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3 16:41: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颐和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读及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完位于北京的长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于北京的一处被录入世界遗产的景观。同学们知道现存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哪三大吗?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现在大家来看看这幅景区地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我们今天学习《颐和园》。

  板书:18、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读

  自由朗读,开火车,再全班齐读。

  (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多音字是哪一个啊?)

  老师黑板展示易错字。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按照什么游览顺序写的?

  (3)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

  (游览先后顺序,总分总结构)

  作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什么浏览顺序记叙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啊?将每个转换的景点,段与段形成一个过渡连接。所以,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先游览了哪一个景点?长廊。全班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1)长廊长,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2)画多,漂亮,美丽。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你们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上一课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修筑长城时,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么,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智慧。

  (3)长廊两旁给你怎样的感受? 自然美景。风景美。

  全班齐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廊的呢?

  从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走完长廊,作者还去到哪些地方呢?

  读一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我们先看第三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万寿山上的景物:佛香阁、排云殿。

  介绍完佛香阁、排云殿,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万寿山前的昆明湖

  最后呢?从万寿山下来,我们跟随着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昆明湖的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景点了,你们有没有对哪些景物是特别喜欢的。

  现在:

  自学要求:

  1.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把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用“_______”划出来。

  2.划完后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3.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汇报要求: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2.读一读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

  3.讲一讲景物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有谁喜欢佛香阁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阁仅仅给你们的感觉是高吗?佛香阁的外形是怎样的啊,黄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说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只回答了外形:老师给你们提示:从“耸”字感受到佛香阁的什么?高。

  走完了佛香阁,我们来到了排云殿,有哪些同学是喜欢排云殿的呀?

  (学生汇报)雄伟壮观。“一排排金碧辉煌”。

  那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观察点是什么?

  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离开了排云殿,我们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么?喜欢昆明湖的同学又在哪里呢?

  (学生汇报)静、绿。

  还有哪里写出了昆明湖的“静”?

  我们看一下这句的“滑”字,如果老师将“滑”改为这个“划”字好不好呢?为什么?

  为什么第一个“滑”字会显得更静?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这样的滑,湖面的波纹痕迹会很大吗?

  如果用“划”,你们想一想,划船的时候,船桨使水荡起波纹,这种时候你们会觉得湖面是静的吗?

  所以,这个“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哪里呀?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离开了美丽的昆明湖,我们看到了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谁喜欢十七孔桥的呢?(学生汇报)

  哪里看出了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 智慧。

  四、布置作业

  1.阳光评价2.小练笔

  3.家听、抄词、拼音

  五、板书

  长廊(内-外)

  颐和园 万寿山(下-上,上-下) 颐和园

  (又大又美) 昆明湖(远-近)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文中所写的几个景色的方位。然后,着重理解几个主要景色的特点,抓住最能表现特点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新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轻声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

  3、代表发言,阐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部分:(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清。

颐和园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知道这是哪吗?(出示图片)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中的景物。

  (1)那我告诉你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你会怎么读课题?

  (2)今天的颐和园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美丽的`大公园,你又会怎么读课题?

  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语言,去游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

  (二)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1、出示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移步换景的提示语。

  (1)教师:作者就是这样走一走,停一停,慢慢看,寻找打动自己的特色景物,这种移步换景的顺序特别适合于参观游览和描写古典园林。

  (2)其实,在颐和园还有很多的美丽景物例如:(出示换灯片)边出示,教师边叙述:“德和园”大戏楼,是我国中国最大的古戏楼,“西堤六桥”据说比苏州的西湖的“苏堤”还要美。但是作者就选取这“三种”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3、交流总分总的顺序。

  (1)教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把这两句话调换吗?体会总起句和总结句的作用和总分总的结构。

  (2)通过比较,教师总结:第一句是引出颐和园的美,让人去欣赏,去读,是引出下文。最后一句是游览之后,作者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是对全文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作者是由情入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正像写景文章中所说的“此时景语皆情语”

  (三)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特点。

  (1)教师:那就让我们进入颐和园,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出示学习指南)

  (2)体会长廊的“美”“长”。

  “美”:花、画的数量多、颜色多、内容多。

  “长”: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

  (3)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教师:我们继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的方法来学习下面的内容。(出示换灯片)教师: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1)抓住佛香阁形状的特点,排云殿“金碧辉煌“的特点。体会古典建筑的“宏伟”。

  教师:站在宏伟的佛香阁前面,居高临下之间,你又看到了什么?

