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5 09:58: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课,主要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章内容中重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我将复习设为两节,第一节重点讲解法。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我发现,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注意加强运算。总的设计思路较好,过程中有一个地方费时较多,主要是我没有吃透“课标”,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过程不应让学生推导,因为在此费时过多,所以最后的'小测试没来得及做。另为,在练习中解方程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比较,而是由我代办,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通过复习,我感到,在复习时一定要好好研究课标,吃透课标。另为,注意学生的分析,教师不要代办太多。

  看过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重要的是要学会背公式。除了最主要的求根公式你要背熟外,就是要学会总结不同方程解决形式。形如x+2bx+b=0,你要能熟练的将其变为(x+b)=0这样的形式;形如x+(a+b)x+ab=0的形式,你要熟练将其变为(x+a)(x+b)=0;再高阶的,二次项前面也有系数的,你也要学会变形。总之掌握将普通二项式变为两个一项式的`乘积是你必须要掌握的。当你变不了的时候,你就要使用求根公式来解决。

  方程类问题都是如此求解的。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核心,是使其转变为一次方程来求解。三次方程这是转变为二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的乘积求解。越往后越是这样。求解的主旨是降幂。使高次项变为多个低次项的乘积是求解方程的指导思想。可能你只是一个小学生或是初中生,你不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要去思考。我给出了解决的一般路径,但要熟练的掌握仍旧需要不停的解题做题,通过练习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并不难,相信以你的聪明与勤奋一定会早日掌握的。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3

  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找出a,b,c的相应的数值

  2、验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0

  3、当判别式的数值符合条件,可以利用公式求根。

  在讲解过程中,我让学生直接用公式求根,第一次接触求根公式,学生可以说非常陌生,由于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结果出现错误较多:

  1、a,b,c的符号问题出错,在方程中学生往往在找某个项的'系数时总是丢掉前面的符号

  2、求根公式本身就很难,形式复杂,代入数值后出错很多、其实在做题过程中检验一下判别式着一步单独挑出来做并不麻烦,直接用公式求值也要进行,提前做着一步在到求根公式时可以把数值直接代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详略得当,不该省的地方一定不能省,力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4

  本节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转化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第二课时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又进一步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配方,配方的对象是含有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其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式,配方的方法是通过添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构成完全平方式,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它,确实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后批改中发现学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利用添项来使等式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公式时,等式的右边忘了加。

  2、在开平方这一步骤中,学生要么只有正、没有负的,要么右边忘了开方。

  3、当一元二次方程有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时,在添项这一步骤时,没有将系数化为1,就直接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因此,要纠正以上错误,必须让学生多做练习、上台表演、当场讲评,才能熟练掌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5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初中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以问题为主线,解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灵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引入部分采用同一背景的三个小问题引入显得整体性和连贯性较强。从三个小问题中得出方程后问2(x-1)+20=100是我们曾学过的哪类方程?再问其他的方程也是一元一次方程吗?继续

  问:那它们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启发:如果给它们命名,将怎么命名?这样很自然就引入课题。再比如,为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设置6个方程,从中选出一元二次方程。

  再比如过渡到讲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将上题中最后一个小题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这样的使一元二次方程美观吗?从数学的整洁美的角度让学生明白需要把方程整理为左边按未知数的次数从高到低排列,且右边为零的'形式。对整理后的四个方程总结:任何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问a能取任何数吗?为什么不能取零?b 、c可以为零吗?进而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第二、本节课知识的呈现作了重大调整,不是以讲解为主方式也不是以单一的知识为线条,而是在突出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和结论溶于数学活动之中,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成了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成了“做学问”的过程。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实验、观察、讨论、归纳得到的。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不是我们硬塞给学生的,而是从巩固概念环节的6个方程中的最后一元二次方程作为衔接入口,现在要给它们洗漱整理后统一着装,要求使方程的左边按未知数的次数从高到低排列,且右边为零的形式,这样的连接比较自然。在这个整理活动之中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归纳,讨论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再比如过度到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概念时,利用了前面练习的最后一个小题的方程,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就是这个方程中x的取值,这样既引出了解的概念,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困惑:

  一、情景创设时的4个例子中,最后一个与前面三个没有任何联系,当时没有认真考虑设置与前面类似的背景。说明备课时还需认真,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来不得半点马虎。

  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说是为了方程的整洁美,我感觉不妥,应该怎么解释,还需要同行与专家的指点。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a为什么不能等于0,我觉得教学中缺少学生的自我领悟,也就是缺少一个合理的学生活动的过程。

  四、小结时比较死板,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6

  本节课从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所列方程的观察,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自然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既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又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计过程中,不过于强调形式化的'定义,也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能辨认一些概念即可,最后出示的一个实际问题,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实际价值,同时也为下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的学习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与能力。

  本节课教学,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分层作业中必做题巩固本节课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选做题密切联系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了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可能蕴涵某些数学知识的现象,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意识。通过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探究现实世界,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7

