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30 10:33: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与学法设计】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

  (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

  (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 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从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启迪——主动走向生活。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一采访为拓展点,进一步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一条自己的座右铭

  2、搜集有关罗斯福夫人的资料

  3、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记得去年学校庆典时,我班的蒋君锴同学超过采访了市长(出示当时的照片),请蒋君锴同学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访好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交流

  1、采访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准备的`?

  2、采访过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问题?夫人是怎样回答的?

  3、作者采访夫人有什么收获?

  (获奖懂得“走向生活”这个人生哲学)

  五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六、总结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是呀,其实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会影响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吗?请写下来,贴在桌子的右上角,让这些格言时刻激励我们。

  七、延伸

  是的,只要我们摆脱了束缚,屏弃了羞涩,走向生活,广交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阳光灿烂。著名诗人汪国真送给我们一首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样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只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松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反思

  1、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设计时,存在着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不够具体明确、无法监测评估、内容不全面等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应予以规范。教学目标应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变化,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确定并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教师备课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想情况等。由于广大教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难以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掌握得很熟练的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表述思路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 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表述语的主语混乱。如,“使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自生活”、“使学生喜爱春天这个季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表述,反映了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有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既用“学生”做主语,同时又用“教师”做主语。如:

  1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观察周边的环境,作适当的调查访问,并查阅一定的资料,进行思考,为写作准备素材。

  2指导学生根据所获得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不同形式的作文,拓展作文的题材和形式。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自生活,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方面目标的表述多数比较准确,但不够具体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运用不够准确和没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上。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这一句中的“理解”“培养”笼统、模糊,缺少表现程度的规定。又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表述《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了解小艇的特点,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域中的作用。

  3了解小艇同威尼斯水域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目标的表述不少是“正确的废话”,似有实无,无法监测评估。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对小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提出“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内在美”的目标。有的目标表述简直成了“教学法”类的话语,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不全面,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现象。又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有的课时目标在实质上与课改前没有两样,回到了老路上——只有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如:

  1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有创意的理解图画的意思。

  2根据图意,自拟题目,奇妙构想,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这个目标表述中就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且存在上述第二点所讲的问题。再如一位教师对《月亮湾》的目标表述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

  2理解课文,感受月亮湾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个目标表述中,没有“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无法检测。

  二、 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如:“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如:“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

  学 生 能 在5分钟内, 朗 读 完课文,做到 正确、流利。

  主 体 条 件 动 词 程 度

  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1、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一学段的目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这个要求是规范教学目标的前提。

  2、全面性

  《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3、主体性

  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由于表述目标的句子的主语是学生,“学生”二字可以不出现。

  4、可测性

  可测性是指目标表述明确、具体,不笼统、模糊,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师自己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

  下面对一个存在问题的教学目标按以上所讲的四点要求来进行分析,并提出表述目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病例:

  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国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照上述四点表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表述不准确。1要求对课文内容达到“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是不妥当的。因为《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没有提到这样的程度。2课文中的生字一二年级应“多认少写”,不是全部生字都要求“学会”“掌握”。3《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要求“理解”显然拔高了。

  2、目标的内容只包括“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没有对“过程和方法”方面提出目标。

  3、行为主体的表述混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主语是“学生”。“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的主语是“教师”。

  4、目标不可测量、不可评价、不具体明确。1“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不仅行为主体不正确,而且无法评价“唤醒和坚定”。2“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是错误的表述,“体验”“快乐”根本无法去观察;“在学习中”是一种行为“进行态”,不是目标表述的要素,纯属废话。3“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指出是那些,对象模糊、表现程度没有规定。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单靠一堂课的学习是不可能“养成”习惯的。

  另外,这个目标的表述还存在条理混乱不清,有语病等问题。

  除了上面讲到的外,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师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必要时,要写出达成目标的行为条件(不是每个教学目标都要有它)。如,“允许查字典”,“在课文中用线划出……”,“在5分钟内能默读完……”“在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对……的见解”等。

  2、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一堂课后学生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可以从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该“学会”的就不能写成“运用”。也可以把表现程度描述出来,如,“至少会用……造三个句子”,“80%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等。

  3、表述的条理要清晰,可以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次序逐条表述,也可以表现程度的高低依次表述。

  4、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在表述目标的句子中出现错别字和病句等。

  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课标》的理解情况,容不得忽视,必须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衷心希望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表述日臻规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 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

  2、了解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春联的资料或图片。

  2、 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进春联。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这红红火火、欢欢喜喜的节日里,神州大地上有一种语言,它比串串鞭炮更和谐,比朵朵窗花更美丽,它能给节日增添喜庆,这种语言就是(春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诵读春联,揣摩春联,好不好?

