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3 15:55:1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生字书写“澡、摆、镜”

  2、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堂作业第四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并能背诵写雷雨后的几段课文。

  2、能用“有人……有人……”各写一句话。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自学生字词语;准备小鸟和青蛙头饰。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1在《识字4》一课我们学习了一组成语,大家背一背。

  2板书“坐井观天”“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连起来是什么意思?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坐井观天吗?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2、3部分对调)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画出不认识的字。

  2说说读懂了什么。(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它们在争论什么?

  3检查生字词语:青蛙、井沿、边际、相信

  (1)比一比,再组词。

  井()沿()抬()开()没()拍()

  (2)用“答”字扩词。

  三讲读课文,悟出道理。

  1你们也争论争论,读一读小鸟和青蛙的话。

  2分角色朗读,在读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和青蛙的语气,抓住它们的“笑了”有什么不同理解小鸟的讲事实、摆道理,青蛙的自以为是。同时,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天到底大还是小?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呢?从哪些话可以看出天很大?抓词、句:飞了一百多里,无边无际。

  青蛙为什么说天小呢?替青蛙想一想,用本子卷成筒状试一试,明白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3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深化理解。

  表演当中启发学生理解青蛙这样的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四总结、拓展:假设你是那只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见识少,看事物不全面

  小鸟

  天无边无际

  四作业:星级:认读词语。

  二星级:积累词语:井底之蛙

  见多识广

  鼠目寸光

  无边无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读一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1观察8个生字,想一想每个字的特点,找出结构相同的字,先示范写一个。学生仿照写其他的。

  2重点指导写“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

  看图说说: ( )的蜗牛 ( )的蜜蜂 ( )的蝴蝶

  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

  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 ),得了( )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 )

  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

  (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

  (二)全班交流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 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

  (2) 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蜗牛的得意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3) 同桌讨论,演一演:得意洋洋的蜗牛正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4)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5) 齐读这句话

  (6) 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教师朗读时故意把“生怕”和“惟恐”调换位置)

  (7) 学生评议、讨论:“生怕”和“惟恐”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蜗牛你更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还是担心奖杯被别人偷了去?(不能调换,“惟恐”是担心,有点怕的意思,“生怕”是非常害怕的意思,程度深一些)

  (8) 齐读,再次体会用词的准确

  2、蜗牛的奖杯太重了,所以“蜗牛背上它……(引读第三句)

  蜗牛的.奖杯会变成硬壳还有一个原因,谁来说说?(导入第四段)

  (1) 出示“天长地久”,理解词义

  (2) 课件演示,理解“退化”的意思

  (3) 指导朗读第一句

  (4)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想象:蜗牛这时后悔了,现在它在想些什么呢?

  ②指名朗读

  ③小组赛读

  三、总结全课,续编故事

  1.小结: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2、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今天有很多同学得了奖杯,老师想来采访这些获奖的同学:请问,你得了奖怎么想?

  5、创设情景,指导说话:(看图)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你看,这只老蜗牛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地说:“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愿意把老蜗牛的话写下来吗?(哎,孩子,你可别学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讲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宋庆龄的故事——二三事

  2、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里你知道了什么?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重点读读几个难读的词语。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找出你认为宋庆龄守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点拨。重点交流并指导朗读。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不行!不行!小珍不定期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4、分角色体验情境。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自由练读

  组内赛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去收集收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朗读中了解内容,感受盘古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清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品读、美读。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二、图片感知

  展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

  师相机对部分图片做简单的解说,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

  那么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云海日出的呢?

  1.学生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3.理清文章层次。

  四、合作探究

  师:本篇课文以写景为主,辅以抒情。请大家在阅读中感悟吧!

