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会写正确书写"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3.通过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恒心、能坚持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师: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一起板书课题。)
师: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手指着课文中的字,听故事,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1、小老师带拼音领读生字: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
2.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边指,听得非常认真,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呢?请你在树上标画出来。
谁来交流一下?
生: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三、精讲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是什么样的玉米?
生:又大又多的玉米。贴玉米的版贴
师:【出示玉米图】你看,老师这里有三幅图片,你觉得哪一幅的玉米符合又大又多呢?
生:第三幅。
师:同时符合大、多两个特点,就叫又大又多。你还能从书中找到又……又……的词语吗?
生: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又大又甜。什么又大又甜?3-5人说。
……
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这么多的玉米,什么心情?
生:非常高兴。
师:那你来高兴的读一读吧!
师:我采访一下你,小猴子,你喜欢吃玉米吗?特别喜欢。那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要美美的吃一顿!
师:看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生:掰、扛。
师:大家来表演一下怎么掰?两手分开就是掰。你瞧,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人的动作来创造了掰这个字,让人一看这个字,就能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啦。
仔细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左中右结构。手+分+手组成了掰。
师:谁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两个手不一样。左边的手最后一笔变成了撇,右边的手最后一笔还是竖勾。
师:你是个会发现的孩子。再仔细观察这三个部件,要写好,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部件要紧凑。右手最长,然后是左手,分最短。
师:请看老师示范书写:
学生当堂书写。
点评:一人。
师:小猴子掰下玉米,扛着往前走。(出示PPT:扛着往前走)
扛。(出示字卡)这个字就是扛。你看小猴子是怎么扛着玉米的?(找学生表演)
没错,用肩膀来承担物品,把东西放在肩膀上,就是扛。这么大的玉米,当然要扛着走啦!
来,高兴的小猴子,你来读一读吧!
生: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高兴地下山去了。它又到了哪里?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桃树下)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满树的桃子,说明什么呢?树上桃子结得很多,而且又大又红!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满这个字,你看,它是三点水旁,原来指的是水装满了容器。这里就是指树上结了很多很多桃子。
你还会说一说吗?
满树的()
满()的()
生:满树的苹果、满树的杏子、满树的叶子、满树的樱花……
生:满桌的好饭、满天的星星……
师:看到这满树的桃子,小猴子高兴坏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你能快速找到小猴子的动作吗?
生:扔摘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提手旁。都表示一个动作。(表演动作)
3.自读3、4自然段。
师:接下来,小猴子又去了西瓜地和树林,它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请你自己大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看到了什么。用三角符号标出小猴子的动作。
(学生朗读)
师:首先,小猴子来到瓜田和树林,分别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到了满地的西瓜。
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兔子。
师:小猴子看到大西瓜和小兔子以后,都做了什么动作?把你标画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捧、扔、摘。抱、扔、追。
师: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会表示动作的词。
生:前面四个字都是提手旁。最后一个字是走之旁。
师:为什么追是走之旁,其他字是提手旁呢?
生:因为捧、扔、摘、抱都是用手做的动作。而追是用脚做的动作,所以偏旁不一样。
师:是呀,走之旁字大都和走有关。我们了解了造字的规律,就更容易记住这些字了。
师:大家看这两个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出示字卡)
捧、抱。
师:老师能不能把句子换一下?
小猴子抱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捧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捧在手里的东西都是小的。抱着的东西都是大的。
师:那你还可以说,捧着什么?
生:捧着糖果、捧着几个枣。
师:你还能说抱着什么?
生:抱着大南瓜。抱着大石头……
4.练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全部都掌握了吗?老师要考考你。
你能正确连线吗?(指名上台图文相连)
师:让我们把动作送回文本中,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三四自然段。
5.总结提升
师:捧着桃子的小猴,看到西瓜,就把桃子扔了(摘版帖),看到兔子又把大西瓜扔了。(摘版帖)最后,小猴子最后追到小兔子了吗?
生:没有。
出示最后一段。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齐读
师: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了呢?
生:因为他摘一个扔一个。看见新的就不喜欢旧的了。喜新厌旧、半途而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师:最后空手而归小猴子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懊悔、不高兴。
师:带着懊悔、沮丧的心情读一读吧!
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给他出出主意,怎么能最后不空手而归呢?
生:背着一个筐。
生:摘一样,拿回去一样,再回来摘。
生:只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拿,不拿那么多。
师:是呀!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四、拓展
过了一个星期,小猴子又下山了。这次,它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来编一个故事《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作者:张老师
师: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图文阅读、图说话,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写作练习。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解读,并进行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分别读一遍课文。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要进行一个图像描述的练习,要求是:认真观察图片内容,用脑筋思考,清晰地表达出口,声音响亮,态度自然,语句流畅通顺。
(教师开始放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全班同学轻声交流,持续时间约为四到五分钟。)
张老师将图像与口语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口语训练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努磐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给予学生及时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磐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饱满又红透的苹果前行。在一片青藤丛生的果园中,它兴奋地把两个苹果扔向后方,立刻摘下一个圆润甜美的葡萄抱在怀里返回。
师:努磐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请发挥你的口语训练的灵活性,给出回答来提高你的说话能力。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口语训练成果,用自己独特的言辞来表达。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小明的绘画技巧非常出色,他不仅可以准确地描绘图像,还能通过表情传达出深刻的意境。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大家谁来分享一下最后一幅画的感受呢?
