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1
教学本单元的课程,非常的享受,穿梭在古今,饱览中外名胜,仿佛穿越一般,学生很是兴奋。《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所以我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学习表达,塑造心灵,陶冶情操。本课时的教学,我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教学目标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细致读通、读透文本,因此,学生体会很深。比如,学生在感知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多读、感悟,然后介绍给大家。
在教学中,我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许多资料,图片、视频,通过这些给学生更多的认识。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多媒体的使用很适当、适时。在学习兵马俑的神态时,我让他们自读,然后让学生做神态,让别的学生来猜,把猜到的句子读出来,并且对表演的人的表演提出建议。对于后面的省略号,我让学生说说还会有哪些神态,学生说的很多。在学习最后一节的时候,主要还是让学生们读后感悟,学生们谈的不错。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2
在上《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这一课前,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绍,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秦兵马俑》的录象,让学生在亲眼目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接着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制作过程是怎样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互相合作,浏览拓展阅读中的文字及图片等,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他们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些不足,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择,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体验。为此,我觉得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
其次,组织的课堂讨论效果不好。我本来想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后思考每一个兵马俑的特点,然后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进行讨论,这样一来,能使讨论的效果显著些。但是,实践看来,适得其反,学生经过讨论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交流效果不近人意。这也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准备要充分,要从教科书和学生两头进行备课,考虑问题要周全。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3
最近常常发现学生上课懒洋洋的,举起来的手如同大海上飘荡着几片白帆,飘飘忽忽的。就不由自主的责怪学生不听话、不好学。
昨天上了《秦始皇兵马俑》,自始至终学生保持着浓浓的兴趣,从恢弘的阵容到栩栩如生的神态,说得头头是道,读得神情并茂。在快结束的时候,我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
一是让学生欣赏各具特色的兵马俑像,从将军俑到步兵俑,从跪射佣到面部大特写,学生不禁大大赞叹:不愧是世界第八奇迹。情到就可以流淌到笔尖了。请学生任选一感兴趣的俑像,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来写写这些兵马俑。几分钟后,一份份精彩呈现出来了。“你看那跪射佣,单腿跪立,左手握弓,右手提箭,眼睛紧盯着前方,仿佛正全神贯注的瞄准目标,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将军佣身材魁梧,身着铠甲,前胸系着花结,他神情凝重,仿佛正宣布开战命令”……学生将课文中的话活学活用为自己的语言,同时对文中所写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是结课的时候,针对课文中的“是我国考古史上重大发现之一。”我提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有哪些研究价值?”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了。小手如林。“我觉得可以研究秦朝时的军事,如战略部署、兵器等。”“我觉得可以研究秦朝时的手工业,那时的`制陶业是那样精美。”“从兵马俑的穿着上可以研究秦朝时的人土风情,古代服饰的演变。”“我从课外书中,看到曾经出土了一把兵器,历经几千的沉睡,依然像新的一般,还富有弹性,几千年的科技就这么发达,这成为了中外科学界的谜。”
一个个富有创新意识的回答再次令我对这帮孩子刮目相看,也由此展开了反思:学生对你的课懒洋洋的,说明课程不具备吸引力。像这样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勾起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死读书是没用的,能回答这些问题的,通常是课外阅读涉猎广泛的,而那些老实的只读那几本书的,就只有听的份儿了。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4
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孩子欣赏大量的图片,并且让去过的同学谈感想。抓住宏大、壮观、表情、发式、服装、动作这些亮点,将其串联起来,利用收集的大量图片资料辅助教学,产生了很强的艺术冲击力,同时注重把握艺术品的'细节的欣赏,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人的精美的手工艺,增强学生作为中华后人的自豪感。
在教学中适时地借助语文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达到相辅相成、互想促进的效果,自然、顺理成章,同时让学生模仿兵马俑的动作进行表演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只是这次课只是片段展示,所以在开课时时间把握得不太好,同时在分析俑的分类时细化得也不够,稍显毛糙。通过《兵马俑》这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是需要教师去引导,而教师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的,只有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容来才能引导学生,吸引学生。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6
《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二十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这个学习领域,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欣赏呢?我从出示秦始皇画像,引入简介秦始皇开始了课文的教学,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接着通过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教师总结或补充:这么多陶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我引导学生对兵俑的头发、五官、衣服等细节进行观察,进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细刻,然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学一学,来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体验动作他们的动态特点,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热情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让学生欣赏各个不同发展时期、不同风格的俑,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兴学习趣和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我觉得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如准备过程中应该请学生课前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并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识点,懂得美术文化艺术的历史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怎样很好地采用引导提问,教给学生学习怎样观察、解析、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感受雕塑文化艺术的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7
