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曹操其人其诗
2、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曹操深沉复杂之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
教学设想:
1、通过简介诗人(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差异),进而解读本诗;
2、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3、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之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鸿章、康有为等,而最受争议的莫过于曹操了。
二、解题:
1、关于曹操:
①由学生先说他们心目中之曹操
②教师补充介绍(结合课件,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体会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投影展示)
三、全诗整体赏析:
1、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字词,了解大意,不懂的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2、学生谈对本诗的初步体会,互相交流,然后发言。
重点理解
教师(提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投影展示)
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及史实进行简析(不再单独介绍创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诗歌的理解中去):
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通常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歌当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的`障碍,因此,他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结合课件具体赏析: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曹植《赠白马王彪》)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四、总结:全诗以“忧”字贯穿始终,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忧多乐少之喟叹:曹操之忧,亦是永恒、普遍之忧;渴求贤才、功业未建之忧:曹操作为政治家个人之忧。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五、延伸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抽生念读,集体订正并齐读,抽生2—3人念读造的句。)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不要求学生识记,只作宣读了解,而且让学生明确,只要知道王家新是一位当代作家即可,不必强行去记简历,今后的类似亦是如此。)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
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②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③“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④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⑤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⑥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抽生回答,且为中下生。)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的中心思想)
2、作业本作业,练习习题二。(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3、拔高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幸运的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读中释疑,以读促思,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懂得从生活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寻找幸运花瓣儿》,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丁香花的图片。
2.丁香花非常好看,但文中的“我”寻找五瓣丁香却并不是因为它的美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寻找五瓣儿丁香吗?(指名回答,板书)
3. 找到了吗?(板书)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
4. 到底我是怎样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寻找的过程。
二、品读句子,体验过程
(一)自学指导一:指名读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前两次“我”怎样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多读两遍,互相谈谈你的体会,分别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批注在书上。联系上下文理解“悻悻然”的意思,试着用“悻悻然”说句话。
(2)请用双横线划出第三次寻找时描写最具体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后出示: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个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3.这段话中写了我的哪些动作?通过这些动作你看出什么?起立,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4.作者写的真细致,你也来试试吧:说一说我还会有什么姿势呢?
5.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此处引导试写)
出示:咱们也一起感受这寻找的过程吧?想象因为我太专心寻找,还有什么情形‘我’没有注意到?
( ),我没( )。( ),我没( )。我只是在( )地寻找着五瓣儿丁香。”
6.小结:我找的多认真,这寻找的过程不但不单调,反而还挺有意思呢!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一份幸运啊!同学们也很细心,文中还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两次,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自学指导二:指名读快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
文中两次写到“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用波浪线画出来,说说这是什么写法,揣摩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1.学生自主讨论。
2.指名交流。
三.感受喜悦、理解幸运
1.教师:寻找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作者停下找寻的脚步了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他的做法?
2.虽然过程很漫长,但“我”终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吗?(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或者演一演)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喜。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学生试读-指名读-指导读-挑战读)
4.尽管经历了寻找的艰辛,但“我”还是找到了,因此我无比快乐,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不用去寻找,就直接有了一朵五瓣儿丁香,你觉得我还会有这样的快乐吗?
5.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候的惊喜,作者又感到茫然。什么是乐此不疲?什么是茫然呢?让他茫然的是什么?(出示)
6.到底什么是幸运呢?我明白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最后一段)
7.你明白什么是幸运了吗?结合最后一段、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你对幸运的理解:你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8.带着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想不想把这段话记下来?把它当做格言背一背吧!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男女轮流读、齐读):
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就会从窗子里飞出去……——比尔盖茨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成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王老师和大家共勉
3.教师小结:在找寻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发现以及找寻的这一过程。萌生希望之后去努力的将其变成现实,你就能感受到快乐和幸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得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幸运!
五、布置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
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试写一句关于幸运的格言。
2. 作者说:“快乐源于一个新的发现”你认为呢?请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对快乐的看法。
板书:
寻找幸运花瓣儿
萌发希望 细心寻找 实现希望(快乐)(幸 运)
努 力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这是一次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根据新课标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及教材、生活实际,在区别、改写、辨析中学习汉字、提高说、写能力;在讨论、背诵中训练表达能力、扩大积累,进而使学生的积累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体会识字方法。
2、区别多音字的读音;练习搭配词语;学习叠词。
3、尝试自我学习、学习向父母提出请求的方法。
4、背诵古诗、自读诗歌;了解学习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交换部首复习生字;区别多音字的读音。
2、搭配词语,练背诗歌。
[教具准备]:卡片、图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讨论: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同桌互相说怎样写才好看?
3、生独立书写。
4、小组内评评谁的字最漂亮。
5、选几份全班欣赏。
二、变换部首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十”和“一”,问:这是什么符号?
