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30 11:10: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祖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

  《我的祖国》选自《快乐生活》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祖国,知道北京是首都,知道要热爱祖国。

  为让学生较好的了解祖国的相关信息,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让学生切身感受祖国的美好河山。课上,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我国的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包括有趣的游戏、直观的课件演示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力图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将活动过程最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A组学生基本能够知道祖国的名字,知道北京是首都,并且知道要热爱祖国;B组学生能够知道祖国的名字,能在老师提示下知道北京是首都,并能跟着老师说一说要热爱祖国。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从而整体达到了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上好一节生活适应课,需要教师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为了准确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但是本节课仍存在很多问题:

  1、B、C组学生大多无语言,无法利用言语检测其到底对知识的掌握如何,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判断。

  2、大多数学生对于“热爱祖国”不是很理解,似懂非懂,只能跟着老师说一说,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个别学生祖国与首都分不清,今后还是需要多说。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2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一、阅读

  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

  二、体验

  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

  “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

  (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

  (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

  三、对话

  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

  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反思: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学符号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获得切实的提高,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3

  说实话,这节课我很早就相当熟悉了,它描写了宋庆龄在读中学时,针对一位美国学生提出的中国“被历史淘汰了”的言论所做的辩驳,表达了宋庆龄爱国的情怀。

  正因为自己太熟悉了,所以觉得很简单,就没有提前准备,就这样一直推到了上个星期天,当我真正深入了解这篇课文时,才发现并不向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篇课文的出彩之处就是宋庆龄说的那两段话,怎样才能把这两段话讲解清楚并做到层次分明,让听课的'老师一听就能明白呢?当时很困惑也很慌乱,怎么写也不满意,直到周一中午,思路才出来,但是成稿之后才发现教案设计的很乱,知识过于琐碎。所以我认为我这节课上的不好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准备时间不充分,修改不到位,没有和有经验的老师在一起交流;

  2、没有深入了解文本,只体现了一个表面;

  3、在语文课上,功夫下的不够深,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缺少学习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上课的前后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弥补缺点,让自己有所进步!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4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以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的,主要写了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生送别时,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在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在祖国地下,爱国之情一览无遗。

  根据课文的主题,我觉得只有通过充分的朗读才能感知这浓浓的爱国之情。比如埃斯内尔对肖邦说的话,肖邦的举动,肖邦的忘我的工作,等等,都需要好好地品读。我们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朗读和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肖邦的忧伤和愤慨,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文中有两处值得提醒学生的地方,一处是埃斯内尔送肖邦祖国波兰的泥土的蕴意,第二处是肖邦让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意义,学生们通过品读,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课堂内外我都进行了拓展延伸,比如介绍爱国志士,引导学生阅读爱国情感的文章,学生们被文中深深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对爱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5

  今天,我与学生学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是第一课时。在课中,我觉得有三处处理得比较好。

  其一是学生字“肖”时,我让学生交流了“肖”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学生知道另一个读音读“xiào”,也会组词“惟妙惟肖”。我就告诉学生在读“xiào”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像,一个指相片、图像,比如“肖像”。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不读“xiào xiàng”应该读“xiāo xiàng”。我没有立即下定论,而让他们去查字典。结果一查,发现字典上果然是读“xiào xiàng”。于是,我说,老师也一直以为是读“xiāo xiàng”。老师在课前也去学了生字,在查字典时,发现这个词读错了,就纠正了过来。我想,通过查了字典,你们也应该记住这个词的读音了吧。以后我们读词,可不能想当然,要勤查工具书。

  其二是在让学生交流“逝”的字义时。一位学生说,“逝”表示死。另外一位插嘴说:“是用于表示对死者的敬意。”我知道她查了字典,但对这句话,她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于是,我说:“通常我们会说某某人死了,某某动物死了。而如果是我们敬仰的人死了,我们会说逝世。那么死,还有哪些说法,分别用于什么人?”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牺牲,用于英雄与烈士。”“驾崩,用于皇帝。”“圆寂,用于寺庙里的法师。”……我说:“同学们,你们看,对于死,有这么多词来说。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呀。我们平时要多注意积累与辨别,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其三是在学第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问题。一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他的同学不离开波兰,而肖邦却要离开呢?”问题提出后,我问其他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人举手。于是,我肯定这位学生提了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于临近下课,我就把问题存着,让学生课后好好去研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3、4自然段,了解肖邦在国外所做的`事,从而让学生明白肖邦很有音乐才华,他的工作就是创作与演出音乐。他的音乐给波兰人民以信心与力量,他是用音乐在救国。从而让学生明白肖邦如果待在国内,一定会遭受迫害,所以他不得不离开波兰。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6

  这是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这类型的课学生们很喜欢,而且课文本身的教学目标比较清晰,教学内容容易理解。

  成功之处:

  本篇课文重点就是要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描述最后表达作者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前播放音乐对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有个简单的熏陶。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重在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指导读好了六个排比句,读出气势。在理解“为什么把祖国比做摇篮?”让学生想一想,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舒服!他们在摇篮里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幸福!