  (1)一元二次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引课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根据学生应用勾股定理时所列方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所列方程的解法展开讨论,进而获得开平方法。引课时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如何配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进行这一块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巩固、应用配方法时,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讲到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情况,从方程的配方讲到代数式的'配方与证明,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编排螺旋式上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8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比如说,在学习增长率问题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1)一个车间二月份生产零件500个,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10%,三月份生产-----------个零件,如果四月份想再增产10%,四月份生产零件-----------个。如果增产的百分率是x,那三月份和四月份各能生产零件多少个?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在做习题7.12第2题时,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在比如学习最后一个例题时,面对那么多的量,并且是运动中的量,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9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比如说,在学习增长率问题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一个车间二月份生产零件500个,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10%,三月份生产-----------个零件,如果四月份想再增产10%,四月份生产零件-----------个。如果增产的百分率是x,那三月份和四月份各能生产零件多少个?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比如说,在做习题7.12第2题时,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在比如学习最后一个例题时,面对那么多的量,并且是运动中的量,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0

  本两周继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我现从方程的应用来反思如下: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本章节的应用基本上是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不足之处。需改进的方面有: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P46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有些问题讲的过于快,理解较慢的同学跟不上。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这节课以有关于"动物园"的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有一元一次和一元两次方程),讨论这些方程的'异同,引出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引导下学生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后,从内涵到外延来加强学生对这些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都非常好。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了解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以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等。学生练习板书反映比较好。时间充足给出一个思考题进行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的求解出来,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非常积极。

  通过这节课的点评与自我反思,以后要在师生交流方面都下功夫,重视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加强板书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复习课,复习的思路是概念的梳理(方法的回忆)__实践(方法的选择)__应用(方法的`融合)。由于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所以整个课堂流畅、紧凑容量大。整节课充满着”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的获得新的知识。

  需要改进的方面:

  1、设计的问题太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消化。

  2、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课堂就应该交给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给学生,这样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3

  本学期第三周天荣中学的数学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很荣幸地是,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我上了题为《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公开课供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这次交流探讨中我获益良多,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本课的有效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

  一、 课后的总结与思考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这是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教师自己本身和听课的学生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学生是课堂教学实施之本,课堂实施是否成功还要看课堂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准备本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本课任教的班级是初三(8)班,这是一个平行班,在年级的平行班中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原有的数学底子较为薄弱,学生课后的学习习惯差,但是在课堂上,有老师的督促,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较为自觉地学习数学。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在本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小组讨论的问题讨论模式开展本课的课堂教学,而是比较传统地,让学生先练后讲再练这样的讲练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

  1、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体会“方程的解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能把新知识当旧知识来理解,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解方程,通过练习来复习用公式法解方程,并把结果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表格,通过表格直观自然地体会方程的解与b?4ac的值有关。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本课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附录一:

  (一)解方程并讨论方程的解与什么有关系?

  (1)、用公式法解:

  1)x?3x?1?0

  2)4x?4x?1?0

  3)x?x?1?0

  (2)、根据上述结果填写下表:

  思考: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

  2、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的知识要点:

  (1)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

  通常用“△” 表示;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

  3、师提出问题,学习根的判别式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借助根的判别式又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使我们“不解方程也能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

  例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2x?4x?35?0的根的情况

  (2)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一些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kx?k?3k?0,当k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让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有关的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

  5、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和讲评纠正一些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整节课的实施过程很顺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错,因为作为一个处于年级中下水平的平行班来说,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完成练习的B组题,有些同学还能做C组题,那说明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还很不错,能很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课也是一样,尽管本节课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看,都很尽人意,还有点意外的是,竟然那么多学生能完成B组题,如果C组题不是学生理解题意存在较大的问题外,部分的优生还能完成一道C组题。情况看起来真是形势大好,但是换个角度想,本节课我这样安排是否太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是否对新知的探索部分有太多的包办代替了,我应该更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归纳问题呢?当我在后期的迅堂批改中就感觉到的。而很幸运的,在后来的交流和探讨中,果真有老师给我提出了同样的建议。那样就更肯定了我的想法。

  二、课后的交流和探索。

  听课教师A:觉得本课的课堂流程过度很顺利,学生不象是年级中下的水平,无论是上课听课的情况还是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听课教师B:也有同样的感觉,学生能按老师例题的格式去做,做题的书写等都不错,但是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先让学生先尝试做了分层练习,体会根的判别式的作用,才与学生一起归纳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不知大家觉得如何?

  我的回应:其实,在准备这节课时,我也是希望在引入新课前,让学生自主用公式法解方程、填表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然后在进行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中,也是让学生先练,再小组讨论,共同归纳结果,在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但是又担心,这个班的学生原来没有很多地训练小组讨论,然后好象学生的能力也不怎样,给他们讨论不知道能不能讨论得起来,于是后来就保守点,还是想先老师说,学生在模仿做,这样稳妥点。但不过真的.,我在本课实施的后期也发现我真的是太低估学生的能力了,大部分学生能把中档的题目做完、做好,那说明本课的知识,学生不难理解。无论是从学生的能力看,还有就是课堂时间的安排下,都允许学生能进行充分地讨论。

  听课教师C:没错,我也赞同这样的处理,如果本课的知识点,知识的应用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索、体会、总结出来,必定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还有,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自己能这样学习数学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上完了,交流探讨也告一段落,我对本课的教学有做了进一步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了本课的

