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案

时间:2024-08-02 12:30:3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儿垂钓》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垂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2 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能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 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 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 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 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 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 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 探究与争论: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 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小儿垂钓》教案2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3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自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同学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同学心智生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协助同学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同学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同学才干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本课中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引领同学读出诗句背后的情、爱、味。

  【预设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引导同学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同学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以同学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流程】

  一、课题的导入

  五一长假即将来临,你想外出旅游吗?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多媒体展示乡村田园风光),你们觉得这里怎样?(美)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但乡村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跟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并朗读课题

  解题: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节。

  二、初读课文,感音韵

  (过渡)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1、同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请这位同学浪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他读得真……….)(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遍)

  3、全班齐读。

  三、潜心会文──明诗意

  (过渡)听,你们读得多好啊,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办呢?

  同学考虑回答。(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假如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1、同学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身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身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交流,我读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我们自身读懂的句子是我还没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人)

  (瞧,我们的小朋友多能干啊,谁来用自身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呢?)

  4、请同学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全诗的大意。

  (我们的同学语言组织能力真不错,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诵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5、全班根据对诗大意的理解,齐诵古诗并想象画面。

  四、依样画葫芦──悟意境

  1、(过渡)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假如请你们给本诗1、2句配一副画,请你说一说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准备用(色)画,因为)

  引导同学从“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随机板书:清新明丽

  2、(过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四月的乡村,还是童话的故乡,假如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你能听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同学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

  (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声:联想到四月的播种最佳时节;采摘桑叶的.唰唰声、蚕吃桑叶簌簌声,水田插秧哗哗声用“才”和“又”交织在一起,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乡村四月”劳动的确实紧张、繁忙,

  ⑴他们的忙的为了什么呢?

  同学考虑回答

  ⑵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可见人民生活是怎样呢?(幸福)人民喜欢劳动,对生活充溢希望可见农家人勤劳(随机板书:幸福勤劳)

  ⑶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五、浓缩乡村四月图,提升情感

  (过渡)一幅田园画,一曲交响乐,把我们带进世外桃源,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望江南》,渲染气氛,(教师诵读)引领同学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同学看画面一起朗诵(生读)

  3、瞧,同学们被田园风光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同学看画面,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过渡)乡村的四月是繁忙、紧张的,但是繁忙、紧张的背后隐藏着农家人民的幸福与喜悦;其实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样写着农家人的幸福,请看李万年先生的这幅作品,他真实的反映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一段话吗?假如你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小朋友,还可以一两句诗,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画面)

  1、同学独立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2、作品展示与交流。

  七、总结

  四月的田园是美丽的,农家的生活无论是繁忙、紧张,还是恬静幽雅的,都写满了农家儿女的幸福与追求,本课下一首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词《渔歌子》也是与田园生活有关的,请你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的感悟农家生活。

  板书设计:

  景美清新明丽

  (宋)翁卷

  人忙勤劳幸福

《小儿垂钓》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想象小男孩学钓鱼时可爱姿态及路人问路时转们、专注神情。

  2、培养幼儿学古诗兴趣,学习有感情朗诵古诗。

  二、活动准备:

  课件动画图片、诗句卡片、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小儿垂钓课件)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幼儿举手自由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观察很仔细,讲得也很好,你们刚才讲连起来,就是一个很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讲故事:一天早晨,有一个小放牛娃起床后,没有洗脸,头发也没梳就急急忙忙来到小河边钓鱼,他随意坐在长满莓苔石头上、身旁边还长了些草,正当他专心致志钓鱼时,一位过路人远远地向他问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样走?小孩急忙向他摇摇手没有回答他,因为他怕响声把快要上钩鱼给吓跑了。

  刚巧这个有趣情景给一位写诗人看见了,他立刻就写出了一首好听诗。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二)欣赏古诗

  诗画欣赏一遍

  提问:刚才听到这首古诗题目是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来听一遍,仔细听好这首诗有几句,都讲了些什么?