  第二小节让孩子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对于第二小节的讲解要稍微细致点,因为这节内容对祖国的刻画是极其细致和精美的,祖国的大好山河、祖国的雄伟壮丽都在这小节内有所展现,此小节要求背诵。通过分析“举手能摩天”和“撒开珍珠串”、三峡、泰山有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景色的美才能萌生喜爱之情。

  第三小节指导孩子深情地进行朗读,读出亲切感,表达出作者作者建设祖国的愿望 如“给妈妈做件衣衫”一句,先让学生说说“妈妈”实际指什么,再指导学生联系作者给祖国设计宏伟蓝图,决心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来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多么形象,多么感人。

  第四小节读出对祖国地深深依恋之情。逐节引导学生通过真切地、充分地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诗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启发学生体会省略的内容,从而丰富诗歌的内涵,感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不足之处:

  这节课时间搭配不合理,讲第一小节占用时间长,导致时间不够用。其次,课堂虽然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但不够充分,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理想。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7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出示生词让他们读,增强记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让孩子们看地图,增强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课前预习过的孩子能说出很多课外知识,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带着自信和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再次,我让孩子们自学课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读,让孩子们感受“书要多读,每次的感受不同”。交流的问题的空间很大,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发挥。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肯定有不理解的`词,教师可以让别的'孩子解释,趁机把“太平洋、福建、台湾”等词写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昂首挺胸、假若”等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可让孩子做动作、讨论解决。另外让孩子交流带来的图片,一方面让孩子感受祖国之美、之辽阔,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从小培养搜集资料的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写话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如对孩子的写字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中没有展现,对学生的评价也过于单调等等。

  这节课让我懂得了语文课不仅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8

  9月13日 星期一 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切入口就在爱国。所以今天教学时,我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肖邦之后,紧扣爱国不放,让他们找出课文中能证明肖邦爱国的表现来。学生自由读,深入课文寻找每一个细节,最后得出这些地方表现出肖邦是爱国的:

  1、悲愤 在亡国这后满怀悲愤;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

  2、留恋 在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接过老师的特殊礼物之后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所表现出来的缠绵。

  3、思念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4、四处奔波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5、至死不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整个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读中寻,寻中思的过程中度过。有了今天的基调,我们明天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肖邦如何爱国。

  再通过读来品味他的具体行为与思想。20xx年9月14日 星期二 晴转雨 (受台风影响)《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阅读,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体验,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对话 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这次教学也有遗憾,如果有《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音乐,我想效果会更好!

  20xx年9月15日 星期三 阴转晴今天的教学中觉得有两处引得较好:作为爱国的音乐家的肖邦,他对祖国的任何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抒发的,起义华沙失败了,他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试想如果起义成功了,他会如何创作?(有学生说:《革命胜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颂歌》、)就在他们渐渐兴奋的时候,我语调沉了下来:然而,真正的结果是起义失败了。让他们感受了一种情绪的起落。不但没有冲淡主题,反而使主题的效果更强烈了。进一步再引: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音乐家吗?(有:聂耳、冼星海、刘天华、乔羽)另我将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我抓住了奔波这个海面上的一角:为了生计,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争取一些演出的机会、甚至可能在街头演奏、做别人家的家庭音乐老师等等)那么,肖邦又在为祖国奔波什么呢?(学生真的探寻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寻找在巴黎的波兰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进行演讲;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兰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恶;他义演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这种冰山的追寻使得学生对下文中肖邦对他姐姐说的话理解起来就有了更深的体味。在学生最后的集体诵读中,这份情感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喃喃地又使语调变得低缓而深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使得他们对这原本陌生的主题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9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课堂遭遇了如此“尴尬”?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室里没有了“小手如林”的“感人镜头”、没有了回答问题时“欢呼雀跃的兴奋场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我们做教师的也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对学生满怀信心的希望?