生:小猴子手里拿着一块香甜的西瓜,忽然看到了小兔在前方跳跃着。小猴子惊喜地扔掉了手中的西瓜,迅速追赶着小兔。他们穿越了一片青翠的树林,小兔灵巧地躲进了茂密的树丛中,小猴子只能望空而叹。他空着手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对那块美味西瓜的遗憾。
师:上面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出色,现在我们请另外几位同学来连起这几幅图的内容。(挂出一个小黑板,上面列有用于口述的词语)接下来,请有兴趣的同学们自愿上台,用他们对图像的.理解和想法,以及小黑板上的关键词,来给大家讲述这些图的连贯故事。谁先来呢?
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词汇,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努拍阆人邓怠
生:有一天,阳光明媚,顽皮的小猴子欢快地迈下山来。它攀上了一棵高大的松树,俯瞰着前方一片玉米田。玉米结实饱满,数量众多,小猴子兴奋不已。毫不犹豫地从树上跳下,蹦蹦跳跳地进入玉米地里。很快,它爬上了一根玉米杆,掰下一颗又大又肥的玉米,得意洋洋地扛在手中,向前走去。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拖着一根有点沉重的棍子,冒险地穿越着茂密的丛林。终于,它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桃树林,眼前的场景让它欣喜若狂:桃子好大、好红!猴子高兴地跳起来,不顾一切地把它肩上的棍子扔到一旁,迫不及待地摘下两个硕大的桃子,将它们紧紧地抱在怀中,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快乐的笑容。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兴高采烈地抱着两个沉甸甸的大桃子往前跑去,一路上欢笑声不断。突然,他来到一片广袤的西瓜地,看见那些又大又圆的西瓜,小猴子忍不住将手中的桃子扔在一旁,迫不及待地冲过去采摘了一颗巨大的西瓜。虽然很费力,但小猴子满怀喜悦地拎着大西瓜往回走去。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猴子下山后,不仅掰了一个玉米,还发现了桃子、西瓜和兔子。他追逐着每一个新发现,抛弃了之前的东西,结果却一无所获。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在做事情时,如果没有专注和决心,就很容易一事无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目标,全力以赴,才能取得成功。
这节课的生字非常独特,几乎都是与动作相关的字词。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将课文和生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将重点放在了抱、扛、扔、捧、追等字上。
片段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理解思路:
掰玉米、拾稻穗,撒稻穗采苹果,捧苹果,投掷苹果摘葡萄,抱葡萄,扔葡萄追小兔子。
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5)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这些动作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通过音、形、义等方式的学习和朗读,孩子们基本可以理解生字的意思,最后问动作是否可以换过来,让他们把这几个生字理清楚,认明白。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在游戏中做一做、读一读学习生字。
在细读课文的环节,我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行词句的训练。如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在教学中我问孩子: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事物的可爱。同样的',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非常好。在理解了这几个词语后,我又问:小猴子把曾经喜欢的桃子、西瓜都扔掉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小猴子的心里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见一个就喜欢一个,而原来的那个就直接被扔掉了。
本节课,我依托文本,结合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关注语言的发展,让学生能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以致用。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2个生字。
2·正确流利读课文。通过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表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给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四班的孩子们都非常懂礼貌,老师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一、导入
大家看这个字读什么?老师把可爱的小猴子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语文书94页,我们的要求是快、静。请大家静静地听故事,(要求小手点着认真听,听清字音)。
2·我想邀请坐姿端正的同学跟我读课文。(左手按书,右手点读。)(注意读准字音)(强调结,常,摘,追)
3·请大家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三、识字
1·现在请大家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和字宝宝们交个朋友吧!自己拼读一遍!
2·我请坐姿端正,张大嘴巴认真读的来当小老师领读。
钟时间把不认识的字再拼读几遍。
4·拼音宝宝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开火车试一试。(看来词语是难不倒你们了,加大难度)
5·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互相拼读一遍吧!
6·红色的结字中藏着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孩子·7·在这么多字宝宝中,老师发现“掰”字可不好记了,我邀请小老师XXX来帮大家认识这个字。小老师帮通过字意帮我们来识字,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来识字呢!(出示扛玉米图片)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字就藏在图片里,谁能把他找出来?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儿了?让我们学着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红的桃子,它用双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们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读一读吧!
