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3 13:18: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师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教学反思15篇

教师的教学反思1

  做一辈子教师,是我的志向中的理想职业。而一辈子学做教师,则是做一辈子教师的生命活力。因为时代在发展,教育科学在发展,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在学习中反思探索,重新塑造自己的方面也太多太多。

  我是一名六年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多年。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和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机制的影响,我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行为紧紧围绕着升学率这个中心来展开。一切就是为升学服务、为考试服务、为分数服务,总害怕自己的学生学不好,升不了学,影响升学率。在教学中总是面面俱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结果呢,累了我自己,也累了学生,师生双方有压力。通过学习新的教育观念,我意识到了我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立即改正。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学会,好的学生能学好、学会,差生也能学好、学会,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措施,使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下通过活动,找到发展自我的方法。

  偏爱优生也是我过去几年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行为的又一不足。说句真心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确实是很偏爱优生,对差生不但关心不够,甚至还有过偏激言行,冷漠无情地将他们放弃。通过这段时间的自修、反思,我终于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被我放弃的表面上看来是差生,而实质上我是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放弃了对未来栋梁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这盏指路明灯指导下,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悉心捕捉差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差生,随时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这句话来鞭策自己,树立了在我眼中永远没有“差生”的观念。

  通过这次自修——反思,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中,要实现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观念的转变,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以知识为核心”向“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二是“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观念转变;三是“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的观念转变;四是“权威教学”向“民主教学”的观念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教师的教学反思2

  来三中已经快两月了,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这两月之间,虽是一晃而过,却也相当充实,每天有孩子们相伴,与同伴分其中的酸甜苦辣,不一二足

  从紧张不安到渐渐从容,从毫无章法到试探摸索,从关注个人到顾全大局,学生们在进步,我们在成长,成长是在每一次的尝试中,成长在每一次目光的碰撞中,成长在每一次言语的交锋中,欣喜的看到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为那些无所谓的笑容和态度又愤又忧,更使我苦恼忧愁的是如何挖空心思地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设计的精彩而能吸引其兴趣,从小处说,在每一堂课中能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真正学到东西,往大处说让班上更多的孩子喜欢上我的课,喜欢上学习,这就是我的目标,不是只关注那些知道学习的优等生,这才是老师存在的价值吧

  反思不足的话,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课堂用语不够精彩,可能是很大程度上的不习惯吧,这一点是急需改进的,还有就是讲好多东西比较空洞没有举出具体的事例,或者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上课时要把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多犯错误,才能更好的运用1263模式,这样有时候可能会浪费一点时间也有时候会出现我始料未及的状况,甚至可能会使课堂失控,但这些也正是我需要经历和磨砺的

教师的教学反思3

  怎样表达能使听者感到高兴,怎样说话能使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乐意和你交往。除了说话,我们还有很多方式。主题活动“我对你说”就是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用各种方式表达,下面我就说说在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的反思。

  说说教材

  “问答歌”是一个歌唱活动,它以非常独特的形式“一问一答”进行演示。歌曲中的歌词都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而该小动物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的耳朵长”小朋友对于这样轻松的方式非常的喜爱,而小朋友也学的很高兴、开心。即学会了歌曲,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说准备

  由于歌曲非常的简单,我就匆匆的在网上下载了几只特征很明显的动物(袋鼠、小鸭、孔雀等等)供幼儿在创编中使用,由于幼儿了解了图片,对于创编非常的干兴趣,而且都创编的非常好,很激动,一直要编,我在想,以后无论什么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

  说说教法

  本堂课,我采用了简单教学、集体演唱以及幼儿创编等几个方法。孩子们很喜欢问答句,于是就采用了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简单的说就是无论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幼儿都表现出了对该活动的极大热忱,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说说感悟

  音乐这是我一直不敢涉足的领域,自生的能力阻碍了我对它的热情,一直不敢碰,就是碰了也是硬着头皮上,此次的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只要对自己又信心,勇于尝试,相信一定会行的,希望就在前方!

