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3 20:44: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0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0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已经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观察猴子吃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审视0的认识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较成功,但离预设的目标还差些。课后总结了一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故事导入法导入新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基本上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2、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0,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是学生真正的理解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这堂课不足之处有:

  1、用手提电脑播放课件,画面太小后面的'学生不容易看清楚。

  2、对于“起点”这个0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还不是很明白。所举的事例:运动会上的起跑,和跳远的起点这个事例,因为学生年龄小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所以教学在这块有缺陷,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0的认识教学反思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

  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猜硬币”这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 、“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反思三: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认识教学反思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0的认识教学反思4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用一朵云朵把他们遮住一部分,让学生猜出他们各自是什么图形并说出理由。引发思考:你认为角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猜想角是尖尖的、直直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充满期待。

  在教学时,我故意画出两条不是从顶点出发的直线,问学生这是角吗?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言描述方面能力弱,学生知道却无法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描述,此时我引导学生问:这两条直线从哪里开始画?学生顿时反应应该从这个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

  在探究角的`基本特征的环节时,我创设了折角和比角两个环节。在学生尝试折角后,让学生谈谈你是怎么折的,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当我出示边比角长的角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都认为边长的角大,经过一番引导,让学生说说哪里是角,从中让学生明白,不管边有多长,角的弧度线没有发生变化。其实在教学到这步时,可先导入问学生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引导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完之后再来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更水到渠成,而不是教师强塞给学生的知识。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在教学完本课时后,我觉得研究教材很重要,只要我们吃透了教材,我们教学设计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

0的认识教学反思5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0的认识教学反思6

  从经历备课到磨课再到讲课,评课虽然不到两个周,自己所得到的收获真的很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耐心的给我指点迷津。当我反复斟酌自己所上的这一节课,认真思考诸位老师们给我的意见后,深刻认识到自身很多方面的不足。对此,反思有如下几各方面:

  1.我对于学情分析的不透彻,不全面。由于以前接触的都是高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明显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我都不熟悉,如孩子的兴趣爱好,最近发展区等等都了解的不够,很多时候我没有做到换位思考,总是在以自己的陈旧观念来判断孩子的.认知与领悟性。整节课给学生放的空间不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一直在动和说,反倒是学生本应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却变成了旁观者,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解放。孩子被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思维得不到发散。所以整节课的课堂氛围不活跃,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导致课上的越来越乏味。

  2.对教材剖析的深度不够。以致在讲解部分内容时含糊不清,表达的不明确。对于一年级的课本,表面看着内容很简单,但要将简单的内容授予学生,对自己来讲真的是眼高手低。尤其是第一次接触一年级教材,以后我更要去反复斟酌每一细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授予方式。

  3.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脱离与实际,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在“0的认识”这节课中,本应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切身的实际操作,感知生活中的0。可我却并没有给孩子自主性,而总是拽着他们,没有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4.课堂的组织能力有待大大提高。如何将整个课堂组织的井然有序,按照自己预设好的路线进行,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内容。课堂的组织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要多多借鉴,多多思考和学习。

  我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以后我会虚心请教,深刻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每段路,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0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从学生们兴奋的表现中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喜欢这样轻松而且生动的课堂。本节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将小猴子吃桃子的经过播放出来,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捕捉到了故事中的数学信息,从而掌握了0的数学意义,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本节课另一个亮点是能够通过让学生找出身边的“0”,教师给予及时肯定,鼓励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的精神,也许学生也就从此刻开始拥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然而,这一节课并不是一节完美的精品课。审视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效果上看还不是很有效;手段比较单一;教育机制并不很及时、适时,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课堂常规管理不足

  那个时候,我是一名刚刚踏入低段教学的数学教师,面对处于幼小过度时期的一年级孩子,我甚至有些束手无测,而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使得我这节课在开始初期用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在维持秩序,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

  2.课前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动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学生的主体性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教师仍然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例如:在讲授“0的起点的含义”时,学生说0可以表示开始,而教师硬是要强调应该用“起点”二字,这样,部分学生在一节课下来仍然不改往常的叫“开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被教师强调的不知道改如何说是好,此时,我也没有给这部分学生做个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得最后总结的环节出现脱节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刚开始,不仅是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也是我转入低年级教学的适应期,同时也是我从教道路是上的一个巨大挑战期。总之,我要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与同事们,是他们教给了我好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更感谢与我朝夕相对的孩子们,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给了我成长和锻炼的天地,今后我还继续在孩子们的帮助之下丰满自己的教学羽翼, 这几年来的蜕变让我成一个青涩的执教者成为一个助学者,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教学的奇迹!

