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看书,初步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书中的内容。
2、理解书中内容,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个给我们帮助的“好朋友”。
3、激发幼儿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书《到处都有好朋友》;
2、幼儿已学会歌曲《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会和她成为好朋友呢?”
2、教师小结:爸爸是我的'好朋友,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好多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还有谁是我的好朋友呢?
二、幼儿看书,理解内容。
1、幼儿集体完整看书。
“你在书中看到还有谁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2、幼儿集体分页看书。
(1)幼儿集体看4—5页
“为什么小猫、小狗、小鸟、小鱼都是我的好朋友?”
(2)幼儿集体看6—7页
“我的好朋友还有谁?为什么?”
(3)幼儿集体看8—9页
“为什么牛奶、衣服、书桌、火车都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原来到处都有好朋友!
(4)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5)“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好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6)“我们应该怎样和自己的好朋友相处呢?”
三、演唱歌曲,结束活动
1、集体演唱歌曲“找朋友”。
2、“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活动评析】
大班的大书内容比较多,因此我一开始就运用音乐,让幼儿安静观察整本大书的内容。在分段讲述的过程中,我同样采用了结合音乐,先观察后提问、分析讲解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目的的去学习。整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们很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好朋友,并能够说出恰当的理由。但还是有小部分孩子,似乎只是理解了表面的朋友关系,而没有像大书中说的那样,给我们帮助的就是“好朋友”。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有兴趣地演唱歌曲,学习仿编歌词。
活动准备:大鼓
活动过程:
一、从头说到脚。
(1)我们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我们一起来从头说到脚好吗?
(2)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有顺序(由上到下)地说说自己身体的部位:我的头、我的肩、我的胸…….
(3)幼儿两两对坐,边说边拍对方身体的`相应部位。
二、从头动到脚。
(1)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是可以动的?(头、腰、手、脚)我们一边敲鼓,一边动动身体。
(2)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动一动身体。
(3)个别幼儿敲敲,并说"××动一动",教师和幼儿一起"从头唱到脚"。
三、从头唱到脚。
(1)我们一起学唱歌曲《我的身体》。
(2)教师范唱,幼儿轻声哼唱。
(3)幼儿学唱数遍。一边唱歌,一边动动身体相应的部位。
(4)除这首歌里唱到的以外,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小手、小脸、小耳朵、小眼睛。我们把这些也编到歌里唱一唱。
(5)幼儿仿编歌词,并配合动作即兴演唱。
游戏:书写拼音下午:
游戏:
1、英语活动。
2、玩泥。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杆秤的使用方法。
2 、探索不同秤在买卖活动中的作用。
3 、引发幼儿学习秤的兴趣。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1 把杆秤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买卖活动中计量工具的讨论 你们和家里人去超市或者去菜场买菜的时候,怎么知道你的菜要付多少钱呢? 这些工具怎么用?它们是测量什么工具?
二、教师出示杆秤,示范杆秤的正确用法,帮助幼儿了解其功能。 这就是杆秤,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要购买东西的重量,这样可以计算出钱数 了。 这个秤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叫什么? 怎么操作杆秤呢?谁愿意来试试? 挂上物品后,杆秤的另一端要怎样才表示秤好了?怎么控制这一端是翘起来还 是低下去呢? 这本与那本比,谁更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秤一秤。 是这些水果重还是这基本书重?先猜一猜,我们来证实一下。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帮助小朋友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测量重量呢?它们用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秤 这么大,而中药的杆秤这么小呢?
猜猜哪些是电子的,哪些不是电子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天平是怎么称 重的?天平一侧托盘里的金属是什么东西?根据什么知道东西的重量?
小百科:秤亦作“称”。衡器。或将不等臂的衡量轻重的器具皆称为秤,或指以看秤星计被称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单指秤杠。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理解歌曲内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多歌曲的情感。
3.初步学唱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池塘里的小鱼,风娃娃。
2.小鱼、星星头饰若干,鱼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两人手牵手随着音乐《小鱼的梦》做交替步进入活动场地。
二、展开
1.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1)听录音感知音乐性质。
提问:这首曲子是几拍子?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演示课件,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边操作课件边将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
-到了晚上小鱼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睡觉,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他们,
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给小鱼盖上了一床珍珠被。
-风儿轻轻地吹,就好像在为小鱼唱摇篮曲。
-小鱼甜甜的睡着了,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吻他。
(2)请幼儿完整欣赏动画及歌曲。
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并提问:小鱼梦见了什么?它为什么会做这么美的梦?