  (2)抓住颜色:红的、黄的、金的,体会皇家建筑颜色上的古香古色。

  (3)去掉湖水中比喻和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和比喻的形象,让景物的姿态生动的跃然纸上。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4)出示《桂林山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5)出示《观潮》描写了潮水的哪些方面?

  (6)出示《望洞庭》体会古诗中怎样描写水。

  (7)小练笔:写一写你见过的江河湖海中水,写一段关于水的描写。

  学生进行练写,教师巡视。

  教师选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五)教师小结:其实颐和园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我们的祖国更是美不胜收,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运用上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就会创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老师留一个写文的作业:运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不要忘了修辞这个法宝。写一写你游赏过的美丽的景色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相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你想和老师一起去游玩颐和园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2、简介颐和园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2、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3)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 “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作者接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颐和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并能正确读写。

  2、 正解、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长廊的美。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

  想像词语描绘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孩子们, 你们到过北京吗?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处迷人的北京风光。(出示图片) 宏伟的万寿山, 佛香阁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掩映下熠熠生辉, 流光溢彩; 著名的十七孔桥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 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 宏伟而又秀丽; 徜徉在颇具特色的苏州街, 会让你领略到江南水乡 独有的秀美; 风景如画的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 贯通南北; 漫步在这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沿途看山赏水, 那真是美不胜收。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那么多景点当中, 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大家齐读课题。(29.颐和园的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在 1992 年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孩子们, 对颐和园的长廊, 你们特别想知道什么? 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疑问, 预习时你们发现了吗? 打开书勾画出作者的疑问, 作者的疑问是什么? ——一起读: 长廊到底是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

  是啊, 颐和园的长廊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么引人注目?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相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一定能解开你们心中的疑问。

  二、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标出段落的序号。带有生字、 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 检测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 习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孩子们, 斗拱的斗是多音字, 在这个词里读斗, 三声。(请跟我读: 斗拱 斗拱) 引人入胜的胜是后鼻韵(引人入胜 引人入胜)。 另外, 颐和园的颐, 注意它的笔顺。(师教一遍)

  我请这边两组的孩子来读读前两排: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另外两组的孩子来读读后三排: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 每个词两遍。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3、开火车朗读课文, 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 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三、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探索作者的游览颐和园的左右顺序和颐和园主要主要景点的方位; 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自觉。

  2、师生交流。

  明确: 按“总-分-总” 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写作者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分别介绍了长廊、 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全文的总结, 和开头一段呼应, 表达了 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 熟读课文。

  1、课件朗读课文, 学生认真听。

  2、学生朗读课文。

  五、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 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的美。)

  2、 引导质疑: 是啊, 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来赞美长廊——“长廊, 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齐读) 读了 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1)长廊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哪里?

  (2)长廊的绘画艺术体现在哪里?

  3、 提示引路, 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找出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语句, 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巡回指导。

  二、 解疑合探

  欣赏长廊的建筑美 过渡: 长廊的美, 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首先我们来欣赏长廊的建筑美。

  1、 感受长廊的'造型美绝 “全长728 米的长廊, 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 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 读了这一句, 你发现了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读后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

  2、 感受长廊的风水 “长廊北倚万寿山, 南临昆明湖。 从挡住了 气候上看, 冬天,万寿山挡住了 北边的寒风; , 夏天, 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 从环境上看, 长廊依山傍水, 构成美丽的图画。” 如果你行走在这里会什么样的感觉? 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一下?

  3、 感觉长廊的结构绝 “长廊是斗拱结构, 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 竞没用一颗钉子。” 读这一句, 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 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 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 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 即考虑了 气候, 又考虑了 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余, 真是人在廊中走, 景在身边移。 造型更是非比一 般,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啊!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读, 齐读、 赛读等形式, 读出长廊的美, 因势利导, 感觉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 并反复感觉感觉长廊三绝的精美。 这三段的中心句是-(学生齐答) 过渡: 长廊的美, 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 还体现在-(生齐答: 绘画艺术上)

  二、 欣赏长廊的绘画美。

  “在273 间长廊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 一共有14000多幅。”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从这些数字中, 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画有什么来历, 画的是什么内容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时计默读第十自然段。 请大家展开想象, 这些画还会画些什么?

  小结: 这些画来历不凡,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颜色各异, 精美绚丽, 堪称艺术珍品,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利用插图再现长廊的美, 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 体会、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生合作朗读第3 -1 0 段, 师引读, 让学生再从 文中感觉一次长廊的精美。 小结: 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 让大家领略拥山抱水、 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 让大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三、 质疑再探。

  1、 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 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 你有什么新的疑惑? 》

  2、 盘点收获: 学了这一课保鲜膜什么收获?

