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09 14:20: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1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3、评委组评价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评委组进行评价。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由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三)活动小结

  学生齐读朱自清《春》。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寻觅春天的踪迹》课后反思

  向常容

  在本节课的活动之前,能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搜集到了许多春天的常识、描写春的优美句子及名家名篇、古诗词等。时值油菜花开的春暖季节,上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有良好的生活体验。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 活动五一节步骤清晰,紧扣春天这一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情春天,赞颂春天。

  二、 活动设计科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分数比赛、音乐),学生乐于参加,寓教于乐,有评价和反馈,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 内容丰富,准备充分,能与当前春天时令紧紧结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在体悟中学语文,积累生活常识。

  课堂教学往往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 活动进行中欠指导:精美散文融入第一环节中,使各版分类不严格;

  二、 学生在活动中规则不严,导致部分同学长篇大论,大大减少了其他同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这项深不可测的艺术中,我一定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2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阶段目标要求: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2)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3)耐心专注地倾听,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

  (4)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共同讨论、分析问题,能自主查找资料。

  2、教材分析:

  《寻觅春天的踪迹》是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紧跟第二单元之后的一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编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这三项活动。第二单元是散文诗单元,将此次活动编排在第二单元之后,是有意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自然,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进一步的训练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情感提升方面,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大胆地去体验生活,整理资料,完成活动的任务。

  3、学情分析:

  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知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写作能力,他们对一些古诗词、优美的.文句有一定的积累,对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自主运用。并且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比城市孩子会多一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对身边的春天有自己的体验,是这节活动课的有利条件。他们还保留着孩子的天真、好奇、逐步有自己的思想及认识,对社会、自然有着探索精神,但也有待进一步的培养他们的动手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情趣。

  4、 评价分析

  (1)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3)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活动目标分析

  1、活动目标:

  (1)积累关于春天的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文化积累,以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4)学会从自然、生活中选取素材,抒写心中美丽的春天。

  2、活动重难点:

  ⑴注重“春”文化知识积累,激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⑵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

  启发引导法、问答法、点拨法

  2、学法

  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和媒体设计

  ◆教师准备

  1、搜集资料(关于春的诗文、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春的资料。

  ◆学生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成语,古诗,精美文段。

  2、以《寻觅春的的踪迹》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发挥想象作“诗配画”一幅。

  ◆媒体设计

  多媒体、音响设备、幻灯片演示、视频片段展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活动课及写作课)

  六、教学过程:

  七、评价设计

  教学板书设计

  春之美——成语积累

  寻觅

  春天春之诗——古诗、散文朗诵

  春之情(珍惜大好时光)

  踪迹(春在心中)

  八、教学反思

  这是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在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积累关于春的成语、诗文,办了主题《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手抄报,诗配画作品,为的是学生在课堂展示时有充分的资料。整堂课包括“春之美”、“春之诗”、“春之画”、“春之情”几部分,融听说读写于其中。前三部分是对春天景色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积累成语、春天的诗文和诗画作品,第四部分让学生在充分欣赏积累的基础上抒发情感,明白春天不止在大自然,更在人们心中。只要心中有春,就会有梦想和希望。

  在本堂课中我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春之美”、“春之诗”、“春之画”、“春之情”的自由天地中共同分享了春的知识、春的信息、春的喜悦,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得到发展与升华。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回归自然的乐趣。

  当然,这节活动课中还有不少不足之处。首先,在欣赏“春之美”的环节中,学生观察不够仔细,比如春雪、蓝天、白云这些事物同学们没有回答出来。其次,在“春之诗”这个环节中,每组只派一位代表朗诵,同学的参与面不够广,学生的朗诵水平还需提高。还有,在“春之情”环节中,由于时间紧迫,学生所写的描写春天的语言展示点评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改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精彩起来。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3

  一、活动目标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通过赏春、赞春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艺术欣赏能力和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提高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一)课前活动

  1、分工: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结小组,分组活动。

  2、内容:对教材安排的'三项活动内容作适当调整,其中“活动三”为必选内容,其它两项内容可任选一项。

  活动一:在自然、生活中寻觅春天。从春天的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诗句,并在大自然、校园或社区中,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观察记录,辑成“自然日志”。