9·你们看看这个大西瓜又大又圆,好沉啊,我们来抱抱它吧!原来我们还能通过动作来识字呢
10·你还有什么办法帮我们认识这些字?(我们能通过组词的.方法认识满字,满意,满足)
11·小猴子要带我们去摘苹果,谁想去小火车开起来,大家真厉害,收获了满满一篮子生字苹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12·下面我们来一段生字律动操。全体起立,请大家跟着视频动起来吧。
四、回文读
1·大家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课文读得就更美了,那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文中,自己再读一遍吧。
2·大家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你们开火车展示美美的朗读,小火车开起来,其他同学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五、写字
块往
观察块:
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那边高哪边低。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竖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横:横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压横中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往: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横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横间的距离要相等,中间最短,下面最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自读课文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猴子下山寻找食物的经历。一开始,它发现了一颗美味的玉米,但看到了更诱人的桃子,于是放弃了玉米。接着,它又看见了一个大西瓜,便扔掉了手里的桃子。然而,当它遇到一只可爱的兔子时,又抛弃了西瓜。最终,这只猴子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我觉得在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时,应该设定稍微低一些的目标。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的识字能力,他们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读懂这篇文章呢?因此,我考虑将本节课的重点仅放在识字和读通课文上,这样的目标合适吗?在仔细思考后,我渐渐意识到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我们需要教导孩子要专注于一件事情。
对于生字的认读,我们可以采取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使用分散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会以检查的形式进行生字的认读。例如,“掰、扛、扔、摘、抱”这些都是动词,我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动作来帮助他们认读这些生字。从实际课堂的情况看,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甚至走到过道上展示了他们的动作。不过,这也涉及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当孩子们开始活动时,课堂纪律就显得有些混乱。
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这节课,给孩子们展示了一张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图片。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小猴子会空着手回家呢?”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小猴子,并问道:“小猴子,你为什么要扔掉玉米呢?”一些孩子回答说:“因为小猴子更喜欢吃桃子,不喜欢吃玉米。”我继续问:“既然小猴子喜欢吃桃子,那他最后有没有带回家呢?”实际上,小猴子扔掉东西并不是因为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因为他见一个喜欢一个。可惜的是,我没能引导孩子们深入文本。小猴子空手回家后,猴妈妈对他会说什么呢?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我设计的问题有些问题。如果我改成陈述句,比如“小猴子空着手回到家后,他把经过告诉了妈妈。猴妈妈对小猴子说:‘孩子,你见一个扔一个,怎么能带东西回家呢?做任何事都要专心,只有这样你才不会空手回家。’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决定第二天再次下山。下山的时候,小猴子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孩子们可以口头续编故事,这样也许会更好一些。
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属于哺乳动物,因此“猴”字是由反犬旁构成。需要注意的是,“猴”的右侧部分是“候”,与原始的“犬”字相比,少了一竖。
2.在游戏中进行复习。通过展示大量与故事相关或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物品在故事中出现过。(在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物品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上课刚开始时,我运用了一些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来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我能够了解学生在预习方面的情况,并且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我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这个活动也帮助我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决定从山上下来,他踏上了一番冒险之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所经过的地方。(教师画一座山,并在图上绘制出猴子所走的路线。)请学生们接着往下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场景按照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置在路线图上。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请将场景的名字和对应的图片放入路线图的相应位置。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识别字词,例如“一张桌子”、“一本书”,这些物体通常有一个平面。还有一些物体如“一块黑板”、“一块玻璃”也可以作为例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书写时先看一遍,然后写一遍,接着对照图片来明确左右顺序和大小关系。同时,老师也可以教导学生正确的书写笔顺。
②教学:存在一种事物,被称为“一棵”。比如,我们可以说一棵树,“一棵向日葵”,或者是一棵小苗苗。此外,一棵瓜秧也可以被归类为“一棵”。如果一个物体具有细而长的特征,并且具备生命力,能够向上生长,我们可以用“一棵”来形容它。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利用排列图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要内容,并降低对内容进行概括的难度。之后,教师可以提供句子填充练习,以量词为主题,以此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和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我已经明白了,小猴子先到"苹果园",然后来到"橙子树旁",之后去了"草莓地",最后赶到了"杏树下"。让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还有哪些字需要我们认识的,把它们圈出来,并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片,让大家学习了一些与结有关的词语,如“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双手将东西轻轻托起放在胸前,称之为“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某物或某人,称之为“抱”。(对比做动作)。
(5)丢弃:不需要的物品可以选择丢弃,即将其抛弃或放弃。(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手势演示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是否有最喜欢的一个字?请简单描述一下这个字的书写过程。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掌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背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环节将以本篇文章为基础,通过多种方法来教授学生认字和写字的技能。我们会运用结合图片、动作演示和口诀记忆等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身体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从而克服阅读上的困难。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而教师则扮演着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学生了解生字之后,我们应该为他们创建一个自主阅读和巩固识字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树立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一边贴词卡,一边讲故事。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通过贴词卡的方式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猴子,它住在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上。一天,小猴子决定下山探险。它从大树上跳了下来,第一站来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小猴子欢快地穿越竹林,抓住一只美丽的蝴蝶,还拿到了一些新鲜的竹笋作为它的午餐。接着,小猴子继续前行,来到了一条清澈的溪流旁。小猴子很开心地玩水,捉鱼,还用石头堆了一个小垒坝,让水流更加缓慢。小猴子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座高高的山洞。它好奇地走进山洞里,发现了一颗闪亮的宝石。小猴子高兴地将宝石装进了它的口袋里。最后,小猴子走出山洞,一路欢跳着回到了大树下。它把手上的竹笋、口袋里的宝石和一些鲜花放在大树旁边,感谢山中的一切给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小猴子经过的地方用词卡贴在黑板上,从而更加生动地讲述整个故事。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加强他们掌握提手旁生字的能力,并通过整体梳理故事情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在我们走过的这段路上,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小猴子脸上那一直保持不变的表情呢?
