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画》教学反思2
今天讲了第十五课《苏珊的画》,这篇课文讲了苏珊参加比赛的画被弄上了色斑,在爸爸的鼓励下,她把这块色斑画成了一只卧在楼梯上的小狗,第二天的比赛中,她的画得了第一名,从此,苏珊明白了: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像的那么坏,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也是本课要让学生们懂得的道理。
因为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过程时不想逐段的讲解,想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学生感知理解整篇课文,在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觉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把事件的整个经过叙述出来,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答的.都是叙述课文,用的话很复杂,这不是我想要的。当听到三四个学生都是这样答的时候,我就知道是自己提的问题出了毛病。我还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内容提示,孩子们学着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按着预想的环节进行回答了。看来,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设计不当,会把学生带跑,而且会不知所以然的和老师的设想南辕北辙。
在最后延伸的部分,孩子们说不出来,一时想不到自己身边的事,应适当的安排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有话可说。
《画》教学反思3
在《香香的蔬菜》这一主题中我们开展了艺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地在于让幼儿认识蔬菜截面的形状,用蔬菜来印画;通过印画的活动让幼儿感知不同蔬菜的印画效果,体验印画带来的快乐。因为考虑到我们班的幼儿第一次尝试这种印画,所以我把我一开始的设想每组同时进行换成了每组幼儿到前面来进行,希望在老师的管理下能让活动进行得更顺利。
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猜一猜这张漂亮的画是谁画出来的”一句话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都很好奇是什么东西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而后有几个小朋友说出了是蔬菜在作画。说出是蔬菜在作画后,幼儿的兴趣更高了,每个幼儿都想自己试一试。在第二个环节是老师示范,“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用蔬菜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吗?”这一句话让幼儿意识到仔细听后才能也像老师一样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而后老师介绍作画的材料:蔬菜与颜料。在示范作画的时候加上儿歌“蘸一蘸,印一印,压一压,放回原处继续蘸”,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边说边做,也使幼儿更清楚地懂得应该要怎么做。在第三个环节也是重点环节,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因为我选择的是让幼儿一组一组上来进行作画,这样能使我们能够看清楚和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与兴奋。印出来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幼儿都争着让我看看“老师看看我的画多漂亮”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的有成就感。在第四个环节中,让幼儿拿起水彩笔给“小花”们添上身体,每位幼儿都非常开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作画中。
但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很细节的东西没有考虑进去。例如在作画的`材料中没有考虑到在旁边放上几个擦手的抹布,导致幼儿一画完就往厕所跑;在最后的一环节中让幼儿给小花们添上一些漂亮的东西我示范的时候只是在“花”的下面画了几根竖线当做是花的身体,我原本是让幼儿自己相像然后再画上去的,没想到大都数的幼儿都跟着我这样画了几条竖线。教师的示范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在上课方面还是很“嫩”的,我相信在以后不断的锻炼中,自己会学到得更多,也会进步得更快。
《画》教学反思4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难过、着急——满意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画》教学反思5
今天学习了《画》的课文。它是一首五言谜语诗。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让生学会了许多知识。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幺也没想到就是这幺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幺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幺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
《画》教学反思6
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尝试用不同的作画形式,可以让幼儿深入的了解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蔬菜印画活动,探索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创新,体验活动过程,获得成功喜悦。
蔬菜印画活动首先老师帮助幼儿认识菜名,激发幼儿印画的兴趣。在认识各种蔬菜时,个别幼儿不能准确的说出菜名,教师稍做介绍,青椒和尖椒是两兄弟,都是辣椒的一种,青椒胖胖的`,尖椒尖尖的,让幼儿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说出西兰花是花菜的一种,藕是长在荷花下面的,红萝卜的正确名字叫胡萝卜,等等。经过介绍,幼儿们掌握了这几种菜名。蔬菜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食品,饭桌上少不了它。幼儿对蔬菜并不陌生,常见的蔬菜在菜地或菜场里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蔬菜,但对蔬菜的种类、作用、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然而从了解菜名到蔬菜的营养价值,最后引出蔬菜还可以印画,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很自然地呼唤并激发幼儿印画的积极性和想创造的愿望,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作画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教师详细清楚地讲解示范,有助于幼儿操作时更自如。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蔬菜,不同的颜色印画,并运用有趣的词来激发幼儿,如亲一亲、靠一靠、印一印、摇一摇等,使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易掌握。在运用蔬菜示范时,次数不宜太多,可减少到示范两种,如藕和胡萝卜,告诉幼儿青椒和尖椒的方法与胡萝卜一样,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尝试示范西兰花、洋葱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时间,而且幼儿听讲的兴趣很浓。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兴奋。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就像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在《纲要》的指导下,老师抓住了教育锲机,积极引导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如示范印画时,颜料流下来了,老师立即强调不能把画好的画竖起来,因为颜料没干。这次活动注重的是幼儿对用蔬菜印画的奇特感受,注重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在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对幼儿技能的培养、操作习惯的培养等,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画》教学反思7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生活中,因孩子的无知会很自然地做错一些事情,犯一些错误。学生做错事情的结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并不是无法挽回的。我们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正如课文《玲玲的画》中提取的情节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画画工具时不小心把明天要评奖的画给弄脏了,着急地哭了。于是,爸爸引导孩子: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学习过程中重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
课堂上,我提出:“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样的问题吗?”学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后,也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想:换个思考角度试试看吧。紧接着,我这样问:同学们,在家里你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哇!我的爸爸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烦呢?过去!过去!”