教师的教学反思4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对这一课特别是乌鸦能想办法最感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角色把握到位,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孩子们的朗读一定要重点指导训练,让学生悟情朗读、感悟创新。从朗读中,从对课文重点字词的挖掘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如区别“渴”和“喝”;设计问题:“乌鸦喝不着水,想到什么办法了呢?”,让学生发散思维:如果你是那只小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喝水呢?在板书“乌”时,告诉学生这是一只小鸟轻轻地蒙上了眼睛就变成了乌字,学生对这种识字方法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在教学中学习方式多样。让学生在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自己的见解、想一想其中的小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上这一节课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探索;互动很重要,要加强师生互动,但对如何引导学生的互动,也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教学反思5

  在工作的两年里我带过许多孩子,有些孩子内向腼腆,规则意识很强;有些孩子顽皮活泼,经常破坏游戏规则。但是面对老师,那些不守规则的孩子往往能够把应该遵守的规则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呢?最近一次户外游戏中发生的事,给了我启迪。

  前些天,幼儿园为每班配备了两辆摇摆车。摇摆车刚拿到班里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大家都争着抢着玩。后来我班的摇摆车坏了一辆,我为了减少孩子们的争抢,便从大珈临时借了一辆红色的车。孩子们看见后都很喜欢,我便与他们商量有什么办法能让每个喜欢摇摆车的小朋友都玩上,最后我们一起商定:大家要排队轮流玩,每个人都可以玩一会儿,但不能总玩一样玩具。

  因为事先有了游戏规则,大多数孩子在游戏中还算比较自觉。宝宝玩了一会儿便让给了排在第一个的文翰玩,过了一会儿文翰也很自觉地下了车。这时,一直没有排队的达吉动作飞快地抢先坐上了车。“老师,达吉没排队厂安琪告状。“达吉,你看大家都在捐瞅等着玩呢,你硼》队还抢在别人之前玩,你觉得这样做对么?”我问他。“嗯……因为我想玩……”达吉有些不乐意。后来我一想,既然达吉已经坐在了车上就让他玩一会儿吧!于是我对达吉说:“那达吉你玩一会儿就赶快下来啊!”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排队等着玩车的孩子们都噘起了小嘴,有的还在嘟囔:“怎么还没轮到我呀……”有的孩子干脆放弃,去玩别的玩具了。“老师,达吉不排队怎么也玩了?”安琪忿忿不平。“达吉做错事了!”泽茏也跟着说。一看其他排队的孩子开始表现出不满,我便请达吉听听小朋友们对他的意见,达吉只好从车上下来了。他刚下来,一直排在后面的安琪也不管前面站了多少人,用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一下坐到了车上。“老师,我排了半天了。”梓慧有些着急地对我说。我连忙安慰道:“别着急,一会儿就能轮到你了。”梓慧听了这才去玩别的玩具了。

  到收玩具的时间了,梓慧又来找我,她带着哭腔说:“老师,我还没玩呢!”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由于游戏时间较短,梓慧又是按照我的要求在排队,所以还不等轮到她,我已经要求收玩具了。配班老师走过来对梓慧说:“没关系,明天再玩吧!”“不行!我要玩!”梓慧坚持着,委屈得哭了起来。我正觉得很为难,不知该怎么处理了时,配班老师对梓慧说:“这车老师还得还给大班的哥哥姐姐呢!”这句话提醒了我,于是,我对梓慧说:“梓慧一直排队呢,可是小朋友太多了,梓慧没排上,对吗?”“嗯!”梓慧哭着点点头。“那梓慧就帮着老师把车还给大班哥哥姐姐吧!”看梓慧没明白,我接着说:“你可以把车开到大班呀,这样你不就玩上了吗?”她这才明白了,用手擦了擦眼泪,笑着开车去了大班。

