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时间:2024-07-22 12:28:49 教案 我要投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4、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一、 导语: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文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鲁迅就是其中伟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学能将你所了解鲁迅的一切和同学交流一下。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预习、要求:

  分别出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其止,找出过度段。

  三、第一部分内容分析:

  1、请学生复读第一部分,读完后合上书,思考: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

  分析:7、8节,请学生朗读

  2、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

  把关键词划出来: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

  3、捕鸟的成果如何?

  不好。性子太急:“我却不大能用,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写这些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捕鸟,乐在“捕”不在“鸟”——在于捕之有趣,不在于鸟之多少。

  4、写捕鸟活动就是为了说明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乐趣。从结构上说,暗暗地呼应了开头“乐园”

  5、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闰土父亲”外,还有谁?

  长妈妈。

  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谁能来讲一讲?

  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δ谁能再讲一个关于蛇的传说。

  6、回忆童年生活,为什么回忆百草园?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是乐园除了雪地捕鸟和美女蛇的传说增添趣味外,还体现在哪?

  写景精彩

  怎么写景?

  用了一个特殊句式:不必是……有不必说……单是……

  作用?——更突出了百草园具有无限趣味,既然“单是”所指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也就使人感到园中的乐趣到处皆是了。

  请同学用这个句式造句。

  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颜色:碧绿、紫红、黄

  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

  形状:高大、肥胖、轻捷

  视觉

  排比:

  修辞:比喻:

  拟人: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高大

  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

  单是:泥墙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有乌木莲覆盆子

  先写动物,后写植物,而且还写了儿童“我”的活动。

  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写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他用手按住?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的动作,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小结:

  第一部分从见到的景物,听到的故事,捕鸟的活动等三个方面具体记叙百草园给“我”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他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他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念。

  二、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笔下的三味书屋也同样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三味书屋的布置及规矩怎样?(略)

  寥,数语描述了竹门、扁、梅花鹿等。时隔数年,鲁迅对三味书屋还十分熟悉,可见他对书屋还是有感情的。

  2、怎样描述先生?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从先生答礼的态度(和谐);先生的外貌,我对先生的了解及态度。从作者对先生的描述,可知对先生是十分敬重的。

  3、叙写提问“怪哉”一事,从童年鲁迅来说,本是孩子出于求知和好奇,但是先生不作回答,是因为先生只要读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这是当时私塾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

  4、你怎么看待当时的私塾教育?

  不允许学生问课外其他书的问题,可见私塾这种封建教育形式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发展的束缚。

  5、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私塾教育的不合理?

  (1)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这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学生却同样玩得有姿有味,从而反衬了三味书屋里呆板、枯燥的生活。

  (2)放开喉咙读艰涩难懂的书。

  (3)童年的路学趁老师读书入迷时,在座位上描绣像。也反映了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狭隘的,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

  6、那么,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是不是就抵触呢?

  不抵触。他对读书、习字,对课还是感兴趣的,还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从哪可以看出:

  “我”的勤奋好学博得了先生的好感,给我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写鲁迅的勤奋好学,可以看出他对学习还是有兴趣的。

  7、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赞同百草园是乐园

  不赞同三味书屋是苦屋

  除了学习,孩子们同样有玩的乐趣: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远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学生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爬上花坛折睹梅花;梅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师生朗读的情景在童年的鲁迅心里只觉得好玩,趁老师读书入迷时,在座位撒谎功能描绣像………这些表明三味书屋中还是有一些乐趣的。

  小结: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

  总之,作者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这种写法叫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

  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行间去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笔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课文比较长,学生初步学习默读,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和足够的默读时间,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总是怀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乐、童年的苦涩、童年的惊心动魄。大作家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他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让我们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鲁迅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引发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二)默读感知

  1、默读提示。

  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式,与朗读相比,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时,请大家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猜读或者暂时跳过去。默读有字数的要求,每分钟要到达五百字。我们可能暂时还到不了这个速度,但可以试着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默读课文。

  本文共两千五百多个字,大约需要五六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3、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结构。

  (1)本文的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过文章,再看看题目,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标题用“从……到……”的句式,点明全文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个是读书学习的地方。)

  (2)请你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文章采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即课文第九段。)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结构,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为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内容探究:百草园──我的乐园

  1、写一写。

  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预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课时)

  提示:学生梳理内容要点容易遗漏,教师提醒学生逐段梳理。难点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哪里的生活有乐趣?