0的认识教学反思8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上完课后,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从整节课来看,组织教学较以前是有明显的改善了,学生也能基本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好的去学习,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能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手上拿了几颗糖,让同学们猜。一个糖也没有了,用0来表示。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高。

  但仔细回忆整堂课的管理,从策略上来看,还不是很科学、合理;从手段上来看,还比较单一;从调控的时机来看,还不是很及时、适时。我认为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之所以这样,我想主要是由于教师“导”的不成功,如:教师在引导孩子观察三幅图并说出“三句话”的环节中,设计的本意是:教师引导――半扶半放――完全放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急于让学生说出预设的答案,所以很多时候“不敢放”,也没有放,很多时候还抢了学生的话,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没能很好实现,没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孩子!

0的认识教学反思9

  教学《0的认识》前,学生已学习了1~5的认识和5以内的加减法,初步感知到了数字的大小。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0可以表示没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学会写0,初步感知0比1、2、3、4、5都要小。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教学,步入数学的殿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吸进神奇的数学乐园是每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课中,创设儿童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也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道亮点。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顽皮又聪明,最喜欢吃桃了,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现一只小猴子。

  接着出示盘里装了2个桃。

  师:有几个桃?用数学几表示?

  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2。

  动画展示小猴吃掉了一个桃。

  师:现在有几个桃?用数字几表示呢?

  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1。

  动画猴说:桃太好吃了。小猴又吃掉了这个桃,这时候小猴望着空盘子。

  师:盘里还有桃吗?

  学生回答后,师:盘里一个桃也没有,空的,又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学生开始找自己的数字卡,有学生 举出0的卡片。

  师:你为什么用0表示呢?

  生:一个桃也没有,就是0,0表示没有。

  师赞赏学生的说法。

  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0的认识。

  师拿出1支粉笔,让学生说数,又拿出3支粉笔,让学生说数。师拿出一个空的粉笔盒,问:盒里有几支粉笔?

  发动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或文具,表示数0。

  有学生把铅笔盒里的铅笔藏起来,表示0支铅笔。

  有学生握紧拳头,表示伸出0根手指。

  同桌学生活动,想办法用身边的文具、物体等表示0。

  反思: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师运用桃、粉笔具体的实物表示数字的含义,一步一步,抽象出数字0表示没有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桌活动,想办法表示0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身手得到展示的机会。

  片段(二)

  师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字。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数字几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指着直尺上的0和其他数,依次向学生讲解: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直尺上的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师:直尺上的0起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尺量东西时,首先要把尺上的0对齐物体的一端,这时0就表示起点。用尺试着量黑板擦,0对准黑板擦的一端,用尺量铅笔盒该怎样量呢?

  让学生上台试一试。

  师:原来量物体长度时,先用直尺上的0对准物体的.一端,0就是起点。

  师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0表示起点的含义。

  屏幕显示运动员赛跑时,准备起跑的一刻。

  师:跑步时,起跑点就是0。

  屏幕闪动起跑线,旁边出现文字:起点0。

  师:同学们立定跳远时,起跳时在脚尖前划一条线,这条线就是跳远的起点,用什么表示?

  学生回答后,师:各小组想比赛立定跳远吗?

  跳远前要准备什么?

  生:起跳线,也就是0起点。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0起点纸条,各小组贴在教室的地面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立定跳远。

  说一说,谁跳得远。

  接着,师组织学生上位坐好,放轻音乐,让学生稍作休息。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

  生1:我家水表上有好几个0。

  生2:电子钟上有0。

  生3:高速公路出口,大牌子上有0。

  生4:电话机上有0。

  师:0这个数字,像我们学过的1、2、3、4、5一样,在我们周围经常看到,也经常用。留心的小朋友还会发现0的各种用途。我们在生活上多观察,多思考,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反思:

  0表示起点的含义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先用常见的直尺上的0,讲解0的作用,量物体时的起点,并让学生初步感受0比1、2、3、4、5都小。然后用起跑线,0起点进一步揭示这一含义。再让学生活动起来,比赛跳远,亲身体会0起点的含义。在跳远比赛中,以动促思,使学生在身体运动中理解数学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到0,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0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 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 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1)0的含义;2)0的书写;3)0的有关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我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1:1:2的比例。