  反思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震撼。达吉不遵守规则玩上了车,而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的态度其实是对达吉无意识的纵容,是对那些遵守规则游戏的孩子的不尊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性方面对小班幼儿的要求是:“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初步学会等待、轮流等,初步体验规则的作用,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孩子的言行往往都是在对成人的观察中形成的,即使成人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在幼儿看来也是效仿的榜样。梓慧一直都听从我的要求,不争不抢,轮流排队,可因为时间不够造成了她没有玩成。如果这次不让她玩,那么下次她还会再继续遵守规则么?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不会觉得老师说话不算话呢?如果老师不守诺言,孩子会慢慢地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所以我觉得,这次梓慧的要求并不过分,应该满足她,这样,孩子会感到被尊重,下次游戏时,她还会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如果我坚持让梓慧收了玩具,那么梓慧会觉得不遵守规则的孩子都玩上了,而她这个遵守规则的孩子却没玩上,会从心里感到不平衡,也根本就体会不到规则的作用,那么下次梓慧可能不再遵守规则了。这也是造成孩子明知道规则而不遵守的原因之一。久而久之,孩子在这样的“轻易毁约”的环境中长大,也不易形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仔细分析,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知道游戏规则。小班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老师在提要求时,孩子心里想的是赶快去玩,根本没有听到老师的要求。二是游戏过于投入,忘记了规则。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一玩起游戏来就忘了其他的事,自然也就不会特意记住游戏规则了。三是自己守了规则而被不守规则的幼儿抢先玩了玩具或游戏,于是也效仿。

  针对这些情况,我以为要想更顺利地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教师首先应在游戏前用最短的时间向幼儿言简意赅地说明规则;其次,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介入,树立正面榜样,适当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当然,如果孩子有合理的需要而破坏规则,那么老师要灵活处理;再次,老师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兑现。

教师的教学反思6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一、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鉴于语文读写的实践性决定了 “工夫在课外”的特色,如以彻底分块如大学课堂管讲不管学生的分法,必然导致学生能力训练失控而最终将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鉴于作文主要侧重实践而非理论;所有教学内容分为分块与不分块两大类。即将欣赏示例类的课文(含文言文)进行分块教学;而作文,配套练习,课外自读教材及指导,复习等体现能力训练的内容不分块,由原任教师教学并起总体衔接连贯作用。保证教学主题训练的延续性。

  鉴于课文事实上在教学中所处的作用有限,已不适宜将其作为教学主要目标,而知识点训练以及课外大语文读写以及传统大作文等更为重要的内容显然应该用一定课时加以指导;所以我们把课时相应安排为:每周分块与非分块内容各占 2个课时,在时间上对能力训练给予充分重视。对课文处理,立足重点中学层次,重点课文用2课时;非重点1课时,每单元6课时,即用三周时间。

  鉴于讲授课文同一内容要有合理的间隔重复次数;且为了中段期末考统一进度方便,教师半学期内教学同一内容连续三轮共六个班为宜。最后一轮在自己班教学以方便调节且方便段考复习。在原任老师继续熟悉所有课文的基础上,分模块授课老师应为原任老师提供教案供复习衔接参考。

  体现能力训练不分块的内容,可依考点(或知识点)为序,有的放矢根据需要逐一训练;首先是有内容、有计划统筹安排好高三能力点,在高三复习之前完成一轮充实的训练,从而切实为高三复习打好基础。同时广泛而深入地全面进行注重潜移默化的课外大语文读写指导。

  注意:课时严格依计划执行、结束,还可用减少非基本篇目及增加自渎篇目以调剂,如文言如果较长可只上三课;单元考试无法统一问题不大;通过科代表以及交流教案衔接相关进度,内容等问题,形成有机教学整体。

  二、关于开展分模块语文教改实验的尝试

  最大的特点是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在体系有的放矢,成功的解决了模块教学与教学责任归属的矛盾,对教学质量反而有一种积极的促进效应;在全社会还受高考指挥棒制约的前提下,矛盾的解决将是教改的必须具备的安全阀门,也是诸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望而却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是面对不是以内容为模块而是以融丰富内容于一体的单元模块,大胆变通极富创意,使看似不可能进行的模块教改得以顺利进行。虽然没有从内容上真正体现模块,但专人负责其中部分内容,本质上与今后改革方向一致;这不仅是对现在体系的变通,也为今后模块教改无疑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思路。