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来讲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教材。但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是采取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第二课时: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本课的`重点是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这个难点是作以下尝试,先让学生报名参加:①军事家、②文学家、③美术家、④导游哪个组,并给每个组出了题目:①军事家: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安排军阵的?②文学家:作者在观察军阵时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下来的?③美术家:你能把这幅军阵图画下来吗?④导游:你能给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写几句导游词吗?然后分组进行活动,最后各组交流。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欢的题目,讨论时大家非常热烈,交流时也特别认真,其效果也比较好。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8
我设计《秦始皇兵马俑》这份教案,整堂课都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始终只起到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词句的品析,始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面,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从:军事家、文学家、导游、播音员这四个角色中任选一个,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秦始皇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其实就是研究军阵的布局、写作顺序、朗读、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也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都积极地投入研究,有的甚至研究了二、三个任务。而且学生对较抽象的阵容也较易地理解了。
当我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探究,特别是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时,我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尽可能地深入到多个学习小组去,一学习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
总之,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的,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也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既要积极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好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9
《秦始皇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详尽地评介了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制作技术及其在军事、艺术及科学上的重要价值。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做到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式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兵马俑风光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兵马俑的特点。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兵马俑形态图,给学生直观感受。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1、对于兵马俑的介绍,让学生把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学生积极性高,这一设计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2、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选取学习片断,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并在小组交流。学生在大组交流时,根据各自爱好进行分工,有朗读的、画画的、分析好词好句的.、提问的、作导游的等。这一设计既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发挥了学生的多元智力,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1、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我让学生每小组根据小组的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一个自然段或学全文。在学习之前先让同学们回忆在学习《白鹤梁的沉浮》一文中的学习方法。(可以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句理解品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问题、设计板书、画画、作导游……)并让小组长征求组员的意见作好分工,愿意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小组长作好记录。2、在学生交流时,学生交流方法多,针对每小组的交流进行补充或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主动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精神。学生在交流中质疑,大胆的展开想象,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对教学方式不断推敲、总结,对学生学习方式逐步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10
今天上午二三两节课,给501班同学上了一堂完整的《秦始皇兵马俑》。应该说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这是第一次以这种崭新形式来上语文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很新奇,也很投,当然也很紧张。
对好大一部分同学来讲,跟普通的语文课相比,上这样的课,心里多了一份紧张,甚至是担心和害怕。这种感觉来自于他们无法熟练的操作电脑。和504班不同的是,501班同学是自己开机,登陆瑞博网站的。尽管黑板上写着网址,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迅速登陆,还有一部分同学登陆了县教科研中心的瑞博网(网页是一样的),以致无法进入。有的因为自己的密码错误,不能顺利登陆。(电脑老师不在现场)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应该不会成为问题。网页之间的切换浏览,也应该不会成为问题。但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电脑输入的时候,明显看出学生动作的紧张、生疏。当然,也有动作熟练,反应迅速的同学,但为数不多。一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题目,在10分钟时间内,只有25位同学完成发表。从发表的格式看,学生对下划线的处理,句子的规范性,标点的输入,显然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复制了整个页面(而不是一道题)。从第二课时的“想象仿写”中的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对自己表达的语句的颜色、字体,非常感兴趣,甚至有同学在文字中有机地配上插图。这应该是好事,但在初始阶段,学生过早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与语言表达质量无关的内容上,就不见得是好事了。教师应该正确及时地加以引导。
对教师来讲,教学工作的内容、方式,日复一日,很多时候是重复的,但用心从事,用心对待,你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秦始皇兵马俑课后反思和教后感
课前,该班的一个男同学捧着一个盒子,来到我的办公室:“孙老师,你给我们上《秦始皇兵马俑》这一课,要不要用这个?”边说边打开盒子,里面是五六件秦始皇兵马俑的仿制品。我当然喜出望外,对我来讲,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这比给学生看图,要好得多了。学生竟为我搜集上课素材了!
