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02-25 08:21:1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教案合集7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儿童,而中班幼儿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轻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生成了《小鬼当家》这一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小朋友的自我保护意识。详情请访问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

  活动过程:详情请访问

  一、观看情境表演 《爸爸、妈妈不在家》。

  1、教师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品开始:幼儿天天独自在家中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让我好好看家,嘿!这回我可要自己玩个痛快。”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李医生的家吗?”亮亮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查电表的,请你开门!”(表演暂停)

  2、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天天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

  ① 来的是什么人?

  ② 天天能开门?

  ③ 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④ 天天该怎么做?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父母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天天,另一幼儿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随便找理由)。幼儿教育网

  二、《依依看家》。

  1、师:有个叫依依的小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爸爸、幼儿教育网妈妈也不在家,你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2、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练习挥臂投掷,投稿投掷能力。

  2.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木夹做成的`飞镖,竹竿一个,老鹰图片

  2. 《小鸟飞》音乐,橡皮筋一根

  3. 《黑猫警长》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游戏:猎人和小鸟

  教师做猎人,幼儿随着"小鸟飞"的音乐双手在体侧自由飞翔,当被猎人拍打到时,便单手飞。幼儿双手在体前、体后飞翔,练习跳转躲闪动作。

  2.扮演白鸽警士。

  幼儿集体模仿白鸽警士:

  侦查情况--四处张望(头部运动)

  传递情报--动动翅膀(肩部运动)

  操练本领--整理羽毛(体转运动)

  添加装备--取物投放(腹背运动)

  庆祝胜利--高兴(跳跃运动)

  3. 白鸽展示练投掷。

  (1) 在场地中间拉起一根橡皮筋,高1~1.5米。教师示范讲解投掷要领:两腿前后站立,上体向右侧转,右臂快速挥臂,从头上方用力投出。

  (2) 幼儿按组拿飞镖进行分散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游戏"白鸽战老鹰"

  玩法:教师手甩竹竿上的老鹰图片,幼儿边跑边用飞镖投机,再捡起同颜色的飞镖继续投机。教师根据幼儿的投掷情况确定老鹰是否要飞走了。

  5. 结束部分。

  幼儿跟着《黑猫警长》音乐做律动放松。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是一件不卫生、不礼貌的事情。

  2、学习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餐巾纸、手帕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过渡:小狗、河马,还有大象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有礼貌。

  二、分段引出,理解儿歌。

  (一)小狗打喷嚏。

  1、小狗在干什么?它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

  2、可是小狗鼻子痒痒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追问:小狗是怎么打喷嚏的?小鸭、小鸡怎么啦?为什么被吓跑了?)

  小结:小狗打喷嚏,对着朋友“阿——嚏”,小鸡、小鸭吓跑,因为喷嚏里有口水,很脏……。

  (二)河马打喷嚏。

  1、河马生活在哪里?它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

  2、可是河马鼻子痒痒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追问:河马是怎么打喷嚏的?乌龟、小鱼为什么被吓跑了?)

  小结:河马打喷嚏,张大了嘴巴“阿——嚏”,乌龟、小鱼吓跑,因为喷嚏的声音很响,没有礼貌……

  (三)大象打喷嚏。

  1、大象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为什么?

  2、大象的`鼻子也痒痒的,它是怎么打喷嚏的?山羊、小马为啥被吓跑?

  小结:大象打喷嚏,伸长鼻子“阿——-嚏”,山羊、小马被吓跑,因为喷嚏里有细菌,很不卫生……

  (四)宝宝打喷嚏。

  1、宝宝的鼻子也痒痒的,宝宝应该怎样打喷嚏?(引导捂鼻和嘴、轻声)

  2、宝宝为啥要捂住鼻和嘴呢?

  小结: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大家夸。

  (五)完整听赏儿歌。

  刚才老师把小动物和宝宝打喷嚏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打喷嚏》。

  小结与过渡:我们要学儿歌中的谁?是呀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朋友夸。朋友会夸我们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讲卫生、有礼貌的好宝宝吧!