  四、 运用拓展。

  1、 自编习题: 请你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或两道习题, 可以从词语积累、 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2、 师: 长廊是颐和园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 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 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 就仿佛是走入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 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 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 是颐和园的建筑经典。

  (1)请你用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颐和园的一些资料, 学生观看后再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3)仿写小练笔: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 公园、 广场等), 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造型绝 建筑艺术美 风水绝

  29颐和园的长廊

  结构绝 绘画艺术美-引人入胜

颐和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积累运用语言,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采用不同手法描写景物的写景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

  3.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从中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智力抢答:世界之最知多少。

  1.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yí)和园。

  二创景导入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三、检查预习:

  1.阁(ɡé)——看图片认识“阁”,读词:亭台楼阁;在颐和园中,供皇上太后们烧香礼佛的那座楼阁就是——佛香阁。

  2.琉(līú)璃(是一种半透明的釉料,大多是绿色或金黄色),用拆字的办法理解:琉璃瓦。

  3.耸(sǒnɡ)立: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通过查字典品析“耸立”与这些词意思上有什么区别,并选词填空,说明理由。(出示: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在半山腰上。)

  4.(出示句子:游船、画舫(fǎnɡ)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读准多音字:几【jī】乎。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理解生字词“画舫(fǎnɡ)、远眺(tiào)”后扩展词汇:向远处看是——远眺;向上看——仰视;站在高处向下看——鸟瞰;左看看、又看看——左顾右盼;这儿看看、那儿看看——东张西望;盯住一个地方注意地看——凝视……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最难读的句子都能读通,我想其他的句子肯定不在话下。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游览了颐和园之后,作者对颐和园的总感觉总印象是怎样的?(出示:开头、结尾句)

  像这样写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一般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再读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都讲到了美丽)扣住这个关键词我们男生、女生分别读读这两句。

  2.这是一篇游记,既然是游记,就一定会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顺序,你看,这一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快速读课文,把它用横线画出来。

  下面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体会作者整个的游览顺序。

  3.领悟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逛长廊,体会特点

  1.读文体会长廊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纪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猜猜看,长廊应该被评为世界最——的廊

  (1)最长的廊:(出示第二、三句)

  a、联系身边建筑作比较,感悟长廊之长。

  b、领悟写作手法。(列数字)

  四、逛长廊,体会特点

  1.读文体会长廊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纪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猜猜看,长廊应该被评为世界最——的廊

  (1)最长的廊:(出示第二、三句)

  a、联系身边建筑作比较,感悟长廊之长。

  b、领悟写作手法。(列数字)

  c、读出长廊的长。

  (2)世界最美的廊

  a、画儿多。(出示句子)读这个句子,最让你震撼的是哪个词?(重点感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课件演示长廊横槛上的.画)看着这一幅幅画,你脑海中蹦出了怎样的词句?读出你心中的震撼。

  b、花儿多。指名读句子;分组合作读:这一种花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这一种花____________;大家一定发现了,这个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就是(开——谢),这一开一谢之间,你感受到什么了;创设情境,理解“神清气爽”并指导朗读句子:长廊两旁总是——(繁花万朵、花团锦簇、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这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的确是美不胜收啊!此刻,我们就漫步在这长廊上,微风轻轻拂来,深深地吸口气,一阵阵花香沁人肺腑,使人————(神清气爽)这样的头脑清醒精神舒爽就可以说是(神清气爽),还可以说是——(爽心悦目、心旷神怡)那就让我们来读出你的神清气爽,你的心旷神怡。

  2.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究竟哪一项被评为世界之最呢?我们来看看(展示资料)长廊以其长成了世界之最,也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上表示观察角度的词齐读第二段。

  (2)世界最美的廊

  a、画儿多。(出示句子)读这个句子,最让你震撼的是哪个词?(重点感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课件演示长廊横槛上的画)看着这一幅幅画,你脑海中蹦出了怎样的词句?读出你心中的震撼。

  b、花儿多。指名读句子;分组合作读:这一种花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____;那一种花________,这一种花____________;大家一定发现了,这个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就是(开——谢),这一开一谢之间,你感受到什么了;创设情境,理解“神清气爽”并指导朗读句子:长廊两旁总是——(繁花万朵、花团锦簇、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这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的确是美不胜收啊!此刻,我们就漫步在这长廊上,微风轻轻拂来,深深地吸口气,一阵阵花香沁人肺腑,使人————(神清气爽)这样的头脑清醒精神舒爽就可以说是(神清气爽),还可以说是——(爽心悦目、心旷神怡)那就让我们来读出你的神清气爽,你的心旷神怡。

  2.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究竟哪一项被评为世界之最呢?我们来看看(展示资料)长廊以其长成了世界之最,也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上表示观察角度的词齐读第二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教师板书:

  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交流资料

  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和视频。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大、美)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呢?(板书)(ppt演示)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ppt演示)

  今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颐和园,继续去领略它的美吧!