  【设计意图】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形成对照,乍看当然是百草园有乐趣。顺利引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3、找一找。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

  景物之乐:看看、摸摸、听听、爬爬、吃吃、捉虫子、拔何首乌等。

  人事之乐:“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但从没有见过美女蛇。

  “我”跟闰土的父亲学捕鸟,“我”却不大能用。

  4、读一读。

  (1)场景再现──美女蛇的神秘奇异。

  朗读这段文字,哪些内容是长妈妈在讲?哪些是小鲁迅在听?长妈妈为什么给小鲁迅讲这个故事呢?想象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领会、体验当年小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无尽的想象带来的快乐。

  (2)内心展现──雪地捕鸟的惊心动魄。

  雪地捕鸟是百草园生活中的一件大乐事。你能体会一下小鲁迅雪地捕鸟时的心情变化吗?读书时,请你用声音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

  教师带学生重点学习雪地捕鸟过程中动词的准确适用,抓住关键词句做分析。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捕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期待、紧张、兴奋、遗憾,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5、议一议。

  请你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百草园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示例:

  概括性词语:有趣。

  依据: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乐趣。碧绿的菜畦,看着就让人喜欢了;紫红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极了;还有低唱的小虫子,声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过雪还可以捕鸟,这是一个有趣的百草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三味书屋──失去乐园的怀恋和恐惧。

  (1)朗读课文第九段: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2)说说作者内心的情感。

  预设:

  文章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三个“也许是因为”的连用,从一个小孩子的心里猜测,写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园里淘气、搞破坏,更害怕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园里的一草一木当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怀恋。

  2、三味书屋──“后园”里的偷来的快乐。

  (1)三味书屋──枯燥无味。

  有同学说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

  示例:

  概括性词语:枯燥。

  依据: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个“也许”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书屋是因为干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学生问老师“怪哉”老师也不会告诉学生,就只是让学生读书,在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

  (2)三味书屋──你怎么看?

  示例:

  概括性词语:快乐。

  依据: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可以偷偷跑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大家就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然后是听着老师入神的读书声而继续游戏。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自由,但也有快乐。

  3、三味书屋──真正的快乐在哪里?

  (1)默读“我就只读书……终于到七言”。挖掘书屋生活真正的快乐。

  (2)学业的进步才是真正的快乐。

  预设:

  “我就只读书”的生活也快乐:学习生活很充实,老师对“我”的态度从“严厉”到“好”起来,读的书多起来,对课的字也加起来,“终于到七言”。学业的进步是一个学生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段文字,是老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读懂此处,恐怕才算明白了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真情感:快乐、自豪而又怀恋,对老师也很有感激之情。

  4、三味书屋──深切的怀恋。

  (1)假如你是小鲁迅,你觉得百草园的生活有趣味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呢?

  (2)假如你是大鲁迅呢?

  【设计意图】在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以后,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作者传达的美好情感,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课堂小结

  每个长大了的人,都对童年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温暖而又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记忆中好好珍藏。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按照田字格规范抄写,注意笔顺。

  2、默读《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注意阅读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亲人听。

  【设计意图】

  1、重视汉字的书写规范。

  2、熟习默读,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这一课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二)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二、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或用配乐磁带),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风格特点作好铺垫。(如换成学生自读,效果较难保证)。

  四、重点学习

  (一)详学“百草园”部分。

  问: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

  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第一段最后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第一部分的“文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怀恋。

  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

  细腻逼真:“百草丰茂的百草园,在身体四周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百草清纯的芳香和泥土温和的气息。时而站在菜畦的垅上,弯腰间一间苗,菜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下闪耀着七彩光辉。时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栏,洁白而光滑。纵身从井台上跳下,仰起头来,看高大的皂角树,从墨绿的树冠上,透射下一缕缕笔直的光线,斑斑驳驳地印在地上,微风过处,无数光斑闪耀,像一地碎纸屑在翻动。爬上桑树,把柔嫩的枝条拉弯,摘一