  三、操作运用,掌握方法。

  请幼儿取手帕或餐巾纸,边听儿歌(最后一句),边学做捂鼻的动作。教师观察与纠正捂鼻姿势。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一样很有用的本领,以后碰到要打喷嚏的时候要学着使用哦!

  附儿歌:打喷嚏

  小狗打喷嚏,对准朋友“阿——嚏”,小鸡、小鸭吓跑了。

  河马打喷嚏,张大嘴巴“阿——嚏”,乌龟、小鱼吓跑了。

  大象打喷嚏,伸长鼻子“阿——嚏”,山羊、小马吓跑了。

  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大家夸。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学习观察角色表情变化,理解房子会动的原因。

  3、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松鼠和小乌龟之间的友谊。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

  2、 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 通过理解,体验小松鼠和小乌龟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图卡

  2、知识准备:课前丰富幼儿对自然界声响的了解,认识小松鼠和乌龟。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今天,会动的房子将带领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美妙的景色。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什么?

  2、教师播放课件,再次讲述故事,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提问:

  (1)小乌龟和小松鼠在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

  3、教师出示图卡,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

  (1)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第二天,小松鼠来到大海边,听到浪花“哗哗哗”地唱歌。

  (2)模仿象声词“哗哗哗”。

  4、发散幼儿思维,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其他的声音。

  5、讲述故事结尾。

  (1)为什么房子会动呢?

  (2)什么是“惭愧”?可以怎么表示呢?

  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续编的.快乐。.

  师:现在小松鼠他们又要出发了,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们接下来会去哪呢?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随乌龟和小松鼠一起去外面玩吧!

  教学反思

  我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新房子为什么会动?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也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效果好。但在执教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自己对于课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如果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对于“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孩子说不出来,说的有点散,回答不到点上,我想如果这段对话由老师抛出,孩子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使得在情感方面我引导的还不够深入。

  小百科:房子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一:说说绘本剧

  活动目标

  1.喜欢绘本剧表演,愿意参与到绘本剧表演中来。

  2.尝试交流绘本剧表演所需的准备工作,建构绘本剧表演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绘本剧《我的幸运一天》视频,记录绘本剧表演所需准备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观看绘本剧.交流感受。

  教师播放绘本剧《我的幸运一天》,讨论:这场绘本剧你觉得怎么样?这个故事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建立绘本与戏剧表演之间的联系.激发幼儿自己表演的欲望。)

  2.讨论绘本剧演出所需准备并记录。

  3.提出要求,让幼儿思考自己想表演的绘本。

  活动二:绘本我推荐

  活动目标

  1.敢于推荐自己想要表演的绘本,并说出理由。

  2.对同伴的介绍感兴趣,能集中注意力倾听。

  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知道绘本的大概内容。

  活动过程

  1.统计每个幼儿想表演的绘本。

  2.民主投票选出小朋友们最想表演的绘本。

  3.深入阅读小朋友们最想表演的'绘本。

  活动三:制订绘本剧表演计划

  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和自主规划的意识。

  2.乐意参与讨论、交流.共同制订表演的计划表。

  3.愿意按照计划表做事情,为表演做准备。

  活动准备

  绘本《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我喜欢的角色”展板。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绘本剧演出的准备。

  2.做一做:制订绘本剧演出计划表。

  根据幼儿讨论、制作的计划表,我们设计了“角色竞选”“道具我来做”“排练看我的”“音乐我来选”和“小小设计师”五个活动计划。

  计划一:角色竞选

  主要意图:通过讨论选出适宜的角色人选,并形成对演出的基本评价。

  基本流程

  1.讨论选择角色的标准:演得怎样才能被选上?

  2.逐个评选最适合该角色的演员。

  3.讨论分配其他任务。

  计划二:道具我来做

  主要意图:按照绘本剧的内容,幼儿自主商议、制作表演道具。

  基本流程

  准备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棒等。

  1.观看计划表,明确今天要完成的任务。

  2.讨论操作方法。

  教师可进行示范讲解或师幼共同讨论制作方法和步骤。

  3.分组操作体验。

  4.评论总结:幼儿展评自己的创作,体验自主创作的成就感。

  计划三:排练看我的

  主要意图:让幼儿在同伴互评和角色对比中体验角色,产生愿意演好角色的主动意识。

  基本流程

  在排练前,要为幼儿准备相对宽敞的区域。

  1.现场排练。

  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当导演,仔细观看并提出意见。

  2.评价与讨论:表演中哪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还要改进?

