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9 10:28: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古诗教学设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梅花》创编《春晓》王安石

  第二课时《静夜思》李白

  第三课时《读唐诗》古诗朗诵演唱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二)具体要求

  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片或实物。

  (二)资料

  《静夜思》(李白),《夜雪》(白居易),《绝句》(杜甫),《咏鹅》(骆宾王),《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出塞》(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

  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

  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歌曲处理: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3、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

  4、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回答。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

  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小结(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读唐诗》。

  教学过程

  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

  1、随音乐《读唐诗》走进教室,(出示读唐诗——课件)

  2、导入:

  这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远远流畅的古诗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诗。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新授

  1、出示《读唐诗》的歌曲(课件(2))播放完整歌曲,师生随音乐听唱一遍。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

  生:回答(许多古诗……)

  师:你看到歌词的时候,同学们能联想到许多唐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知道的唐诗最多,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题板,请你用连线连一连,连接最快的就为优胜小组。

  2、活动开始

  (1)每组一块题板(各组讨论画线)

  (2)最快的到前面展示,并排好。

  师:同学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来当评委。

  (3)2组给1组评,3组给4组评。

  (4)老师展示对与错(课件)“床前的月光、《咏鹅》”

  师:说一个句字的头,学生答一个诗的题目。

  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歌曲。

  (5)师生齐(评价)

  三、学习唱读

  1、师:问你知道唐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表达诗人喜怒哀乐、喜爱古诗、表达诗人对唐诗的赞美)

  2、师轻声唱词。课件与2相同

  师:你能说一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吗?

  生:分别让学生回答。

  师:以一首唐诗为例:课件:“高飞的白鹭”……作者是谁?

  生:杜甫的《绝句》。

  师:如果以这首古诗为例,你能画些什么?

  对!它象一副画卷一样那么美丽,其中描写景物,色彩有什么?

  :生:黄鹂是黄色、柳是绿色、天是……雪是……

  师:对!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它们远近高低,响应的构成一副赏新悦目的画卷,所以我们说唐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3、歌曲处理与演唱课件与2相同

  (1)播放全曲

  师:听一听旋律,找一找歌词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听一听找到了吗/

  生:第二段或“枫桥的钟声”……是高潮。

  4、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有多长

  师:指读×?×× × ×

  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歌曲的高潮之后,又恢复到什么的方?生:宁静。

  指导:4/4拍旋律56 71 2 4?| 4 32 21 | 1 — ||

  (2)全体完整演唱强调高潮处,MP—Mf—mp

  四、展示延伸

  师:让学生借古人的情怀开一个古诗演唱会。

  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诵……

  五、板书:课题:《古诗新唱演唱会》——读唐诗

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6、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1、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3、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合作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能背诵两首诗。

  3、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人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预习要求:

  (1)练习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二、明确学习目标。(反思时明确)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过渡语: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那就从课文中找答案。

古诗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 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 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文插图,录音),学生自带水彩笔,做风筝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

  (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家长听听?

  (可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⑵ 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

  (处处闻啼鸟)

  ⑶ 同学们,瞧(师指画面:动画演示鸟飞,鸟叫),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⑷ 哪里讲了花?

  (学生读出:花落知多少?)课件演示花落地的过程。

  ⑸ 学到这里,一个疑问难住了老师: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小朋友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住腰。

  2、这是什么?

  (指名说)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指名说)

  二、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把他们写进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个人建议

  对诗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好:“你看图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个人建议

  背诗也要注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带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诵。

古诗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意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晓在线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预习充分课上学生可以完成背诵。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从不同侧面入笔,反映了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通过两首诗歌的对比,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每首诗蕴含的意思以及明白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的。本节课在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和拓展学习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尝试。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能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古诗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感悟。

  2、学法:

  朗读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枯”等几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7个生字是重点和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是难点。

  〖教具准备〗

  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彩笔及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励引入

  老师听说,有的同学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请你大声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抽学生背)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古诗。

  板书出示课题:草。

  二、老师范读激趣

  1、老师配乐吟诵。你们想读吗?自己试试。

  2、学生自读。

  3、会读了吗?请读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注意:草、岁、尽、吹、生等字音。

  5、齐读。

  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抽生诵读。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老师给以恰当的指点。

  3、大家齐读。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读了这首诗,老师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原野上又会长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强啊!

  1、学生自读体会。

  2、看书上的图,进一步体会。评议这幅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

  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下来。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枯荣

  2、写一写这两个字,再写一写“烧”字。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注意:“荣”字的秃宝盖要写宽点,“烧”的右上角没有点。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检测

  抽测古诗背诵、朗读情况。

  八、课堂小结

  写好字,背好诗的同学,可以自读“我知道”中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后记〗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无论从背诵课文还是书写生字,学生都表现了极大的自主性。自己预习熟读成诵,利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学写生字。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感悟。

  学法:朗读练习。

  〖教学目标〗

  1、会写“未”等9个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背诵古诗。

  3、认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诗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赏图引入

  图上画的什么?是什么季节?注意区别花与蝴蝶的色彩。

  1、古时候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杨万里,他特觉得这个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一首诗。

  (出示全诗)

  2、老师朗读全诗。

  这首诗是不是写出了画中的景色?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自己朗读全诗,不认识的字看注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这首诗的给大家听听。发现读的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听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诗的节奏,学生模仿范读,练习朗读古诗,要读出感情、节奏。

  三、图画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老师讲解:

  稀疏的篱笆掩映着一条幽深的小径,枝头的春花已经凋落,绿叶初长,还没成阴。天真的儿童在追捕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进黄灿灿的菜花从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你们能不能把诗画中的情景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分小组合作编故事,推选一个代表讲故事)