我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小猴子看见的玉米结得像山一样高大,而且多得数不清。(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分享:色彩鲜艳,形状圆润,跃动蹦跳。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向大家传递美好的感觉!
3.拓展运用。
这些美味的食物(糖果)就像画在画板上的眼睛一样,吸引了小猴子的目光!如果小猴子尝一口(嘴巴),会品尝到甜甜的味道,不仅如此,还能感受到脆脆的质地,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接一口。再用鼻子闻一闻,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觉得诱人又享受。这些美味可真是又甜又脆又香,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如:既香且甜,又鲜并嫩,松脆可口,味甜爽脆,甘而糯滑。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又.......又.......”式词语,本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通过创造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将能够扩展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并且巧妙地突破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食和有趣的事物,还等什么呢!我们快点出发吧!看,我们来到了玉米地!(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有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故事中描述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但却没有相应的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一想,在这幅图上应该画一个怎样的小猴子呢?现在让我们先读一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蹦蹦跳跳地前进,来到一棵桃树下。它跳过了一个旁边的西瓜地,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做出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描述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吧!拿起笔,准备好了吗?开始读写吧!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需要扔掉的三样物品很明显,老师直接将它们抛弃。(当所有的东西都被丢弃后,兔子并没有被追上,小猴子只好空手而归。趁机把另一只失望的猴子贴图粘在上面。)。
4.指导朗读。
(1)他发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开心,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个下来,激动地扛着往前走去。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心里高兴极了,于是毫不犹豫地丢掉手中的玉米,迫不及待地去摘桃子。
(3)他发现草地上满是又大又圆的西瓜,简直乐坏了,于是毫不犹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桃子,跑过去摘西瓜。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但是小猴子却太不理智了,竟然一把扔掉手中的西瓜,匆匆追赶小兔子。
(5)小猴子黯然失望地离开,手中一片空。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朗读,理解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小猴子行为的词汇,并通过情感化的朗读加深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的问题可能是:“孩子,你为什么又跑上山了?”②小猴子可能回答:“妈妈,我上山是为了寻找更多好吃的果子。”③听完小猴子的话后,猴妈妈可能会教育他说:“孩子,我们已经告诉过你不要再随意上山了,那里很危险。你应该听从我们的建议。”④小猴子可能回答:“妈妈,我知道山上有危险,但我真的无法抗拒那些美味的果子。”⑤小猴子下山后,他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他决定更加谨慎,不再冒险上山,并且遵守猴妈妈的建议,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因此,在学习完故事之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编写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复述故事。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启发他们从小猴子身上领悟到做事情要全心全意投入的道理。以下是对前面内容的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故事后,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为这个故事编写一个结尾。同时,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们从小猴子身上学到做事情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积累和阅读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向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丰富对故事内涵的理解。这样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促进与家人的交流。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7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页,教师范读文。学生想: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4、分段指名朗读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文的2、3、4自然段。、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玉米,接着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后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最后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猴、结、掰、扛”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会写“非、常”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语;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古诗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怎么样)”这个句式,说说第一自然段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指导读好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的欣喜之情。
教学难点: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样)”这个句式,说说第一自然段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1.出示谜语,猜谜语,课件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2.小猴子可爱吗?跟老师叫一叫小猴子的名字。
3.学习生字“猴”。“猴”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带读、指名读)读好轻声音节“猴子”。“猴”读得重一些,长一些,;“子”读得轻一些,短一些。“桃子”“兔子”也要这要读。(带读)这是我们今天需要认读的一个生字。拼音节读一读吧。你能用猴组个词吗?
4.师:有一天,这只顽皮的小猴子想下山来玩耍,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你瞧,小猴子多开心呀,可是,回家的时候却变得垂头丧气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PT:猴子高兴和垂头丧气的图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请大家跟我一起写)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片,检查预习
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咱们来做游戏,考考同学们预习的好不好。接下来电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图片,图片中的事物是课文中有出现的。我们就竖起双手的大拇指。如果课文中没有出现的,我们就用双手打一下×。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
通过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预习的很好。(出示课件)课文有五个自然的,每一段都配了一幅图片,就像连环画一样。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读吗?
2.出示自读要求一:自己大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3.出示自读要求二:和同桌一起找,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
4.谁来说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板贴(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5.复习量词“块、棵、片、片”,重点是量词“块”。
6.指导书写。
5.理清课文内容。指名读第一段,引导学生说第一段中可以看出小猴子到了哪儿。
根据提示梳理课文(小猴子先来到……,看到了……;接着来到……,看到了……;然后来到……,看到了……;最后来到……,看到了……)完成填空。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出示第一句话。
谁来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里)
小结: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边读边想,这每句话告诉了我什么。这样读书就会收获很大,记住了吗?