  3.再次排练并讨论。

  计划四:音乐我来选

  主要意图:根据故事内容.选择适宜的音乐。

  基本流程

  教师准备不同风格的音乐。

  1.情感体验并引发思考:什么样的音乐比较适合刚才的表演?

  教师播放幼儿表演的《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中老狼害怕逃跑的部分,询问幼儿感受,引出配乐的任务。然后讨论音乐与情境之间的配合。

  2.讨论选择合适的音乐。

  3.根据音乐的节奏,创编与音乐匹配的动作。

  计划五:小小设计师

  主要意图:让幼儿为角色设计造型,感受“绘本表演我做主”的快乐。

  基本流程

  教师准备相关制作材料。

  1.了解设计要素。

  教师播放一些简单的表演用造型设计,如头饰、脸谱或装饰灯。让幼儿有造型设计的意识。

  2.自主设计造型。

  幼儿讨论、设计脸谱、头饰、服装等。讨论哪些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哪些需要别人(比如父母、教师)的帮助。如果需要,讨论需要别人帮助做什么,怎么去跟别人说。

  3.合作完成制作。

  教师请幼儿互相介绍、观看各自的造型设计。之后幼儿改进自己的设计,最后由家园合作共同完成造型的制作。

  活动四:文明小观众

  活动目标

  1.自主讨论、记录表演时的礼仪行为,形成礼仪公约。建立内在自我监督。

  2.在集体面前大胆介绍礼仪规则,并主动遵守这些规则。

  活动准备

  纸、笔。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如何做文明小观众?

  2.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组内其他幼儿补充。

  3.制作“文明小观众公约”。

  活动五:绘本剧表演

  准备好道具、设备等。在多功能厅(或教室)进行绘本剧表演,可邀请其他班小朋友和教师来观看。

  活动六:说说我的感受

  活动目标

  围绕话题交流感受,体验共同准备绘本剧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剧表演的视频和照片。

  活动过程

  观看绘本剧表演视频片段和照片。发起讨论。

  话题一:你觉得演得好吗?哪里好?

  话题二: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话题三:你觉得××哪里做得最好?为什么?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弯和直的区别,能找出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2、通过看看、找找,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的兴趣。

  3、通过剥剥、绕绕活动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重点: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和直的物品的兴趣。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难点:了解弯和直的.区别,关注各种直的和弯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准备:数码照片、相机(连接线)、牛皮筋两根(放在色纸上)、一次性筷子、不干胶

  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弯和直的区别。

  1、(出示一根直的绳子)这是一根怎么样的绳子?像什么?还想什么?

  2、(出示一根弯的绳子)这根绳子和刚才的一根有什么不一样?弯弯的像什么? 还像什么?

  小结:这是一根直直的绳子,是直线形的,不转弯的。这是一根弯弯的绳子,是弧线形的,弯过来的。

  二、出示数码照片,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

  1、生活中也有很多弯弯的、直直的东西,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拱桥)它是怎么样的? (护栏)它是怎么样的?哪里是直直的、弯弯的? (路灯)它是怎么样? (公交车牌)它是怎么样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哪些东西是直直的?

  3、请幼儿找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弯弯的、直直的东西。

  三、通过人体变形,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1、我站在这里身体是怎么样的?

  2、谁能把直直的身体变成弯弯的呢?(幼儿自由尝试)

  四、操作活动:剥一剥,绕一绕。

  1、(出示筷子和条状不干胶)它们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要给筷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不干胶弯弯的绕到筷子上(教师示范剥一剥,绕一绕)。

  3、幼儿操作。

《【热门】中班教案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4-20

中班教案08-08

中班音乐教案08-20

中班教案(通用)11-17

(热门)中班教案11-20

实用的中班教案08-07

中班教案(通用)08-21

(优)中班教案08-25

【优秀】中班教案11-04

【热门】中班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教案合集7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儿童,而中班幼儿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轻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生成了《小鬼当家》这一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小朋友的自我保护意识。详情请访问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陌生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

  活动过程:详情请访问

  一、观看情境表演 《爸爸、妈妈不在家》。

  1、教师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品开始:幼儿天天独自在家中玩耍,边玩边说:“今天爸爸、妈妈出去买东西,让我好好看家,嘿!这回我可要自己玩个痛快。”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李医生的家吗?”亮亮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查电表的,请你开门!”(表演暂停)

  2、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天天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

  ① 来的是什么人?