  1.默读“云海”和“日出”两部分,把喜欢的句子画上记号。(动态美的画上“—”,静态的画上“﹏”)

  2.品读,感悟景物的'特点。

  (云海:变幻莫测、景象万千 日出:瞬息万变、美丽壮观)

  3.边读边现象,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描写的意境美。

  4.再次默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是观察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二是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三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

  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媒体资源视频或教学演示软件。

  2、教师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

  师:这一段写了小学生上学的情景。这些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大家看看课文,都有哪些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傣、景颇、阿昌、德昂、汉……

  师:不同民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师:(补充)不同民的人生活习惯也不太一样。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集中。比如:壮主要居住在广西,蒙古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维吾尔主要居住在新疆。

  3、结合媒体资源中的图片,介绍少数民的概况:

  师:我们有56个民,一般来说,不同民有不同的民服装,语言、文字也不一样。当然,现在很多少数民也穿汉装,说汉语。有些少数民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些地方或是在一些民节日,少数民的的人还是穿自己的民服装,说自己的语言。

  播放媒体资源,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少数民,他们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4、师:看课文,民小学的学生们到学校后,做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向小鸟打招呼

  向老师问好

  向国旗致敬

  三、学生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媒体资源视频或教学演示软件。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民小学上课前、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活动:

  ⑴上课前:

  师:小学生们怎么知道上课了?

  学生说,教师板书:

  上课前敲钟

  ⑵上课时:

  师:民小学的小学生上课做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上课时读课文

  师:上课时,窗外很安静。作者是怎样写的?把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划下来。

  学生说,教师板书:

  窗外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

  师:这些小动物们都很安静,作者说,它们好像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好像也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

  ⑶下课后:

  师:民小学的小学生们下课后做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下课后跳舞、摔跤、做游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这一段描写了民小学的环境。这所学校美不美?作者写了它的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白墙。

  这所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抒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小结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所民小学的校园生活。写了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们上学、上课、下课的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上课铃声响,课件出示李白人头像特写,配以古曲《春江花月夜》。)

  师: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中,同学们已经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诗人李白。

  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就让我们共同来(指屏幕,师生齐读)――“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

  (随着主题的揭示,课件出示“李白望月图”)

  [评:用古典音乐作背景,配以古香古色的画面,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诗的优美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简要汇报,了解情况。

  师: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首先请大家汇报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首先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豪放的人。他的诗中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正直、重情义的人。他和杜甫、贺知章、孟浩然都是好朋友。

  生:我了解到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活了61岁。

  生:我还了解到李白的诗歌很浪漫,很夸张,而且想象也很丰富。像“白发三千”、“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

  生:李白还在很多诗歌中,表现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像《独坐敬亭山》

  ……

  (板书: 其人:豪放、正直、重情义……

  李白

  (701-762)其诗:夸张、想象……

  〖评:这一过程重在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学生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

  师:有谁知道李白一生共留下多少首诗?

  生: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六十多首诗。

  师:那么,在这九百多首诗中,你读了多少首?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到的?

  生:我读了李白诗歌37首,记住了《静夜思》、《月下独酌》等18首,我是从《唐代三大诗人诗选》、《唐诗三百首》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1首,记住了17首,如《关山月》、《望庐山瀑布》等,我是从《古诗台历》上知道的,这是我妈妈留下的,是1986年的台历。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5首,记住了15首,其中包括《怨情》、《静夜思》、《将进酒》等,我是从同学们的资料和网络上得来的。

  师:(及时问)网址?

  生:新浪网。我先在搜狐里输入“李白”,然后点击“李白诗选之白鹿书院”,然后我就把它下载、打印出来。这就是我搜集的资料。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71首,记住《古朗月行》、《将进酒》等18首,我是从爷爷的《千家诗》、《唐诗鉴赏词典》中读到的。我在爷爷的书柜里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你们看,书都发黄了。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48首,记住了《静夜思》、《赠汪伦》等16首。我是从《儿童古诗观止》、《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自己到书店买的。

  ……

  〖评:此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还了解到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渐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吧?

  生:对,还有《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

  师: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回味这几首诗,好吗?(课件出示四首诗,并配画配乐)师生共同吟诵。

  师:《静夜思》借明月抒发了乡愁,《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祖国的山水。到六年级时我们还将学习《赠汪伦》很多同学都已读过了吧?

  生:《赠汪伦》写了诗人和汪伦深厚的友情。

  师:你还知道李白的诗最常写些什么?

  生:李白还最爱写酒!什么《把酒问月》呀,《月下独酌》什么的。

  师:那么,同学们能按照诗人最常写到的题材――明月、山水、友情、美酒将李白的诗歌分类吗?

  (板书:明月 山水 友情 美酒…….)

