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
回顾高一前阶段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
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
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2
今年我校实施了教学改革——生本教育。作为刚毕业一年多的教师我很开心刚毕业不久就赶上了我校的这种改革。其实在第一次听到生本这个字眼,觉很茫然。但在逐渐的了解和实施过程中,我渐渐的体验到了这种教学理念下课堂的转变。一路走来,点滴之中,有许多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亮点,也有一些困惑。
生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要勇于做积极的旁观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学生,也要重新认识自己。在此,我想总结下自己在数学学科上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生本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去年,我们一直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上安排一些游戏、竞赛等,尤其是在新概念知识的导入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同时,我们有针对性的反反复复地出习题,并且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而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学期我们采用了生本教育发现一些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慢慢动起来,平时爱睡觉的同学也不那么爱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生本教育要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上学生做任务时候,有时优等生表现,众人旁观;合作热闹,出现了浑水摸鱼的现象。
(3)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
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一段时间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4)无法掌控课堂纪律(特别是新老师)导致课堂效率低。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这这些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前置性预习
所谓前置性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很多教师提前好几天把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但我不这么做,因为高中生的学习量是很大的,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我是利用课上十分钟让学生预习。
(2)小组合作的作用不可忽略。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合作精神,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解决80%左右的问题,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讲。已经提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证明。学生通过自己与合作就能够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生本”,其实质就是让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3
走出学校,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景,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研究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愉快。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必须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我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理解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我不断充电,弥补自我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景及时改善自我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异常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便,提高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进取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本事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本事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在担任高一(5)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进取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5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但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梦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忙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忙他们找出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我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辅导。经过了这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构成了良好的学风。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4
这个月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中间历经了期中考、校运会等。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的`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的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辩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对学生的要求是得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的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的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的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导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5
本月份的教学内容是三角函数这一章,在讲授这一章时,各个老师各有各的见解,心得,现小结如下:
陈少敏老师认为:应把正、余弦、正切函数的内容讲过,这样我们在讲y=Asn(ωx+φ)、y=Acy(ωx+φ)y=Atan(ωx+φ)这一类函数时就很轻松,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逐渐渗透化归和类比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何秋萍老师认为可以结合这一章知识点的特点即涉及图像以较多,一些结论是通过图像变换而来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功能,帮助学生发现图象的特点,观察函数变化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直观性认识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所以提倡积极受用信息技术讲授。
王桂芳老师对新课程中的过程与应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能点,加强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情感流线,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有,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教学对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和变形应用几乎无法作出要求,所以,他认为要使新课程进行下去,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是与新课程配套题率的建立;
二是统一的教学思路,一致按新课程知能点的要求走,不乱补充,不乱扩展。
祁惠香老师在讲授正切线这一节课时,从学生的课堂练习中发现屡屡出错的原因在于概念的含混不清,强调概念教学一定要透彻,不能本末倒置,同时要提出了自己的的教学理念——五能五让:
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计算的,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能让学生反思的,让学生自己去反思。
陈梅英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同时,让他们抓住基础,教会他们牢记公式,灵活应用数学公式,善于变通之有益,变之有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6
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了:集合、函数基本概念、指数、对数函数和函数建模与运用,属新教材必修1的内容。本次试卷难度系数约0.54,从考试结果看属中等难度。其中选择题得分较低,从抽取的10个样本来看仅为30分。填空题仅为7分。这是这次平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暴露出学生学习不踏实,对基本思想理解不透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对第一章的集合知识掌握不够。集合知识点上的失分很多,这反应知识间隔时间一长,遗忘的也越快。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
再则,结合新教材要求,试卷加大了对函数单调性幂函数的考试难度,尤其是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还不过关。得分率仅为一半,两道题仅第一小题做对。我们在今后的'函数教学中还要渗透相关的思想方法,促使学生回顾复习。
最后,新教材提出的函数体验和建模运用,对现阶段学生来说,能力还较弱。以最后一题的对数函数分析运用一例即可体现出来,还需要加强训练。
总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体现3点,1:概念不透;2:运算不熟;3:运用建模不够,这是应在下阶段教学中应有针对地加强训练。
但从年级来看,也有可喜的一方面。最高徐艺杰为145,其中130以上的也有多人。这反应了年级中的尖子生还是很有实力的。中档生略为欠缺一些。所以在下阶段的教学中,应抓好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的双基教学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多体验,多运用,打好基础,为选修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7
20xx级高一学生是我校历史上招生人数最多、层次较为复杂的一届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新要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人人有所获,既要让优秀生出类拔萃,又要让后进生学有进步,也成了我们教学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教材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增多,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1、读。
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必修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中由三个条件推导出一个结论;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范。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新课程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辅以相应的探究内容和思考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议论分别通过图象与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分别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等。
2、讲。
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中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练。
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练习。首先练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忌过早地进行“高、深、难”练习。鉴于目前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现状,基础