  ② 天天能开门?

  ③ 如果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什么危险?

  ④ 天天该怎么做?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父母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天天,另一幼儿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随便找理由)。幼儿教育网

  二、《依依看家》。

  1、师:有个叫依依的小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爸爸、幼儿教育网妈妈也不在家,你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2、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练习挥臂投掷,投稿投掷能力。

  2.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木夹做成的`飞镖,竹竿一个,老鹰图片

  2. 《小鸟飞》音乐,橡皮筋一根

  3. 《黑猫警长》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游戏:猎人和小鸟

  教师做猎人,幼儿随着"小鸟飞"的音乐双手在体侧自由飞翔,当被猎人拍打到时,便单手飞。幼儿双手在体前、体后飞翔,练习跳转躲闪动作。

  2.扮演白鸽警士。

  幼儿集体模仿白鸽警士:

  侦查情况--四处张望(头部运动)

  传递情报--动动翅膀(肩部运动)

  操练本领--整理羽毛(体转运动)

  添加装备--取物投放(腹背运动)

  庆祝胜利--高兴(跳跃运动)

  3. 白鸽展示练投掷。

  (1) 在场地中间拉起一根橡皮筋,高1~1.5米。教师示范讲解投掷要领:两腿前后站立,上体向右侧转,右臂快速挥臂,从头上方用力投出。

  (2) 幼儿按组拿飞镖进行分散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游戏"白鸽战老鹰"

  玩法:教师手甩竹竿上的老鹰图片,幼儿边跑边用飞镖投机,再捡起同颜色的飞镖继续投机。教师根据幼儿的投掷情况确定老鹰是否要飞走了。

  5. 结束部分。

  幼儿跟着《黑猫警长》音乐做律动放松。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对着别人打喷嚏是一件不卫生、不礼貌的事情。

  2、学习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餐巾纸、手帕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过渡:小狗、河马,还有大象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有礼貌。

  二、分段引出,理解儿歌。

  (一)小狗打喷嚏。

  1、小狗在干什么?它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

  2、可是小狗鼻子痒痒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追问:小狗是怎么打喷嚏的?小鸭、小鸡怎么啦?为什么被吓跑了?)

  小结:小狗打喷嚏,对着朋友“阿——嚏”,小鸡、小鸭吓跑,因为喷嚏里有口水,很脏……。

  (二)河马打喷嚏。

  1、河马生活在哪里?它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

  2、可是河马鼻子痒痒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追问:河马是怎么打喷嚏的?乌龟、小鱼为什么被吓跑了?)

  小结:河马打喷嚏,张大了嘴巴“阿——嚏”,乌龟、小鱼吓跑,因为喷嚏的声音很响,没有礼貌……

  (三)大象打喷嚏。

  1、大象的朋友可能会是谁呢?为什么?

  2、大象的`鼻子也痒痒的,它是怎么打喷嚏的?山羊、小马为啥被吓跑?

  小结:大象打喷嚏,伸长鼻子“阿——-嚏”,山羊、小马被吓跑,因为喷嚏里有细菌,很不卫生……

  (四)宝宝打喷嚏。

  1、宝宝的鼻子也痒痒的,宝宝应该怎样打喷嚏?(引导捂鼻和嘴、轻声)

  2、宝宝为啥要捂住鼻和嘴呢?

  小结: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大家夸。

  (五)完整听赏儿歌。

  刚才老师把小动物和宝宝打喷嚏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打喷嚏》。

  小结与过渡:我们要学儿歌中的谁?是呀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朋友夸。朋友会夸我们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讲卫生、有礼貌的好宝宝吧!