  二、感受春联的内容美。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你读到的四副春联,用“~~~~”画出这些春联所描绘的内容。板书:内容

  2、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屏幕,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的1、2两句话?好,请这位男同学来读。出示:“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3、同学们,大年初一的时候,你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或游玩,走在大街上,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大红春联,你当时有什么感受?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读第二句话,我们浏览着( )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 )百花园中。你们知道浏览的意思吗?(粗略,大致的看一遍)从各种各样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从万紫千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5、那么,春联到底多在哪、美在哪儿呢?接下来读你们自由读读第一节中第三句到最后的内容。出示:“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6、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来诵读这四副春联,(投影出示)第一幅春联,谁来读?齐声读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一副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7、第二副春联谁来读?读。(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这一副春联向我们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8、再来看第三幅,谁来读?(男上联女生读下联)读第三副春联(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一副春联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9、好,第四副谁来读?(分组读)读第四副春联(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一副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三、赠春联,谈感受。

  1、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这么美春联,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浏览着( ),就像是漫游在( )百花园中。”

  2、同学们,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四副春联中选择一副送给老师,你将赠送哪一副呢?请你按照这样的格式完成。我要送“, ”这幅春联,它让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这副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仿佛看见了一些在外打工的工人回到家,家人都很开心。我仿佛看到了红花绿草,千红万紫的百花园。我知道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和希望。我仿佛看到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仿佛看到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3、你们读的投入,谈的真实,让老师不禁想起一首小诗: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千百年来,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春联的海洋中。现在让我们让我们再次读好这几副春联。

  四、了解春联的特点,体会其对仗美和声律美。

  1、读得好,你们读得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个词就是(抑扬顿挫)。读春联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写春联呢,更是其乐无穷。春联究竟怎么写?它有哪些特点呢?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告诉了我们,好,现在就默读第二自然段。

  3、出示:春联最讲究(对仗)。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4、为了让同学们容易理解,文中列出了一副春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它字数相等吗?上联是多少个字,词类相当又怎么理解?文中怎么说的?(“绿柳” 对 “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5、我们齐读这段话,引读出示“春联最讲究(对仗)。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6、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春联的特点:对仗美,声律美。

  五、整理春联

  1、同学们,在祖国源远流长(板书这个词)的文化长河中,还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板书这个词)的春联,老师也搜集了几幅春联,想送给你们,但不小心被我弄乱了,聪明的你,能帮我整理一下吗?

  2、师: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这五副春联填下面的一段话。屏显练习题:春联中有的赞美了自然风光,如“田园无限美 ,山河分外娇”;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 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有的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如“万众共书开拓史,九州同唱奋飞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如“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事业随春长,风光逐日新”??)

  3、老师这儿有一副没有写好的春联,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填一填,看看应该填什么字呢?(出示对联)

  风拂千条柳,雨 万朵花。

  六、小结全文。

  1、读春联有好处,它可以帮助(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引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开卷有益知道什么意思吗?读书有好处,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语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春联。春联最讲究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而且它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声律美。下面请同学们做做练习7中“照样子对对子”。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春联,开展"春联交流会"。

  2、尝试着自己独立创作一副春联,过春节时贴在自己家的大门上,也可以送给亲戚、朋友。

  八、板书

  内容;种类多

  特点:对仗美

  声律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西门豹通过调查得知邺地贫穷的原因;然后重点写西门豹巧破迷信,最后写西门豹发动人民兴修水利,使庄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该课文的目的:

  1、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使学生从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学情分析

  1、 本班有48位学生,有6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有12位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有10位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其余的都很差,有的连写字都还不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少,平时不愿交流。平时的作业或测评,及格率几乎不超过60%,将近有10个学生平时成绩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从基本的识字、写字开始。为此几乎所有的都得从头来。

  2、 形成这样的原因:(1)原任课教师不重视。(2)学生的资质差,有弱智的。(3)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使认识上产生距离。

  3、 如何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的难点是: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www.think.com平台、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的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乔依和他的妻子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2、你还记得那一个个故事吗?指名答。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探究文本、品味人物品质。

  А、探究1-8小节

  1、[课件出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二至八小节。

  静静地想一想,谁愿意先来交流一下。

  (▲第二小“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第五小节“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指读――齐读