  老师有感情朗诵一遍。(幼儿在回答时,同时出示诗句)

  (三)分句理解诗意

  1、“蓬头稚子学垂纶”谁知道“蓬头稚子”是什么意思?(刚才看到动画里小男孩头发怎么样?“蓬头稚子”就是指这个头发很乱小男孩。“学垂纶”就是学习钓鱼意思)

  2、“侧坐莓苔草映身”谁来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古诗里小男孩可爱吗?我们一起用喜欢他语气来朗读第一句和第二句。

  3、“路人借问遥招手”请小朋友讲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紧张盼望着鱼儿快快上钩时候,谁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样做?)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小男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害怕吓走上钩鱼儿,所以不回答那人问话)读这句话是声音应该怎样?(轻点)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声音吓走小鱼?(除怕路人问话声,脚步声、还怕什么声音呢?(害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

  师:我们一起用好听声音连起来朗诵(集体朗诵)

  5、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

  我们除了用动作来古诗外,还可以用那些形式来表现古诗呢?

  好,现在就用吟唱方式来唱唱我们今天学古诗吧,我们可以用哪首歌来为这首古诗配音。《小孩不小歌》幼儿唱古诗。

  结束: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回家把这首古诗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小儿垂钓》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想象小男孩学钓鱼时可爱的姿态及路人问路时的转们、专注神情。

  2、培养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二、活动准备:

  课件动画图片、诗句卡片、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小儿垂钓课件)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幼儿举手自由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讲得也很好,你们刚才讲的连起来,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讲故事:一天早晨,有一个小放牛娃起床后,没有洗脸,头发也没梳就急急忙忙来到小河边钓鱼,他随意坐在长满莓苔的石头上、身旁边还长了些草,正当他专心致志钓鱼之时,一位过路的`人远远地向他问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样走?小孩急忙向他摇摇手没有回答他,因为他怕响声把快要上钩的鱼给吓跑了。

  刚巧这个有趣的情景给一位写诗的人看见了,他立刻就写出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二)欣赏古诗

  诗画欣赏一遍

  提问:刚才听到的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来听一遍,仔细听好这首诗有几句,都讲了些什么?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幼儿在回答之时,同时出示诗句)

  (三)分句理解诗意

  1、“蓬头稚子学垂纶”谁知道“蓬头稚子”是什么意思?(刚才看到的动画里小男孩头发怎么样?“蓬头稚子”就是指这个头发很乱的小男孩。“学垂纶”就是学习钓鱼的意思)

  2、“侧坐莓苔草映身”谁来说说这句话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古诗里的小男孩可爱吗?我们一起用喜欢他的语气来朗读第一句与第二句。

  3、“路人借问遥招手”请小朋友讲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紧张盼望着鱼儿快快上钩时,谁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样做的?)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小男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害怕吓走上钩的鱼儿,所以不回答那人的问话)读这句话是声音应该怎样?(轻点)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声音吓走小鱼?(除怕路人的问话声,脚步声、还怕什么声音呢?(害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

  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连起来朗诵(集体朗诵)

  5、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

  我们除了用动作来古诗外,还可以用那些形式来表现古诗呢?

  好,现在就用吟唱的方式来唱唱我们今天学的古诗吧,我们可以用哪首歌来为这首古诗配音。《小孩不小歌》幼儿唱古诗。

  结束: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回家把这首古诗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小儿垂钓》教案6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3、学生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小儿垂钓》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等词的意思。

  2、能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本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悟诗情,感受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揭题生趣

  1、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和孩子有关的古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并相机教学“垂”和“钓”。

  垂:“垂”字笔画多,笔顺还特别容易写错。“千”字中间藏草头,草头下面再两横。

  钓:“钓”的右半部分是个勺,勺里的一点就是你的鱼饵。

  【我们不能带领孩子去周游世界,但可以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为了“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通过简短而又容易记忆的口诀,帮助学生记住容易写错的字,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用上这些方法来记住相同类型的易错字。】