  三、操作运用,掌握方法。

  请幼儿取手帕或餐巾纸,边听儿歌(最后一句),边学做捂鼻的动作。教师观察与纠正捂鼻姿势。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一样很有用的本领,以后碰到要打喷嚏的时候要学着使用哦!

  附儿歌:打喷嚏

  小狗打喷嚏,对准朋友“阿——嚏”,小鸡、小鸭吓跑了。

  河马打喷嚏,张大嘴巴“阿——嚏”,乌龟、小鱼吓跑了。

  大象打喷嚏,伸长鼻子“阿——嚏”,山羊、小马吓跑了。

  宝宝打喷嚏,捂住鼻和嘴“阿——嚏”,声音轻轻,大家夸。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感受到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

  2、学习观察角色表情变化,理解房子会动的原因。

  3、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松鼠和小乌龟之间的友谊。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感受象声词,用语言正确地描述生活与自然的各种声响。

  2、 让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 通过理解,体验小松鼠和小乌龟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图卡

  2、知识准备:课前丰富幼儿对自然界声响的了解,认识小松鼠和乌龟。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今天,会动的房子将带领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美妙的景色。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什么?

  2、教师播放课件,再次讲述故事,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提问:

  (1)小乌龟和小松鼠在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

  3、教师出示图卡,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

  (1)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第二天,小松鼠来到大海边,听到浪花“哗哗哗”地唱歌。

  (2)模仿象声词“哗哗哗”。

  4、发散幼儿思维,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其他的声音。

  5、讲述故事结尾。

  (1)为什么房子会动呢?

  (2)什么是“惭愧”?可以怎么表示呢?

  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续编的.快乐。.

  师:现在小松鼠他们又要出发了,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们接下来会去哪呢?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随乌龟和小松鼠一起去外面玩吧!

  教学反思

  我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新房子为什么会动?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也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效果好。但在执教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自己对于课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如果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对于“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孩子说不出来,说的有点散,回答不到点上,我想如果这段对话由老师抛出,孩子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使得在情感方面我引导的还不够深入。

  小百科:房子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一:说说绘本剧

  活动目标

  1.喜欢绘本剧表演,愿意参与到绘本剧表演中来。

  2.尝试交流绘本剧表演所需的准备工作,建构绘本剧表演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绘本剧《我的幸运一天》视频,记录绘本剧表演所需准备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观看绘本剧.交流感受。

  教师播放绘本剧《我的幸运一天》,讨论:这场绘本剧你觉得怎么样?这个故事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建立绘本与戏剧表演之间的联系.激发幼儿自己表演的欲望。)

  2.讨论绘本剧演出所需准备并记录。

  3.提出要求,让幼儿思考自己想表演的绘本。

  活动二:绘本我推荐

  活动目标

  1.敢于推荐自己想要表演的绘本,并说出理由。

  2.对同伴的介绍感兴趣,能集中注意力倾听。

  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知道绘本的大概内容。

  活动过程

  1.统计每个幼儿想表演的绘本。

  2.民主投票选出小朋友们最想表演的绘本。

  3.深入阅读小朋友们最想表演的'绘本。

  活动三:制订绘本剧表演计划

  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和自主规划的意识。

  2.乐意参与讨论、交流.共同制订表演的计划表。

  3.愿意按照计划表做事情,为表演做准备。

  活动准备

  绘本《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我喜欢的角色”展板。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绘本剧演出的准备。

  2.做一做:制订绘本剧演出计划表。

  根据幼儿讨论、制作的计划表,我们设计了“角色竞选”“道具我来做”“排练看我的”“音乐我来选”和“小小设计师”五个活动计划。

  计划一:角色竞选

  主要意图:通过讨论选出适宜的角色人选,并形成对演出的基本评价。

  基本流程

  1.讨论选择角色的标准:演得怎样才能被选上?