  把桑椹,又红又紫晶莹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满了口水。看到树叶里拉长声音、引吭高歌的鸣蝉了吗?看到黄黄的菜花上那只忙忙碌碌的黄蜂了吗?时起时伏,嗡嗡不已。突然,一只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去了,天瓦蓝瓦蓝,只有朵朵白云飘浮着,天上早没了云雀的影子。……”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以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第二段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限时背诵。

  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教师强调:描写景象,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巧用动词、形容词。(板书)

  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

  这种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要求学生运用“不必说…”句式及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5分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口头作文,或讲述童年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或回忆小学捉泥鳅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初中后的见闻。如《我校的宣传走廊》:“跨入初中大门半月来,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不必说宽敞的实验室仪器琳琅满目,也不必说校史陈列馆的内容丰富多彩,单是校门内两侧的宣传走廊,就有无限的情趣:‘时事要闻’‘文苑天地’‘数理世界’‘学生风采’……”口头作文费时不多,却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设了一座桥梁。

  描写百草园时插入的“美女蛇故事”,可不讲或略讲:这是由“赤练蛇”引起的相关联想,丰富文章内容,增添阅读情趣,涂抹神秘色彩。说明即便是惊心动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园”的一部分,中年的鲁迅依然记忆犹新。

  问:春夏时的“百草园”是美丽迷人、充满趣味的,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描写雪后的百草园也是充满乐趣的,重点写捕鸟。教师要求学生熟读“扫开一块雪……养不过夜的”一段,体会“雪地捕鸟”一段作者连续运用了哪些动词?(扫、露、支、撒、系、牵、拉、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捕鸟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鲁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看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的生活情趣。

  教师强调:交待事情,需有条理、准确地运用动词。(板书)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异中见同,扩大阅读面:“……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全文见新高中《语文》第二册)

  (二)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问:作者如何从描写“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用过渡段)学生齐读过渡段,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表达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留恋,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而且以儿童的心理来作种种揣度,更显质朴、天真、可笑。

  问: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现是什么?(读书的样子)

  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若有条件,可适当化装:长衫、眼镜、胡须……

  问: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鲁迅描写了教书先生哪些方面?(神态描写——微笑起来……;动作描写——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语言描写——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教师强调: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板书)

  私塾先生在文中并非反面角色,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对先生的恶感,也没有把主题放在批判旧教育制度上。尽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五、梳理总结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六、课后作业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童年鲁迅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十一二岁,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

  童年就像珍藏在你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绿水、有白云、也有蓝天;有晚归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泪珠也在唱歌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童话,一个冬天里也有花香的童话。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每一颗都熠熠闪光。同学们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给大家听,让我们也一块来分享你们的快乐呢?大家想不想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也写一篇《难忘的童年》,和鲁迅先生比一比谁写得好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

  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7段)

  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9—23段)

  过渡段:(9段)

  四、研读赏析

  (一)默读1—7段

  (二)探讨下列问题

  1、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朗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

  声:长吟、低唱、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④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布置作业

  1、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2、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或最要好的朋友,请打开记忆之门,描述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举手投足。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由赤练蛇而写到美女蛇,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能否从学过的文章中再举出一两个使用这种手法的地方?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联想;《郭沫若诗两首》中《天上的街市》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灯和街市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6、作者写百草园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试从文章中找出来?作者对百草园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乐园”两个字来写——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景),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闻),乐于捕鸟活动(乐事)。作者喜爱百草园。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7、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①学生齐读过渡段。

  ②“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③“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④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⑥“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宽容态度和开明思想。

  ⑦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⑧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⑨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合理即可,要求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二、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2、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二、拓展延伸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三、布置作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校园里肯定更是一片欣欣向荣,请以“春回校园”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景物描写,同时运用联想手法,写出人的活动,以展现校园里春的气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教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PPT1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模块二:品味写景状物

  教学板块2:品味特殊句式

  PPT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百草园尽管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作者心目中却是他的“乐园”。作者紧扣“乐园”依次描绘了关于百草园的三件事:泥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园的冬天。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泥墙根的趣味

  美女蛇的故事

  百草园的冬天

  也许同学们对老师的第一个小标题“泥墙根的趣味”产生了疑惑,上节课明明是用百草园有趣的景物概括的啊,怎么现在却只强调泥墙根的趣味呢。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老师的改动有没有道理呢?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齐读课文第2段,并思考问题。时间3分钟)

  PPT3聪明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组句式:

