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5-08 16:39: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1.会以“萧”等3个生字,会写“促进、急促、深夜、深山、深情、寒冷”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话说童年: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你们心中一定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记忆,打开你们记忆的闸门说说童年的趣事。

  2.联系旧知:放风筝、捉迷藏、学打仗……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啊!我们学过的不少古诗词就是回忆童年趣事。引导学生诵读《村居》、《小儿垂钓》、《所见》。

  3.导入新课(板书: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诗人高鼎被趁着东风夜纸鸢的孩子吸引了,胡令能被蓬头稚子学垂钓的场景逗乐了,袁枚却让牧童迷住了,叶绍翁见到什么有趣的画面呢?快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提示:多读几遍,先要读得通顺,读得字正腔圆,再按七绝223的停板法读书古诗的音韵、节奏。

  1.查读生字词(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萧萧 梧叶 篙落 知道

  送寒声 动客情 挑促织 一灯明

  2.再读课文,对照文中注释和教师补充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感受自然环境,触摸诗人的郁结。(课件出示:配上插图的诗歌)

  ①读诗歌,看插图,想象诗人这一夜是怎样度过的。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②小组讨论后汇报,师相应板书。

  秋风萧萧,落叶纷飞,寒风阵阵,夜深人静,秋风吹皱一江水

  淘气的孩子,矮矮的篱笆,挑灯起蟋蟀,送来一阵阵寒意

  ③音乐渲染:教师配乐朗读诗歌的第一、第二句,并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和生活经历,想象那是一个怎样凄凉的秋夜。

  师:那一夜——秋风吹皱一江水,河面上明镜般的月亮不见了。

  ④想象诗人的心情

  师:(渲染气氛)悬啊,那一夜看不见“扶堤杨柳醉春风”,看不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看不到“春风夜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浇花”。只有梧桐树叶、沙沙的`炬人声,只有那萧萧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这样的夜晚诗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零零地客居他乡会有怎样的心情?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一、第二句。

  师:(渲染气氛):人心都是肉长的,离开家乡的人,怎能不想念亲人,想念家乡,何况在这凄凉的秋夜,诗人怎能睡得着啊!让我们带着这种孤独和思念读第一、第二句(生朗读)。

  师:(再次渲染):是什么让诗人感到孤独?(生:萧萧梧叶送寒声)。是什么让诗人彻夜难眠?(生:江水秋风动客情)

  2.走进生活情境,品味诗人情感。

  ①读诗句想象儿童捉蟋蟀的情景。

  师:正当黯然心伤时,诗人看到了什么?谁来读后两句诗?想象这是怎样的场面,说给同桌听。(提示:说“挑”的动作、神态、心情)。

  ②转换角色,追忆童年。

  师:深更半夜,秋风送来阵阵寒意,天真活泼的孩子却顾不得天黑天冷,打着灯笼兴致勃勃地捉蟋蟀。看到这动人的情景,诗人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可能想起童年的那些趣事?

  不拘一格猜想诗人童年趣事,老师在“小诗人”追忆童年生活时,特意询问当时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从而指导学生吟诵后两句诗歌。

  ③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比较诗中儿童与诗人的心情,往事带给诗人的都是快乐吗?(诗中的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满心眼里装着一个“乐”字,这样的情景让诗人回忆起童年的快乐,但是与眼下的处境相比,孤单寂寞的诗人只会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朋好友)。

  ④配乐吟诵全诗(个人诵读,小组赛读,全班吟诵、背诵。)

  四、拓展比较写童趣的古诗

  1.小结引出组诗两首。

  在《夜书所见》中我们看到诗人因秋风萧瑟、落木萧萧而伤感,诗人见儿童生活得无忧无虑而怀念自己的孩提时代,悲时念喜悲更悲,古人笔下有不少写儿童生活的诗,让我们来看看童趣带给他们什么?

  课件出示配插图的诗歌《桑茶坑道中》、《溪居即事》。

  2.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组诗。

  3.交流读诗体会,比较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情景,有何不同,说说这两位诗人写诗时的情感与《夜书所见》中诗人的情感有何区别。

  4.选择诗句填空,然后有感情地吟诵,在朗朗书声中结束这节课。(见课件)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投影显字。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

  一、师生对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

  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一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 梧(wú)叶 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把刚才学的几个生字“书空”写写,看谁先能默写?

  生:(“书空”生字,然后本子上默写,同桌互相检查)。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弄懂全诗的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讨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四句嘛,能背吗?谁来?

  生:(多数举手)

  师:(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诗)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

  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边读边看看注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投影显字):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中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比方,有个小姑娘拉住妈妈的手摇,双脚轻轻地跳:“妈妈,我求求你啦,走吧,怪不好玩,回家啊!”你看你看,她是多么想家呀!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 “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生:(齐读)。

  师:过去,我们学过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现在看看大家还能背出来吗?

  生:(齐背诵,投影显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们想想看,诗人李白抬起头来望见那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是那么高,月光又明又照得那么远,月光为什么会使他一低下头来就想起自己遥远的故乡呢?明月真神呀!开动脑筋想想,为什么?

  生:因为同在一个月光照耀下,这时照到他床前,同样可以照到他那远离的故乡去,也会照到他亲人的房里去,他在老家就常常看月光。所以月光使他思念起故乡来!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学诗就要学会联想,你看,他想到了“同在一个月光下”,月光是能照到千里之外诗人的故乡去的呀!大家再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生:(读《静夜思》后两句)

  师:“明月”会引起他想念家乡,那么,“江上秋风”使诗人“动起了客情”,也是思念家乡呀!有个成语讲:看见某种景象而引起某种思念之情,就像两位诗人那样,谁先想出这个成语?

  生:(4人举手)

  师:(指1人)你说。

  生:见景生情!

  师:对,(板书)“见景生情”,又叫“触景生情”。见景能生情,那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活像什么?

  生1:活像一阵阵风浪在心中翻滚。

  生2:汹涌澎湃。

  师:忽然,几个浪头“砰”的一声,撞起了什么?

  生:雪白的浪花。

  师:对。撞起了几丈高雪白晶莹的浪花!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一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根据这首诗的意思,用现代人的话口述四句;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生:(讨论后,有的组举手)。

  师:(选一个人诵读)你们组来吧?

  生:萧萧秋风吹落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啊,江面上的风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园)!

  那篱笆下的儿童们玩蟋蟀啊,更使我思念自己的童年!

  师:好呀,你们组共同动了脑筋呀!只是“家乡”改为“家园”与“童年”念起来更顺口。你们认为怎样?

  生:行!……(略)

  四、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4个。

  2、默写课文。

  3、读读《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联系本课,更好地体会诗意诗情。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02-05

古诗教学设计12-20

古诗教学设计15篇01-28

《跳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20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10-14

《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04-24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04-28

《鲸》教学设计优秀01-23

《藏戏》教学设计优秀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