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6 19:39: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3)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的炼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意境,修辞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中的爱情美

  二、教学重点

  能背诵全诗,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的爱情美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七夕节的故事导入

  2.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3.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十九首》简介

  4.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让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听录音、正音正字、解决重点字词

  (3)朗读指导

  5.品读诗歌

  (1)首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让学生齐声朗读)

  这两句的开头都用到了叠词,叠词的作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

  让学生翻译这两句话,起兴、互文

  明确:视点:站在地上、仰望星空——远景

  (2)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叠词:纤纤、扎扎,让学生翻译

  明确:视点:转移到银河之畔——近景、特写

  (3)七至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深入其内心(虚化)

  思考:为什么不说河汉深又宽阔,而说河汉清且浅?PPT答案

  (4)九至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让学生翻译

  明确: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替其审视与幽怨。

  6.重点考点

  7.主旨

  8.总结

  9.拓展探究

  与《鹊桥仙》(秦观)比较异同

  10.作业:背诵全诗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 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 、《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位于遥远之处,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请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探究: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知识点回顾: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织女摆动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译文:(因相思)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哭得泪如雨下)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之前我们学过《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十三能织素”,而织女是仙女,肯定比刘兰芝厉害得多,为什么还是会“不成章”呢?)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复:副词,又(一词多义。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提问四: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艺术特色

  提问五: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四、课外拓展

  1、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传诵。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下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鹊桥仙·七夕》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耳鬓厮磨。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9654;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お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9654;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9654;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9654;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9654;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诗。

  板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词、句、艺术手法)

  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3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

  (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

  (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

  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九)小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1把握诗歌的特点。

  2从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来理解古诗。

  3反复诵读,品味,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4抓住关键字词或诗句,以点代面。

  (十)当堂练习:(赏析《杳杳寒山道》)

  1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

  2赏析诗中叠字艺术效果。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不知时间变化,分辨不出春去秋来的感受,表达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融为一体。

  (十一)课后作业:

  1用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自学《归园田居》。

  2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

  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

  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

  6、艺术手法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

  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歌颂牛郎织女高贵、纯洁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吟来则韵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aoe》教学设计08-19

《咏柳》教学设计08-12

《氓》教学设计08-12

《观潮》教学设计08-11

劝学教学设计08-11

《猫》教学设计08-11

《掌声》教学设计08-11

《好朋友》教学设计08-25

《马诗》教学设计08-12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