  品味写景状物: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造句,说说它的作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造句,并交流作用,时间5分钟)

  PPT4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个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了。)

  教学板块3:品味写景状物

  PPT5作者用这么个特殊的句式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植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品味写景状物

  再读课文第2段:

  1、划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3分钟)

  相信大家一定对百草园的动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合上书本一起来回忆一下。

  PPT6不必说,菜畦是碧绿的,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是高大的,桑椹是紫红的,这些都大多是春季的景物。

  不必说春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PPT7也不必说,蝉是鸣的且在长吟,黄蜂是肥胖的且伏在菜花上,叫天子是轻捷的且是直窜向云霄的,这些大多是夏季的景物。

  也不必说夏

  鸣蝉长吟

  肥胖黄蜂伏

  轻捷叫天子窜

  PPT8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和覆盆子这些秋季的景物。

  单是秋

  油蛉何首乌

  蟋蟀木莲

  蜈蚣覆盆子

  斑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合上书本一起回忆,时间2分钟)

  好极了!相信同学们已经差不多记住了这段课文。这一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特殊的句式串联,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由植物写到动物,先写静景,再写动景;写静景时,由低到高;写动景时,由高到低。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教学板块4:看图背诵课文

  PPT9(百草园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观赏一些具体的图片,边观赏边听老师把这段课文朗读一遍。

  PPT10(菜畦图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PPT11(高大的皂荚树图片)高大的皂荚树

  PPT12(紫红的桑葚图片)紫红的桑葚

  PPT13(鸣蝉图片)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PPT14(蜈蚣图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PPT15(何首乌图片)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PPT16(木莲图片)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PPT17(覆盆子图片)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超链接到PPT9)

  PPT9(百草园图片)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听得也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具体的图片一起来尝试背诵这段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图片,背诵课文第二段。时间约5分钟)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几乎都能背得出课文第二段,说明大家学得非常认真。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问题:这一段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那么百草园的冬天会是怎样的呢?

  模块三:品味动词准确性

  教学板块5:研读捕鸟

  PPT1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研读,填空,交流。时间约3分钟)

  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大家,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PPT19通过刚才的填空,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作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而让作者乐在其中。

  品味动词准确性

  细读课文第7段:

  划出描写捕鸟的动词,然后用手边的物品做道具,边模拟捕鸟的动作,边复述捕鸟的过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时间约8分钟)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述捕鸟的全过程,注意所用动词的准确性。

  PPT20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食,()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PPT2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用准确的动词填空: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通过复述,我们不但能感受到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的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还能感受到作者捕鸟时的兴奋和惊喜,更能再一次的感受到百草园的“乐园”之趣。

  教学板块4:复述故事

  PPT22(百草园图片)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当然也会有一些长得长的草。然而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是为什么呢?里是不去的,这是为什么呢?

  PPT23阅读课文3-6段,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时间5分钟)

  听完美女蛇的故事,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PPT24

  思考:

  童年时的作者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此时对百草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不难发现,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更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

  更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模块四:回顾小结

  教学板块5:回顾小结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百草园为什么被我称为是“我的乐园”?

  PPT25回顾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后填空: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

  有()的景物可以();

  有()的食物可以();

  有()的动物可以();

  有()的故事可以();

  有()的捕鸟可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完成填空并交流。时间5分钟)

  PPT26百草园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满乐趣,请同学们在课后把课文第二段和捕鸟全过程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第二段和捕鸟的全过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巩固基础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人迹罕至确凿

  人声鼎沸轻捷

  鉴赏倜傥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题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为何,哪一段又是过渡段,请探讨

  明确:(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段)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2.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百草园:

  [1]有趣的动植物

  [2]神奇的传说

  [3]雪地捕鸟三味书屋: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六、布置作业,学生活动

  1、阅读1—8段,以“一个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2、阅读10—24段,以“的读书经历”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研读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1—8自然段

  指导与思考:

  ①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②勾划出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段落

  ③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2.根据上面的“指导与思考”分析第一部分

  ①明确:写“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②勾划出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段落

  3.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③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

  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④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⑤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⑥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5.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提问: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提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二、小结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三、作业

  1.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2.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7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2、学科:初一语文

  3、课时安排:2课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研讨,找出本课的疑难问题。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其写一句合乎语境的句子。