  活动二:在文学、艺术中感受春天。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图片,选择一幅“诗画”作品,为诗配画或为画题诗。

  活动三:在创作、体验中赞美春天。选择一种最喜爱的方式,通过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的形式赞颂春天。

  (二)课中活动

  1、组员展示编辑成果,解说观察、记录动植物的情况,并简介编辑的“自然日志”。可邀请生物老师参与评价活动成果,师生投票选出“最佳‘自然日志’”。

  2、组员展示搜集的绘画、图片和自己创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并朗诵部分诗文,然后小组合作演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可邀请美术老师参与评价,对“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予以点评,师生共同评选“最佳诗画奖”。

  3、每人展示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并介绍有关情况,评出“最佳手抄报”或“最佳墙报”。

  三、写作指导

  1、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2、写法指导:自由选择文体,可以写成诗歌,可以写成散文,可以写成小说,当然也可以写成一般记叙文。但无论什么体裁,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强的特点。

  写作时,要努力做到:

  语言文字尽可能新鲜优美。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来自生活的语言才新鲜;多用优美雅致的佳词,多用形象生动的美句,加上富有灵性、精致的表达,语言一定优美。

  手法运用尽可能灵活多样。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巧用各种表现手法,结合多种表达方式,这样的文章会更精彩。

  情感表达尽可能自然真切。叙真事,诉真情,不夸大修饰,不装腔作势,不虚情,不矫情,来自真切感悟、心灵震撼的情感,才会吸引人、感染人。

  四、总结评价

  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整体评价与个别差异结合。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学会搜集、整理某一方面的学习资料

  2、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观赏、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妙,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1、3.5雨水~3.20春分,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自然日志”,自为题名。

  2、搜集、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

  3、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度过一个寒冬,现在春天已悄然而至了。你是否感受到春天的大驾光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生活的美好吧!

  二、布置任务

  1、每人都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了解其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坚持天天写日记,然后编辑成“某某自然日志”,自为题名。

  2、分组搜集、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歌唱。全班分为四大组:第一组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词,第二组查找赞美“春天”的美文,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来评说所找的文章美在何处?第三组查找歌颂“春天”的音乐作品,最好学会演唱。第四组查找表现春天的绘画、摄影作品,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每件作品的特点。

  3、每一个同学都要选择自己最棒的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弹曲、演唱等。

  三、交代学生观察的方法,选好观察对象,采用定点法观察

  把学生带到《与风倾诉》(即东环公园),选好某一两个对象,实地观察,注意细看其形状、颜色、嗅其气息味道,随时随地口头交流,作以记录。回家后查找与其有关的资料,并结合观察所得,运用联想和想像写下当天的日记。

  第二课时

  交流过程:

  一、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朱自清《春》(配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二、导入活动

  刚才大家领略了朱字清先生笔下那绚丽多彩、美妙可爱的春天。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万物是怎样生长的?

  三、交流观察所得,展示“自然日志”(8~12人)

  四、引入交流表现春天的文学艺术作品(15~20人)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作了观察和记录,这是我们认识自然奥秘、探求科学真理常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它,并经常加以运用。古往今来,赞美歌颂春天的艺术作品浩如烟海,你打算选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呢?

  五、交流查找的诗词和文章,师朗诵自找的散文《听春》参与交流活动。

  第三课时

  交流过程:

  1、交流摄影作品。

  2、交流绘画书法作品。

  3、交流音乐作品。

  4、交流自写的诗文。教师朗诵自写的诗歌:

  寻觅春天的踪迹

  春天从哪儿来的--

  春天呀,从天上来

  你看那响雷催着淅淅沥沥的雨儿

  悄悄的流到江河的胸膛

  春天呀,从地下来

  你看那嫩嫩的小草

  偷偷的钻出泥土吐露着清香

  春天呀,从南方来

  你看那圆圆的太阳

  正漫腾腾地往长城游逛

  春天呀,从北方来

  你看那天上的'雁群

  正乐悠悠向长江飞翔

  春天呀,从东方来

  你看那柔柔的风儿

  正挽着阳光播撒着芬芳

  春天呀,从西方来

  你看那长着一双巧手的霞光

  正围着碧玉般的垂柳梳妆

  春天呦,从笑容里来

  只要你内心贮满知识的宝藏

  那她就会永远洋溢在你的脸庞

  5、齐唱《春天在哪里》。

  6、共同欣赏张德兰演唱的《春光美》。

  第四、第五课时

一、概说“我心目中的春”(5~8人)