  二、初读觅趣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打开书自己大声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效果。相机提醒“稚”“侧”的读音。

  3、会读了,能不能读出韵味?我们之前还学过读古诗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再来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读读这首古诗,自己练一练。指读。

  4、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听吗?(教师范读)

  5、能不能尝试学着老师的朗读方法,再来练一练?(自由练读)

  6、指读,齐读。(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具有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我将朗读古诗分为四级目标,分别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境。带着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有感情朗读,让音乐走进诗词课堂,让学生读出的韵律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吟诵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乐趣,领略古诗的美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

  三、细读品趣

  (一)理解诗的第一、二两句

  1、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点味道!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走进了这幅生动的画面中。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轻轻吟诵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吗?

  3、交流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字词。教师相机补充知识点。

  关于“蓬头稚子”的解释:你们知道吗?古代的男子从小就留长发,梳成一个发髻,而这个小男孩呢,因为太小了,有些头发还没有长到能够梳在发髻中呢,所以看上去有点乱蓬蓬的。这头发蓬乱的样子多可爱呀!

  关于“莓苔”的解释:看看字形,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表声表意,草字头这个形旁表意。猜猜“莓苔”会是什么?是呀,瞧,小河边因为潮湿往往会长满青苔和野草,这就是莓苔。(出示图片)

  4、词语理解完了,你能用上自己的语言将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讲一讲吗?自己试着练一练。

  (指名让学生说)

  5、你们已经能够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贯地表述出来了,真不错。让我们再看看这幅图,瞧,钓鱼的孩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线呢,他似乎在想什么呢?

  6、把小孩的想法加入我们刚才所讲的诗意中,你一定可以说得更加生动。

  7、再来仔细观察图,能不能试着加上景物描写,把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说得更精彩些?

  8、想象这个情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齐诵读)

  【古诗文教学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幸的是,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这就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到位。】

  (二)理解诗的第三、四句

  1、刚才我们有的同学是利用插图明白了词义,有的是观察字形来推测意思,还有人用上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第三、四两句,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注意先读诗句再交流。

  2、谁来读读这两句?

  3、能用自己的话将诗的第三、四句所描绘的画面讲一讲吗?

  4、解决教学难点:“遥招手”。

  5、其实诗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诗人在诗里留下不少让人可以遐想的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6、谁再来描述一下诗句的情景?

  7、路人会怎么向小孩问路呢?谁来问一问?

  8、如果将路人的问话加入其中,相信你可以将诗句意思说得更加生动,谁先试试看?(先自己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第三、四句中出现的“遥招手”是本诗的又一个教学重点,这里我引导学生围绕是“招手”还是“摇手”展开讨论,以小型辩论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在交流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都是学生心灵与课文碰撞产生的火花,是最珍贵、最纯真的心灵独白。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趣味中发展理解诗句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思辨能力。】

  四、表演明趣

  1、这就是古诗中说的故事,多有意思!让我们在脑海中回放这些画面,一起来把古诗读一读。

  2、你能把《小儿垂钓》这个故事先讲生动,再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吗?

  (出示要求:说故事、演故事)

  说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讲《小儿垂钓》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

  演故事:可以三人或者四人一起来演一演,分配好角色。用自己的话来解说,适当增加人物的语言。

  3、指名讲故事。

  4、小组上台表演。

  5、这个学钓鱼的小朋友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声音来表达对他的喜爱吧。能背诵了吗?一起试试看,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6、学生共同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案8

  一、看图导入

  1 .师出示插图说:请小朋友看图说说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课题:小儿垂钓.