  2、了解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3、整体感知课文,沥青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主要以场所的变换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本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不难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借助景物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是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在处理教材时,我搜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和文本,欲借此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并结合“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

  本文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借助小组互助合作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并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借助小组,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默读、浏览、精读课文,循序渐进地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通过读、品、练等步骤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引入本课学习。

  【百度图片】鲁迅先生头像

  2、预习提问:本文出自何处?请同学们简单介绍。

  3、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预习检测:

  1、掌握读音:

  确凿(záo)菜畦(qí)斑蝥(wú)收敛(liǎn)脑髓(suǐ)攒(cuán)

  秕(bǐ)谷蝉蜕(tuì)书塾(shú)宿儒(rú)倜(tì)傥(tǎng)窦(dòu)

  2、释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拗:(ǎo),用力弯曲。

  三、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

  本文讲述了几个地方发生的故事?

  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四、合作探究

  默读第一部分(1——9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在作者眼中,百草园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和故事?

  五、精讲点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2.仿照课文第二段,描写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教学难点:

  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描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充分熟悉课文第二段,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简要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写法,让学生觉得写作不难,发现身边的美景,展现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你能找到吗?对,是第二段,请大家用心朗读这一段。

  (二)写法探究

  1.关键词语──景物描写有顺序。

  (1)圈出这个语段中结构上的关键词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这组关键词语,哪个是内容强调的重点?

  预设:“单是”后边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突出了儿时百草园的趣味无穷。

  (3)景物描写有顺序: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都写了什么景物。

  (5)你还关注到这段景物描写中的其他顺序了吗?

  【预设】高低相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到高写,第二个“不必说”从高到低写;

  动静结合:低处写静物,高处写动物;

  远近结合:第一个“不必说”写近处,第二个“不必说”写远处。

  【设计意图】从形式到内容的学习本段描写,熟悉语言材料,为简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做准备。

  2.修饰词语──景物描写抓特征。

  (1)作者笔下的景物,各自有特征。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当然是离不开修饰词语的运用。找出第二段中的修饰词,体会景物的特征。

  预设:石井栏“光滑”,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而且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候,一定用手触摸过,才有了这么具体的感受,写出了石井栏的特征。

  叫天子“轻捷”,其实不单是写这种鸟的轻快敏捷,还写出了一个孩子轻轻地从背后想去捉到这种鸟,不料这种鸟永远是那么机灵,很让孩子羡慕地高飞了。

  (2)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景物的特征。

  3.色形味声──景物描写多角度。

  (1)调动起我们的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2)用“我看见……”“我听见……”来梳理本段的景物描写。

  预设:

  我看见(颜色)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

  我看见(形状)皂荚树的高大,黄蜂的肥胖,何首乌的臃肿,覆盆子的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我听见(声音)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我吃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我触摸到石井栏的光滑。

  (3)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这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百草园。

  【设计意图】在读读背背中,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如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为运用此种方法进行仿写做准备。

  (三)仿写练习

  仿照第二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二百字左右。

  (四)当堂点评

  预设:

  (1)是否用上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上了是为了突出“单是”后边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语意的重点。

  (2)是否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一处景物?比如,描写校园的某个角落,看见了什么颜色,听见了什么声音等。

  (3)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比如写校园里的树木,突出其高大、枝繁叶茂等。

  (4)在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热爱。

  (五)课堂小结

  景物描写要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我们不妨就先仿照名家的作品去写,写出我们的精彩作品。

  (六)布置作业

  1.修改课堂上仿写的一段景物描写。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请同学们以《难忘的童年故事》为题,写一写自己童年的故事。

  【设计意图】1.注意读写结合,关注作文的讲评与修改。2.从名家名篇中积累语言素材,养成背诵的好习惯。3.愿意将自己的童年往事与老师同学分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教法学法:

  自读法,合作探究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填空: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    、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本文文体属于。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luò)攒( cuán)珊瑚( shānhú)高枕而卧(wò)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臃肿(yōngzhng)陌生(mò)鉴(jiàn)赏人迹罕至(hǎn)蝉蜕(tuì)人声鼎沸(dng)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三、感知课文

  (一)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文章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生活。

  ⑴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⑵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

  ⑶离别百草园

  ⑴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

  ⑵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第二部分:回忆在三味书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思考

  1、结合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百草园(1—8)三味书屋(10-24)

  3、第九节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4、百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好玩的雪地捕鸟)

  5、作者写到了三味书屋中哪些人和事?(寿镜吾先生询问“怪哉”园内偷玩课堂游戏、画画)

  6、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第二课时

  四、赏读课文

  (一)片段欣赏一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以下角度赏析

  1、写景的过程中采用了何种句式?

