朗读,激情结尾

  过渡句: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的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在爱心的拥抱下结束今天的课。起──

  【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把学习新词和理解课文主旨两者结合了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效果还算是可以的,学生能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新词同时又来学生体会到了小钱当时情况的危急。但是在设计时没有非常严谨地对板块进行梳理,所以在教学时显得较为随意。如果能够在预设时能更为周全一点,让板块的思路再清晰一点,过程的重点在突出一点,可能教学效率会再高一点。

  在整节课中我一直努力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体验,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对具体环节的预设再充分一点,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会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设计时我没有把握好节点的选择,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导致整节课的容量过满,使学生对于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浅尝辄止。如果设计为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台湾青年的行为,从台湾青年的身上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的话,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更为扎实。把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改为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为主线的话,思路也许会更加清晰。

  另外对于过渡语的设计还欠缺考量,我的语言不够精练,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孩子。

  以上是我对这节个一个简单的思考。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⑴ 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⑵ 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⑶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⑴ 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⑵ 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⑶ 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讨论: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明确: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明确:“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

  明确: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点评】

  《生命生命》列举了一只飞蛾、一棵小瓜苗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说明这些小生命无论怎样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从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严肃的思考。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按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流程,呈三大板块: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由与作者经历极其相似的张海迪的事迹导入,能毫不费力地设置一种情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视结果,忽略过程,是语文课的大忌。一切事物的结果往往是简单明了的,过程才是复杂漫长的。诸多的东西都隐藏在过程当中。“找一找哪个词用得好──换一换行不行──读一读,读出情”,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侧重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体验与反思”,这一板块,是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高层次──应用,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初读课文,纠正字音,帮助理解部分词语。大概感知文章内容,并渗透朗读方法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是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中入课 ——引发生命的思索

  1、写“生命”让学生读。

  2、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3、介绍作者

  4、读课题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读文

  2、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自由读,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1、走进飞蛾

  2、走进香瓜子

  3、走进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

  1、学生自由说

  2、师出示

  3、学生读

  四、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

  总结: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含义。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只小狗,或者是一朵鲜花,或者是一株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向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对待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六、板书

  16、生命 生命

  珍惜 !敬畏!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

  1、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12岁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这篇文章就是她对生命发出的强烈的呼喊。

  本文被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选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小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理解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懂得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懂得要珍惜生命。

  设计思路和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段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主要采用阅读体会、研读欣赏、体验领悟、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课堂设计以学生朗读体验为主,扣住生命主旋律,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四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获得对生命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本设计的特点还凸显在课文内容的拓展上,通过不同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是文章思想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领悟生命的真谛,整堂课都被笼罩在音乐之中,希望通过音乐来实现学生思想与课文的共鸣。

  教师课前准备:

  希望学生读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和了解一些杏林子的故事。

  老师完成拓展内容的收集和相关连接的资料收集。

  根据设计制作出cai课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播放课件(《命运交响曲》)内容:孩子出生的幸福瞬间,植物破土的力量瞬间,蚕破茧而出的瞬间,花朵开放的瞬间等。老师有感情的介绍引入并板书课题。

  学生随着音乐仔细的欣赏感悟。获得对生命初步的感悟。读课题三次。不同的力度(轻缓的,有力的,高昂的。)

  运用音乐和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有心灵的触动。

  阅读体会

  1、扣内容。本文围绕生命写了哪三个事例。

  2、写出副板书。

  1、学生小组学习,填出老师事先设计的表格。在组长的带领下读两次课文。

  2、全班汇报。

  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研读欣赏

  扣文章重点句。

  1、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体现出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2、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在课件上出示重点句子。

  3、2段4、5、6句。通过读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生命的力量)

  4、课件出示第三段,老师重点突出两个词“竟然”“竟使”。

  5、老师播放课件。心脏跳动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出示第四段有关句子。抓住单单这个词。

  6、出示第四段第二句。

  1、学生汇报。

  2、让学生反复的读,抽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3、生谈体会,个别个性化朗读。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4、小组分读有“竟然”和“竟使”的句子和没有这两个词的句子。从中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不同的读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就是奋发向上。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请学生闭眼手摸着胸膛,随着课件心跳的律动感受自己的心跳。体会单单。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6、生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出心中所想,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的齐读课题,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