  1、对诗歌知识的讲解很少,学生“无章可循”。

  诗歌讲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学生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的。平时在教诗歌的时候我们总是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心服口服”,表面上看起来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学生对这样写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换一种说法去写了,怎么看都觉得还是原文写得妙。

  2、学生的品行和身体并没有一起成长,我没有起到模范作用。

  现在,八荣八耻歌可以说谁都会唱,但真正心中有爱,行动上有落实的学生又有几个呢?我们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让他们的身体和品行一起成长了,我实在不敢苟同。看看吧,口中唱的是一套,做的却又是一套的人大有人在,对祖国的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形象可感的语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还谈何有感而发呢?

  3、学生对诗歌的练习少,没有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把话题作文当作学生练习的主题,很少有在诗歌方面强化训练的,平时的诗歌教学也多以朗诵、欣赏、品味为主,再加上有些诗歌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从诗歌中找到适应自己的那份感觉,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写作也很重要,如果课前教师能精心准备几个这样的开头,我想会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的。

  整堂课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全符合教学设想。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主线清晰明朗,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教学进程张弛有度;其次,教学语言较为凝练,基本上做到“用诗意解读诗意”,给学生以审美的提点,也为课堂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再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听、说、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训练,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课外拓展,如果时间允许,拿一首较为浅近的新诗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可能更完整。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0

  本该是一堂公开课,但由于个人原因,只能当成一堂普通课堂来讲,但我是按照公开课准备的,所以上完这节课后还是有些反思。下面就是我的个人意见。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

  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围绕“宋庆龄的两段话”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她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并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待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只听他们有的说:我认为宋庆龄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从他说的那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还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知书达礼,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你看当她听那位美国学生的回答时,她虽然很不赞同,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那位同学的发言……听听,阅读教学的确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想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思维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虽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要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学到家。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1

  教学这一课时,我能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课文的重点掌握得较好。大致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自读课文,说说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能顺利地答出:年轻、杰出、爱国、音乐家。

  二、从哪儿可以看出肖邦是个爱国的音乐家?

  “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三、抓住课文最后一节——“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此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表达的欲望特别强烈,不少学生说得很动情、很在理。真让人觉得学生很懂事、很可爱!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2

  今天我很幸运,校长光顾了我班,和大家共同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虽说课前有准备,但对于这类脱离学生生活的课文,空洞的说教很难唤醒学生与文本间的共鸣。我只能尽我所能,让学生融入文本。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对于第二自然段“师生送别”这一场面处理得比较成功。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作了些调整,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根据提示对段落进行分层。而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情境。

  如:在教学“咏唱送别曲”时,我引导学生运用角色体验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送别人群中的一员,你会对肖邦说些什么,并要求用上“即使你远在他乡,xxxx。”的句式。在教学“赠送银杯”时,我用引读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面对老师、同学深情的歌声,面对老师埃斯内尔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自始至终,肖邦始终没说一句话。他真的无话可说吗?假如你就是此时的肖邦,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畅所欲言,真正走进了肖邦的内心。

  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太多,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定教,让教为学服务,值得我的深思。说真的,如果教一篇课文,让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师讲为主,其实很好上。但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理解一篇课文,而是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课文,学到方法最重要。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3

  “有舍才有得,得与舍是辩证统一的。”这是教研员看完我这一课后对我最有启示的一句话。

  为了把教学设计精彩的地方都展示出来,我在教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前的铺垫中加入了四二拍和四三拍听辨找孩子和找妈妈的环节。在教研员的指点下和后来我在其他班的试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确实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应该直入主题将本课的闪光点──排字、学歌及情感处理发扬光大。

  以前我总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跟他讲爱祖国、骄傲自豪地唱,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因此在情感处理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举例子,如:会演奏某种乐器,会某种别人没有的本事,或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在唱歌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认为自豪的事情,把他们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情感带到歌曲的演唱中,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

  教研员建议我不要绕圈子,直接用歌曲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叫我处理得太小气了。开始我不太理解,总觉得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出发逐渐过渡到对祖国的热爱,怎么会成小气了呢?

  后来我又在其它班级以及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试上,这次我把重点放在对歌词的理解处理上。如:第一句“中国有条大江”我介绍了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其长度位居世界第三,其流域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学生听后惊奇得瞪大双眼。我看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马上问:“长江够不够大呀?”学生齐声有力地回应道:“大!”在这种氛围下唱第一句效果就好多了。第二句唱到长江名字时的`自豪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句我把重点放在了“源远”上,当学生了解到长江从远古时代久已存在时,再唱这一句时自然就带有着古老的气息。