(二)出示第二句话。指名读。
1.学习生字“结”。(带读)“结”是多音字,读第一声的时候,“结”组词“结果”,表示植物长出果实。读jié的时候,可以组词为:结网、打结、蝴蝶结、结账。(齐读词语)2.感受玉米又大又多。
(1)玉米结得怎么样(又大又多),说明玉米长得好。看图感受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读出感觉。
(2)指导读好短语(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2.积累词语。
(1)课文里还藏着“又()又()”这样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用----画出来。
(2)除了这些,还知道别的又()又()的词语吗?指名说。
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老师也找出来了。像这样的词语就叫做好词语,好词语呢,我们就把他记下来.让我们一起读读吧。(齐读)再读读词语,如果能读出词语的美就更好了。(再读)
4.学习生字“掰”。
(1)带读生字。谁有好办法记住“掰”?掰就是用手把东西分开。小猴子用力把玉米和玉米杆分开,就是“掰玉米”。用手把面包分成两半就是“掰面包”。用手把橙子分成两半就是“掰橙子”。
6.学习生字“扛”。
(1)指名读。
(2)看到提手旁,你想到了什么?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
(3)怎么样的东西扛着走比较好啊?(长的、重的`)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玉米又重又大)小猴子真聪明。 6.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1)像“掰”“扛”这样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叫动词。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词语。自己找一找,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
(2)和同桌对一对,是不是找到一样。
(3)出示动词和相对应的图片,边读动词变表演动作。体会这些词语都和手或脚的动作有关。
7.指导朗读句子。
(1)掰玉米,扛玉米,小猴子高兴吗?一点点高兴?(非常高兴)能把小猴子的高兴心情读出来吗?
(2)课文中的小猴子满脸都是笑容,看来小猴子特别喜欢这玉米,多开心呢。
(3)让我们把表情写在脸上,两眼放光,小嘴微笑。读读这一段。
8.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9.练习说话
10. 1.看着第一自然段的插图,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吗?(出示)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 。他看见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
2.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互相补充。
3.指名说。
四、写字指导
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非常高兴。 “非常”两个字在我们说话、写话时都经常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这两个字。
1.读词语“非常”。
2.仔细观察“非常”两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写字,老师巡查指导。
四、总结课文
小猴子第一次下山,感觉很新鲜,也做了好多事,可他为什么会垂头丧气地空手回家?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大声地、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树林里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一、从一个叫小兔子的动物角色不断努力却一事无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传达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二、学习生字:猴子、一块、不是、抬、一棵、桃树、抛、举、圆形、可以、林地,能够运用“又……又……”“跳来跳去”,并初步掌握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子。提示:猴子是一种野生动物,所以是。请注意,“侯”字缺少了一个竖。例如,“喉”字也是没有一个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片饼干”。这种物品通常呈现一个平面。“一片黑板”、“一片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小猴子欢快地跳跃着,先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它在玉米地里尽情地嬉戏玩耍,享受着青青的秧苗带来的快乐氛围。不久之后,它决定继续探险,于是跳上了树梢,游走到了一个巨大而茂密的桃树下。这棵桃树结满了诱人的红桃子,小猴子忍不住用灵巧的手抓起一颗吃了起来,果味香甜美妙。接下来,小猴子继续向前,穿过一片蔚蓝的天空,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西瓜地。西瓜爽甜多汁,小猴子享受着西瓜汁润湿自己的舌尖。最后,它逐渐靠近了一片幽静的小树林边,它知道那里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冒险等待着自己。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水果,常见于夏季。它的外形饱满圆润,颜色有红、黄等多种。如果要写“兆”的笔画和笔顺,可以回想一下“跳”的写法。另外,“瓜”这个字里面是有个“卜”字旁,读作“l”。希望这段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猫咪/背着鱼罐头,来到/一片草地/旁边。它/发现/草地上/长满了美味的小鱼,非常/开心,就/放下罐头/去/抓小鱼。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一只猴子发现树上结满了美味的香蕉,它高兴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摘了一只,欢快地往前走去。
“猴子发现树上挂满了诱人的大红桃子,它兴奋不已,立刻决定放下手中的玉米,专心去摘桃子。”
△它发现地上有一片绿油油的西瓜,非常开心,于是它扔掉桃子,决定要去摘这个大圆西瓜。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狐狸会怎样向小猴子提问?②小猴子也许会如何回答?③听完小猴子的回答后,老狐狸可能会如何教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可能会如何回答?⑤小猴子再次下山时,它可能会如何汲取教训?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通过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请你
教学重难点:了解表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迎来了许多尊敬的老师们,大家一起学习。让我们向这些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吧!四班的孩子们都懂得待人有礼,老师向你们致以赞扬和鼓励。愿你们接受这份大拇指的夸赞,继续保持优秀的表现!
一、导入
大家聚在课堂上,欢迎可爱的小猴子来到我们中间。我们一起大声喊他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小猴子下山》这首精彩的歌曲,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我们的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请大家小心地翻开语文书的第94页,我们希望大家速度快、声音静。请大家安静地聆听故事,要求小手用力指着字词认真倾听,并确保听清字音。
我想邀请姿势优雅的同学与我一起朗读课文。(左手轻轻托住书本,右手指着文字读出声音。)(请确保准确发音)(特别强调结、常、摘、追)。
请大家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请大家独立读一遍(请确保正确发音、流畅朗读,对不认识的字应多加读几遍)。
三、识字
1·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汉字世界,来结识可爱的字宝宝们吧!快来一起拼读吧!