在教学“栩栩如生的神态”时,该班学生的思维也是相当活跃的,在谈到“也许、可能、似乎”这一类词语的时候,学生又想到了几个4班同学未曾想到的词语如“如同、犹如等”这些也是我备课时没想到的。向学生学习!
第二课时,在学生进行“想象仿写”的时候,又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该道题504班学生已经做过,501班学生再来完成这道题的时候,原有的答案就无法避免地出现在眼前了。当时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否让原有学生的答案隐蔽起来,在课件中设置隐蔽的功能?中午,在和朱岳成老师谈起瑞博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就在谈论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解决这个弊端的方法,就是在设置题目的时候,重复设计几个文件夹,专夹专用。这样就解决了重复使用的问题,但无法阻止学生擅自进入。随后,我又马上想到了课件第一层目录的隐蔽功能,只要在第一层多设置几个同样的目录,完成一个班的教学后,就把它设为隐蔽,这样也就解决了重复的弊端了。只要去实践,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这话没错!
午间,在和朱老师谈论的'时候,谈到瑞博给数学带来精彩的几点:
1、即时生成,快速反馈,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学习效率。
2、利于课外拓展,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3、拓展了学生课外作业的新渠道,新颖,高效。就在现在我又想到了瑞博课件的很重要的一个优点是它已超越了普通的课件(仅服务于教师的教),成为学生学习的“学件”。学生在家(现在虽然不多,但家有电脑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可以重复进入课件,复习回顾,完成作业,当然也和马上共享同学的成果。午间,朱老师还提出了“双刃剑”的说法,我觉得也挺有道理,我们不能让课件束缚原有的教学,用其利而避其害,尤为重要。我们还谈到了瑞博格式生成的不稳定性;数学测试卷的分数的标准答案的输入的障碍;目前电脑室现有的条件(电脑的摆放、电脑桌的排列)对上课的不利影响等问题,也觉得很有体会。交流出智慧!
你看,今天不是大有收获的一天吗?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11
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教学4、5小节时,我则运用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这两节,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而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随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他们有的(动作、神态),好像(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兵马俑的样子写具体。学生通过寻找、思考与重组,将作者的表达化为了自己的表达。
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12
下午又上了一节语文课(信息化),姑且在后面加上这么个注解吧。班级是504班,教学内容是接上节课未完成的——复习第四节,想象仿写。
课堂片断实录:
复习第四节,师生共品写法,得出:
1、该段文字先总后分,写出了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2、分写部分,先写看到的情景,再写由此展开的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
3、长短结合,实写部分都用四字词语,语言较为简练,虚写部分语言相对较长。读起来富有节奏。
4、实虚之间,用“可能、也许、似乎”等同类词语连接,同意不同词,富于变化。学生相继得出同类的词语还有“仿佛、大概、好像、好似”等词。
此后进入仿写环节:(进入作品交流区)
1、学生看图,独立思考。
师:课文只写了三类兵马俑,其实秦始皇兵马俑何止这三类呢?(点击交流区)同学们,清仔细观察眼前的这些兵马俑,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来说一说吗?
2、独立思考2分钟后交流。
3、网上作业。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来敲击键盘,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发表在网上吧,10分钟后,我们一起再来交流。
(在写的过程中,补充操作方法,并对个别学生作指导。见学生在边打字边选择颜色,强调:先用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再做美化工作。)
学生写作情况:少数学生动作较快,在十分钟内,能发表一段完整的文字,且复制了所选的图片。大多数同学输入操作较为生疏,动作较慢。
(因上课延迟开始,还是未能在课堂上组织交流,但网上(课件中)已迅速生成了)
以下是从学生在近10分钟时间内发表的帖子中摘取的部分片断(未修改):
1、有的将军俑,留着长长的胡子,手持宝剑,坚定的'望着敌人,仿佛在说:“战士们冲啊!”