  2. 学生齐读课题 ,

  3 .j借助插图学习生字“垂”, “钓”

  4. 简介作者 :胡令能

  二、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师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啊,诗人胡令能也把这副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优美好听的诗呢,小朋友快来读读吧!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1)指名读生字,随机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通顺,流利。

  3. 听老师范读:生划节奏,标重音

  4. 学生根据节奏齐读诗歌。

  三、熟读诗歌,通过多种方法了解诗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懂的词句。

  2. 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学生反复读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

  (3)看插图理解。

  (4)一边表演一边读理解。

  3 自由读,同桌互相背诵。

  四、读,听,画结合, 体会诗的'意境

  (1)轻声美读诗歌。

  (2)闭眼听录音,想画面理解

  (3)给诗歌配上美丽的图画。

  五、指导写字:

  1. 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找出难写的字。

  2 .指导学生写难字,扩词。

  3.学生自己写简单字。

  六、作业:

  1. 写生字

  2. 背诗歌

《小儿垂钓》教案9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10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点评:

  1.古诗的教学,也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学生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诗多读几遍,利用字典、联系诗句,理解字词,并想想每首诗说的是什么。检查预习时,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预习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2.理解词句,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后者也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除了注意指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还要引导学生感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领会感情。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不一定能想象行很好,教师可用以下方法启发诱导:

  ①可借助书上的插图或多媒体,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再想象,也可以边观察边想象。

  ②教师可根据诗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帮助学生把诗句会成具体的形象。

  ③教师可提示一些问题,使学生知道应从哪些方面去想象。如《小儿垂钓》,可以提出:那个钓鱼的小孩什么样?是坐在什么地方钓鱼的?怎么少的?当有人来问路时,他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把这些内容画成画,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学生的头脑中能浮现出画面,就程度不同地进入了诗句所描绘的境界,领会到诗的情感。这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3.教学古诗,要指导学生朗读,读熟,直到背诵下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学习开始时,要求学生能读准、读通,懂得诗的大致意思;进而把读和解问析旬结合起来,要求读懂诗句的意思;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体会诗的意境、情感;最后,要在读中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小儿垂钓》教案11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

  生1: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生2:我想因为都是写的小孩子,所以编辑老师把他们放在一起了。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今天我们就要同时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的诗。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师: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那这两位作者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吗?

  生1:我来介绍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白居易写的诗常常读给小孩和老奶奶听,所以他写的诗通俗易懂。

  生2: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生3:胡令能是唐代诗人。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仍然用功读书。其中,我们知道的有四首诗比较有名。)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出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胡令能:唐代诗人,其诗富有生活气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诗流传至今。)

  (生齐读)

  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中间给“得”、 “应”两个多音字正音,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齐读。)

  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生1:这两首诗的节奏不一样,因为一首是一行五个字的诗,一首是一行七个字的诗。

  生2:我知道一行五个字的诗叫五言诗,一行七个字的诗就叫七言诗。

  师:你们懂的真多,对,它们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你们看,这两首诗都是四行,这样的古诗就叫绝句。《池上》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那么《小儿垂钓》呢?

  生(齐):简称七绝。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分别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师:拿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生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生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师:这种节奏读得也可以,但老师提醒你,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到了怎样运气。)

  师:对,这样听起来感觉很好。这首诗还有其他节奏吗?

  生:没有了。

  师:那谁来给大家读读《小儿垂钓》?

  生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生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学生能够各自用心有节奏地练读。)

  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

  (学生摇摇头看着老师)

  师: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生1:我想用一边跺脚一边读诗的方式来读。

  (学生一边跺脚一边读,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

  生2:我想一边拍桌子一边读。

  (学生一边害羞地拍桌一边读,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边拍边跟着读。)

  生3:我想一边打响指一边读。

  (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他一边打响指一边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兴奋地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兴致勃发!)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兴致勃勃地用跺脚、拍桌子、拍腿、两人拍手……等形式诵读两首诗)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读。)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

  生(齐):有趣极了!