  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课件,配乐。一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却做出了不朽事迹的人。(杏林子、张海迪等)他们在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呢?板书生命的价值。

  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讨论应该怎样好好利用自己的生命。汇报。再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突出“好好”“白白”。

  引导学生读。

  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升华主题

  师:看着板书总结。我们拥有了生命的力量,我们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更要创造生命的价值。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再次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完善板书。总结提升。

  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说名言

  2、出示诗歌《珍爱生命》,配乐朗诵,轻松,结束新课。

  1、连贯性的说出学生收集到的关于生命的名言。

  2、学生朗诵。结束新课。

  通过进一步的拓展,丰富学生积累。升华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

  板书设计

  拥有力量

  理解意义

  生命生命

  实现价值

  珍惜美丽

  副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相关联接:

  珍爱生命

  生命是如此珍贵,

  生命是如此憔悴,

  生命中充满磨难,

  磨难是书,

  直使你奋起直追!

  生命是缘,

  直使你生死相随。

  啊,朋友,

  勿要轻视生命,

  丢掉它有去无回。

  啊,朋友,

  珍惜生命,

  宇宙间唯独有你!

  朋友啊朋友,

  快乐每一天,

  生命每时都闪耀光辉。

  生命的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朗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课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思想含蓄深邃,而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所以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将作者简介分成两个阶段出示,旨在通过杏林子的具体事例来感动学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上呈现一定的梯度。例如,通过第一次的作者简介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对“生命坚强”的诠释,通过第二次的作者简介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从而让生命之歌植入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在朗读指导上,我引导学生用“强调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化朗读,用“想象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力求将有形的朗读技巧指导渗透到无形的朗读训练中,将技巧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

  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2、教师:

  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1、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想法。

  2、播放一组关于生命话题的画面。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展示看有关生命话题的画面,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书,互相交流。)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认读部分生字。

  3、引导学生谈谈课文大意,归纳课文中的三个事例:

  (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提示:细细地读读课文,把这三个事例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相互交流交流。

  (学生自读,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习,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时加以点拨,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四、研读课文,品悟内涵

  1、理解生命的含义:

  ⑴ 飞蛾求生: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① 读读本段文字,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② 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它带给“我”的震惊和感动。最好换种表达方法。

  ③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④ 引读课题,体会课题的含义。

  2、总结学法:

  ⑴ 读。(朗读本段文字)

  ⑵ 说。(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⑶ 找。(找重点句,体会作者的用意)

  ⑷ 想。(引读课题,进一步领悟课题的含义)

  3、按归纳的学法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4、感悟生命的价值:

  ⑴ 介绍作者。

  ⑵ 谈谈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⑶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⑷ 将段落变成诗行,深情诵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让把课文推向更宽的视野,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

  五、深化认识,自由交流

  1、通过感情朗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⑴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⑵ “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⑶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着他们自己“说”的欲望,这是他们相互倾听、交谈而引发的结果。

  【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 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 限的价值

  【知识袋】

  杏林子:

  我国台湾省著名女作家,于20xx年去世。她因为从小身患重病,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12岁时,就结束了学校生活。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坐在轮椅上,凭着非凡的意志,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充满爱心,感人肺腑的文章。她还曾帮助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奋斗,尽力为社会服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涵的道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不堪的毛虫,可能脱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

  2、抽学生领读。

  3、师强调字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变划出以上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

  句子读通顺。

  2、读完后,想一想,说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汇报。

  4、生默读文中所讲的三件事,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带给作者也带给你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感悟深刻的句子。

  3、你抓住了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5、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在心里说什么来鼓舞自己呢?

  6、如果你是杏林子,你看见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样呢?你为什么要放了它?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所画的句子,读出香瓜子非同一般的生长力量。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那沉稳的心跳又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2、生谈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怎样做才是好好的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费生命?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八、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生命是什么呢?怎样的生命才活得有意义,拿起笔用一句话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

  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求生欲望

  顽强的生命力

  对自己负责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06-12

《谈生命》教学设计11-17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04-20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04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2-29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1-02

生命生命说课稿12-04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