  从整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在巩固“0表示没有了”的时候,我设置了“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猜我手里的硬币有几枚——硬币一枚也没有,用0表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2。重难点突出。在突破难点,即理解有关0的叫减法的算理时,我反复问学生“这表示什么?”让学生再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学生比较容易消化。

  但是从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来看,师生的'互动有些僵硬,似乎学生说的比较少,而我说的比较多,学生在听老师说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转移,因而后半堂课明显感到学生有些疲倦与力不从心;引导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我的提问有些茫然不知所措。“0的书写”一块,由于投影仪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常出现书写错误并未完全呈现出来;“0的有关加减法”一个模块,学生对于减法学习之后的加法学习产生了负迁移,而我对于这部分考虑的不够周全!

  但是,让我特别感恩的是,在几次磨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指点,对我的帮助很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的呈现遵循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说学生听”转换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说”;在语言上也尽量精简,说得太多反而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学习方面,我将继续向同事与组内成员交流学习,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

0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理解0的含义。

  2。、规范0的写法,让幼儿能够正确地书写0。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规范0的写法,能够正确地书写0。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实物、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宝宝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

  (二)情境引入

  (1)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0表示没有

  1。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生:小猴,吃桃。小猴子发现了一盘桃子,可高兴了,看盘子里面有几个桃子呀?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2)小猴子肚子饿了,吃掉了一个桃子,还有几个?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什么都没有了,那我们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结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2。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哥哥手里有几个气球?哥哥不小心松开了手,2个气球都飞走了,那现在他的手里还有气球吗?没有气球了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笑脸

  小结:“0”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字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的意思,像之前的.例子一样。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数字“0”,那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0”?

  (三)故事导入书写“0”

  1。有一天呀!毛毛虫要和它的好朋友进行田字格赛跑,它要经过这几个地方(上线、左线、下线、竖中线)毛毛虫从上线起点开始,向左跑经过左线,到达下线,中途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跑,最后到达竖中线,然后回到了起点的位置上线。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毛毛虫在田字格赛跑中的路线像数字几呢?

  2。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0。你能说说0像什么样吗?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的0像圆圈吗?(有点像)

  0没有那么圆,有一点长,有一点扁,像个椭圆。

  师: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给数字宝宝0编了一个儿歌,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的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把它写的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在上线偏右的地方碰线,在下格左线的中点处开始转弯,在下线偏右的地方碰线,起笔在上格右线的中点。(从上端正中偏右起,向左画弧,虚线以下碰左线,再碰下线、右线,画成一个斜斜的椭圆,向上回到起笔的地方为止。)看,写出来的线多圆滑呀。

  3。小朋友们还记得毛毛虫田字格赛跑的路线吗?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把毛毛虫赛跑的路线画一下(书空)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身边的纸,把纸中的数字0描一下,比一比看谁描写的美观整齐。

  回顾反思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认识了数字的新朋友——0。生: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还学习了怎么写0。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表示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0表示,“0”还有很多的含义,请小朋友们去找找生活中的“0”,它还表示什么含义。

0的认识教学反思15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 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认知起点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教学设想中,我是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在对四边形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对四边形的学习是由教师的告知 “象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边形” 引入的。而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可见,后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对四边形特征认识的深刻性方面优于前一教学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则源于课前调查,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科学预设教案的基础。从这一节课的前后不同设计中,我感受到把握学生起点应该包括把握两个起点:

  一、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这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前面的课前调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

  1、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看似准确“四边形有四条边”,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在问卷所画的四边形中有画四条曲边的、也有画成四条边的不封闭图形可看出。

  2、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中29%的错误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学生对四边形一无所知或无所不知都是不科学的,当然这样的认识必将导致预设教学程序的不科学与教学实施的必然失败。本节课中,学生是在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中不断修正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改变了第一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心理指向?是处于“悱愤”状态还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在前面所描述的.师生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所以他们对这节课的反应是“那简单……”,觉得自己会了,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如果我还是按照原先预设的“告知”方法上这节课,学生对这节课一定毫无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原有认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中没有教师的生拉硬扯、学生的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是真实的,学习也是真实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有学生的很多精彩:一位学生的委屈投诉:“我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因为我的这个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直角。是这位同学错了吧!”后面分类教学中另一位学生的直言不讳:“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够说像平行四边形呢?”……正是有了学生的投入才使课变得如此精彩。

【0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12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1-21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2-14

《10的认识》教学反思04-15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04-16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04-16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