  四、有感情的读全诗,练习背诵

  4、自由练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伙伴合作朗读。

  5、读给别人听,互相评议。

  6、练习背诵,先自己背,再同桌交换背诵。

  7、配上优美的音乐,集体吟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篱、疏、未。

  (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3、谁能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⑴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⑵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未:上横短,下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追:注意提示上边的笔顺,整个字先写上边,后写走之。

  宿:宝盖头不宜写的太宽。

  六、课堂检测

  指名、分组、背诵古诗。

  七、课堂总结

  回去以后可以把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后记〗

  学习本课之后,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学生能根据第一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第二首诗的节奏。并能够根据上一课学过的“离”字识记“篱”字。在书写方面也能把各种方法运用的恰倒好处。

古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有、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带领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用幻灯片出示2首古诗。

  2、学生配诗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和你的所见所感,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师: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讲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

  认读生字“古、诗、首”。

  4、指名读古诗名(题目)。

  比较“春”和“村”的发音。

  二、自学生字、自读古诗

  1、生自由读诗:

  师:一边读古诗,一边把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师:要来读一读吗?一定要读准字音。

  ⑴ 区别平、翘舌音:诗、首、处──村、醉、散。

  ⑵ 字形:

  ① 古:十+口; 闻:门+耳

  居:尸+古; 童:立+里

  ② 诗:讠字旁; 醉:酉字旁; 忙—忄旁

  3、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4、同桌抽读生字。

  三、书写指导

  1、引导生观察书写、掌握要领。

  2、师范写,生观察:

  “古”字横要长而凸。

  “多”要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

  “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

  “忙”字左边竖心的“竖”要写的垂直且稍长。

  四、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诗人、古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1、生看课文插图,听师配乐朗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愿意听老师先来读一读吗?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那你们也想来读吗?

  二、朗读、体会、理解古诗

  1、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要想读好这两首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到“五不”,还要读通句子。其次,就是要反复多读几遍,因为古人能用很少的句子,表达很丰富的意思。最后,还要看谁的想象力丰富,一边读诗,一边能在大脑里作画!

  2、生自愿汇报读。

  3、生赛读(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竞赛)。

  4、背诵古诗:

  师:一不留神,老师发现有好多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都可以背诵古诗了,来站起来,展示一下。

  5、交流理解、体会:

  师:愿意把你们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体会用画笔画下来吗?选择其中一首作画。

  间休:在作画前,我想为大家朗读一段文字(教材简说)。

  交流诗画,展开想象,畅谈感受。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一起到前面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三、完成“课后练习”

  1、生口头扩词:

  师:看看谁的词汇量大,是我们班的“小词霸”!

  2、动手实践:

  师:希望利用周末或课余的时间,同学们回家做一只风筝,要记住的是,一定要自己参与动手哦!

古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板书课题:23古诗词三首)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请学生朗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

  4学生在小组内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

  三、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

  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吗?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让我们怀着对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学生练习背诵)

  4.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等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课件出示)

  像这样描写田园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的找出一些这样的田园诗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山原白川采桑养蚕

  〉景美〉人勤

  子规烟雨插秧种田

古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

  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 江陵 猿 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 辞:辞别 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 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长江

  两岸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习默写。

  五、 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习读这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 。 朗读并背诵《小池》

古诗教学设计14

  一、导入:

  09年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考试说明:侧重考查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句子和文段的意思的能力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

  二、肇庆市近3年诗歌鉴赏题内容与形式分析表

  年份、分值、诗歌、考点

  07年(5分)《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1、改写(3分)2、思想感情鉴赏(2分)

  08年(5分)《长安秋望》1、列出写景的具体内容(3分)2、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2分)

  09年(5分)《华子岗》1、列出所写景物(2分)2、思想感情鉴赏(3分)

  总结常见考点:

  1、理解诗意。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

  2、感知形象。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

  3、品味语言。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

  4、分析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

  三、答题技巧

  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研读题目。②了解作者和时代。③借助注释。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⑤细审题干。

  四、常见题型、答题格式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答题格式:再现景物、特点+感情+理

  请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放眼望去,展现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4、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联系诗句+分析效果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04年中考题)

  (答案:“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课内练习:

  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概括回答。

  (3)整首诗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请做具体分析。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简要回答。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课外练习:

  一、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二、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四、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古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读为主,再度中理解诗意。

  2.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

  3.复朗读,熟记诗歌。

  教学准备:古诗录音,诗歌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骆宾王 《咏鹅》

  1.揭题《于易水送人》

  2.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很多诗人都以次内容写过诗歌。

  3.听录音。

  4.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易水:河流名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5.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青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6.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7.熟记成诵。

  二、 送朱大入秦

  1.介绍孟浩然,《春晓》

  2.揭题,朱大,作者的一位朋友。秦,指长安(今山西西安一带)。

  3.自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

  游人:远出的人。

  五陵:长安郊外的五处皇帝陵墓。这里借指长安。

  托:解下。

  4.解释诗意:

  好朋友就要远去,到那里探寻自己的政治前途。分手之际,我对他说,宝剑是价值干金的东西,它象征着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我把它解下来送给你,这剑寄托譬我的良好祝愿,愿你能从此大有作为。

  5.指导朗读,提示:

  这是一首鼓励友人努力奋斗的赠别诗,语义诚恳真切,表达了诗人自己不愿虚度一生的抱负。

【古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设计15篇01-28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05-08

古诗教学反思11-11

古诗词教学反思05-15

礁盘教学设计|礁盘教学设计资料|03-25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2-10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06-13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03-26

《乞巧》教学设计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