  同学们通过参加以上几个方面的交流活动,对春天可能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那么,你心目中的春是怎样的呢?请你们用一二句自认为最好的话来表达。

  二、师总结并布置作文

  以上几个同学都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体会,还有好多同学想发言,由于时间有限,我想大家最好是用笔,把自己对春天的一腔话语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地写出来吧!咱们要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写得又好又快!

  三、学生作文

  四、评议2~3篇作文

  五、用日记的形式,要求从两个方面对自己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生活的美好》这项活动作以评价:有何收获;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5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展示——春天的赞歌

  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感受春季中独特的社会生活,培养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在感受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美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对自然和艺术的观赏、欣赏能力;

  3、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形成勤于动笔记录、乐于动笔创作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制作资料卡片、手抄报、flash或powerpoint等。教师适当引导。(时间为期一周)

  可以让学生自由分成两组,自选以下专题之一:

  大地回春

  (春天的大自然)

  春天的山水原野

  春天的花草树木

  春天的日月风雨

  春天的虫鸟

  …………

  春暖人间

  (春天的社会生活)

  春节的喜庆欢欣

  春天的'田间劳作

  春天的人民广场

  春天的校园

  …………

  2、各组民主推选四人组成智囊团,并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展示作品

  各组展示作品,并由学生代表上台介绍作品。

  (由科任教师及学生代表担当评委,共同评分。)

  三、口语交际训练

  1、现场才艺表演:

  参考形式:

  (1)朗诵或现场创作赞美春天的诗词;

  (2)演唱赞美春天的歌曲;

  (3)表演自创的体现春天特色的相声小品;

  (4)现场书写春联;

  (5)现场创作表现春天的图画。

  2、对才艺表演进行口头推荐:

  (1)由表演者阐述所表演节目的主题。

  (2)由本组代表向评委及观众介绍节目突出的优点。

  (评委点评,分别给节目精彩的一组及推荐有说服力的一组加分。)

  (3)讲述“春天的故事”,必须是自己的经历或见闻。

  (评委点评,评分。)

 四、写作训练

  任选一题作文。(要求见课本P82)

  五、小结评价

  1、学生谈感想、收获。

  2、教师综合评价。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7

  【活动说明】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寻找春天的踪迹”,春天是一曲动听的歌,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在春天的倩影下徘徊、吟唱。“编一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三项活动围绕着一个“美”字,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去捕捉春天的踪迹,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去谱写春天的赞歌!

  【活动目的】

  1、学会观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观赏春天,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鉴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从中发现春天的踪迹,感悟春天的神奇,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理性思考。

  2、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和对自己的观察“日记”进行整理。

  3、创作一幅诗画:

  让学生为诗作画,为画题诗。

  4、办一期“春天的赞歌”的黑板报。

  5、写作:

  以“我心目中的春天”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

  写作指导:从两个文题来看,都具有抒情性、文学性强的特点。怎样指导学生写成一篇佳作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景,起感受春天里的动人故事。可以请学校的园艺工人讲解校园内的植物,学生对植物的外形、颜色进行仔细观察,还要记录园艺工人对各植物培育、成长嗜好的解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附近郊游,让学生去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享受自然的抚慰。

  其次,要提升、强化学会僧的情感体验,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组织一次班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来一次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再次调动他们的记忆。再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会是呢感的语言特点,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个性化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会僧自己的视角。

  最后,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告诉他们,真情实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是抒情性作文的一大弊端。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春天》教学设计08-12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春天》教学反思04-11

《秋天》教学设计11-17

观潮教学设计11-17

足球教学设计11-06

草原教学设计11-06

《雪儿》教学设计11-07

篮球教学设计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