  有利于教师发扬自身优势,精心备课、讲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且连续三轮可以使单元课文反聩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类似公开课之收获,无论怎样精心的备课都不能与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相比,而这正是一人负责所有课程的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尽可能充分的体现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高标准要求。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精雕细刻出精品,即对教材及教学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完善,进而逐步升华到教学艺术的境界。尤其现在大力提倡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之机,更需要时间去努力探索,让多媒体广泛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现在我们参与实验的老师几乎每堂课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前只停留在极少数公开场合才使用多媒体的尴尬状况。这种“充分备课,反复反馈提高”的优势特别适应新课程“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交流,气氛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高标准要求;应当知道,符合新课程教改特点的课文教学的难度要远比传统方式教学大得多;一学期演示一两次,就很不错了,但我们却可以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全方位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意图。

  有利于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吸收各家之长,丰富课堂内容。一是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擅长,不同的教学风格特点形成了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突破了语文千篇一律程式化;二是精心处理设计的教学内容显然比常规有限的努力更能体现文章的丰富与魅力,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学生对实验普遍持欢迎态度主要原因之一也就在于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疲于应付而不能不照本宣科的通常方式(少数教学高手例外),往往是让语文课乏味之极的根源。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二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三、我的实践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四、我的看法

  (一)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二)、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

  (三)、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五、今后的打算

  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体而言,语文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学生不懂文体,不会谋篇,词不达意,表达不清,错别字连篇等诸多语文能力的缺漏,人们在思考,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走出颓靡的困境?怎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需要? 首先:应摆脱操作上的简单化。国家教育部门为方便教师查找备课资料,编写了教学参考书,其目的主要是让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一些资料,因此在表达形式上并不那么深入浅出和有条理性、逻辑性。而有些教师则不加思考的地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到课堂上,不结合本地区,本班的学生情况,这样的传授知识,学生如何能接受?于是就形成了“千节一面”的情况,甚至包括有些优质课、观摩课也是如出一辙,缺少新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只能成为一种良好的愿望。

  其次,升学考试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短期行为,诱使教学中的简单化。多年来,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学生家长及至教师本人已经习惯和认同了成绩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质量。于是教师为考而考,学生为考而学,领导以考视人。把繁纷复杂的、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排斥了除考试说明之外的其它内容。教师将丰富多彩、优秀生动的课文,分解成支离破碎的骷髅,难怪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本来贴近学生生活,感情丰富,吸引学生的文章,学生会觉得学起来枯燥乏味。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把语文课上成了应考训练课,题型分析,应考技巧,大量的时间被消耗了,这无疑大大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如果不摆脱为应试而采取的简单的短期行为,那么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第三,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应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语文教学中的简单化,还表现为排斥与不重视语文学习中的直觉,领悟等非理性现象的存在。近年来,不少地方把语文教学量化了,甚至把理科教学中的某些做法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容易操作。认识若干生字、背诵一篇课文可以在一定时间完成,而要理解、体味一段或一篇文章则不一定能在一定时间完成或取得满意效果。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自觉与感知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潜能。所以我们的前人十分重视学生读的功能,把入学学习称之为“读书”。“读”是我们教学中的优秀传统。可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读,而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与对文章的分析。汉语言较之其他语言而言,更有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把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译成白话,就会索然寡味。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几个例子”如果不加强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研究,不能把学习“例子”转换成技能,则学生只能得到死的知识,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则无从谈起。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第四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五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大班教师教学反思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7

  期中考试后,通过对所教班级成绩的分析及对试卷的分析,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

  一些学生自以为学得不错了,上课时听课不够认真,教学中我也对这样的学生过高估计,对其犯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对于一些态度比较浮躁的同学也没有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思想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多深入学生中了解思想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强调态度决定一切。

  二、要想出好成绩,就要先管理好学生。

  如果课堂秩序好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可惜,我对学生管理的并不到位,以后要想法提高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抓得不到位

  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根据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好多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中招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抓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工作。