  2、描写哪些景物?

  3、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4、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的顺序?

  5、描写的过程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6、描写过程中采用哪些修辞手法?

  ⑴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⑵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⑶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⑷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椹,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⑹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作者把百草园描写的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小结收获

  1、句式巧妙,方能有面有点、重点突出;

  2、观察有序,方能行文有条不紊;

  3、观察细致,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

  4、描写角度多种多样,方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精心遣词,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方能使行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6、描写中应该渗透自己的感情,方能以情动人。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二)片段欣赏二

  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从以下角度赏析

  1、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2、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3、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4、在上面一系列动词任选三个并加以其他动词叙述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

  5、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支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系撒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牵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啄,、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对闰土父亲的描写中,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写捕鸟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白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快乐。写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

  手法及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第九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九自然段中三个“也许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删掉了这些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如果删掉,则由无法肯定变成完全肯定了,这违背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反感。

  第三课时

  五、研读第二部分

  1、关于寿镜吾老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2、三味书屋的教学教育情况

  先要行拜师之礼;

  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教材晦涩难懂;

  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但先生不常用,通常不过瞪瞪眼而已;

  学生问问题,先生不予回答。

  3、三味书屋教学宗旨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4、三味书屋教学内容

  “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大意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

  “上九潜龙勿用”大意是:“上九”即初九,“潜龙勿用”即龙德而隐。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是宣扬消极避世人生态度的)

  六、分析探究

  人物探究一

  课文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从文中找出你的说法的理由。

  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天真、烂漫的孩子。同时,“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求的精神。

  人物探究二

  从文中可以看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并说说你的看法的理由。

  信服、敬慕、爱戴先生。称赞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和开明。

  对先生既有信服、敬慕、爱戴之情,也有对其教育教学不满之处。

  问题探究一

  作者将百草园描绘成了自己儿时自由、快乐的乐园,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到底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能够说说作者在这部分文字中所表达的感情吗,并告诉大家你所持观点的理由。

  三味书屋生活同样充满了乐趣,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味书屋生活枯燥无味,表达了作者对其不满,甚至有厌恶之情。

  问题探究二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下面是三种不同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并说说你赞成的理由。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尤其是从文中对先生的主要感情来看,还谈不上批判。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从作者对先生的感情和三味书屋儿童生活的描写来看,似乎最为合理。

  七、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八、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

  2、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模仿课文第二段,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写景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同学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同学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生长,有喜也有忧,有神往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生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

  (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五、用自身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同学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溢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小朋友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七、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身的秘密。自身的烦恼,自身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生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生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八、巩固

  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九、练习

  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十、拓展

  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学堂

  生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评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对童年的记忆。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的影响,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以此来改变国民的精神。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三、文本链接

  1.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9月,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离奇和芜杂”的思绪。本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3.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四、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本文写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

  生2:本文写作者童年时的游戏、玩乐和长大读书的情形。

  生3: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其余同学评价:第3位同学的表述较好。

  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课文精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2.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4.小结:第2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5.读第3~6自然段。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6.第7、8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7.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我”已经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了。

  8.读第9自然段。“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9.“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机和活力。“我”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二、巩固理解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孔子牌位、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说,百草园是令人留恋的,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2.“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末尾。

  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人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注意下面几句话的读法: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口)像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上九,即初九。意思是: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应读作:“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意思是:“那个地方的土地(分为九等,上上为第一等,下上为下等里的最上一级),好坏交错;那进贡的东西,有祭祀专用的一捆捆的茅草,还有橘、柚这类水果。”

  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乐趣: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容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不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他在念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厌恶感,更没有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8.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三、文章脉络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第1自然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第2自然段):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三层(第3~6自然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第7~8自然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第9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私塾读书。

  二层(第10~11自然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第12~16自然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第17~23自然段):描写三味书屋后园游戏以及师生共同读书的情景。