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要题题过关;补充的练习,应先是课本中练习及习题的简单改造题,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应用方法,在练习中分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获得再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老师们在现有习题的基础上基础上简单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题目;其次要讲练结合。学生要练习,老师要评讲。多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与错误的。特别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发生过程,在课堂造就民主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方法。还可适当让学生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要求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时,也要讲究特殊解法。最后练习要增强应用性。例如用函数、、三角、向量等相关知识解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此数学模型。
4、作业。
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学习数学,得到最好的发展,制定“分层次作业”。即将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由易到难分成A、B、C三档,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协调。以后的时间里,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以上是我这近一年来的教学体会。新课程下制约高中数学教学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也很多,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要相信“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有问题的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最优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就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低分无能”以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不良现象。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8
一、教师需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学生入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举足地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初高中数学学法的本质区别,引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然后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初高中课标,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从而规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诸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高一学生穿插讲解,达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旧知识,加强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反复思考相似内容的.区别,长期坚持查漏补缺和纠错,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意识到适当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三点: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需备4本(知识归纳本,典型题采集本,纠错本,作业本),做到每时都纠错,每天有训练,每周有小结。上课做到“两前一后”即课前两分钟整理当堂上课所需资料文具等,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一分钟反思当堂所学内容;二是合理搭配成绩、性格差异的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默化其他学生自主学习,外向性与内向性学生相互牵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抽象理论直观化生活化
新课程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的事实、论证猜想、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规律和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如函数学习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总结函数性质,分析函数问题。鉴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教师加强直观教学,并引用生活实例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如学习面面垂直判定时借助门与地面的关系等。
四、注重情感教育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言行举止上感染学生,专业知识上震慑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大部分高一学生初次背井离乡,独自求学,少了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失落感、忧郁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观察,课后了解,给予适当的关心,尤其是对上课走神的学生给予适当暗示,防止他们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数学学习。
以上是本人就我校校情及学情的一点尝试。但在新课标下,如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9
数学必修1即将学习结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刚开学,高一数学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第二章课时数要适当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时注意形象、直观。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以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课堂5分钟小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做的好的学生的过程贴在教室,让错误的学生自己看,章节考试题难度不能太大。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要不断的练习,帮助学生找出求解规律,学习才可能很好的理解。通上述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高一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满足于课堂上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积极的思维;遇到难题或者没有见过的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甚至有少数同学抄答案,还有少部分学生还相信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少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法方法。
3、严格要求,打好基矗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难学习的五大环
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学习上在每一章节有学习技巧和方法应及时的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学方法。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听课的方法,答题的书写要求,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基本的概念能牢记,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去应用。这样才能学习好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0
高一新学期刚开始,学校就按照计划进行文理分班了。我担任高一理科班的高1.15班和高.16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且担任高1.16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两个班学生在课堂上的特点都是对学数学的目标不明确,为了应试而学数学,数学学习喜欢听得多,说得多,但思考得少,动手做得也少;习惯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学习方式,不太主动地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过程,有比较严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平时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不强;而且不太善于总结反思,造成解决问题的灵活度不够,但因为他们是实验班的.学生,所以他们还有点自以为是的倾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如何让他们领会学习数学的目标和真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为应试而被动学习到为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而主动学习,实现从要学生学会数学到要学生会学数学的转变。是我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数学的新课学习尽量设置阶梯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新的概念、在思考和实践中探索定理和公式,让学生体会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乐趣。
2、数学的习题复习课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好品质,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大胆地把自己的思路方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规范的文字描述,使学生从解题只重结果变为更重解题过程,从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真谛——数学并不仅仅是运算,而学会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
个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才是学习数学的真谛。
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遇到了几个难题:
1、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长期的应试心理难于消除,学习的动力不足,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的陋习非短时间能改变。
2、对我的教学要求有排斥心理,只注重考试的分数,不关心自己本身的数学素质的提高。学习有严重的应付了事的倾向,对分析问题过程显得不耐烦,有一部分学生干脆睡觉。
3、长期的接受式的听课习惯养成学生懒思考、懒总结的坏毛病,我觉得要他们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特别是代数式的运算能力也很差,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鉴于以上难题,我进行以下反思和建议:
1、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用学生感兴趣的现实例子去阐明学数学真谛,扭转学生为应试而学数学的错误思想。
2、坚持课堂的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强度,多动心思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实现使学生从要学会数学到要会学数学的目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1
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资料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经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本事和水平。以下是我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强调教法、学法、教学资料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
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资料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质疑反思的培养
经过现状调查,看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有目的、有意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学生的质疑反思本事是能够培养的,要有目的设计、训练。所以要培养质疑反思本事必须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学会——会学——创新”。(2)在教学过程中要构成学生主动参与、进取探索、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3)改善教学环境。(4)优化教学方法。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了不一样的发展