  最后一句突出“我”,把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进一步升华。“家乡”一词学生易唱得扁、窄。我就给学生分析:家乡指的是祖国的大家,而不是大连或是你自己的小家,所以要唱得宽、广、深一些。经这样一分析再加上师到位的范唱,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当听着学生动情的演唱,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教研员“用音乐本身去打动学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前在处理歌曲时将情感抛到一边,不厌其烦的逐字逐句的范唱纠正,总抱怨学生不用心,每一处都要讲上好多遍才能收到效果。而思想教育也只是在课的最后贴标签式的提一两句,只是走形式而已并没有收到实效。

  在这首歌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情感与咬字、吐字还有思想教育三者融为一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对歌词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情感的调动又促进了咬字、吐字的良好效果,思想教育便在学生动情的演唱中无痕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三维目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的层面上,而我们以前的错误却是把知识技能放在主线上,所以才造成今天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要想让课改真正见到实效,教师必须先从理念上转变,然后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有了更真实直接地认识之后才能使自己在理论上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因此,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双管齐下,同时还要不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二者能相互促进。只有这样,课改才不会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走走形式喊喊口号而已,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真正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4

  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是一年级的一节唱歌课。由于一年级刚刚入学,识字量很小,对于本课陌生的字词又多,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读句的基础上,教词,认字导入本课,对于本课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差,所以在教学开始我以《国旗国旗真美丽》《大雨和小雨》歌表演作为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起到了良好的练声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读歌词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差,认字的数量更是有限,为避免学歌词囫囵吞枣的现象出现,在歌曲教学时,我习惯把歌词抄到黑板上,虽然麻烦些,但教学歌词时学生看的很直观,别看低年级学生识字水平有限,读字认字的速度慢,但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这么多年的教学,我也是小有收获。认读歌词这一教学环节,我会请学生当 “小老师”,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本节课我还是请学生当“小老师”,请认字多的同学到台前领读。我的话刚说出学生们是大力支持,好多学生举手,不管是领读的学生还全体学生读的都特别认真,因为我知道学生们都想到台前过“老师瘾”,教学的这一环节确实刺激了学生认真读歌词的这根神经,认读歌词顺利完成。

  三、多听,绝对培养学生的旋律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试想,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琴声,没有音响的参与,那教学会多么没有生气。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教学,我经常会让学生多听,多感受,经常带领学生跟音乐动起来,让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或是随音乐轻晃身体等等,鼓励学生用身心去感知音乐,这样,学生慢慢地就读懂音乐了,慢慢也知道欣赏音乐。但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到位,因为我教学时的目的性不够强,对学生的引领不够,这一教学环节我还需要加强。

  四、合理运用道具,辅助音乐课教学。

  本节课,我利用了地球仪等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歌的欲望,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地图也同时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效果就会更好了。本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看、摸、找等环节,学生认识长江、黄河比较形象、直观。当学生在地球仪上找长江、黄河时,课堂纪律稍差了一点,我感觉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点差,尤其是课堂语言没有跟上,以后这样的环节应该细化,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加强。

  五、理解歌曲就要从理解歌曲的字词入手,只有理解了歌曲学生才能有感情演唱出来。

  本课,我肤浅的带领学生理解了个别字词的含义,带领学生认读了歌词,但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看还很不够,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还是欠缺,尤其备课中有些亮点的地方处理的粗枝大叶,如果在这些问题上细心备课,我想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上的感染,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提升定会不无裨益。德育教学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所谓润物无声。

  本次教学,我觉得不足之处很多,我应该注意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语言上不能做到精炼、准确、有的放矢,但令我高兴的是,我在教学中敢于让学生表现,请学生到台前大胆完整演唱歌曲,敢于面对现实,接受学生的表现,在教学中我的自信在逐渐提高。经过检查学生,我得到了第一首信息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演唱歌曲,虽然本课陌生的字词较多,但学生能够跟琴演唱歌曲,学生歌唱水平有了不小的进步。

  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寻着提高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比如歌唱,可以让学生互评,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学生学会聆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那么在音乐教学中适时的渗透“听”的教育对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终将受益。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15

  成功之处: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重点是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然后重点放在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上。特别是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先让一个学生读其它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同学来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情况,开始学生不会评,举手的同学很少,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这位同学重读了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停顿,你认为他这样读恰当吗,为什么这样读?你能试一下吗?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找了最佳的方案,然后根据同学们的提议学生再来读。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们就慢慢地读出了效果。

  不足之处:

  这节课时间搭配不合理,讲第一小节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时间不够用。其次,课堂虽然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但还不够充分。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教学反思01-26

我们的祖国真大教学反思12-07

《我选我》教学反思04-09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5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2-11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4-02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2-25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05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