  四、有些经典性的题仍是失分的重点

  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考查的经典性的题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包括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的技巧等,学生仍出错,不会方法。我感觉到自己一遍一遍的讲解是无效的,学生的听讲也是无效的,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最有效呢?才能面向一切学生呢?我努力在教学中探索。我想在教学中多听一些不懂的,没听会的同学的困惑或他们的讲解应该好一些吧。

  五、对中等学生的学习抓得不到位

  中等生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我对中等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抓的不是很到位。教学中应抽出更多时间去了解这些学生,关心这些学生,督促、鼓励这些学生,尽力帮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鼓励他们发言,多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认真批改作业,在批改作业中不光给学生打×了事,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找学生进行面批,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既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只有学生发现了错并找出了错误的根源,才能改正错误得出真确答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怕学生出错,而让学生该出的错都暴露出来,并通过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才是关键所在。

  其次,对学生课堂上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应把更正对一道错题比作对一道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就好比一个人小的时候可能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他都及时认识到了错误所在,并迅速改正了,到成年就很少再犯以前所犯的类似错误。

  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在不断发现错误和更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的,平时该出的错都出了,并及时找出错因和更正,这样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试时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与此同时,采取鼓励表扬的政策,尤其是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当众表扬是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个性张扬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带动班级的学习风气。

  期中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是以上所写到的,但是把发现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想法逐一解决,我想自己的教学才会有所进步。

教师的教学反思8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蕴优美的诗歌。读着这首诗,仿佛陶醉于一种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用那纤纤细手触摸着树的枝头、雏菊的绿苞,触摸着小鸟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触摸着我们粉红的面颊、跳跃的脉搏??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将“景”与“情”紧密结合,让我们读着课文,仿佛真的来春天的田野,心灵与自然便融为一体了。

  又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在布置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为重点。并根据对诗歌的感悟,欣赏春的美景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为是一节流畅的、充满朝气和美感的课堂,可是事与愿违!下面就本节课不如人意处做一细细反思:

  1、别太高估学生。

  本来以为,就课文里那几个生字,学生完全可以凭着预习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他们读几遍,少数不会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谁知,生字的掌握错误百出,单是这一块,就占去了课堂的十五分钟!这就给我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预习做的不到位,或者说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后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上我安排了勾画出生字新词,自读三遍,>同桌相互考读一遍的环节。但在指名读时还有个别学生有很多词读不正确,甚至不会读。这说明在前面的准备中他并没有认真去读,课上也没有认真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马上提示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同桌负责。由于个别学生读词有问题,我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草草了事,让他自己课下补上,而是给他了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并提示他注意听别的同学怎么读。之所以需要我提醒他,是因为不提醒他认真去听,他是没有意识去听的。其他几个同学读完后,我又叫起他,他基本上能读出来,我及时给了他表扬。我想这样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会读这几个词这样简单。我还会在以后的课上继续关注这样的学生,并给他们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

  2、自己的课堂机智不够。

  对于自己的课堂环节,心中不是没数,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的走下来,我就乱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学生跑到哪里,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我们的重点上来。但是,我缺少的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跟自己没有充分的备好课,备好学生有很大关系。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会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众长,也会回到自己的“蜂窝”里酿造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蜂蜜!

  

教师的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但幼专院校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不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导致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也不尽人意。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分析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幼专院校语文教师有效反思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幼专院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都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效果,从而加速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幼专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堪忧。幼师重视技能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也是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课。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就学习,没有什么难学的,而且毕业后语文知识的用处不大,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舞蹈、美术、音乐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好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要么做手工,要么玩手机。很多语文教师上课积极性大大受挫,认为精心准备的课堂,认真听讲的很少,时间一长,多数语文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备课上课,认为只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即可,没必要认真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懒得查阅大量资料,懒得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都是在每学期交教案时草草补上,根本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就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就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法形成个人教学实践智慧,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幼专院校语文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反思与幼师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认真地分析、探讨、反省、思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困难,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我国著名学者张立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他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批判地考察,及时肯定教学的成绩,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研究自己的语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理念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度思考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把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策略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选择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上,有助于语文教师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其教学效果更好。可见,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思考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思路,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激发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要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语文课堂管理,让学生想上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只要上课学生认真听讲,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升,也会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文化课堂管理制度,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严肃处理,给予适当处分,并与其学分挂钩。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督导室应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定期对语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进行评定,对于较好的教学反思策略,应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倡导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学校各部门领导带头进行教学反思,增强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怎样,与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息息相关。“创设一种鼓励公开揭示个人错误的氛围,关键是那些掌握象征性权利或掌握权利的人们做出自我揭示的典范。”这表明学校领导如果带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愿意承认他们不是全能的,并请求教师们帮助他们了解一些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学校的老师也会以学校领导为榜样。在学校领导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都会效仿领导的揭短行为,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定专家引领制度,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反思