2、生答,师小结。
加号表示加上一部分,减号表示减去一部分。师表演小魔术。
出示:娃—女+ (洼)—+虫(蛙)
(娃娃)(山洼)(青蛙)
3、学生自己变魔术。
三、区别多音字的读音
1、出示句子让学生区分。(卡片)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判断。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点拨。
5、小组内练习用号一种读音说话。
四、说一说,填一填
1、小组内练说。
2、学生汇报。
3、拓展,拔高。
碧绿的宽阔的
伤心地悄悄地
五、照样子,写词语
1、出示例子:许多许许多多
2、同桌交流两个词语的异同,练习说话。
3、自己练习,小组内订正、评议。
4、发散思维:
口头练说,看谁说得多。
第二课时
一、怎样提要求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美丽多姿的秋天已经来到,你一定希望你的爸爸、妈妈能够带你走出户外,观赏秋景。那么,你如何向爸爸、妈妈提出请求呢?
2、小组讨论,排演小品。(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自己)
3、分小组汇报。
4、讨论如何设计观察方案。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眼中的秋天记下来。
(或者画画、或者列表、或者写几句话等)
二、读背古诗《山行》
1、出示诗歌。
2、范读,画出节奏。
3、生自由练读。
4、小组交流、感悟。
5、练习背诵。
三、读一读
1、生很快默读,大体感知文意。
2、小组内赛读,师巡视指正。
3、选派代表读、评议、提高。
4、在生读的基础上,师指点朗读技巧。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思维拓展
同学们,绚丽多姿的`秋天是异常的迷人,让我们课余一起走入秋姑娘的怀抱,赏秋、说秋吧!
(注意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脑去记,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秋天。)
展示平台,评出小小观察家。(任选一种)
1、用你的五彩笔描画出秋天。
2、用你的神笔写出秋天。
3、用你的歌喉唱出秋天。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预览:
《每天诞生一次》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作者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基本观点。
2、 能力目标: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写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写作。
3、 情感目标:学习正确对待时间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
2、帮助学生摘取关键词句,鉴赏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 以积累格言名句为目的,简要探讨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内涵。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比较研究法;探讨拓展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所指的“东西”实际指的是“事情”。“事情”这个词可以分为两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写“事件”,而是重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我们注意从这两个方面来欣赏。
二、 研读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1、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最想告诉我们这些读者的什么话?
(2)题目中的“诞生”和文中的“醒来”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 请同学朗读文章第一部分。
(1) 找出文中描述“醒来”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应该是“醒来的一刹那--”。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我早晨醒来的特殊感觉。
(2) 赏析“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赐”这些词语中充满对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赞美。
3、 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从死亡线上返回来”。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4、 请同学朗读读文章第四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着我静默下来--”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思维的“简洁、纯净、专注、漂浮、凝然不动”、“舒适、温暖”的美。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 阅读第五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无所顾忌,酣畅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6、 请同学朗读读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从智性的沉思转而成为感性的抒情。
三、 分析比较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语言描绘醒来的感觉。如“仿佛从一个深黑的海里被一个偶然的浪头送回岸边那样,我被一个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这一句描写就抒发了作者从黑暗醒来后的无以言表的愉悦之情。“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这一句更是对早晨充满了赞美之情。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而“每天诞生一次”的独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颖乐观,富有哲理,令人感奋。整篇文章就是这样把情与理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2、 独特的写作视角。每天都是重复的现象,毫无新鲜可言,但是作者却能从全新的`角度,赋予他新的内涵,提出“每天诞生一次”的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主要源于写作角度的新奇独特。在这一点上,本文与《日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选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细节,“小中见大”的表现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 布置作业。
1、 积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写本)
2、 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1、2题。(作业本)
五、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将《日历》和《每天诞生一次》比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相同的题材的异同之处,体会了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课后,大家继续实践,在比较中出真知。
附:
板书设计
每天诞生一次
(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生命在醒来时的感觉)
感悟 感受
唤醒
唤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 我又活过来了
说话
说话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仿佛从死亡线上追回
思维
我思故我在 思维很美
哭
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无所顾及、酣畅淋漓
(机)理 结合 情(趣) 人生机趣
诞生(抖落尘埃、复归本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分析第一单元试卷,四年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关联词语的运用;修改病句;阅读。
教学难点:修改病句;改写句子。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投影
课型:试卷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本份试卷共有十道题,其中字词占23分,句子占30分,段的训练占5分,阅读占16分,作文占25分。总体来看,题量适中,但题目难度较大,不少同学考得不够好,九十分以上的同学较少。
二、题型存在问题及试题分析:
1、字词:
(1)第一题看拼音写字词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全对的占三分之二。其中错得比较多的是"书塾"的"塾"(下面写成"灬"),"毽子"的"毽"(写成"毯"),"瘦小"的"瘦"(写成"广"字旁)。
(2)第二题组词学生完成不够理想,主要是"词语接龙"出现很多错误,有不少写错别字。
(3)第三题词语边线,绝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清澈的泉水"和"清晰的字迹"连错。
2、句子:
(1)第四题给句子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没有弄清题意,按要求写关联词语,不少同学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补充句子来做,填上去的不是关联词语。
(2)第五题补充完整句子,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但比较粗心,有不少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加上标点符号。
(3)第六题改写句子,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前两题("把"字句和"被"字句),后两题改反问句为陈述句较多学生答错。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改写反问句的方法。这题应作为重点讲解。
(4)第七题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第3小题做错。答案有两种:①周总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②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段的练习:
