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佳”、“念”、“采”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像中国传统节日当中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都称之为“佳节”,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2、t: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王维(课件:诗人背景)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手势引读课题,熟悉吗?在哪儿见过?
s:熟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t:想读吗?一起来自由的朗读,回味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正音。
3、t: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吗?
s:就是一到节日,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指名2_3个)在课件上标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节”这里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你知道古时候重阳佳节有哪些风俗吗?
s:登高、吃重阳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
t:这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t: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姿势)
3、检查字音,带拼音读
佳(jiā)节 加倍(bèi)王维(wéi)重(chóng)阳
扶(fú)老携(xié)幼(yòu)兴高采(cǎi)烈
思念(niàn)兄(xiōng)弟(dì)回忆(yì)
每逢(féng)手挽(wǎn)手思绪(xù)万千
(1)课件出示生字词,t:会读吗?指名读,读得好的领读
指导读“兴高采烈”(字音读得很准确,就是我没有听出高兴的感觉,范读,你再试一试,齐读)(“思念”是如影随形、悠长绵绵的,范读,再读,齐读)
(2)齐读(读一遍)
(3)去拼音读,自由练习读
(4)开小火车读
(5)齐读
4、分自然段朗读
(1)疏通句子
t:这篇课文几小节?请四位同学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把生字词带进文章中还能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错误。
(2)拓展思考
t:“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s:想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t:这个词语中哪部分表示“很多很多”?
s:“万千”。
t:说得对,王维想到了哪些呢?
学生基本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
t:你们说得很好,很完整,“思绪万千”一词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15岁就离家来到长安,举目无亲,想到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员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们登高游玩,如今却只能天各一方,孤独一人,于是才思泉涌,挥毫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我们思绪万千地把这首诗来吟诵一下吧!
(3)对照诗句,帮助理解
t: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其实,文章的一、二、三小节正是对着首诗的最好的诠释,你看看这三个小节分别能帮我们理解哪一行诗句。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回答
(4)配乐朗诵
我们基本上已经理解了这首诗,谁来再现当年年少离家、才华横溢的王维,为我们朗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朗诵。
(评价有当年王维的风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导入:
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独特的用了两个“异”,一个“独”
2、默读第一自然段,你如何理解“异”和“独”,划出相关的词语从这些词你能读出什么?谈谈感想。
s:15岁 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年幼 背井离乡举目无亲 常年在外
3、齐读第一小节
4、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四、总结
1、正是因为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才会”每逢节倍思亲“,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诗人王维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生字。
五、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在田字格中,指导学生写“佳”右边是两个土(共8画)
“念”心上是“今“(今天对过去的思念)
“采”上面是爪子头(手势)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写,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遥”——“遥知”
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
7、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
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节,我便想起)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
(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
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组内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练读全诗,力图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
五、指导背诵,学法迁移
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
2、师: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
3、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3、重点学习生字“插、遍、遥、异”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2、体会诗中的思乡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的什么时候?(农历九月九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解题。
1、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2、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3、忆:想念,思念。
4、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过渡语:在了解了诗的题目后,我相信大家现在一定很想读读这首古诗吧?!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正音。
4、讨论:读了这首古诗,你读懂了什么?(不做汇报)
过渡语:我们现在一起来品读古诗,看看你的理解都正确吗?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倍:加倍,更加。
思:同“忆”,思念,想念。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中国传统的重要的团圆节日。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前面2句和后面2句各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练习: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五、朗读指导
1、划分节奏
2、部分重点词语重读
六、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指导书写
几个容易错的字:“插、遥、异、遍”等
八、小组讨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练习:
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唤起学生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异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1、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激情引趣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3、指名读课题,相机引导正确认读“逢、佳、倍”,再齐读课题,接着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佳节”是指什么节?文中谁思亲?为什么思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那么多问题不明白,下面就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进入初读。
3、反馈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字词,相机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重阳、登高、思念、兄弟、回忆、情景、
独在异乡、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4、疏通课文:逐节指名读课文,针对易读错的字,相机板书正音。
5、整体感知课文:小组交流自己读完课文后解决了哪些问题,并填空
(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写了______在_______节,思念___________的事。
三、再读课文,解词识记
1、轻声读课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读不懂的词语同桌交流。
(图示解词)相机引导理解扶老携幼茱萸
2、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认真观察,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及易写错的字教师进行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质疑问难
1、点击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由课题引出古诗,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古诗读准确、读通顺。
3、质疑古诗
默读古诗,思考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的?