  2、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交流:▲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竭尽全力无私助人“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出示第六小节]来,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交流,理解“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容质疑)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小节

  3、引读6、7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 ),乔依( ),他从来没想到( ),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 ),所以他从来就认为( )。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

  4、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В、探究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节。

  3、[出示填空]到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

  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自说――指名说还有谁愿意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С、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1.老师请你再读读课题――爱之链,现在你如何理解这根爱之链,请你用简洁而富有创意的文字或你喜欢的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你对课文及课题的诠释。

  2.上讲台交流展示

  四、教师总结。

  1.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心中有爱,才会激情勃发,创作出这么多有创意、有思想的好作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3.结束语: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

  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

  板书设计:

  乔依 帮助 老妇人

  关爱 帮助

  女店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失魂落魄、震耳欲聋、忙碌、龟裂、攥等。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瘦弱与辛苦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

  2、难点是引领孩子从母亲的外貌和朴素的言行中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伟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品读词意,感情读题

  同学们,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生的《慈母情深》(板书)。

  1、感悟“慈母”

  2、感情读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忙碌 龟裂 攥

  A、指名读

  B、齐读

  3、快速默读课文,再利用以上生字新词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出示: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的( 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音( 震耳欲聋 ),我看到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的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1、读课文,找出能够让“我”鼻子一酸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读句子的感受或心情)

  2、学生找句、读句。(指导学生朗读)

  3、品读词句,交流感受(根据学生找的句子挑选交流)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A、读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上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B、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

  C、以电影的慢镜头导入,师范读句子,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想象: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我记忆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你看到一张怎样的脸?记忆中母亲的脸曾经是怎样的.?

  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

  D、在想象中感受“我”内心的困惑、惊讶和难过。

  E、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三个“我的母亲”,同学们读剩下的。感受“我”内心的困惑、惊讶和难过。体会作者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

  F、在这一刻,你的脑海里烙印下了母亲怎样的身影?(板书:瘦弱)这样瘦弱的母亲又怎能不让人鼻子一酸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母亲。齐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A、如果说前面是一组慢镜头,那么这一句又是什么镜头呢?

  B、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立刻)

  C、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D、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立刻”一词,学生读其他部分。

  E、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工作的忙碌和辛苦。(板书:辛苦)如此辛苦的母亲,有怎能不让人鼻子一酸呢?再读-----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A、这句话中那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板书:塞)

  B、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这动作里包含着什么?(爱、期盼、)

  C、把这些带上读一读这句话。

  D、想想母亲挣钱的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读课题----慈母情深 )

  四、拓展想象,升华词句

  在那个时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可感受到我当时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母亲说,同学们,请拿出笔,代替作者写下他想对母亲说的话。

  五、板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会读畅、磕等7个生字,会写径、畅等9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结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3.体会盲童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集体朗读、指定学生朗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盲童做切入点,以歌曲方式导入:同学们,正式内容开始之前,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唱一首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儿歌,会唱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嗯,同学的歌声都非常的嘹亮老师仿佛都已经置身在春天之中了。那说到春天我们刚刚歌曲中唱到小朋友们通常怎么感受春天?没错,是用眼睛来看,可是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却看不到,她是一个盲童,那她又是怎样来感受春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小女孩的脚步走进今天的课文《触摸春天》。(板书题目)

  (二)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手边工具书或者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生字生词,教师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不易懂的生字板书讲解。)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大声齐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

  1.作者是怎样评价安静在花园中的一系列行为的?

  明确:“真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2.快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找出文章中体现安静创造奇迹的词语或句子。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①你为什么说这里体现了安静创造奇迹?

  明确:分析“流畅”“磕磕绊绊”(板书:流畅)

  ②同学们每天在学校和家之间往来,天天走一条路,对这条路怎么样?

  明确:安静走的流畅是因为她经常来这里,所以很熟悉。

  句子二:“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板书:极其准确)

  ①组织同学做游戏,闭上眼睛“极其准确”地从书包里拿出数学课本。(体会“极其准确”的难度)

  ②安静为什么能够极其准确的伸向月季花?从课文当中找一找。

  明确: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句子三:“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板书:拢住)

  ①同学们你们有捉过蝴蝶吗?蝴蝶好捉吗?为什么安静却能够捉住蝴蝶?

  明确:因为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对这里的花虫十分熟悉,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心灵却能够感受到。

  ②作者为什么用“拢住”而不用“捉住”?

  明确:拢住有轻轻地的感觉,体现安静对于生命的热爱。

  句子四:“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板书:张望)

  ①安静看不到却为什么能张望呢?