3.学唱歌曲,表达感情。
(1)幼儿扮小鱼听音乐自编动作进行自由表演。
如:小鱼游泳、小鱼睡觉、星星眨眼睛、小鱼盖被、风儿唱歌、小鱼做梦等
(2)幼儿进入池塘,自选头饰及装饰物,扮小鱼、鱼妈妈、风娃娃、星星宝宝等,
听音乐在美丽的池塘里自由表演,进一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3)幼儿跟唱歌曲1—2遍。
4.感受歌曲,大胆仿编歌词。
(1)提问:在这么美的夜晚,除了小鱼会做梦,还有谁会做梦?
将个别幼儿的想象讲述进行仿编。并请大家学唱。
(2)将幼儿仿编成功的歌曲,伴着旋律用话筒演唱并进行录音。
三、结束
让大家共同欣赏仿编歌曲,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歌曲《小鱼的梦》
3 5 5 5 6 5 3 1 6 5 1 2 3 3 2 2 — —
鱼儿 玩 呀 玩了一天 水 池塘妈妈怀里 睡
3 5 5 6 5 6 5 3 1 6 5 1 2 3 3 2 1 — —
天上星 星 星星落下 来 为他 盖床 珍珠 被
5 3 5 — 3 1 3 — 2 2 2 5 1 2 2 —
唔 … … 唔 … … 风儿 唱 着 摇篮 曲
5 5 3 5 1 2 2 — 3 5 6 5 5 6 5 3 1 6
轻 轻 吹 呀 慢慢 吹 鱼儿 梦 中 梦中 看见了
5 1 2 3 3 2 1 — — 5 3 5 — 3 1 3 —
妈妈在亲他的 嘴 唔 … … 唔 … …
5 1 2 3 3 3 2 1 —
妈妈 在 等 他的 嘴
大班教案 篇5
一、选择内容:
“我爱我家”主要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体验家的温情,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父母合作,从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对自己的爱,另一方面也是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幼儿纸盒制作的经验较少,从我班上次制作交通工具的情况来看,幼儿对糊纸盒,改变纸盒造型有一定困难,因此,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更容易体验成功。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房子的基本造型特征,会用语言描述。
2.学会用纸盒制作立体造型的各式房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谈话,制作、合作,感受家的温暖。
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来阐述,首先,从认知方面,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房子的造型特征,在制作时更容易把握房子的特征。其次,从技能方面,制作活动显然是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的制作对幼儿来讲,更是一种尝试,一个挑战。从情感方面,在这次制作活动中由始至终应贯穿一种亲情,通过合作商量来体现,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儿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三、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
2.白纸、剪刀、浆糊、抹布、笔
3.充分观察各种房子的造型,听过三毛的故事。
4.木偶三毛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应提供尽量多的各种形状、大小的纸盒和各种必备材料,因此,纸盒、浆糊、剪刀等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幼儿必须在一定的经验积累上进行各种创造活动,因此让幼儿进行一些经验积累也是必要的,针对本次活动,幼儿对各种房子的造型应首先有所了解,运用典型角色导入,更易于幼儿接受本次活动的中心情感,充分感受自己拥有的幸福,所以我选择了“三毛”这个流浪孩子作为典型来导入,但这也得在幼儿认识三毛,熟悉三毛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本次活动前应让幼儿听过三毛的故事,为本次活动的导入作个铺垫。
四、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三毛哭着走进活动室,师:谁来了?小朋友猜一猜,三毛为什么哭呀?
(他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
师:我们小朋友和三毛比,可幸福多了,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漂亮的房子住。你们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呀?
幼儿自由讲述
导入活动以三毛这个流浪孩子作典型导入,同样是小孩子,一个没有父母,没有房子,而他们却拥有父母和温暖的家,一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及时切入了主题。
2.基本部分
(1)三毛更难受了,他也想有一个漂亮的家,我们一起来帮忙,好吗?为三毛造一间漂亮房子!
(2)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纸盒,有大也有小,还有白纸、剪刀、浆糊、笔,那么,你想造怎样的房子呢?