2·我请坐姿端正,张大嘴巴认真读的'来当小老师领读。
钟时间把不认识的字再拼读几遍。
四个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咱们一起坐上火车来试试吧!(看来词语对你们来说不是难题,那就加大难度吧)
5·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互相拼读一遍吧!
6·红色的结字中藏着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孩子·7·在这么多字宝宝中,老师发现“掰”字可不好记了,我邀请小老师来帮大家认识这个字。小老师帮通过字意帮我们来识字,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来识字呢!(出示扛玉米图片)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字就藏在图片里,谁能把他找出来?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儿了?让我们学着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小猴子非常想要吃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于是它用双手把桃子捧在胸口。我们一起把这个情景插入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吧!
9·大家快来看,这个西瓜真是又大又圆啊,感觉好沉!我们一起亲手触摸一下吧。原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来感受事物呢。
10·你还有什么办法帮我们认识这些字?(我们能通过组词的方法认识满字,满意,满足)
小猴子带领着我们去采摘苹果,大家都很兴奋。小火车蓬勃开动,我们的技巧真是了不起。最终,我们满载而归,收获了一整篮新鲜的苹果。让我们为自己的努力鼓掌吧!
请大家起立,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生字律动操。跟着视频动起来吧!
四、回文读
大家都认真学习,克服了生词阻碍,相信读课文时会更加流畅动听。现在,让我们将这些生词融入到文中,再次进行阅读吧。
大家都专注地听着,老师希望能够听到你们美妙的朗读。小火车轻轻地开动了起来,其他同学开始思考,小猴子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呢?请用横线将它们画出来。
五、写字
块往
观察块:
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那边高哪边低。2·关键笔?
(1)蜿蜒的竹笔画:起笔自竹的中部,随着身姿的起伏,徐徐向下,婉转地穿插至泥土的旁边。
(2)横:横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压横中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往:1·什么结构?哪边窄哪边宽。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横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横间的距离要相等,中间最短,下面最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属于哺乳动物,因此“猴”字是由反犬旁构成。需要注意的是,“猴”的右侧部分是“候”,与原始的“犬”字相比,少了一竖。
2.在游戏中进行复习。通过展示大量与故事相关或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物品在故事中出现过。(在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物品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时,我运用了一些多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物品。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我了解到学生在预习方面的情况。这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场景按照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置在路线图上。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请将场景的名字和对应的图片放入路线图的相应位置。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小猴子悠闲地漫步在山间,它先路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眼前一片郁郁葱葱。接着,它来到了一棵挂满鲜嫩桃子的桃树下,香气扑鼻而来。继续向前走,它穿过一片长势喜人的西瓜地,远处可以看见成熟甜美的西瓜挂在藤上。最后,小猴子的目光落在一个可爱的小兔子身上,它安静地坐在草丛中,两只大眼睛闪烁着机灵的光芒。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在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辨认它们的名称时,可以引入数量词。比如说,“一颗苹果”、“一条鱼”,这些物体通常都有一个平面形状;而“一本书”、“一张纸”则是平面物体中的例外情况。为了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字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观察物体,然后进行书写,接着对照确认左边小、右边大的原则,并注意书写的笔顺。
②教学:一棵树,还有什么也可以称之为“一棵”呢?有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和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力,能够向上生长的事物可以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利用排列图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要内容,并降低对内容进行概括的难度。之后,教师可以提供句子填充练习,以量词为主题,以此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和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片,让大家学习了一些与结有关的词语,如“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双手将东西轻轻托起放在胸前,称之为“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某物或某人,称之为“抱”。(对比做动作)。
(5)丢弃:不需要的物品可以选择丢弃,即将其抛弃或放弃。(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手势演示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启发学生:看一看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字?来描述一下这个字的组成结构和书写方法吧。请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 ”,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记住两个竖,一个短的,一个长的;要明确笔顺,可以用口诀来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环节将以本篇文章为基础,通过多种方法来教授学生认字和写字的技能。我们会运用结合图片、动作演示和口诀记忆等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身体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从而克服阅读上的困难。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教师口令: 飞机飞机哪里起飞? 学生对口令:飞机飞机这里起飞!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而教师则扮演着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学生了解生字之后,我们应该为他们创建一个自主阅读和巩固识字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树立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一边贴词卡,一边讲故事。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通过贴词卡的方式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猴子,它住在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上。一天,小猴子决定下山探险。它从大树上跳了下来,第一站来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小猴子欢快地穿越竹林,抓住一只美丽的蝴蝶,还拿到了一些新鲜的竹笋作为它的午餐。接着,小猴子继续前行,来到了一条清澈的溪流旁。小猴子很开心地玩水,捉鱼,还用石头堆了一个小垒坝,让水流更加缓慢。小猴子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座高高的山洞。它好奇地走进山洞里,发现了一颗闪亮的宝石。小猴子高兴地将宝石装进了它的口袋里。最后,小猴子走出山洞,一路欢跳着回到了大树下。它把手上的竹笋、口袋里的宝石和一些鲜花放在大树旁边,感谢山中的一切给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小猴子经过的地方用词卡贴在黑板上,从而更加生动地讲述整个故事。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加强他们掌握提手旁生字的能力,并通过整体梳理故事情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在我们走过的这段路上,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小猴子脸上那一直保持不变的表情呢?