  很多语文教师虽然能够看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撰写教学反思方面的培训,不能真正了解教学反思,更不会写教学反思,希望进行教学反思时,得到专家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一些教学反思方面的专家,针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迷茫与困惑,及时地加以培训指导,并教授一些反思的理念及有效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师进行有效反思,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深化。

  (四)利用每周三的教师集体备课,大力开展集体反思活动

  集体反思通常是同学和教师对某一问题,集体交流探讨,集体反思教学的活动。集体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观,有利于语文教师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因为,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会不够全面,如果有同教研室的同事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分析教师教学实践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多种意见”、“不同看法”,就可以促使语文教师借助大家的智慧,不断改正自己理解的偏颇,更好地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从而克服个人惰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共同反思的成果为基础,重新设计和完善教学过程,会有很大收获。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大力开展集体反思,多听听同事的建议,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集体备课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解疑答惑、提供问题解决的良好对策,强化反思效果。所谓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室为单位,由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实施的,事先制定好备课计划、针对同一主题进行集体讨论的集体活动。它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对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一种备课方式。教育博客也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博客,然后就可以利用论坛发表和张贴个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其他语文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谈论自己的经验,交流自己的解决策略。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为语文教师交流反思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五)语文教师要多阅读教学反思的专业书籍,提高反思技能

  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树立反思理念,要在教学之余,加强理论学习,阅读教学反思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会反思方法。语文教师只有坚持读书学习,多与语文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对话,不断积累反思知识,还要勤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读书的感悟,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并将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进行不断的反思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师的反思技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语文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写教育日志,把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等记录下来,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回顾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提高反思技能。可以写教育叙事,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阅读故事后,让读者能够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其叙事形式有故事、口述、日记、访谈、总结报告等。也可以写教后记,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在每节课后把上课的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是一种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最好方法。写教后记一定要及时写,及时反馈,不断改进。等到学期末再补写教后记,毫无意义。

  四、小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教学反思,学会反思的方法,不断增强反思技能,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教师的教学反思10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的教学反思11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下面从初中 生物课角度,谈谈如何提高有效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创设的问题要有现实性。生物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创设问题时应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时,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如何注意食品安全,互相补充,收获颇多。

  2、创设的问题要有思考性。生物教师应为本学科知识的思考者,并在问题的提出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问题应有思考的价值。

  3、创设的问题应有针对性。问题应紧扣有关的学习内容,要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4、创设的问题应有挑战性。要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和高端的生物学科技。使学生”跳一跳拘得到“。

  5、创设的问题应有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师将问题置于有趣的情境中,要把学生对生物学的零散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的动力,使学生好学、爱学。

  二、组织有效的生物学探究活动

  1、创设良好的生物学探究情境。探究应是与目前的生物学知识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就近取材,有可操作性。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生物学的探究活动一般有:独立探究,临时自愿组合探究,既定小组合作探究,大班集体探究等。教师应根据要探究的主题,灵活采用。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不可袖手旁观,应主动参与,热情引导,亲身体验。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启发、设置情景问题、营造认知冲突等策略,来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

  5、宽容与欣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不要挫伤学生的生物学探究的积极性,时刻鼓励。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成员的分工要明确;

  (2)、要建立合作机制;