  二、学习课文

  (1)长廊

  1、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ppt)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长廊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

  2、学生汇报。

  师: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它的长。(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板书:长)

  作者在描写长廊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出它的长呢?(列数字)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师:作者还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呢?(板书:美)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它的美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

  师:作者除了写出了长廊内部的`美,还描写了长廊两旁,又是怎样的呢?(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话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廊两旁的花儿,这边的谢了,那边的又开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景色宜人。

  师:作者在描写长廊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由内到外)

  3、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么长、这么美的长廊吧。

  4、小结:作者描写长廊时,抓住它的特点来进行描写。而且,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和描写的。这些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ppt)

  (2)小组合作学习

  1、师:接下来,作者还去到了万寿山脚、万寿山上和昆明湖游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抓住哪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完成以下的表格。(ppt)

  2、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合作填写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用实物投影汇报,师板书,随机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ppt)

  比较: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课文当中为何不用“划船”的“划”字,而用了“滑动”的“滑”字呢?

  因为昆明湖和万寿山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只有这样,游人才能既尽情地欣赏优美的风景,又不会破坏湖面的平静。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美丽的大公园吧!

  三、拓展阅读,打写练习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颐和园的美,我们国家其实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同样美不胜收,我们现在就一起去读一读吧!

  2、(ppt出示冰壶洞的图片)师介绍:这是全国最大溶洞瀑布,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山的冰壶洞内,冰壶洞的洞口小、肚大、洞深,形似冰壶,又凉气袭人,而得名的。

  师:观察一下这溶洞瀑布,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来读读短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冰壶洞的溶洞瀑布的。

  3、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其它几篇文章。

  4、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好文章,现在一定也很想把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介绍给大家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去练练笔吧!

  5、小练笔要求: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景物。

  6、师生共同评议。

颐和园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去过颐和园,对于颐和园的情况了解不多,但学习兴趣比较高。

  教学构想

  教学中,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大致了解后,再深入到描写每一景点的部分,通过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到祖国的美丽。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陶冶爱美情趣。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四)总结全文共分5段。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出示投影。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四、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默读第1段。思考:颐和园的特点是什么?(又大又美)

  (二)指名读第2段。

  1、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儿的?

  2、长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个意思)

  (l)长是从哪儿看出?从整体和外部介绍。(出示投影片)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一句用翔实的数字,突出长廊的长和间数多的.特点。

  长(一眼望不到头),具体数字700多米,273间(说明很长。)

  (2)从内部介绍长廊,横槛上五彩的画。

  (3)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这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学生体会长廊彩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展开讨论。(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齐读第三段。思考:

  1.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哪些特色?(出示图)

  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黄色琉璃瓦。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耸立。

  2.耸立说明什么?(排云殿高)一排排说明什么?(占地面积大)

  3.登上万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划出表示颜色的词)重点讲了昆明湖景色及特点。(出示投影片)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让学生体会:这句抓住了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名读第4段。

  1.这段都介绍了什么景物?长长的堤岸湖中心小岛十七孔桥

  2.重点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出示投影片)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句让学生体会:句子是抓住桥洞多、石柱多、雕刻的小石狮子多的特点来描述十七孔桥。再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齐读第5段。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师生讨论,畅所欲言。(表达了作者赞美的感情,与第1段相呼应。)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听录音

  六.总结全文

  (一)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指板书)

  (二)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三)文中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爱的句子。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特点:(长、美)(建筑美)(静、绿) 桥洞多

  石柱多

  小石狮子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文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会领会表达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再读课文,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听写,检查生字词。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二、从课文内容入手,领会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通过具体词句,回顾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出示投影片: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先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1)作者用具体翔实的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的多的特点。

  (2)作者从万寿山脚下,取仰视佛香阁的角度,用“八角宝塔形”“耸立”“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等词语,生动描写了佛香阁的高大、富丽和壮观。

  (3)作者抓住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用“镜子”“碧玉”做比喻,把昆明湖水静和绿的特点,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再联系下文的“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动态描写,反衬昆明湖的静。

  2、引导体会写作顺序及每个景点段之间的联系。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三、扩展练习,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课文,重在方法指导。

