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8 16:37: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 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1、在春天的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诗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他吟起诗句是什么?

  2、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常常会想起哪一句诗?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吗?

  5、有时候,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用了一句诗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应该是哪句呢?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

  老师小结。接着我们进入第三关。(出示课件四)

  (第三关:诗句对对碰。每一组都有四句诗,全对才能得分。)

  第一组:

  世事洞明皆学问,————。欲穷千里目,————

  秦时明白汉时关,————。停车坐爱枫林晚,————

  第二组:

  落红不是无情物,————。大漠沙如雪,———。

  少壮不努力,———— 。 问渠哪得清如许————,

  第三组:

  谁知盘中餐,————。谁言寸草心,————

  山穷水复疑无路,————。 劝君更进一杯酒,————

  第四组:

  春色满园关不住,————。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中娘家花满蹊,————。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五组:

  不知细叶谁裁出,————。粉骨碎身全不怕,————

  欲穷千里目———— 。 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六组:

  千磨万击还坚劲,————。 纸上得来方觉浅,————

  墙角数枝梅,—————。海内存知己,————

  老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关:古诗大荟萃(出示课件五)

  (第四关:古诗大荟萃。抽签选题,再依次作答。)

  第一组:根据下面四组成语猜出四位诗人。

  A、百步穿杨 万古长青 一日千里

  B、光怪陆离 釜底游鱼

  C、一穷二白 居高临下 易如反掌

  D、张冠李戴 白驹过隙

  第二组: 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 )向日开

  4、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组:用“春”、“夏”、“秋”、“冬”分别说出一句诗。

  第四组:说出“描写山水、反映边疆将士、送别、珍惜时间”的诗句各一句。

  第五组:用“日、月、雨、鸟”分别说出一句诗来。

  第六组:分别用“红、绿、黄、白、青、紫、蓝”各说一句诗

  (出示课件六)

  (第五关:走近诗人。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70首古诗,。这些古诗以唐诗为主,宋词次之,“杜甫、李白、孟郊 、 陆游、 王安石 、王昌龄”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请从中选一位你们最喜欢的诗人,作答。)

  (出示课件七)

  1、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们知道他的哪些诗歌?请说出来。被后世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是哪一首?请你背出来。 “妻子”和“青春” 在这首诗中怎样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怎样理解?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

  (出示课件八)

  2、陆游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至死也不忘记祖国的统一,他的绝笔诗叫什么?请你背诵全诗。全诗通过一个什么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写诗人遗嘱的诗句是什么?(出示课件九)

  3、“钟灵敏秀、山摇地动、只争朝夕、隔墙有耳、数不胜数、重见天日、山清水秀”,这七个成语中藏着一句王安石的一句诗,这句古诗是什么?它的题目又是什么?诗中“绿”字传说作者先作过“过”、“到”、“入”、“荡”,为什么他最后用的是“绿”?(出示课件十)

  4、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人度阴山”选自他的哪一首诗?请你背诵全诗,这首诗表达诗人许多心愿,你能说出几种吗?(出示课件十一)

  5、送别诗在我国古诗中占重要地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等等,请你先背你所选诗人的送别诗。再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出示课件十二)

  6、歌颂母爱是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人至今难忘,请你先背背这首诗,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哪一句最能表现儿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再说说你有何感想?(出示课件十三)

  老师小结。下面我们走进最后一关。(出示课件十四)

  (第六关:摘取桂冠上的明珠。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首回环诗,你会读吗?可以任意先一首.)

  1、松苍浴日晚随风塑雪红

  2、明山映月照泉亭晓雾轻

  老师总结。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西师大六语下册第二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劳动人民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2、出示导纲

  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美读第一首:

  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出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请大家自由读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那个季节的风景?(生自由读)

  蛱,蛱蝶指的就是蝴蝶。

  谁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读好

  读出来了吗?(春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

  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春天田园怎样的画面?(自由读)

  从这几句诗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1.梅子金黄杏子肥,

  “肥”就是指梅子的个儿很大,是这样的.吗?这就是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我看到同学们惊喜的表情,那就请你带着这份惊喜来读读——相信诗人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读,和诗人分享这份惊喜!

  2.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春的气息?麦子开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

  果子肥,菜花稀,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你还看到了什么?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乡,诗人的心是多么悠闲,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出来。这样的田园风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板书:风光美)

  谁愿意美美地来读读整首诗让我们一边想像,一边读,把这份美,读出来!(齐读)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课文围绕“学会聆听”、“把聆听的经验教给他人”展开故事内容。

  2、教师指导: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2、编题自练

  八、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动物蜻蜓

  蛱蝶

  植物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古诗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古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字。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 初读古诗

  1、 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 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 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 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 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 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 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 指导朗读。

  4、 尝试背诵古诗。

  四、 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古诗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活动重点:

  学习古诗《早春》,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活动难点: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回顾春天的`美丽景象。

  (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树木、小草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并大胆表达出来。)

  (2)仔细观看挂图,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洒满?春天是什么样?