  明确:她虽然眼睛看不到,她的心灵却能够感受到,她在张望生命的美好,看出安静对自由飞翔的向往、生命的热爱。

  3.安静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她整天在花园中流连,对这里非常熟悉,可是对于盲人来说走路都很困难可安静为什么要整天来花园呢?(指定学生答)

  明确:是因为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才到花园中来感受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板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4.当作者看到这一切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安静身上作者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因此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四)拓展延伸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同学交流听完歌曲的感受,并分享贝多芬的事迹。

  (体会生命的力量,以及贝多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带着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作业: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并合作办一次墙报,下节课进行墙报展评。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场面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放弃”的含义。

  情感目标:感悟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和伟大的人性美。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习欲望。

  2.导读、点拨法:引导点拨学生自主阅读,掌握学习方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和教学需要而设置,旨在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4.鼓励欣赏法:教师适时点评,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表独特见解。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走进“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一、二两部分应是“教学目标”,可以对“三维”的要求作概要、简明的表述,避免杂乱为好。]

  教学设计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描写场面的方法;合作探究展开辩论,感悟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和伟大的人性美。

  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小练笔——写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课题是——《放弃射门》。

  师: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缺少“预测分析”,并应对如何引导作必要的“预设”。]

  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师: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了解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

  师: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呢?

  [重视初读课文,并能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疑”来自“学”,教师则以“疑”导“学”,不断推进初读。如此追寻学生学习的“原生态”,方能使“导”与“教”真正源于“学”之“需”。]

  三、直击精彩瞬间,引发学习欲望

  师:通过自己读课文,大家已经了解了这个发生在足球比赛中的故事的来龙去脉。说到足球,咱们就不能不说射门。射门进球对球员来说是激情洋溢的体验,对球迷来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射门瞬间!

  [在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直入重点,干净利索、不蔓不枝。]

  四、自主学习感悟,初显“放弃”含义

  师:这就是射门,让人激动,让人疯狂,让人向往。可是,福勒却放弃了射门,而且是在同一场比赛中几次放弃了射门?(两次放弃了射门)

  1.读一读课文描写福勒第一次放弃射门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精彩比赛场面的语段。

  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1)福勒技术精湛,此球必进。同时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细致的特点。

  师:作者描写细致,用词准确生动,写得有顺序,仿佛让我们看到足球场上激烈比赛的场面。

  (2)西曼勇猛,不受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福勒为了对手的安全放弃了射门。

  3.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1)描写福勒球技精湛的语句。

  (2)描写福勒放弃射门瞬间的语句。

  [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课文“说什么”,更要能够品赏课文“怎么说”。而这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怎么说”,缺少了必要的具体的预设。如有哪些句子应该勾画,这些句子精彩在何处,学生可能会怎样解读,教师又该如何去启发学生品赏感悟……此乃学“语”习“文”之关键。关键所在,不可不作重点预设与生成预测。]

  五、合作探究领悟,凸显“放弃”真谛

  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人物在福勒放弃射门瞬间的内心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配着优美的古筝曲,老师动情的讲述:

  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认识、了解文言文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一文。(板书课题)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儿学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么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大家想知道吗?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自读课文。请你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把不好读的字词和句子标出来,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边读边圈圈画画。

  2、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

  b第一次读文言文你有什么感受?

  3、师配乐范背课文。

  4、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5、学生再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6、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7、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把全文的意思说一说。

  3、看着插图说说文章的意思。

  4、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5、提示文中“之”的用法。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衡、垫、杠、摄、塌、垮、糟、郁”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学习“插叙”这种叙述方式。

  2.理解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献花是很经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给人献花呢?你都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过别人赠送的鲜花呢?(学生自由交流)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叫作《献你一束花》。(板书课题)

  2.在课文的结尾,有一个反问句,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看看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你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对鲜花到底送给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提出读书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随机抽学生认读。)

  (1)“杠”是后鼻音。注意“衡”与“衔”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崇拜:尊敬、钦佩。娴静:文静安详的样子。凯旋:战胜归来。黯淡无光:没有任何光彩。沮丧:灰心失望。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2)服务员为什么要给这个失败的运动员献花?