  2、检查背诵情况(2---4自然段)。

  四、全文总结。

  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他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文体并不陌生。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转载于: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运用品读学习型教学模式,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交替使用,利用课件演示等手段。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渲染气氛。

  课件出示音乐《北京欢迎你》

  2、谈话: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歌曲之一。同学们都去过北京吗?大家今天想不想到北京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图片展示一些北京的著名景点。

  课件出示图片: 长城 故宫 天坛 鸟巢 水立方

  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点?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课件出示颐和园图片)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板书课题:颐和园。

  “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是保养皇亲国戚身体健康的地方。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颐和园参观参观。

  (二).新课

  1、解决字词

  (1)、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

  出示颐和园课件中的词语部分。

  (2)、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2、感知课文内容

  (1) 、《颐和园》视频范文朗读。

  课件出示《颐和园》范文朗读

  (2)、学生边看视频边认真听范读并轻轻地跟着读

  (3)、读完课文后,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和作者到了哪些地方来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深入课文学习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步伐去游览一下颐和园吧。

  1、游览“长廊”。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描写长廊的段落。

  (2)出示“长廊”图片。

  (3)提问:长廊有哪些景物?长廊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横槛上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两旁的花木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有700多米长、分273间,一眼望不到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美

  (4) 齐读第二自然段。

  2、游览“万寿山”。

  (1)过渡: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出示“万寿山脚”的图片)。

  让咱们女士优先,请我们女同学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

  (2)女生读“万寿山脚”段落。

  (3)请大家找出在万寿山脚下所看到的景物。

  (4)学生汇报(上面——佛香阁,下面——排云殿。)

  课件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

  (5)提问:佛香阁有什么特点?排云殿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佛香阁——高大,排云殿——占地面积大)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的男生们显出了绅士风度,让我们女生先来到万寿山脚,现在看来,我们女生不得不让你们男生先登山了,佛香阁那么高,你们男生的力气大,肯定先能登上佛香阁的,那就让你们先登山吧!请你们把在佛香阁上面看到的景物告诉我们女生吧!

  (1)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万寿山”段落。

  (2)找出看到的景物。

  (3)课件出示带“滑”的句子。讲解“滑”的用法。(有“滑”字的这一句运用了动态描写,与前面的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比赛谁读的最美。(分组比赛)

  3、游览“昆明湖”。

  过渡:刚才登山才需要力气大的,现在下山来到昆明湖了,不需要走得快了,我们男女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游吧。昆明湖的景色太美了!

  课件出示昆明湖和十七孔桥图片

  (1)、全班齐读“昆明湖”段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绿 静

  (2)、从课文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形态不一

  (3)、自由轻声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颐和园有什么总体印象呢?大家齐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板书:美 大

  (四)拓展延伸,续说美景

  颐和园的美景远远不止这几处景色,正如作者所感叹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览。”

  (1)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你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和所搜集的资料来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小导游PK赛:评选最佳“小小导游员”。介绍时用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总结

  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说明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

  有机会,再带大家去其他景点游览。北京在欢迎你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在《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课文吧!

  (六)作业

  刚才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作介绍。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颐和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

  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得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的景色

  板书:参观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一)学习第二段

  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现在就让我们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出示第二段)我们先去走长廊,谁带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长廊中?

  指名读第二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

  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出示长廊图片)

  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

  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读

  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

  (3)有几千幅画。

  师:是啊,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

  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

  指名生读

  (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

  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

  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神清气爽)

  师:什么意思,练说句子

  学生用神清气爽说话

  3、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

  4、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从这些美丽的景观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

  师:谁想做一个颐和园的小导游,带我们游览这美丽的长廊。

  学生先练习

  指名做导游,结合图片介绍长廊

  师做评价:你这名小导游真称职,把长廊的美丽景色介绍的真具体

  (二)学习第3、4段

  师: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现在该去哪里了。

  生:万寿山

  师: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片

  (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出示第3自然段

  (2)交流

  师:谁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学生: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佛香阁具体的位置在哪?文中用了一个词(耸立)什么意思。(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

  那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板书

  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师:排云殿有什么特点?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从“一排排”中体会出什么

  学生:说明面积很大。多,整齐

  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板书概括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按照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指着板书)先去走了长廊,长廊的长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高耸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不知不觉中,这几处景色我们游览完了,也该下课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不过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览颐和园的其他几处景色。下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反思10-20

颐和园说课稿12-13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历史教学设计12-06

足球教学设计11-06

草原教学设计11-06

《雪儿》教学设计11-07

有关教学设计11-29

猫的教学设计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