4、初步理解古诗
(1)带着问题读课文,看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2)同桌再次讲座交流自己的收获。
二、诗文对照,理解感悟
过渡: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教师就来检查大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击:第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并指读。
2、找出相应小节。读一读第一节,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3、指名回答问题,相机板书
4、.师: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5、师: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6、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
7、口头练习: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___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___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__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___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8、一起读出王维此时此刻的感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王维独自在长安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相机点击课件前三句(配乐《喜洋洋》),读一读这几句话,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从哪些词语看出的'?你是怎样理解“扶老携幼”的;“兴高采烈”可以换成了什么词,试着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2、师: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独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点击出示第二句诗并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击最后两句诗,齐读这两句诗并说说这两句诗表现的是哪一节的故事?
2、王维在重阳节是如何思念亲人的,轻声自读第三节,相机理解“天各一方”
3、王维此时的心情真是复杂极了,他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可以用哪个词概括?指导理解“思绪万千”
3、师:是啊!此时此刻王维心中真是复杂极了,于是王维怀着绵绵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挥毫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在浓浓的《思乡》曲中学生比赛朗诵古诗。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教师出示王维的《杂诗》引导学生深情吟诵
2、回忆以前学过哪些思乡诗,在音乐声中深情朗诵。
3、搜集1_2首思乡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准备参加古诗朗诵会。
4、师总结:风筝飞得再高总有一根线在牵引,雄鹰飞得再高总能在大地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对亲人对故乡的眷恋、思念!最后让我们一起登上“华山”和王维一起深情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课后作业:
1、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
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样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节思亲”的痛苦。王维佳节里倍思亲,怎样倍思亲呢?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他与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独到描写之处,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还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古时人们在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这样就对诗人遥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案背景: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知的距离。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课文,为古诗的学习提供了范例。课文第一部分故事的学习,是第二部分诗句学习的铺垫,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故事短文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室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背《送元二使安西》
2. 这是谁的诗?你了解王维吗?
(生介绍预习搜集的资料)
3. 总结: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在华山以东的家乡,来到华山以西的长安。繁华的长安让王维的才华有了展现的舞台。但在他内心深处仍藏着对家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在重阳节这天,更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学习生字词
1. 过渡:让我们了解一下诗人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
2. 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 尽量做到有感情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检查字音
(2). 你 能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吗?
①利用“键书”
②换偏旁,形近字辨析
③编儿歌
(3). 相信解决了这些拦路虎后,课文会读得更流利。指名读课文
三、进入课文
1. 课文读通了,你能在读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吗?
2. 指名读
评读
(第一小节:两年:那么漫长,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二小节:男生读大街上热闹的情景;女生读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句子
第三小节:拓展 王维还会想些什么?)
3.齐读全文
四、讲故事
1. 许多人还不知道这首诗的由来,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吗?
2. 讲故事要有个动人的开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你打算怎样讲这个故事呢?
3. 请同学上来讲故事,点评。
第二课时(上机课)
说明:第二课时是上机课,学生通过电脑完成练习。这些题目都是在瑞博教学平台上展示的,学生可以在题目下通过回复的方式完成。网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维想回到家乡,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要经过重重关卡。你能帮他一起过关,尽早让他和家人团聚吗?
二、过关篇
(一)考验你
把“佳、重、幼、采、念”五个字打在屏幕上
(二)第一关
加偏旁成新字,并组词
每 __ ( ) __ ( )
圭 __ ( ) __ ( )
隹 __ ( ) __ ( )
(三)第二关
选词填空:
1、倍 部 陪
(1)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全( )会背了。
(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加( )思念自己的亲人。
(3)昨天爸爸( )我一道去看了儿童画展。
2、带 代 戴 待
(1)爸爸兴致勃勃地( )着我去登山。
(2)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明( )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3)庄远( )表我们班参加比赛。
(4)妈妈热情地招( )客人。
(四)第三关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诗人王维不由思绪万千,写下了( )这首诗。诗句( )表达了王维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诗句(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五)第四关
阅读短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借助“汉文华”输入系统的查字功能阅读)
重阳的由来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已地过日子。谁知汝河里来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中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足迹。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的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你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术。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行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桓景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民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思考:1、为什么重阳节这天要插茱萸喝菊花酒?
2、你觉得桓景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习《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习《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复习了一首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什么不同?
2、这三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三首诗。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三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P118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3-13
忆父亲作文02-07
有关兄弟的说说08-12
怎不忆校园作文04-21
幼儿园日教案12-01
夸父追日教案01-13
优秀的教案11-10
兄弟分家协议12-09
婚礼兄弟祝福语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