  读完课文,学生回答两个思考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每个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2自然段):在一次国际大赛中,一向是成功的她却出人意料地失败了,她的心情十分沮丧。

  第二段(3自然段):插叙她胜利的经历和失败的原因。

  她要正视自己的失败和胜利,让她深受感动。

  第四段(12自然段):反问,启示人们:鲜花应送给凯旋的英雄,也应献给失败者。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走进运动员的内心世界。

  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位运动员为什么会一直垂着头?你知道她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朗读,体会女运动员的内心。

  五、自由朗读课文,已经理解的地方在课文边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在课文不懂的地方划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

  六、朗读课文,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

  2.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花有什么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读重点段落,体会胜利与失败的对比。

  1.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这次回国,机场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划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次比赛胜利归来: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记者死死纠缠,几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比赛回国:迎接他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

  这次比赛归来: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有意避开她。)

  2.师:第三自然段是插叙的内容,请大家默读思考,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哪些句子体会很深?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越赢就越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两句有哲理的话的含义。

  提示:

  你平时有这样的经历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话: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就会用很大精力去保住这个胜利,因此,他背着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失败了,他当然会背着包袱。但是,失败以后很可能就是胜利。两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课中,是指这位运动员两年来的胜利让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败。)

  (第二句话: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但是,精神上背着思想包袱的话,肉体却无法摆脱开去。在本课中,指的是这位运动员背着思想包袱以后,以致于“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3.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她曾经的殊荣,体会她失败的原因。

  4.如果你是这名运动员,面对这样不同的迎接景象,你会有怎样不同的心情?

  5.你能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吗?

  二、学习课文后面的部分。

  1.同学们,就像大家刚才体会到的,运动员这时的心情非常沮丧,甚至觉得难堪。在你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可能也有像她这样的心情,对吗?在这样的时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别人的理解和鼓励。)

  2.就在这个运动员沮丧、伤心的时候,一个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现了。读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收到这束鲜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分角色再读这一部分,你认为应怎样读好女服务员的话。你怎样看待女服务员说的话?

  4.课件出示“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学生交流体会。

  (一个人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位女运动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从而走向新的胜利。因此,女服务员说“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5.课件出示“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这个“奇异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会给运动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课文最后又问了我们一遍:“怎么?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现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四、课后延伸:

  你认为这位服务员送给这位失败的运动员鲜花对吗?(允许个性化的见解,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鲜花献给凯旋而归的人,也应该献给失败者。送给胜利者,是对他所取得成绩的褒扬与鼓励;送给失败者,是对他已经付出的心血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从内心深处对他的支持。不过,也有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心灵负担,让他难堪。教师可以引导,真诚的关爱,恰当的充满爱的语言、行为,是能给人温暖和鼓励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做《课课练》

  3.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板书设计:

  献你一束花

  比赛 比赛

  鲜花

  失败 胜利

  (属于过去)(属于未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抓住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句子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交流及表达能力,了解开头和结尾的联系,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抓住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句子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遥知不是雪,为幽暗想来。(宋,王安石)

  已是悬岩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指导易错字“抹”和“眷”。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2.全班交流,重点谈出。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对策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那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③你能试着读出外祖父这种思乡之情吗?生练读,指名读

  (2)“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对策

  ①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

  ②你从那些语句体会到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诗句。

  (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对策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资料,生读。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国人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清呢?让我们饱含深情的再读着一段。

  (4)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绣着血色的梅花。

  对策

  ①指名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因为让我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吗?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想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中国心。

  板书设计:

  梅花魂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思国伤怀

  赠墨梅图

  送梅花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课型:

  独立阅读课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完成下列作业。

  1、初读,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课文用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请按顺序概括出是哪五件事?

  ㈡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这五件事。

  1、学习第一件事: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思考讨论:外公读唐诗宋词,为什么常常落泪?

  (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落泪。)

  2、学习第二件事: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思考讨论: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表现了外公什么思想感情?

  (因为在外公心目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表现了外公对祖国的热爱。)

  3、学习第三件事: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思考讨论:“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这充分表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他也很想回国。)

  4、学习四件事:外公在离开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完成练习册P66-2,加深理解。)

  5、学习第五件事: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思考讨论:外公为什么送了画梅,又送绣梅?

  (这是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让外孙女带回了祖国的表现。)

  ㈢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㈠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1)讲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

  第二段(2-15)讲作者回忆几件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事情。

  第三段(16)讲作者从梅花想到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㈡归纳中心。

  这篇文章通过写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㈢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样的写法,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老华侨的爱国之情的理解,更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㈣练习设计:课后作业1、2题。

  ㈤板书设计:(出示小黑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08-12

语文的教学设计11-1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12-05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08-1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09-30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1-27

语文教学设计11-1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合集15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