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实词的积累,注意多义词的辨析,尤其要重视对课文的熟读背诵。
学习本文,要在着重了解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的同时,注意欣赏包括本文在内的《左传》的文学价值。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词语、文言特殊句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烛之武说辞的内容及逻辑思维方式。
布置预习:
1、回忆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并结合书下注释、课后介绍了解《左传》。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阅读《读本》中《重耳之亡》。
了解“城濮之战”。
3、通读全文,注意揣摩语意、语气,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
4、分析烛之武这一形象,他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ī)而出
亡郑以陪(beì)邻 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
三、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课文分析
1、导入 检查预习,由《曹刿论战》引入对《左传》的介绍,再引出本课。
2、 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1)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2)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i.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ii.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iii.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iv.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v.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撒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说明:以上四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因为它是课文的难点,要集中突破。
3、 总结
⑴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请学生总结一下烛之武的形象。
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了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⑵《左传》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请学生体会(讨论,提问)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于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
五、有关知识总结
(1)、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2)、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3)、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4)、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6)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见课后第三题。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课外阅读《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是怎样得到樊於期首级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是“相信自己”主题单元的第1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新班主任耿老师在开学的第1课上,通过让学生拧瓶盖儿的事,教育学生懂得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意境深远,生动流畅。
设计理念
通过生动准确的表情、动作、心理描写,烘托了紧张的气氛,制造了悬念,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学中去粗取精,读悟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法,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文中人文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挑战困难的勇气。
2.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表情、动作、心理描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表情、动作、心理描写对表达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
2.理解耿老师说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整体把握,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名言警句吗?谁能背听?
预设: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2.老师也喜欢,还带来一句,请同学们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3.我们今天学习的这课文——《谁敢试一试》(板书课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这句话,还能给我们以心灵上的启迪。请大家翻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注意: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句子,读完的同学马上坐好。
4.课文读完一遍了吗?谁敢试一试,站起来读课文,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学生读课文,师纠正错误,指导朗读。注意“转”的两个不同读音和“遒劲”等词语的读音。
5.课文会读了,让我们交流一下,“谁敢试一试?”,是谁提出来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话说说吗?
预设:
生1:是耿老师提出来的问题。
生2:课文主要写了耿老师……
(这部分教学直奔中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抓住表现,品词析句,探究细节
(一)走进耿老师的课堂,探究同学们的`表现。
1.同学们,通过课文对耿老师外貌的描写,你认为耿老师的身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高大强壮,具有篮球运动员的气质。
(高大强壮的身体是耿老师的特点,更是同学们不敢尝试拧瓶盖儿的原因。在此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2.是的,耿老师不仅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学艺术更是独特、清新。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悟、领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3自然段,画出耿老师三次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再读读你画线的部分,看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1)没有一个人举手,女生们纷纷扭头看男生,意思是你们男生力气大,快举手试试呀;前几排的男生都把目光投向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个大块头,意思是你们这些“大力士”快上去试试呀;几个“大力士”却相互吐吐舌头,意思是耿老师都拧不开,我们能行
?
课件出示:女生们纷纷扭头看男生;前几排的男生都把目光投向“大力士”;几个“大力士”却相互吐吐舌头。(画线部分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透过这些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2)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课件出示: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画线部分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透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在自读感悟中体会紧张的气氛,为深入理解下文小个子女生的特殊表现做好铺垫,更要体会突出这种气氛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聚焦小个子女生,感悟勇气和自信。
1.小个子女生是怎样表现的?
预设:小个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用左手将杯贴在怀中、右手握盖儿准备使劲拧。
2.课件出示:小个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用左手将杯贴在怀中,右手握盖儿准备使劲拧。(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你对小个子女生的表现是怎样看的?)
交流时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
(1)有勇气的小个子女生。
读“小个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用左手将杯贴在怀中,右手握盖儿准备使劲拧。”
①读这段描写,注意画线部分。
②做一做小个子女生的动作,体会这些词语。
③“贴”为什么用得好?她明知道自己的力量比“大力士”们小,可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挑战。读到这里,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个小个子女生?(板书:勇气)
(2)有自信的小个子女生。
①在小个子女生刚举手时,同学们是什么反应?
②同学们在嗤笑什么?
③面对同学们的嗤笑,小个子女生是怎样做的?在你心中,她还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自信)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从“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一句的“才”“竟”两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4.从“嗤笑”到“惊愕”,同学们的看法和情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如果你在场,你怎样看待小个子女生的表现?