“太傻了!问爸爸去!”
“什么对不起不对不起,离我远点。”
“你也太顽皮了吧!”
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农村的家长自身文化的素质水平并没有很快地随着教育潮流而前进。要想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导。
深入想想,象玲玲类似的,因家长启发后,坏事变好事的经历会可能好吗?让农村孩子们从何说起呢?我们在面对常见的生活小事又该如何启发呢?家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启发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不放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会闪耀解决问题的火花。
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对关照学生思考生活,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看懂,看透,看明白,不会思考真实的生活。孩子对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多多引导,多多启发。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⑴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⑵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⑶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⑷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⑵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反思8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成功之处:
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教学反思9
装饰画在生活中用的也不少,可能我们不会注意,更别说学生,所以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丁绍光的那幅《乐园之梦》换上的女人与实际中的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很快发现身体、胳膊、脖子比实际中的长,我接着问:那作者这样画给你什么感觉?一帮住学生了解装饰画夸张、变性和注重装饰性的特点。接着在引导学生分析李永平的《凤》与你见过的“凤”有什么不同?很明显是“简单”。第11页上的'学生作品用了哪些对比色?对比色之间有用了什么色?由此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另一个特点:简洁。以及如何让色彩和谐统一。通过欣赏你想以什么题材进行装饰画创作?引导学生创作。
总的来说:我感觉引导的还可以但学生创作是个难点,主要是没有突出装饰性。以后还学探讨教学方法。
《画》教学反思10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画》教学反思11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画》教学反思12
《添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强调可以选择美术本上两张图片中的任意一张来添画完成作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听明白了我的要求,唯独有一名学生,而且是能力较弱的学生,他在两张图片上都添画了内容,但是效果都不好。当我追究组长的'监督之责时,组长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我选定的组长并不一定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因为我想让每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他没有发现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组内还有比他能力强的学生。在总结时,我虽然批评了这个小组,但是没有深入地追究他们每个人的责任。课下反思后,我觉得首先我自己就应该引咎自责,没有尽到指导者的责任。然后引导学生自省“上课有没有用心听讲,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没有帮到别人,作为组长应该怎样做,组员应该怎样做”。通过引咎自责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分工合作的认识,在课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现。
《画》教学反思13
在卡通课教学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了解卡通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处处到能见到卡通作品,也能尝试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卡通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运作卡通画的表现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与情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教学准备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画》教学反思14
口语交际课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因此,我将"能介绍自己的画,说出自己为什么画这些内容,能简单评评别人的画。初步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口语交际带来的快乐。"定为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设计的交际情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借助这个情景平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在自然的氛围中进入说话的情景。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就要明确要求。但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进行口语交际的。从老师身上,他们学到了怎样去交际,交际的时候说些什么,老师要给他们一个示范,供他们参考。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交际场景,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而老师则充当了交际的另一方、提问者。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去观察,老师是怎么进行谈话,是怎么向同学了解图画的,然后,我让他们记住我是怎样问的.。然后我又请了一位同学来问我,这实际上就是一次示范,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了解图画。同时,让他们听听怎样介绍自己的画,通过两次两种不同类型的师生交际,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生生互动,了解同桌的画、了解自己喜欢的画,四人小组里商量讨论推选出一张图画;和图画的作者一起欣赏图画;自己独立去进行交际。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几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评选组内同学的画,到最后参观“小画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从模仿到自主交流的过程,是学习方法到实践的过程,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
课堂教学中反映的不足之处有:1、有同学在台前介绍的时候,下面的同学有的听得不太认真,甚至有人在做小动作;2、学生说话声音小,不够大胆;3、有些环节开展的不够深入;4、学生的自主评价不多……这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画》教学反思15
口语交际课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根据三个维度和《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精神,我制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三个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其中,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能说清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难点。
为了这次“口语交际”真正能互动起来,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三个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他们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在接近生活的氛围中学习起来更容易主动参与,积极学习。所以,我充分运用语文书上的彩图,利用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画面很快吸引住学生,体现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采用激励式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学习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就要明确要求。但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开始进行口语交际的。所以,我首先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合作者,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画,并随机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样就让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引导台上台下的孩子进行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我紧接着就请了两位小画家再来介绍自己的画。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他们开始有目的性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这时候,我主动站在台上的孩子旁边,有针对性地帮助全体学生继续围绕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有问有答,为下面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激情促说,双向互动
老师的激励,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还想上台介绍。我顺势推出安排的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的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互动起来,要求小朋友们先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组内的伙伴们,同时,如果别人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了问题,小画家要一一解答。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交际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达到本课“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这一教学目的。我还请每个小组自行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在让每个孩子小组内充分说的基础上,请每组的代表上台来介绍自己的画,同时,他们还要解答班上其他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这样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极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安排学生自由地看看别人的画、评评别人的画,就是鼓励孩子扩大口语交际范围,让他们的自主性更强。
【《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角的教学反思04-21
《画杨桃》教学反思08-06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4-10
画角的教学反思(必备)07-10
画垂线教学设计07-24
《画杨桃》教学设计07-10
画杨桃教学设计06-08
《画杨桃》教学设计02-17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05-05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