我感到非常高兴。是的,因为他看见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小猴子发现了一片长满丰盛又多的玉米。(贴词卡)
(2)我也能用“既~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比如:夏天既炎热又潮湿,冬天既寒冷又干燥,春天既温暖又花香。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红彤彤的、翘翘的、欢快跳跃。一起练习读这些词语,让大家感受到它们的'美好!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也比较难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又~又~”式的词语,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掌握这类词语,并且能够拓展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我们成功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景色美丽,诱人的美食和有趣的活动不胜枚举,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待呢?让我们立即出发吧!看,玉米地就在眼前!(展示课件)咦,图中为什么没有画上小猴子呢?原来是这样的,课文中描述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的情节,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插图。现在请大家帮忙想想,在这幅图上应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或许我们可以先读一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蹦蹦跳跳地前进,来到一棵梨树下,穿过一个草莓园,还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如何行动的呢?我们一起来阅读并记录下小猴子的动作词吧!拿起笔,在阅读过程中圈出并写下小猴子的动作词汇。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需要扔掉的三样物品很明显,老师直接将它们抛弃。(当所有的东西都被丢弃后,兔子并没有被追上,小猴子只好空手而归。趁机把另一只失望的猴子贴图粘在上面。)。
4.指导朗读。
(1)他发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开心,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个下来,激动地扛着往前走去。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发现草地上满是又大又圆的西瓜,简直乐坏了,于是毫不犹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桃子,跑过去摘西瓜。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但是小猴子却太不理智了,竟然一把扔掉手中的西瓜,匆匆追赶小兔子。
(5)小猴子黯然失望地离开,手中一片空。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朗读,理解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小猴子行为的词汇,并通过情感化的朗读加深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因此,在学习完故事之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编写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复述故事。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启发他们从小猴子身上领悟到做事情要全心全意投入的道理。以下是对前面内容的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故事后,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为这个故事编写一个结尾。同时,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们从小猴子身上学到做事情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10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像小猴子这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好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棵、蹦、跳”等生字形与义的联系;注意量词词组及“又X又X”词组的积累掌握。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2.抄有第一段课文的小黑板。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一座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跑下山来,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手拿好书,眼睛看着书,耳朵听录音。一边听,一边想: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齐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4.再次自由读课文的提问: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板书:一块玉米地一棵桃下一片瓜地往回走)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人注意看课文及标点,听清停顿。(出示第一段课文)
(2)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先来到什么地方?请学生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它看见什么就怎么做了?指名读第二句。
(板书:又大又多掰扛)教师用双手掰一块饼干,让学生通过动作了解“掰”字义。
请学生连起来读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2.半扶半放学习第二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指导学习“棵”,看挂图上的桃树,告诉学生“棵”的“木”表示这个字与树林木有关。
(2)它看见什么就怎么做了呢?学生读句子,教师(板书:又大又红扔摘)看挂图上的桃子,引导读好“又大又红”。让学生通过做“扔、摘”的动作,知道它们都与手有关,所以都是提手旁。
(3)练习表演朗读第二段。
3.组织自学三-五段。
(1)小猴子后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就怎么做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三-五段。
(2)请同学表演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在表演朗读、评议过程中,相机板书(又大又圆扔摘一只小兔蹦蹦跳跳扔追),还要帮助学生明确:“捧、抱”都与手有关,所以都有提手旁。
四、回顾全文,表演朗读
1.学生自由表演朗读全文。
2.汇报表演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先自由读,再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包括认识的字)第一遍读可带拼音,第一遍读可去拼音。
1.自己描描生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描、记完后,重点讨论“着、蹦、跳”等字怎么记。“着”可联系“看”来记,“蹦、跳”可借助熟字“山、朋、桃”记字形。
2.指导写字。注意提醒学生把握整个字的总体形状,写每一笔时注意与横中线、竖中线的相互关系。要由描到仿,加强个别指导。
要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非:两边的横要对称。
圆:方框不要写得太大,也不要写得太小。
蹦:笔画多,要写紧凑。
跳:不要把最后两笔“撇、点”,连成一笔。
四、词句训练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又X又X”的词组读一读。
2.联系课文,看看这几个词组分别用在什么事物后面,体会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3.练习用“又X又X”说词语,说句子。
五、课堂练习
1.默写本课生字。
2.写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3.完成课后练习3。
板书设计:
一块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一棵桃树
又大又红
扔
摘
一片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一只小兔)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3
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三个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期一周的时间,培训虽短,但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而最可贵的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思路模式,把最精华的方法以讲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在这次讲课磨课过程中,首先要感谢二年组的老师们积极地配合,才使得讲课顺利完成,然后最要感谢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听我们三个讲三节课,讲完课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评课,而且敖姐的工作很忙,但就在这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遍一遍的给我们修改,如此往复的'坚持了5天,听了将近20节重复的课,可见敖姐内心被我们折磨的估计也快崩溃了,从导课,到课件的修改,再到亲身示范朗读,纠正评价性的语言以及最后对我们的鼓励这些细节问题,终于把我的课修改成形了,特别感动,再次谢谢敖姐,在这次磨课讲课中增强了自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我认清了自身不足,就此我对《小猴子下山》这节课谈谈体会: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诸如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其微妙的差别往往让孩子们难以理解。因此,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以动作示词义的方式,并在适当时候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扛来形容桃子呢?”“为什么不能用摘来描述玉米呢?”等等。通过这样的质疑,孩子们通过讨论和比划出动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评价语言过于平淡,好的评价语言应该是针对学生所做出的最有效的评价,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好”、“你真棒”。