  师: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两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生:不,我们还要知道诗的意思。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

  生1:我们可以查字典和一些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生2:我们可以再看看书上的插图,书上都配了图画。

  生3:我知道我们的《同步拓展训练》上有诗的全部解释,读了就知道意思了。

  生4:实在弄不懂的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没有发现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四、品诗。

  (一)品读《池上》。

  师:两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拼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先来品读《池上》这首诗。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生:我会画上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感觉你改得更简单了,但意思没有改变。

  生2:我感觉你改的比原来的诗更简洁,但意思好象更清楚了,让人一读就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幽雅的古筝曲轻柔地响起——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生1:盛夏,那些荷花在水面上娇艳地开放着,一阵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而来。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是那样的迷人。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开放,给人以纯洁雅致的感觉。这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啊!

  生2: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位五六岁的小孩划着小船在偷采白莲,他迅速采了几个,准备回家。小艇从池塘上划过,形成一条“池上小道”。小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3:夏日炎炎,池塘里盛开着清香诱人的.荷花。娇滴滴的,这真是一个阳光快乐的早晨。看,那边的绿色身影是个小孩儿,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莲蓬的香甜,偷偷地采了好几朵荷花,然后撑着小艇快速离开。他越划越远。可是他不知道身后绿绿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生4:

  ……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生1:我看到了一个调皮又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他偷偷地采了莲蓬回来,他真勇敢。

  生2:这个小男孩偷采白莲可能是为了品尝里面的莲子,可是大人又不肯让他一个人去,他只好偷偷地去,我觉得他很机灵,是个小调皮。

  生3:我看到了一个天真的小男孩,他想到去偷白莲,可是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踪迹藏起来。

  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生:那就会觉得他是个有心计的孩子了,不那么可爱了。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二)、品读《小儿垂钓》。

  师:诗中有画,诗中有情。刚才大家用手中的笔再现了《池上》这幅画,现在我们再细细品读《小儿垂钓》,展开想象,然后,你们试着用表演,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各自读诗以后,同桌互演)

  师:哪一组同学为大家来表演?

  师:(学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师采访那个“小儿”):请问,你不说话却摆摆手是什么意思?

  生:我正在钓鱼,摇手表示我不知道,请他快走,不要影响我钓鱼。

  (另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请问,你先摇摇手,后来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摇摇手是叫他不要吵,影响我钓鱼,我招招手是想让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轻声地告诉他。

  师:哦,你真是个好心的孩子。同学们,此时,你从他们的表演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儿?

  生1:我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学钓鱼的小孩子。

  生2:我看到了一个很认真钓鱼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肯热心帮助别人。

  师:你们喜欢这个小儿吗?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结:《池上》和《小儿垂钓》分别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两个知道偷采白莲却不知道隐藏自己踪迹以及小小年纪学钓鱼的农家小儿,问问自己,你更喜欢哪个小儿?为什么?

  生1:我喜欢《池上》里的小儿,我认为童年就应该像他那样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生2:我也喜欢《池上》里的小儿,我不喜欢死板板只会读书的孩子,像他那样划船采莲,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们做不到。

  生3:我也喜欢《小儿垂钓》里的小儿,他那么专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良,我喜欢他。

  ……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个小儿,想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吗?那就有感情地背诵下来。

  五、拓展。

  师:喜欢他们不仅可以背,还可以唱。大家听——(老师出示《小星星》和《铃儿响叮当》的伴奏曲,轻松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大家把诗填进去唱。

  学生们高兴地唱了起来。

  师:古诗中还有许多写小儿的诗,都描绘了他们的天真烂漫,老师搜集了几句,读一读。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 《所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师:下课后,你们也去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古诗的方法去读、去想象、去唱。

《小儿垂钓》教案12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小儿垂钓》教案13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14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小儿垂钓》教案15

  【教学时长】

  30分钟

  【教学过程】

  【课件1:20.古诗两首】

  一、赏画入诗——品读诗句

  1.人们常说“吃鱼没有捕鱼乐”,古往今来,无论老少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瞧,【点击课件2:《小儿垂钓》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正在认真学习钓鱼的小男孩。这幅生动的画面曾经打动了哪位诗人?(唐朝诗人——胡令能)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板书课题:小儿垂钓)齐读课题。

  2.【点击课件3:诗歌一二句】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眼中小男孩的模样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1)老师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孩子。

  师评:(2)是呀,多么聪明的小孩子!