2、有的将军,脸上露出笑容,好像刚打了胜仗似的。
3、有的兵俑,神情十分严肃,双眼眺望远方,手持宝剑,好像要拔出剑,冲上阵地。
4、有的兵俑蹲着马步,一手握成拳,另一只手斜着,仿佛是在苦练本领。
5、有的兵俑,留着两撇胡子,眼睛看着前方,好象在望着被敌人占领的一大片土地.有的兵俑,面带微笑,好象打了胜仗,被皇帝封赏了.
6、有的兵俑,跪在地上,手持弓弩,也许是在消灭敌人。
7、有的将军俑胸有成竹地站着,仿佛想出了对复敌人的好办法!有的将军俑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打嬴了仗!
8、有的兵俑紧皱眉毛,半蹲在地,双眼紧盯对方,好象说我跟你拼了。
9、有的兵马俑留胡子,头上带着官帽手握空拳,好像手里拿着箭让工兵冲上去杀敌;有的兵马俑胡子两边翘这有可能是将军。
10、有的兵俑两眼注视着前方,一只手紧握是秦始皇手下的老忠臣。有的兵俑神态严肃,双手握紧放在胸前,蹲着马步,似乎正要拿起红缨枪冲出战场.
11、有的兵俑脸上笑眯眯的,好像刚打了胜似的。这个一定是屡建战功的将军;有的兵俑身上,脸上有许多血,眼睛里冲满了血丝,恨不得一下就把敌人杀个精光有的兵俑神情非常严肃,好像在给士兵们讲解兵书。
12、瞧,那个兵佣多神气啊!他手握拳,放在胸前,蹲着马步,两眼望着远方,好像敌人正从远赶来似的。
13、有的兵马俑蹲在地上,像打完了胜仗,正马不停蹄跑到大帅面前跪着说着战迹。
14、有的兵俑右手握成拳,放在胸前,两眼注视着前方,仿佛正要抽箭射向敌军。
有的兵俑,留着胡子,满脸笑容,他也许在说我们就要打胜仗了。
15、有的兵俑单脚跪地,两眼炯炯有神,望着前方。手持弓弩,背负箭囊,仿佛瞄准了目标,正要向敌人射击。更有的老将军眉开眼笑,好象打了一场胜仗。
16、有的兵俑,两手紧握,一脸严肃,似乎在想军阵事情。
17、有的兵马俑昂首挺胸,两手放在腰间,一脸的严肃,似乎想到了锦囊妙计。
看来,实施网络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要在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最起码,学生得具备以下几项技能:
1、会熟练上网;(包括网页之间的熟练转换)
2、熟悉word文本的操作。(较为熟练的操作复制、粘贴、字体、字号、颜色、划线等)
3、熟悉瑞博平台,操作较为熟练。(逐渐消除技术的障碍)
由此对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较为实在的要求,就学生来讲,学生应掌握学科教学所需的必要的基本技能。不但要求会用,而且要达到够用。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13
《秦始皇陵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
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来讲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教材。但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是采取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本课的重点是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
所以,我在突破这个难点是作以下尝试,先让学生报名参加:①军事家、②文学家、③美术家、④导游哪个组,并给每个组出了题目:
①军事家: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安排军阵的?
②文学家:作者在观察军阵时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下来的?
③美术家:你能把这幅军阵图画下来吗?
④导游:你能给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写几句导游词吗?
然后分组进行活动,最后各组交流。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欢的题目,讨论时大家非常热烈,交流时也特别认真,其效果也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喜欢学的,有兴趣的参与其表现也比较积极,受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因为,我安排了四个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小组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们学得快乐,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的。
2、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当军事家、文学家、美术家、导游的活动,让他们参与了活动,让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发挥,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本身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如何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培养。我决心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尝试,是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04-21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4-02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4-11
兵马俑教学设计02-15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06-25
教学的反思01-07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折扣》教学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