在评价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和语言规范,引导他们说好语文,用好语文。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采用更具体、有针对性的语言,而不是简单地用“好”、“你真棒”来泛泛地形容。评价语言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语言质量和规范使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习惯。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常常迫不及待地想要达到预期目标,却忽略了大多数孩子的想法。然而,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自由思考,而不是过分地牵引他们。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和授课,我获得了新的知识、丰富了经验,并感悟颇深。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践技能方面,我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运用所学的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我的工作能力。结合我所教的班级实际情况,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踏实地实施。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__又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孩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全体学生唱《数鸭歌》。唱完心情如何?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鸭子。
一、导入:
1、今天一起来学习更一种小动物,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
谜底:小猴子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扛、捧、掰、摘、抱、追、扔、蹦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齐读,分男生女生读
3、再组词读
扛玉米、捧着、掰玉米、摘桃子
扔垃圾、追兔子、抱孩子、蹦蹦跳跳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读,标出自然段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画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
3、读给同桌听
4、读后交流: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是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白兔
四、学习课文
结合插图和课文,边学边思考:
他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心情怎么样?
总结: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
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我们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后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则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巩固延伸
一()玉米地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白兔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辟词的意思,会看图正确选用动词“扛、捧、抱、扔、检、摘”,会用“又……又……”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读。
(2)看了课题《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问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学完了课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讲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路过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读后讨论,师贴板书)
小猴子图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玉米图桃子图西瓜图
白兔图
(指图)又()又()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点,前后调一调意思不变。
出示课文作业4,谁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又()。
树上的桃子又()又()。(指名回答,填在作业本上。)
地里的西瓜又()又()。
(2)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看见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出示图1)
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着谁?在于什么?(指名回答)
②找找,写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课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中看出来?(非常高兴)该怎样朗读?(指名朗读)小猴子是怎样做的?(板书:掰)“掰”什么意思?(两手把东西分开)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东西分开,也可以是把东西折断,课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从玉米秆上折断。(插图)
④小结:小朋友们,第1段告诉我们什么?(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看见(),就()。
什么地方什么怎么做
(指名回答)
(3)①刚才学习第一段时,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板书: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再请你们(板书:找节),找一找在课文的第几小节,最后请小朋友们学文(板书:学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做。看图——找节——文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个方法学习第二段。(出示图画)要求学生照学法自学第二段。
②师生讨论:小猴子又走到(),看见(),就()。(板书:摘—扔一)
这时候的小猴子会说些什么?
③这一段该怎么读?(指名朗读一评读一齐读)
(4)小猴子捧着又红又大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向前走,你看,它又于了些什么?(出示图三。四)
①我们已经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首先干什么?(看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接着怎样?(找节)指名回答画的是课文中的哪几节?(第三、四节)最后怎样?(学文)
②请小朋友同桌之间一起读读这二节,再按刚才小黑板的问题进行讨论,请学得最认真的小老师来教。(学生同桌学文)
③第三节请小老师提问,(内容见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板书:摘—扔)齐读这一节。
④第四节通过提问朗读教学: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读文回答)看见什么?(读文回答)它怎么做?(读文回答)在“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追)齐读这句话。(评读)
(5)小结板书。
从小猴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么?(小猴子见一样爱一样,做事有始无终。)(板书:有始无终)
(6)①我们看见小猴这样做结果怎样?(一无所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空着手)
比较句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只好”?
②这时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样?(板书:难过)看图五,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7)你看(指图)小猴子下山时高高兴兴,课文中还一连用了四个“非常高兴”,回去的时候却那么难过。这时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会怎么对他说?
(三)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小猴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有始无终,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可不能像j、猴那样,老师多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括中能够有始有终,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把事做好。
(四)课堂练习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课堂作业本第三题:看图选字
扛、抱、扔、捡、摘
①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②谁能表演一下这些动作?
③填在作业本上。
(3)做个摘桃游戏:
教师板画:长满桃子的桃树
老师这里有许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每个桃干都有一个秘密,谁能开动脑筋,解答问题,就能摘到桃子。
题1,葡萄又()又(),梨又()又()。
题2:小猴子下山走过哪些地方?
题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么事?
题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边走一边。
(板书)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2-27
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11-22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04-20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05-24
《小猴子下山》教案11-18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08-19
礁盘教学设计|礁盘教学设计资料|03-25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手指》教学设计03-15
松鼠教学设计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