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示范一下糊白纸的方法
我们要给房子刷上白粉才漂亮干净,那么,怎样让你的房子也象刷上白粉一样漂亮干净呢?要用白纸把盒子先糊起来。
(4)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一起做,老师提供材料。
这个部分应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幼儿有想象的时间,有讲述的时间,但这时最好不要有父母的参与,不要约束幼儿的想象,幼儿的发挥,让成人听听孩子的心声,在制作时能以幼儿的`意愿为主,体现幼儿的自主创造。在制作前可以先对材料作一些简单说明,糊白纸是制作中的难点,我以刷白粉作比喻,让幼儿与家长明白,糊上白纸可以让房子看起来更干净。
接下来是合作制作,是幼儿体验与父母合作的愉悦,在这个环节中,应提醒家长尊重幼儿的意愿,作幼儿构思的配合者。
3.结束部分
师:漂亮的房子做好了,我们来给三毛介绍一下你造的房子,好吗?
三毛:谢谢你们,现在我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家园,可是,我还有点不高兴,刚才看到每个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着,可是我只有一个人,我心里真伤心。
师:怎么办呢?我们回家想办法,下次再来帮助三毛,好吗?
结束部分体现前后呼应,仍以三毛为主,一方面点评了幼儿的作品,另一方面,使本次活动有了延伸的可能。可以唤起幼儿的同情心,更进一步感受被人照顾的温暖。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就以三毛的口吻引出延伸,让幼儿想到父母给予自己的温暖,因此,活动结束后,可以以谈话等方式讲讲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自己可以如何帮助三毛,也可以设计其他有关活动,比如“我来当妈妈”“邀请三毛作客”等等,形成网络来延伸。
六,效果分析:
幼儿对同龄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用三毛导入,应该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而三毛又是个典型,以此作为陪衬,应该可以更好地开展活动,紧紧抓住活动的中心情感。有了成人的参与,幼儿成功的机率也是比较大的,应该说每个幼儿都是能获得成功体验的,但本次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足也就是在亲子合作上,虽说亲子合作提供了合作机会,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父母的温暖,但由于一些成人观念的陈旧,很容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变配合者为操控者,如果这样,那就有违本次活动的教育本意了,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想成功开展此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家长也有所准备,比如开一个家长会,作一份调查交流,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合作者的身份,如何让幼儿体现一个自主性。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如何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是我们数学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 ">"和"<"看起来很抽象,而实际上,我觉得只要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开口方向,学起来就很容易了。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设计有两大特点:1、运用儿歌、肢体动作、生动化的语言来感知、认识大于、小于号,理解其含义;2、在活动内容中穿插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从而充分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我还大胆运用了数学尝试教学法,让幼儿在初步认识、理解">"和"<"的基础上就尝试选择运用新符号,从幼儿的交流讨论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知识经验。在最后的操作练习中又一次大胆尝试,让幼儿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经验,获得提升。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它们所表示的含义,并能正确选择。
2、尝试修改不等式的某一部分使其成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可逆性。
3、在操作中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和"<"大符号,放大作业纸,数卡。
学具: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认识">"和"<"。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一个美丽的数字符号海洋里,生活着一条快乐的小嘴鱼,它有个习惯,只喜欢和小的朋友玩,因此每当它外出,看见比别人小的朋友时,它就会热情地亲一下它们,把尾巴冲向比它大的朋友。在这个美丽的海洋里,还有一条快乐的大嘴鱼,它常常哈哈大笑,特别是看到比自己大的朋友就高兴地控制不住,张着嘴巴向比它大的朋友表示友好。(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形象的大嘴鱼、小嘴鱼图片)2、出示符号,初步感知。
大嘴鱼、小嘴鱼长得真可爱,其实它们还有个名字"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们可以用身体动作学一学它们。
二、游戏互动,认识理解">"和"<"。
1、讲述游戏要求。
我们来玩个游戏:击鼓传包。鼓声停止后,包落在哪个小朋友的手里,就请他左右两边的小朋友从包里各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请中间的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来演示大于号或小于号。
2、初次尝试,合理选择">"和"<"。
(1)、提出要求。
数字宝宝也想和">""<"做游戏,请小朋友先看看卡片上的数字谁大谁小,然后在两个数字宝宝之间选择一个正确的符号,并读一读。
(2)、幼儿操作。
3、交流讨论,加深认识">"和"<"。
(1)、幼儿交流分享。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总结提升。
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大数,尖尖的尾巴朝着小数。我们可以记这样一首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尾巴撅给小数瞧。"三、再次尝试,提升运用">"和"<"。
1、讲述操作要求。
我这里还有一些练习题,不过是错误的,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改过来。
2、幼儿再次尝试练习。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 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9
大班音乐教案03-29
大班游戏教案04-01
大班安全教案03-22
大班手工教案03-12
大班美术教案02-15
墙大班教案01-29
大班梦的教案12-06
大班桃教案12-21
大班健康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