第八题排列文段,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较差,几乎全部排列错误。
4、阅读:
第九题阅读文段,学生做得不够理想,扣分较多。原因有①不认真审题,没有按要求做,或者漏做;②没有掌握分段的方法,还有些学生分段分在句子中间;③阅读能力较差,未能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5、作文:
作文由于是单元练习写过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但总体来看,内容较平淡,篇幅也较短,有些学生书写潦草。
三、总结以后复习和答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生字词语的掌握。
2、要加强句子的训练,特别是关联词语的`运用和修改病句的训练。
3、加强阅读训练。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的习惯。
四、作业:
改正试卷中的错处,重做第4、6、7题。
教学后记:
1:通过讲评试卷,学生能改正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但反问句的改写还有些同学做得不够好,还要多加练习。
2:通过讲评试卷,学生能改正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做得不够好,要在今后加强练习。
3:通过试卷分析,学生发现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能进行改正,不过阅读方面学生还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分段和概括段意不够准确。有些学生对待考试不认真。
4:通过试卷讲评,大部分学生能把自己答错的习题改正过来,并积累到了不少的答题方法,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阅读面不广,词汇积累少,所以做阅读题时障碍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读 郊、列、弄等14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学会名、发、成等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图文结合,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了解现代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火车、识字教具。
【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悟自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3、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体现整合精神。
【教学环节】
一、导入揭题
〖教师活动
1、谈话导入(师出示玩具火车)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玩具火车。有谁见过真的火车,能给我们介绍讲一讲吗?
2、揭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火车故事的课文。(依次出现三幅火车图画,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共同观察火车,说一说火车的样子。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组织说话,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读课文识字
〖教师活动
1、出现我会读图标,交代活动内容,提示读课文的`要求。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
三、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认识的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推荐。
3、 出示带果子的(字卡)果树。
〖学生活动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2、交流,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摘果子游戏。
〖设计意图
1、 体现自主、合作识字。
2、 在活动中识字。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师活动
1、提出学习要求。
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
3、指导朗读。(读出小明那种奇怪的语气和爸爸鼓励的语气。)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拿出自己的玩具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看哪组演示得好?
2、通过演示玩具火车,让学生说一说火车是靠什么带动一节一节的车厢向前跑的。
〖设计意图
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演示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几种火车?
⑵ 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样的?
2、检查学习效果。
3、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
1、各小组合作学习,动笔画出关键词语。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书,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进而读懂课文。
六、学习课文4-6自然段
〖教师活动
1、提出学习要求。
2、组间巡视,随时指导。
3、组织交流、汇报。
4、讲解海拔、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 。
〖学生活动
1、各小组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2、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重点理解提速、夕发朝至)
〖设计意图
体现自悟自读,展示交流。
七、整体朗读感悟课文
〖教师活动
组织朗读。
〖学生活动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1、体现自主学习。
2 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
八、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思维。
九、实践活动
设计新型的高速火车。
语文教案 篇8
一、课文悟读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在这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遗憾,“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写出“我”的犹豫和久久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但“无限美景在险峰”,
“我”终于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让另一条路留待后日去走,这显然是作者做出抉择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虽然如此,但依然义无返顾。
第4节为第二层,是作者多年以后的感慨,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就会不同。
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我想这首诗之所以广受欢迎,也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受。
二、亮点探究
1.思考诗歌中“路”的含义。
探究学习:
诗歌表面上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借自然之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文学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探究学习: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3.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探究学习: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探究学习: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三、选题设计
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路”的感叹,如战国时代屈原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这样说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以上材料可以与《未选择的路》进行比较阅读,探讨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应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选择。
研究方法:
首先,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一定要经过慎重的思考;其次,要使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意义、有价值。
参读书目:
《离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心得体会,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摘自吴富恒、王誉公主编《美国作家论》)
●卡片②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
对弗罗斯特来说,生活是神秘的,诗歌也许能发现其中部分的奥妙,但永远不可能弄清全部真相,因此他的诗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个人生活经验所提供的启示和注释。但是尽管他的诗带有浓重的个人化色彩,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却不是一个自传体诗人,他是为了增加诗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而使用单数第一人称,并把似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写入诗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3
语文教案08-18
[经典]语文教案09-10
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2-20
语文树教案08-2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实用的语文教案08-22
《检阅》语文教案07-11
语文教案[通用]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