  五层(第24自然段):写课堂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写作特点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写了捕鸟的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准备,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以下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描述有序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五、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赏美好景物听神秘故事捕觅食之鸟―→自由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认为,不仅要“沟通课堂内外”,就阅读教学而言,更主要的是要沟通读者(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心理)。作者和读者,所处时代、环境,个人的经历、性情等各有不同,这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了障碍。阅读教学首先就是要找到这个相通的地方。从儿童心理、从为什么要写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似乎要省力些。

  语文教师要牢固地树立资源开发意识。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错误)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名家的文章作比较,即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即时开发学生身上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好学生学习成果资源,是一门学问和一种艺术。

  语文永远是感性的。“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就是增加学生感性体验的机会。“走出教室”是实践,在教室读书和写作同样是语文实践。从“百草园”的“玩乐”到“三味书屋”的“读书”是成长,愿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能茁壮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2

  知识目标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学习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显示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解答此题,可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入手。

  教学提示

  给文章划分层次,要注意找过渡段。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学法指导

  景物描写顺序有三种:

  (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

  (2)按方位顺序写。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3)按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百草园,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在作品里,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专门攻读经书。但鲁迅并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教学提示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目标导学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三、板书设计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也注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了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

  不足之处: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3

  活动目标

  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最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朋友”这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不少于4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把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涯: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

  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五、合作探究

  问题

  读1~8段,说说百草园的乐趣

  读10~24段,思考:百草园是乐园,是不是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呢?

  小组讨论

  点拨

  1、学生读、圈、议,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要语速稍缓,语调柔和,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让学生逐句揣摩和练习)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进行讲故事式演读,读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叙述语气,娓娓道来,后半部分读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的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的叙述语调。

  雪地捕鸟部分,可进行想象性诵读,想象孩子们捕鸟时的紧张等待、充满希望以及小心谨慎的情景,读出欢乐的情趣和迷恋之情。

  不必说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也不必说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单是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就有无限乐趣。

  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说夏夜乘凉听到的美女蛇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三味书屋的苦与乐。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的说法有:

  虽有读书、对课不断增加的事实,却也有三味书屋后园无声的“偷乐”;

  虽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却也有不常用“戒尺”“罚跪”的开明宽容;

  虽有课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读,却也有“做戏”“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自我检测

  1、确凿()菜畦()桑葚()缠络()人迹罕至()蝉蜕()

  人生鼎沸()宿儒()盔甲()倜傥()拗断()执拗()

  2、句式仿写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例:不必说放假的轻松,也不必说周末的一天,三五好友的促膝长谈,听音乐时的惬意心情和逛街时的悠闲自在。单是看着书桌上摆满的辅导书,层层叠叠的练习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纸,一支支用完的油笔芯,就有一种满足的感觉。

  不必说那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的烦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5

  [教学目的]

  1、把握课文一线串珠的结构方式,理清课文的思路;

  2、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有序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3、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比较,课文与《阿长与山海经》的比较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视野,同时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主旨;

  4、感受真情实感,体会童年乐趣。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捕述

  [教学难点]

  三味书屋的捕述

  [教学安排]

  二个半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资料(生平、主要作品、作品风格、笔名的由来、本文的创作背景、与本文相关的资料)(任选一个或两个,切忌面面俱到);

  2、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

  3、图文并茂,形式新颖,有特色、有创意;

  4、各小组结合自身特长和客观条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5、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展示。

  (预习的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强化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让学生谈自己的童年,也可教师设计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的背景(参照义下注释①)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配合从网上查找到的或者下载的文字图片来加以说明。)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点拨,能够变晦涩为通俗,变模糊为清晰,变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深入理解课文。)

  (本环节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一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二同时可检查他们预习查资料的情况,三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生自由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四、抽查学生的阅读,检查落实,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

  五、正音正义,疏通阅读障碍

  (本文词汇量丰富,篇幅较长,学生相对不认识的字词较多,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这一步骤不可省略——既可以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又可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还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六、解题,理清课义的结构

  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我”成长的两个阶段,义章是按空间变换顺序来记叙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7-06

年味初中作文08-28

我的百草园作文初一05-11

友情语录简单到流泪01-13

作文父亲100到推荐07-20

心情到崩溃想哭的说说01-20

毕业季语录简单到流泪11-19

【精选】美术教案三篇06-11

到新单位报到的自我介绍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