  师评:(3)这小孩多有趣呀!

  师评:(4)你把小孩读得很小很小,充满稚气呢!

  3.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板书:天真活泼)

  4.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观察一下他的神态,能用你知道的成语概括一下吗?(学生看图感受,用成语概括)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丝不苟(师评: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

  师:瞧他那股认真劲,真是——专心致志啊!(板书:专心致志)

  二、字理品诗——激发兴趣

  1.过渡:是啊,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眼见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儿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

  (1)学生交流作答(请你说说看,你说、、、、、、)

  (2)偏偏这时来了一个问路人,这就是诗歌后面两句的内容。【点击课件4:诗歌第三四】学生齐读

  (3)有人问路,为什么小孩只做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4)哦,所以他只得不应人了!有人问路都来不及不回答了,小孩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2.字理识字——遥

  (1)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是认真垂钓的小儿,我是问路人。我该站在哪里呢?诗句里哪个字提醒了我们?

  生:遥

  (2)【点击课件5:遥】师:找得真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遥”的字理,理解它的意思:这儿有一张“遥”的古代象形图片,以及各时代它的演变过程,这是篆书“遥”的写法,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在组合”的原则,“遥”是形声字,把它分解成形旁“辶”表意,篆书“辵”上部象路,下部象脚(止表示脚)表示路远;“ ”表声,它是瓦器的通称,那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古时去远处取水需要瓦器。本意是远。

  (3)同学们,明白了“遥”的意思,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你们——远远的。

  (4)中国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给它换个偏旁就能识记好多字。你能给“遥”换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吗?(指名作答)

  生:摇瑤窑谣徭

  (5)同学们认识的可真不少,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1、字理析词——招手

  (1)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认真垂钓了。(提醒:怎么坐?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斜着身子坐,很舒服,惬意地坐)

  (2)(自言自语)这到杏花村该走哪条路呢(用手张望)奇怪!有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干嘛呀?哦,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大声喊道)

  (3)怎么都没有回答我呢?我得下去问问看。(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遥招手”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4)教学预设:

  A.指名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你对我做什么手势?什么意思?生(做摆手的动作:摆摆手)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师评: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拍打扰,你学得很像。

  B.指名提问:谁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给我打什么手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甩甩手)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师评:这个小儿学垂钓投入呢,拍我吓跑鱼儿呀!

  C.指名提问:请你给我们比划比划,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给我们表演了。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招招手)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师评:这小儿在专注学垂钓的时候还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D.谁还有不同的手势?请你来

  生:(先做摆手再招手的动作:先摆摆手再招招手)叫问路人不要喊了,再走近来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师评:这个小儿可够聪明的呀!

  (5)一个“招手”,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其实呀,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让我们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6)【点击课件6: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招”古代象形字图片和其演变过程:它是会意字,篆书形体象手,表示用手招呼人:从召,表示招呼;召同时也表声。本意是打手势叫人。

  (7)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摆摆手动作),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招招手动作),叫问路人走近些

  再回答。这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真可爱!这样的招手,钓鱼助人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当我冲你们大喊的时候,你们心理的感受就应该是诗中的哪个字——生:怕【点击课件:诗歌三四句】

  (2)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3)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歌后两句。(学生品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是挺认真的。

  师评:钓得很专注呢。

  师评: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相关文章: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04-05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08-28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最新05-09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4-14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6-17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学设计04-20

《瀑布》教案09-06

《生机》教案09-19

《穿鞋》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