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2、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什么动物不怕冷。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企鹅玩具、北极熊玩具1个。
2、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和企鹅生活在南极的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地球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1、出示地球仪,教师指着南极和北极让幼儿讨论: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儿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些地方有哪些动物生存?
2、教师讲述南北两极的生态环境,并把玩具企鹅、北极熊分别放在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
二、让幼儿知道并用语言描述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1、出示图片,请幼儿描述南北两极的气候。
2、请幼儿描述图中企鹅、北极熊长得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
3、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企鹅、北极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却不怕冷?
4、教师描述企鹅、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释它们不怕冷的原因,即身体的特征构造。
5、请幼儿模仿企鹅、北极熊走路。
6、游戏:“企鹅、北极熊找家。”让幼儿分别扮演企鹅、北极熊,在活动场地画一个大地球,一边为北极,一边为南极,要求扮演北极熊的幼儿模仿北极熊走到北极位置上,扮演企鹅的幼儿模仿企鹅的动作走到南极上。
不怕冷的动物有哪些:帝企鹅,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旅鼠,驯鹿,雪兔等。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用途,知道要保护好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1、 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 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 娃娃脸一个、五官。
4、 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观察了解——亲身体验——看图交流——操作探索——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理解自己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架照相机,给小朋友们照相,来,你们笑一笑(咔嚓,咔嚓)。
老师从相机里取出一张相纸(只有头,无五官)。
师: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怎么了?我们来照照镜子,看看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
师:这张照片上的小脸缺了什么?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谁来告诉老师。(小朋友们说)
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幼儿讲述,老师把五官一一贴在相纸上。)
一边贴,一边说儿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耳朵。
2、 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五官的作用。
师: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能不能看见老师呀?(小朋友闭上眼睛看不见)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亲身体验。)
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3、 通过看图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五官。
师: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教师出示各种图片)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看电视不能靠太前,不能用脏手揉眼睛。
不能用手抠鼻子。
不能拿小棍捅耳朵。
4、 通过游戏,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5、 进一步自我提升。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
活动结束
做游戏结束活动。教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儿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01-06
科学教案9篇10-29
【精选】科学教案3篇09-23
幼儿园科学教案08-12
【热门】科学教案3篇12-26
【精品】科学教案4篇04-05
实用的科学教案4篇10-26
【精华】科学教案4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