  (学生自行分类)

  〖评:温故而知新,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将所读过的`诗歌按一定标准分类

  师: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和他(她)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请举手。

  三、分组交流,共同品味

  师: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学生主动离开座位寻找同伴,并聚成四个小组:明月组、山水组、友情组、美酒组,在小组内或吟诵、或展示自己的作品、或三五人齐读、或齐唱,气氛十分热烈。)

  〖评: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四、汇报展示,集体共赏。

  师:请大家就近入坐。现在请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李白诗歌的韵味。

  (明月组:四个男生上台)

  我们四个人都喜欢《月下独酌》,现在我们为大家吟诵这首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有表情地吟诵,十分投入。)

  生:我最喜欢《古朗月行》,我用邓丽君唱过的一首歌――《水调歌头》为他配曲,现在我就唱给大家听。“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鼓掌)

  师:还有人勇于自荐吗?

  生:我从小爱李白的《静夜思》,两岁时就会背了。现在我想背诵给同学们听。

  师:语言朴素清新,言浅而意深,“月是故乡明”啊!诗人还有许多咏月的名篇。只是,我发现别的小组已经迫不及待了,哪个小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特别推荐××和××,他们特别喜欢《独坐敬亭山》还有××,他吟诵《望天门山》特别好,还有我为大家表演《山中问答》。

  生:(展示诗签)这是我特意制作的诗签,上面写着“诗之窗”。打开这心灵的窗户,悬挂着一只小狗,我希望这一只小狗能够和李白一起“Happy”。打开这诗的大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就是“敬亭山”。

  生:我也喜欢《独坐敬亭山》,这是我画的一幅山水画。(展示)我俩一起为大家朗诵这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师: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生:因为我常常像李白那样,喜欢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孤独地呆着。

  生:我为大家吟诵《望天门山》,这首诗特别有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

  生:(展示)这是我专门请姐姐帮我写的毛笔字,旁边是我画的桃花和流水,我最喜欢《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

  师:真不错,能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吗?

  生:我从这首诗中,读出了李白不求名利,愿与天地同乐的思想。

  师:“笑而不答”,诗意淡远。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也喜欢这首诗吗?我们和他一起再读读好吗?

  ……

  (美酒组)

  生:这是我为李白做的诗签,因为李白当年非常寂寞,所以我画了一个“蜡笔小星”陪他。希望李白活得愉快,笑口常开。我最喜欢《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生:我也喜欢这首诗,还制作了诗签,诗签上画了一片大海,李白喝酒喝得太多了,给他点海水让他清醒一下。

  师:《将进酒》也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豪放洒脱,气象不凡。咱们共同来吟诵吧?

  ……

  (友情组)

  生:我在诗签上画了一只信鸽,让这只鸽子为李白送信,祝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地久天长。“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真是水深情更深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我最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阳春三月,放舟长江,目送孤帆,心驰神往,好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我们一起去赏一赏。

  .…..

  〖评:通过交流与共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并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独特体验

  五、游戏激趣,名句激情。

  师:看得出大家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难分胜负。咱们在下一关中再决高低,怎么样?

  (课件出示内容,各组抢答。)

  ①请根据诗名说出诗句 《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②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③请用李白的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两山对峙,江水中流,帆影点点。]

  生:这是《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我认为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我想可能是《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只能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边日边来。”你看,两边的山很陡,就像刀劈似的,黄鹤楼那里根本就没有山,去年爸爸还带我去那儿玩过。

  生:我同意他的意见,这两座山孤零零的,也不像是“万重山”。

  …….

  师: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诗。在这些诗中,有许许多多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它们吧!

  (课件出示名句集锦,配古乐,师生齐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默读——散读——快速阅读——比较阅读”等形式,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体会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影响。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才疏学浅”、“告罄”的含义和“疏”“罄”的字形;“炮制”“粗犷”“舀”“掰着”“镶嵌”“匮乏”“摈弃”的注音;“长盛不衰” “旱涝保收”“省吃俭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郑重其事”“不同凡响”的含义;积累朱用纯《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及专用名词“点彩派”。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概述制粥的过程,比较不同时期喝粥的感受;概括比较与《水乡茶居》的异同。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如何理解稀粥是“贫穷的产物,是时间的产物”?稀粥的变化发展是否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心理。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否喝过稀粥?请你谈谈喝稀粥的感受。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或小声散读课文,思考:文本告诉我们怎样一件事?