  2.逐个评选最适合该角色的演员。

  3.讨论分配其他任务。

  计划二:道具我来做

  主要意图:按照绘本剧的内容,幼儿自主商议、制作表演道具。

  基本流程

  准备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棒等。

  1.观看计划表,明确今天要完成的任务。

  2.讨论操作方法。

  教师可进行示范讲解或师幼共同讨论制作方法和步骤。

  3.分组操作体验。

  4.评论总结:幼儿展评自己的创作,体验自主创作的成就感。

  计划三:排练看我的

  主要意图:让幼儿在同伴互评和角色对比中体验角色,产生愿意演好角色的主动意识。

  基本流程

  在排练前,要为幼儿准备相对宽敞的区域。

  1.现场排练。

  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当导演,仔细观看并提出意见。

  2.评价与讨论:表演中哪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还要改进?

  3.再次排练并讨论。

  计划四:音乐我来选

  主要意图:根据故事内容.选择适宜的音乐。

  基本流程

  教师准备不同风格的音乐。

  1.情感体验并引发思考:什么样的音乐比较适合刚才的表演?

  教师播放幼儿表演的《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中老狼害怕逃跑的部分,询问幼儿感受,引出配乐的任务。然后讨论音乐与情境之间的配合。

  2.讨论选择合适的音乐。

  3.根据音乐的节奏,创编与音乐匹配的动作。

  计划五:小小设计师

  主要意图:让幼儿为角色设计造型,感受“绘本表演我做主”的快乐。

  基本流程

  教师准备相关制作材料。

  1.了解设计要素。

  教师播放一些简单的表演用造型设计,如头饰、脸谱或装饰灯。让幼儿有造型设计的意识。

  2.自主设计造型。

  幼儿讨论、设计脸谱、头饰、服装等。讨论哪些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哪些需要别人(比如父母、教师)的帮助。如果需要,讨论需要别人帮助做什么,怎么去跟别人说。

  3.合作完成制作。

  教师请幼儿互相介绍、观看各自的造型设计。之后幼儿改进自己的设计,最后由家园合作共同完成造型的制作。

  活动四:文明小观众

  活动目标

  1.自主讨论、记录表演时的礼仪行为,形成礼仪公约。建立内在自我监督。

  2.在集体面前大胆介绍礼仪规则,并主动遵守这些规则。

  活动准备

  纸、笔。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如何做文明小观众?

  2.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组内其他幼儿补充。

  3.制作“文明小观众公约”。

  活动五:绘本剧表演

  准备好道具、设备等。在多功能厅(或教室)进行绘本剧表演,可邀请其他班小朋友和教师来观看。

  活动六:说说我的感受

  活动目标

  围绕话题交流感受,体验共同准备绘本剧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剧表演的视频和照片。

  活动过程

  观看绘本剧表演视频片段和照片。发起讨论。

  话题一:你觉得演得好吗?哪里好?

  话题二: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话题三:你觉得××哪里做得最好?为什么?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弯和直的区别,能找出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2、通过看看、找找,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的兴趣。

  3、通过剥剥、绕绕活动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重点: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和直的物品的兴趣。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难点:了解弯和直的.区别,关注各种直的和弯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准备:数码照片、相机(连接线)、牛皮筋两根(放在色纸上)、一次性筷子、不干胶

  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弯和直的区别。

  1、(出示一根直的绳子)这是一根怎么样的绳子?像什么?还想什么?

  2、(出示一根弯的绳子)这根绳子和刚才的一根有什么不一样?弯弯的像什么? 还像什么?

  小结:这是一根直直的绳子,是直线形的,不转弯的。这是一根弯弯的绳子,是弧线形的,弯过来的。

  二、出示数码照片,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

  1、生活中也有很多弯弯的、直直的东西,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拱桥)它是怎么样的? (护栏)它是怎么样的?哪里是直直的、弯弯的? (路灯)它是怎么样? (公交车牌)它是怎么样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哪些东西是直直的?

  3、请幼儿找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弯弯的、直直的东西。

  三、通过人体变形,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1、我站在这里身体是怎么样的?

  2、谁能把直直的身体变成弯弯的呢?(幼儿自由尝试)

  四、操作活动:剥一剥,绕一绕。

  1、(出示筷子和条状不干胶)它们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要给筷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不干胶弯弯的绕到筷子上(教师示范剥一剥,绕一绕)。

  3、幼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