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本事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忙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到达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异常难的题目能够不做练习。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2
不知不觉一年已过去,这一年我担任着高一(3)班的数学老师.这一里我通过对教学的实践,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我逐步适应了这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是对我的一个检验,也使得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做更充足的准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根据学生学情教学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自己学生时代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但是,在开始的上课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以及一声声的“老师,我听不懂!”让我的内心觉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讲的太难了?表达的不够清楚?回头想想,发现自己是以以前自身作为学生的情况来考虑教学,并没有更多的考虑现在学生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参考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以我们的经验去参考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未必相同,理应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二、备课小组组内交流探讨
这一年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代表交流,一致认为不应该急于求成赶进度,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初中的部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讨与交流,我们高一备课组成员达成对“精讲多练”以及“边讲边练”的共识,上课一般先花5分钟先让学生大概熟悉教材,然后讲一知识点练几道练习,最后练几道综合性的练习,发现学生还是蛮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听取学生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或者经常找学生聊聊学习数学感受。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这方面在听取多位老教师讲课后,大为改观,尤为体现在作业完成情况上,解题格式明显清晰许多。
4、上课互动性的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提问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帮助分析错题原因,做到讲、练、评的有效结合。
在这一届高一学生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要耐心加细心,不能太急于求成。每次备课、上课前都应先考虑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教学。并且在每次尽量将相关的初中知识点进行复习记忆,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3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实现中职的“抬头教学”为目的,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上准备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1)教师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共同研究者,通过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旋转问题,如自行车轮,时钟,扳手,运动员跳水等等图片,使用多媒体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图形变化,突出观察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探索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体验发现的乐趣。并且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一个个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领会。
(2)学生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习的承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对扳手向逆时针和顺时针这两种相反方向转动的观察,去发现隐含在问题当中的一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类比,联想、归纳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
(3)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目标从讲授知识、落实双基提升为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的培养。
本节课后,虽然教学目标是基本完成了,也大致实现了教师的教学设想,达到了一定的课堂效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1、课堂的导入部分稍微长了点,不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2、某些环节的过度不够自然,而且有些地方的提问不够精练和明确性,给学生以误导,回答的问题不是我们所想的答案,应该提问具有一定导向性,以后在这方面要多注意培养,训练。
3、教材还未钻研透,在某些知识点的处理还不到位,如“各角和的旋转量等于各角旋转量的和”这部分的练习应该跟下面的'超过0°~360°的角的处理衔接起来,在设计方面还有点欠缺。
4、在时间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在时间不够的前提下,后面的写终边相同角的练习完全可以跳过,这样时间上可能就恰如其分。
总之,按照《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总目标和任务型教学的模式,我们力图把课堂教学直观地展示给大家。但每一堂课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者审试自己,深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使课堂中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4
转眼间,最新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已顺利结束,即北京市新教材改革高中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感受颇深,现反思如下: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合理的分配于高一高二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似过去力求于知识的一步到位,而是注重于知识的螺旋上升,譬如说立体几何部分必修部分先进行简单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学习,为后面选修的继续深入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从而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必修3中加入了算法框图以及概率中的古典概型等,这些知识不但与大学知识相接轨,又能为计算机的学习打下相应基础,还能从另一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教改在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知识的螺旋上升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高一的一年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疑惑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原因分析
其中最明显的是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仔细分析了愿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我参加了昌平区关于初高中衔接的课题研究,初步认为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就不同了,高一一年要学习必修四本教材,内容几乎覆盖了函数,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知识覆盖面如此之大,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仅凭上课听,完成作业是无法取得理想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这学年为了解学习情况共三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调查,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去听了一些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加上课时比较紧,衔接的知识点没有很好的去落实,也没有时间去落实,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以便找准知识与方法的衔接点。
(二)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三).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
生的习惯。开展每日一练,落实所学知识。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讲题不能够就题论题,而是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应用所学解决一类问题,进而培养学习能力。
(五)、教师要精心备课,改变教学观念
新教材对于我来说是全然陌生的,教过一轮老教材及高中时养成的习惯,有些题型方法在我的脑海里可说是根深蒂固,因而新课改下我必须精心备课,改变教学观念。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这就会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近地补充适当内容。
以上是本人通过一年的新教材教学的一些方面的感受与反思,新高二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在总结高一的各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使自己尽快的成长,力创佳绩!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
很多学生反映初中的数学学得还可以,但是一上高中就觉得数学课听得不是很懂,成绩也退步不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空间的距离公式;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紧接着就是二倍角的问题。三角函数的性质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学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尽快适应高一数学学习,提高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中教师应该多看看初中数学课本及教材,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开学初,要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抓住重点,讲透难点,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
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测。每周小测可以有针对性找一些学得不扎实的学生面对面辅导;每月大测可以检测自己一个月以来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课前准备是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课中要三个动:一动脑、二动笔、三动口,在课堂上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提倡学生准备错题集,搜集错题,好题,精题,好题在班里资源共享。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而且在高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大的兴趣,要让他们有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必修教学反思01-31
高一教学反思02-05
数学的教学反思04-22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4-09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07-18
高一英语教学反思03-09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04-16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04-08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04-02
高一数学教学总结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