  学生简要概述文本内容;

  一位走南闯北的人,几十年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从中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

  三、体验文本、品位语句、理解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圈划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

  1. 作者少年时代在杭州吃泡饭,也就是稀饭。少女时代喝外婆煮的白米粥。在寒冷的北大荒极少喝到白米粥,喝的最多的是大楂子粥和小米粥。很多年后,和父母去广州,喝道一种别具风味的生鱼片粥,最近,在湖南喝到一种“舂”出来的粥。从作者喝粥的经历可看出;

  (1) 粥是中国百姓最常吃的,也很爱吃的食物,在中国粥源源流长。

  (2) 表达作者对粥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

  2.“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吃粥与买田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意在阐明一个社么道理?

  做粥用的米少,这样可以省钱,三年吃粥省下的.钱就可以买一亩田。告诉我们中国人具有节俭的、勤俭持家创家业的好传统。

  四、适时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1.通过比较阅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对各种稀粥的制作、吃各地粥的不同感受以及所反映的世情变化。(穿插在品味语句过程中,请学生直接回答)

  2.想象“我”在吃粥时的心理,如果不吃粥会怎样?

  3.可用制表的形式来概括以上内容

  地 名 制 粥 吃粥的感受 世情变迁

  江 南 一 带 烧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然后用水烧开。”外婆“烧”白米粥,“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焖上一阵。” 在外婆家喝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花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滚烫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五六十年代(省吃俭用)

  北 大 荒 “熬”豌豆糖粥,“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又加上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白糖。“煮”大楂子粥,“急火煮开锅了,便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似乎越长越好。” 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喝小米粥,“比之大楂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 时期(大米粥极偶然才炮制一回)

  广 州 (湖南) 熬鱼生粥,“从锅里舀起一勺滚滚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再加少许精盐、胡椒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新会老家亲戚家“煲”具有广东地方家庭特色的粥,“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了适量的水,再拔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炉子上,……早上起床,只须将准备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还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内,加上些作料”。还有湖南“舂”出来的米粥。 其味鲜美无比……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在亲戚家喝特色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 改革开放年代(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4.比较的结果:“我”吃粥从江南一带——北大荒——广州(湖南),反映了五十年代的人们省吃俭用置产业的心理——时期极偶然炮制,反映物质的贫乏——“改革开放”年代吃粥是审美、欣赏、享受,反映了“改革开放”不仅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而且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发展起来了。表达了作者赞美“改革开放”国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变化的思想感情。

  (适时指出这样的写作方法是“以小见大”和“对比”,即以“吃粥”这一常见的、普遍的生活小事的变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制粥方法比较,来反映世情的巨变、国家的发展变化。)

  五、延伸体味与《水乡茶居》的比较(时间不够可布置选择性作业)

  1.相同点

  地点相同:都涉及广东省的广州

  主题相同:都是反映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有了巨大变化。

  写作特点相同: 以小见大对比

  都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语言

  A.比喻句 “叹”茶有如牛的反刍 《水乡茶居》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 《水乡茶居》早粥……真像是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 《稀粥南北味》五彩的豆子……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稀粥南北味》

  B.拟人句 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橹扬帆来去 《水乡茶居》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 《水乡茶居》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样《稀粥南北味》改换成天底下顶顶温柔的白米粥 《稀粥南北味》

  题材相同:散文

  2.不同点

  叙述方式不同 《水乡茶居》以第三人称《稀粥南北味》以第一人称

  对比的内容不同 《水乡茶居》 茶居与城市茶楼茶居与旧时茶楼饮茶与饮酒

  《稀粥南北味》与各地制粥吃粥的不同感受作比较

  六、布置回家作业

  1. 造句

  不同凡响—— 才疏学浅——

  2. 你对“几位外国朋友,一听稀粥,闻粥色变”想说点什么?

  3. 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用不少于三百字的短文,来反映世情变化。(此题仅限于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做)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2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11-10

【热】小学语文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0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1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09-15

小学语文云房子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