  (引导幼儿边看边和同伴讲一讲。)

  (3)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师: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2、初步欣赏古诗《早春》。

  (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

  教师:春天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来听听诗里是怎么说的吧。

  (2)幼儿交流。

  教师:诗里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在幼儿说出古诗里的一些字词时,教师就把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1)理解故事的题目。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早春》,这是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诗。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3)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为什么在远处看一片小草的浅绿,在近处却什么都没有?你觉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么时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

  4、幼儿朗诵古诗。

  (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

  (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8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 “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初读:

  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五、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古体、格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师: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板书:《春晓》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眠、啼、觉、少、晓”5个生字,会写“春、处、多、少”4个生字。

  2、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三,研探展评一:比正确朗诵古诗

  1.师口述学习指导: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得最准确。

  2.自研共探

  a.生自由读古诗,师巡视。 B.小对子互读,正确。

  3.学情展示

  A.指名读,正音B.小组赛读。

  4.师范读。

  过渡: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再把古诗读几遍,要求顿而不断。

  5.生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四,研探展评二:比会认字

  (一)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v gu shi古诗首眠处闻

  口述学习指导: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然后对子互读,最后小组内齐读。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自学:生自由读2.合作:对子互读。

  3.展示:指名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及时正音。五,研探展评三:理解感悟吟诵古诗

  1,师口述学习指导: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再大声的读几遍《春晓》边读边想诗人在一个春雨过后的早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小对子可以交流。3分钟后我们一起交流。 2.学生自读,交流互动。 3.展示

  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二两行诗。

  (2)读懂了哪些字词?能连起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这是诗人早晨的所见所闻。

  (3)齐读

  一、二两行诗。

  (4)指名读

  三、四两行。

  (5)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6)齐读这两句诗我们来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

  师: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7)让我们带着作者爱春、惜春之情一起来背背这首是吧!(指名背诵、齐背)

  六、研探展评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古、声、多”,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笔顺及位置,并书写。

  2、生描红、练写。

  3、指名上台写。

  4、师生评议。

  5、师范写。指导:“古”字横要长:“声”字上为“士”字:“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一小下大。

  6、生再次练写并组词。

  七.归纳总结

  《春晓》将一幅雨后的春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八:作业

  1.背诵《春晓》

  2.书写会写的字。

古诗教学设计10

  一.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二.写作背景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四.古诗赏析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常考题型

  一.理解性默写

  1.诗中借写眼前景色,点明路途遥远的句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古诗赏析

  (一)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分)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答:“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二)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漫漫:

  龙钟: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解释词语: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沾湿

  凭:托

  传语: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古诗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

  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古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课本22页的图片(,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2 、 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 “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三、 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 、 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 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⑤、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

  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四、 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古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3、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随诗句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山行》。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

  (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4)同桌互读课文。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3)教师示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3)教师讲解:

  “寒”寒冷,点明季节是深秋。

  “石径斜”高而缓的山势,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车游山。 “生”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说明山很高。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一处人家,炊烟袅袅。

  (5)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行。

  (1)指名读。

  (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教师讲解:

  “坐”因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3、分组读第三、四行诗。

  4、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女生读。

  (4)男生读。

  (5)齐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试背。

  (3)指名背。

  (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5)男女生背诵比赛。

  (6)齐背。

  五、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

古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熟读古诗并背诵。

  2、 初步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菊花》这首诗是唐朝元稹写的,他是河南人。

  二、 范读古诗

  你听懂了什么?

  师介绍:这是一首咏物诗,抒写了对菊花傲霜斗雪的勇气的赞赏。

  三、 朗读理解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全班读

  4、 理解:

  秋丛:丛生的秋菊。

  舍:家院。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篱:用竹子或数枝等编成的围墙。

  5、 理解诗意:丛丛怒放的秋菊围绕着家院,争奇斗艳;使人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园中。我细细的观赏着篱笆下遍植的菊花,不知不觉中已是日影西斜了。不是我独独偏爱这菊花,只因为在这百花凋谢的秋天,唯有菊花迎着早降的`秋霜,傲然挺立。待到此花开过之后,这一年中便再也不能欣赏到别的鲜花了。

  6、 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四、出示课题

  《马》简介作者:李贺----字长吉,河南人。

  五、读诗,理解

  1、师示范读,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

  络脑:罩在马首上的笼头。这里指鞍具。

  清秋:清爽的凉秋。

  3、老师介绍诗意:

  在月光映照下,边塞的沙原上仿佛覆盖了皑皑积雪,反射着冷冷的寒光。高大巍峨的燕山峰顶,一轮残月如同一把弯钩,斜斜的挂在暗兰色的夜幕上。经过了一个夏天的喂养,骏马膘肥体壮,什么时候,他们和能套上金饰的马络头,驰聘在秋高气爽的沙漠中,和我一起去建立赫赫的战功呢?

  4、自由读。指名读。

  5、试背,找同学背。

  6、全班齐读,背出的同学站起来背。

  六、总结: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马的赞叹,表现了壮士的昂扬斗志和豪放气概。

古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4、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范读,听清生字的读音,听清停顿。

  2、自由读:(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

  (2)借助字典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

  3、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与古诗朗读情况。

  a、检查生字(幻灯片生字):读生字卡片,重点记“鬓”的字音、字形。老师指自己的鬓毛,让学生加深印象。

  b、指名读古诗,评议要求:字音有没有读准?;停顿是否合适?齐读。

  (2)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

  (3)说说哪个词你实在想不明白了?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根据老师讲的平仄法试着先让学生弄懂,然后试着读好。

  2、老师教学生诵读。在书上做上停顿的符号。

  3.感情朗读,带着悲喜交加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4.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5.诵读古诗。

  (五)吟唱古诗

  1.跟着老师初步学习吟唱。

  2.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吟诵,体验成就感。

  (六)拓展活动

  1.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30多岁的贺知章离开家乡,80多岁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感触很深。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让学生吟诵。

【古诗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设计12-20

古诗教学反思11-11

音乐教学设计12-15

化学教学设计12-11

篮球教学设计12-10

历史教学设计12-06

猫的教学设计11-30

有关教学设计11-29

物理教学设计11-20

《鲸》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