  (3)、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适时引导。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目前,追求互动生成的教学课堂已成为生物新课标课改教师的教学追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生物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意外通道“的”美丽的风景“。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不少有生物学价值的生成又可能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是随机的偶发的神来之笔。那些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应被教师视为无效的泡沫。教师应根据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站在生物学知识的高度,尽量捕捉有效的生成,避开无效的生成。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1、评价的原则应是客观公正。对那些有错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时,应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热情和创新的火花才能较好的发展。

  2、教师应锤炼课堂的评价语言。

  (1)语言要准确,不能模糊;

  (2)语言要生动并且丰富;

  (3)语言要严谨但又不失幽默;

  (4)评价的语言要中听但更要中用;

  (5)语言独特但又不乏创新。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生物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12

  除了朗读课文以外,我还注重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学完课文后,请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完成课后的说说做做。课堂上,我尽量把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多说,我少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机会说,有思考的空间。

  反思自己的教学中,有成功之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比如在读的指导方面还做的不够到位,有几处当学生谈得不太好时就急着请别的同学来试试。有的教学环节,忽略了学困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

教师的教学反思13

  来校一年多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除了正常的上课以外,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级部除了有个别班级外,绝大部分的班级同学都能够在美术课上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和尊敬老师,课上能按老师要求认真仔细的学习和思考,而没有因为美术课是副科而去不重视,孩子们一直以来对于美术课的浓厚兴趣和翘首期盼学习美术知识的态度着实让我心动,我感谢孩子们的赏识,这么爱我的课。

  二是孩子们课下打招呼不是简单的老师好,而是发自内心的把我当成朋友,跟我聊天,跟我说笑,非常亲近,我想我们的师生感情就是这么一步步拉近的,当去查宿舍时,孩子们给我递上来一堆堆吃的喝的,真是让我无以言表,孩子们真是太天真可爱了。

  还有的孩子喜欢课下来找我谈谈心事,有时不好意思给别人谈的事,来给我谈,我谢谢孩子们的信任,我也会在教好美术同时,切实做到身正师范,学高为师,做孩子们的引导者和好朋友。

教师的教学反思14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由于新课标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新课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

  小学的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学习目标 为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学习内容为集体合作跑;主要学习步骤为:

  1、教师讲解:练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合作跑。

  2、第一次练习:各小组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路纵队,轮流练习。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的左、右脚分别捆绑在一起。甲队每人双手扶在前面人肩上(领头第一人除外),各组甲队同时出发,看哪队能最先“跑”完半个篮球场。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继续练(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习。

  3、第二次练习:分组方法同前,但换成横队。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相邻两脚捆绑在一起。各甲队队员可以用手相互搭在肩上,同时出发,看哪队最先"跑"完规定距离(10m)。

  4、第三次练习:"开火车"(变异一,由"跑"转成"跳")各小组成一路纵队。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半个篮球场)。

  5、第四次练习:(变异二)同上练习,各小组全体蹲立,两手扶住前面人的腰,听口令后出发,采取集体同节奏的蹲跳方式,先进距离约2~15 m。

  6、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默契、协同、节奏、速度??)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15

  这天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学的是《你的名字叫什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就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在坐的的小朋友面前,竖起大拇指,这一竖,引得其他小朋友立刻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课的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做你们的音乐老师了,你们想认识我吗?”“想!”,“既然我们上得是音乐课,那么,老师想透过音乐的方式来介绍我自己,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叫于老师,我叫于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节奏:___下面,我想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学着于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几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叫起一个学生,轻轻对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兴地拍手说:“我叫___,我叫___!”,于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对她说:“你的名字真好听!”同时,奖了她一个笑脸,这下,孩子们可激动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一番“开火车”后,孩子们基本上把这首歌曲在无形中学会了,之后,我对学生说:“因为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以后我们就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上、下课问好,你们想学吗?”“想!”一声高过一声!忽然有个声音说:“哇,音乐老师好厉害啊!”当我们经过比赛、游戏等过程学完上、下课问好及“静坐”音乐后,我们的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来了,课后,有几个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这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教师的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匆匆教学反思11-22

杠杆教学反思11-22

《师说》教学反思11-20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11-19

加法教学反思11-18

《雾凇》教学反思11-18

体育教学反思11-15

《荷花》教学反思11-13

古诗教学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