(抓住精彩部分——小个子女生的表现,品词析句,读悟结合,既要注重体会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作用,也要深入感受小个子女生的勇气和自信。)
三、层层深入,激情诵读,感受
1.品味耿老师的话。
看到同学们的不同表现,耿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耿老师的话)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耿老师通过这些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1)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我们不能干,是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老师,超越自己,不迷信权威。
(2)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攀高峰、跨险阻?请切切记住——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我们在学习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要敢于迎接挑战,树立自信心。
2.激情引读,读中感悟。
(1)正因为耿老师的话含义深刻,就让我们意味深长地品读:“今天这段插曲是要告诉你们——”
(2)正因为耿老师的话能激励我们成长,就让我们激情澎湃地诵读:“今天这段插曲是要告诉你们——”
3.再扣中心——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对耿老师写在黑板上这行遒劲的大字有了深刻的理解,你认为“遒劲的”大字是怎样的大字?
(1)正是这位新班主任,令人敬佩的耿老师,用他刚劲有力的大字,用他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生读)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这个前排的小个子女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无人敢尝试之时能勇敢地挑战困难,是因为她懂得——(生读)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3)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耿老师的话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升华感情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激情诵读,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途径,同时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赏读课文,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当耿老师写完这行遒劲的大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中有同学们的感悟,有同学们的成长,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还记得上课前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相信此时的你一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对它的体会。
3.看到同学们的成长和收获,老师非常高兴。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齐读)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回读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照应开头,深入理解——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板书设计
3谁敢试一试
勇气+自信→成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让学生在交际中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能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自然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动物世界》光碟。
2.多媒体课件:课文《翠鸟》(人教版第六册第13课)、《猫》(人教版第八册第10课)的动画和录音。
3.学生完成“身边动物调查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猎豹”的介绍,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
2.学生谈观后的体会。
3.师小结激趣:
同学们,动物世界真奇妙呀!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奇妙的动物世界》:下面请前后排的四个同学为一组,交流课前所填的“身边动物调查表”的内容。要求是:别人讲时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对所填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板书:身边的动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组内交流,生生互动
小组内按调查表的内容顺序介绍身边的动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落实口语交际“人人参与,互动交流”的目标。)
三、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讲,大家提问、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体现“点面结合,人人参与”的口语交际策略。)
四、说写示范,激发写话兴趣,实现由说到写的迁移
1.师:从刚才小朋友的发言中,老师发现,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可是时间有限,怎么解决呢?请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大家互相传阅。你可以写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如果这几方面你都想写,更好。(板书:样子、生活习性、趣事)
2.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翠鸟》、《猫》的动画和录音,让学生体会怎样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3.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为学生怎样介绍好、写好一种动物作示范。)
五、作业
没有写完的同学,回家后先完成自己的写话,然后读给家人听,请家人提提意见。写完的同学,回家后也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家人听,请家人提提意见。明天把修改好的写话带到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写话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写话的快乐,同时,为交流写话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一、交流写话,强化自我意识
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写话读给大家听,如果你不愿意读出自己写的东西,就说“过”。
(设计意图:选择“过”是一种新兴又实用的教学策略,称为“选择过”原则。选择“过”,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选择的自我管理机会,对于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暂时不会或不愿说的同学来说,能增加其聆听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自我调整后由自如“选择过”到自如选择说。)
二、传阅写话,互相评改
同学之间自由选择对象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后再修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三、写话展示
学生把自己修改后的写话内容工整抄写在方格纸上,放入“自我展示”栏,课后供同学阅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获得写话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
板书设计:
[总评]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既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也是一个参与者。作为一个组织者,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在本设计中,教师利用电教媒体,课始播放《动物世界》光碟片断,课中播放课文《翠鸟》、《猫》的动画和录音,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为学生怎样介绍好一种动物作示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时机的把握十分恰当,是在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是在铺垫充分,从已知向未知过渡的学习阶段中出示和使用的。所以,起到了建立经验,激趣、引思、解疑的作用,为观察、表达、写话等能力的培养和终级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了重要保证。
2.紧扣“交际”组织教学,点面结合,人人参与,努力实现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要做到“人人参与”,就必须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点”主要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面”则是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的机会。本设计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创设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友好学伴的角色,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协同、配合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三国演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
(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
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板书:啄 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 道理。
5. 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老师引导:看一看,课文中乘客们怎们样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他们谈笑风生,可能会谈些什么,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呢?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
引导学生感悟,他们是凭着对艄公的信任才会如此的谈笑风生,那艄公又凭什么赢得乘客的信任?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精选]02-20
语文教案07-24
语文树教案12-07
小学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必备)02-22
语文教案[精品]02-26
【集合】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优秀)10-01
语文教案[通用]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