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快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复 习
1-9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全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复习1~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第1题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第2题。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第3题。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5、复习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6、复习7。
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交流后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5×1=5 一五得五
5×2=10 二五得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相对开放的计算题。
2、能从较复杂的的问题情境中选择有用的信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林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恰当选用需要的数学信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应用口诀
1、用各种方式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出示:()*6=()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讨论:怎样能填出所有的算式呢?
3、()*5=()4*()=()
过程同上。
4、第22页第8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有哪几题只需想一句口诀就能得出结果?
5、第22页第9题
(1)独立完成
(2)问:你是按怎样的步骤做的?分别是由“几个几相加”的?
二、“小小售货部”
1、出示货架:饼干4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
2、学生购买
要求:(1)用“我想买几个什么,也就是几个几,算式是,我要付几元”这样的话语表述。
(2)问:他用了哪句口诀?
3、问:当学生要买9包饼干,可是不会计算付多少钱时。
(1)关于9的口诀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呢?
(2)四人小组讨论。
(3)分析:用拆分的办法—9包饼干就是9个4元,也就是5个4元,再加上4个4元,或6个4元,再加上3个4元。
三、解决问题
1、第23页第10题
(1)第1小题
独立解决
你选择图上的哪些信息呢?为什么只要看有几座房子就可以了呢?
问:为什么用乘法解决呢?
(2)第二小题
过程同上
2、第23页第12题
(1)小组合作:估计—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几棵?
汇报交流
(2)列式解答
(3)问:为什么求小兰家的桃树既可以用加法计算,也能用乘法计算?而求小芳家的桃树只能用加法计算呢?
3、第23页第13题
(1)四人合作并评价:你想给哪种车装轮子?装几辆?列式算一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
(2)全班交流并进行评论。
四、课堂总结(略)
课前思考1:
用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呈现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列乘法算式解决其中的问题,加深对乘法含义的认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思考2:
在解决问题时,关键并不是让学生列出算式就行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读懂题目,然后在参与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跟学生间的互动作用,通过同桌互相合作和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思考3: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应该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计算乘法。如看到乘法算是就立即想到对应的口诀。看到口诀就立刻能说出两个对应的乘法算式。
在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题意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后反思1:
这部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学会对图画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对一些问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可以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形式扩大学生参与的面。
口诀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学生如知道了一句口诀可以解决那几个算式,对解决问题也很重要!
课后反思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乘法和加法的概念有些小朋友混淆了。如:几个几相加,和是多少?几和几相加,和是多少?有些小朋友是没看清题目,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了,所以还要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练习。
课后反思3:
单独的乘法类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容易分析出“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解答,但在这之间加入一些纯加法的题目(上学期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学生就不能从中分析出正确的数量关系,不能正确列式,出现混淆的现象,说明对乘法的意义还是掌握的不够牢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复习8-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二、综合复习。
1、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9题。
(1)出示第8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
3、第10题。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第12题。
出示第12题,根据图意,学生小组间自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得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5
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和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6
教学内容:
复习一年级第二学期知识(暑假作业)
教学目的:
1、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相应的复习,以达到巩固目的。
2、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发展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自主探究,能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对策:多给予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机会,特别是一些质疑较多的问题,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寒假作业、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一个暑假过去了,现在老师最想知道的是你们在暑假中过得怎样?开不开心?
生:开心。
师:那么你们又是怎样过的呢?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学生特别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老师分享,他们十分积极的举手向老师诉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
[充满诱惑力的导入,让学生似乎又回到假期中]
二、复习
谈话:可别忘记,暑假中大家还做了一样事,那就是……完成我们的暑假作业!(教师拿出暑假作业)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先别急着学习新知识,先来检查检查自己的假期作业完成的怎样?为后面学新知识开个好头,好吗?
1、口算(每课练习都是先做口算,今天我们也从口算开始复习)。
出示13-9= 11-8= 12-7= 14-6= 11-5= 12-3=
54-30= 88-40= 48-20= 33+40= 23+20= 58+30=
23+5= 33+7= 68+7= 79-8= 78-8= 72-6=
46+7= 49-6= 73-5= 20+38= 42+9= 61-8=
38-20= 96-7= 7+22= 4+78= 77-9= 34-9=
选择其中的'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巩固上学期的口算方法。
练习后,对于口算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的小朋友奖励五角星。
2、填空。
(1)复习数的大小、顺序及组成:出示如下题目
56里有()个十和()个一。87里有()个十和()个一。
100里有()个十。 3个十加5个一是()。4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69后面一个数是(),80前面一个数是()。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1,这个数是()
写出4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有()()()()
和6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出示认识人民币题目
1元=()角10角=()元40分=()角70角=()元
1元7角=()角16角=()元()角85角=()元()角
28分=()角()分6角5分=()分
学生事先已经完成,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解决实际问题
(1)家里原有8个苹果,妈妈买来一些后一共有13个,妈妈又买来几个?
(2)有一些苹果,小明吃了4个后,还剩19个,原有多少个苹果?
(3)鸭有20只,公鸡有15只,母鸡有8只
小鸭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
小鸭比母鸡多几只?
母鸡比公鸡少几只?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列式解决。
学生选择信息,分析其中的关系并能正确列式。
4、智慧宫:
1)把4、5、6、7、8、9、10、11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2)下面一行数,去掉哪一个数,排列就有新的规律了。
1、2、4、6、8、16
教师读题,学生针对每一个问题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讨论,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进行交流。
三、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一个暑假既玩好也学好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
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习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习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说说川、时、1分钟、1秒大约有多长?
2.在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长针、短针、又细又长的针分别叫什么?
3.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特别注意第3幅、第4幅钟面。
五、统计的复习
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图。
1.提问: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蓝色的球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东面、西面、北面还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2.提问:中间这幅图是由哪些物体架构而成的?
3.根据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个数数出来,完成统计图。
4.提问:你看到这幅统计图,能想到什么,
2.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大约高12()
一枝钢笔长17()
一张床长约2(),宽约150()
小明身高140()
小军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小强早上8()到学校,上体育课跑60米大约需要13()
3.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
拓展训练:
在()里写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学生每天睡觉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学生中午吃饭用了约20()。
4、看一场电影大约用了2().
5、1节动画片大约30()。
6、一节数学课40(),课间休息10(),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8
教学内容:
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乘法意义、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用学到的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重点:1、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2、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用口诀求积。
关键:1、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
2、正确地解答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倍的含义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教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表内乘法等计算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意识和思维的能力。
课时划分:(4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1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课时)
复习乘法意义,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1课时)
用学到的加、减、乘法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的数
第十七周 星期一 第一节 20xx--.0609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期末复习1~5。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8页复习题1。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8页复习题2。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复习题3,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图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9
第9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说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尘算式。集体交流时说说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道?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完成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3、完成第7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然后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书上的问题,全班交流后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是有“疑”而问,这可以使学生消除疑虑,形成清楚的认识;也可让学生“无疑”而问,是根据学习的新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去考别人,树立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年级数学复习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统计》04-0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1-20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10-31
二年级数学教案:练习课04-10
二年级数学教案:“快乐的动物”06-01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课》04-11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案06-05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4-14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8的乘法口诀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