  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没有,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本节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回响本课的教学,我还是过多地注重地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尽管在分层练习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优生做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在课堂内容的呈现过程和内容探索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其实学生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交流中,可以硬性要求,先让小组中学习最薄弱的同学发言,再到能力较强的同学发言,这样,即可以使薄弱的同学有一种压力,一定要多思多想。还可以通过组间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

  还有,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看老师怎么发掘而已,不要太主观地一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四、本棵教学的重新实施情况。

  经过对本课的反思,我又在另外的一个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实验,就是:

  1、让学生自主用公式法解方程、填表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从上述解题中你发现什么规律?方程是否有根与什么有关系?”;

  2、然后在进行对“根的判别式的作用”中,也是让学生先练,再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根的判别式的作用”;

  3、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学生发言活跃,做题的情况是,大部分完成B组的两道题,学生的答题书写不是很规范,但是从学生最后的自我归纳:“本课你学习的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对根的判别式的理解清晰,对它的作用也很清晰。而对解答过程书写不是很规范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后续的练习课中得到纠正和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扼杀孩子的学习机会”,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予以学习的机会和希望。

  什么样的教法才能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对每节课进行要求。

  教师应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活动和反思,我更觉得,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球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难点: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关键:从积分表中找出等量关系。

  教具:投影仪。

  教法:探究、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用投影仪展示几张比赛场面及比分(学习是生活需要,引起学生兴趣)

  二、引入课题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课本106页中篮球联赛积分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 用式子表示总积分能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某队的胜场总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么?

  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师:要解决问题①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榜中得到负一场积几分么?你选择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

  生:从最下面一行可以发现,负一场积1分。

  师:胜一场呢?

  生:2分(有的用算术法、有的用方程各抒己见)

  师:若一个队胜a场,负多少场,又怎样积分?

  生:负(14-a)场,胜场积分2a,负场积分14-a,总积分a+14.

  师:问题②如何解决?

  学生通过计算各队胜、负总分得出结论:不等。

  师:你能用方程说明上述结论么?

  生:老师,没有等量关系。

  师:欸,就是,已知里没说,是不是不能用方程解决了?谁又没有大胆设想?

  生:老师,能不能试着让它们相等?

  师:伟大的发明都是在尝试中进行的,试试?

  生:如果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14-x)场,让胜场总积分等负场总积分,方程为:2x=14-x解得x=4/3(学生掌声鼓励)

  师:x表示什么?可以是分数么?由此你的出什么结论?

  生:x表示胜得场数,应该是一个整数,所以,x=4/3不符合实际意义,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

  师:此问题说明,利用方程不仅求出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推理判断,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还说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方程解得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拓展

  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师:我们可以从积分榜中积分不相同的两行数据求的胜负一场各得几分,如:一、三行。

  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学生试说。

  生:设胜一场积x分,则前进队胜场积分10x,负场积分(24-10x)分,它负了4场,所以负一场积分为(24-10x)/4,同理从第三行得到负一场积分为(23-9x)/5,从而列方程为(24-10x)/4=(23-9x)/5。解得x=2,当x=2时,(24-10x)/4=1。仍然可得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三、巩固练习

  已知某山区的平均气温与该山的海拔高度的关系见表:

  海拔高度(单位:m)

  100

  200

  300

  400

  平均气温(单位:℃)

  22

  21.5

  21

  20.5

  20

  若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18℃20℃(包括18℃20℃)的山区,请问该植物适宜种在海拔为多少米的山区?

  学生分析题意,思考,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小议,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四、课堂小结:

  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再让一个学生全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08页8、9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借球赛积分表问题传授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探究的问题比前几节的问题复杂些,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本节的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的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是难点,教师要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作为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但教师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5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本节的图象解依据了这个道理。”因此本节需要迅速画出图象,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而我的失误也主要发生在画图象上,在喧闹声刚刚平息后在九班开始了这节课。课堂需要的课件无法用内网传递,我只得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借机我跑到一楼用软盘把课件拷过来。或许这节课的例题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我对学生疑难处加以点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会调动起来,昨天看的文章了说注重学生的想法,体会。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过我担心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还是以我讲授为主,讲后学生进行训练。在讲的过程中犯了一个画图错误,2X-Y=1化成了 Y=2X+1,并用几何画板作出了图象。这种低级错误竟然我没有看出来,后来学生给我指出来了,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出错了,低着头嘀嘀咕咕,我对着电脑是否重新画呢,时间不多了然后转入了例3的讲解。

  一个小小的笔误,虽然不是知识性的错误,不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低下,但这种粗心造成的错误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不光彩的一页,看到个别学生眼中不屑的表情,我忍了忍心里的怒火,不能在课堂上训斥他们,错是自己酿成的。 以后一定注意课堂的细节,借机课下我要强化对学生的细节教育,不要在做题过程中出现我所犯的低级错误。

  关注细节,完善课堂和各个环节,不留遗憾,提高质量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元一次教学反思12-01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3-10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孔子教学反思12-18

gkh的教学反思12-24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