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学习用"踢、拍、滚、抛"等动词进行描述。
2、能发现图片中的内在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连贯地讲述。
3、在伙伴遇到困难的时候愿意主动帮助,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用"踢、拍、滚、抛"等动词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
能发现图片中的内在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连贯地讲述。
活动准备:
白纸一张、水彩笔。挂图《毽子飞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遇到幼儿观察并讲述。
1、教师: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贝贝又在玩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画面内容。
3、教师:贝贝把毽子踢到树上,如果你是贝贝,你会怎么样?贝贝做了什么?为什么贝贝很着急?引导幼儿根据图二内容说说,
4、教师:冬冬在干什么?他听见贝贝哭了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图三,
5、教师:冬冬帮助贝贝拿到了毽子,你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帮助贝贝拿到毽子的.?他对贝贝说什么?贝贝是怎么回答的?引导6、幼儿观察图四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将幼儿想出来的步伐以画夹心蛋糕的方式记录在白纸上,一层记录一个办法。
二、引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图片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梳理图片内容。
2、幼儿按照教师梳理的顺序结合图片和同伴互相讲述,教师倾听,了解幼儿讲述情况。
3、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故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和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4、讨论:你觉得给这个故事取什么名字合适?你在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过别人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三、排图讲述: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图片重新排序,创编故事。
1、教师将图片的次序打乱,把新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将新的故事和第一次讲的故事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说说故事的变化。
2、幼儿试一试改变图片的次序,看看能不能讲出不一样的故事。
3、集体交流。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了解帮助不是一样东西,它是一种情意、一种精神;感知"帮助"的多种方式,体验帮助带来快乐和感动。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本班孩子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场景下人物的语言。通过多变的方式来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基本完成活动目标。也是设计这个教学活动的初衷。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实践会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真谛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2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2、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重点:
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活动难点:
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书包一个;
2、幼儿参观小学的照片若干;
3、区角活动的渗透。在区角中投放各种小学里要使用的文具,让幼儿写写字,整理整理书包。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我们离幼儿园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有几天啊?
师:再过34天我们就要毕业,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我们做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买新衣服,买书包等)啊!今天你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包。
二、交流讨论。
1、 师:你的书包是怎么来的?(幼儿交流)师小结:吴老师知道了你们的书包有送的,也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他们希望你们以后做个好学生,戴红领巾。
2、 互相交流讨论书包的外形、特点等师:那你的书包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个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1)和同伴交流书包的外形、特点。
(2)个别介绍。
3、师提问:如果班级里的2只书包一样,你怎样来识别呢?(幼儿充分讨论)师小结:我们的每一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双肩背,有的'可以拎的,还有的书包是拉链的,有的是按钮的,而且每个书包上口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4、师提问:你的小书包里放些什么呢?
(1)上小学可不可以拿玩具?
(2)书包里可以放点心零食吗?让幼儿充分讨论师小结:原来书包里也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现在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三、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2、个别幼儿介绍。
师:你是怎么样整理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师小结:哦,原来书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放在各自的地方,这样我们拿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很快就能找到。
活动延伸:
1、和小学生做朋友,和哥哥姐姐一起再一次整理书包,观察书包里有没有缺少学习用品?如果缺少,交流少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少?
2、整理铅笔盒。看看铅笔盒的文具,用用、试试,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熟悉上下、左右等空间概念,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知觉。
2、养成整理、爱护玩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养成整理、爱护玩具的习惯
活动难点:左右空间概念的形成。
活动准备:故事《乐乐的玩具》、幼儿用书《玩具找家》。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提问:故事中的乐乐是个怎样的孩子?
如果现在你是乐乐,你应该怎样做?
2、实践操作,整理玩具。
提问:许多玩具宝宝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谁愿意帮帮他们的忙?
(出示挂图:玩具、长毛绒玩具、小瓷像、绒布小猴、布娃娃等)
幼儿将玩具合理地摆放进玩具橱。
讲述玩具摆放的位置。(用xx在xx的上面、xx在xx的下面、xx在xx的左
边、xx在xx的右边来讲述)
3、幼儿整理活动室的玩具柜。
我们活动室的玩具宝宝说:小朋友整理玩具的本领可真大,他们请你们也来帮忙整理活
动室玩具。
4、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整理玩具的过程。
(如我把xx玩具放在玩具橱的上一层。)
5、总结交流、培养好习惯。
提问:为什么要帮玩具宝宝找家?
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玩具?
6、游戏练习:给玩具找家。
运用幼儿用书中的《玩具找家》游戏进行练习。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回家后按刚才的表述,有序的整理自己的玩具箱或玩具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南极的知识。懂得只有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探险家。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南极的.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出示图片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天气炎热)
2、图上都有什么人?(爷爷、小明)
3、他们在做什么?(在树下乘凉)
三、小朋友知道南极是什么样吗?
让幼儿自由说说。
四、听一听下面的笑话。
1、师讲笑话让幼儿听。
六岁的小孩:"爷爷,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南极探险家。"
爷爷:"好极了"
孩子:"我想现在就开始训练自己。"
爷爷:"怎么训练法?"
孩子:每天给我一元钱买冰淇淋,将来我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
2、师教幼儿朗读,感受笑话的乐趣。
五、讲笑话
1、老师讲笑话让幼儿听。候处理
2、幼儿将自己知道的笑话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3、评一评谁的笑话讲的好。
六、室外活动。
七、小结。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6
目标:
1.理解作品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
2.能通过大胆想像、创编,理解事物间的关系。
准备
故事磁带。
过程
一.谈话讨论。
――有只小兔想离开家,它说:“妈妈我要逃跑啦!”妈妈说:“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说:“我变成小鱼。”妈妈说:“我变成钓鱼人。”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幼儿猜测小兔和妈妈各自会变成什么。如:小兔变老鼠,妈妈就变猫等。
――引导幼儿讨论“小鱼”和“钓鱼人”、“老鼠”与“猫”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故事内容作准备。
二.倾听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妈妈为什么要去追小兔?
――小兔和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
――最后,小兔还想逃跑吗?为什么?
――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如果你是小兔,你想变什么?
三.游戏:你逃我追。
――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做游戏。如:一幼儿说“我变成小鸟”,另一幼儿说“我变成大树”:一幼儿说“我变成小脚”,另一幼儿说“我变成鞋子”。如此循环。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追逃”关系,也可加上动作,使其更形象、生动。
建议
1.小兔变着法子逃跑,想要离开妈妈的保护,向往一个独立的天地,这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独立性逐渐增强,希望自己能单独做更多的事。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尽情宣泄自己的独立欲望,体验故事中自然、亲切、浓郁的亲情,引发幼儿大胆想像。
2.最后的游戏环节中,幼儿可以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进行游戏。
附:小兔逃跑
一天,小兔子想离开家,它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啦!”妈妈听了,说:“你要是逃跑,妈妈就追你,因为你是妈妈心爱的孩子。”
“要是妈妈追我,我就变成河里的鱼游走。”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河里的鱼,妈妈就变成钓鱼人,把你钓上来。”
“妈妈要是变成钓鱼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岩石。”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高山上的岩石,妈妈就变成登山人,爬到你跟前。”
“妈妈要是变成登山人,我就变成院子里的花儿。”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院子里的花儿,妈妈就变成花匠,把你找出来。”
“妈妈要是变成花匠,找着我,我就变成小乌逃走。”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小鸟逃走,妈妈就变成树,等着你落到树上来休息。”
“妈妈要是变成了树,我就变成一只小船逃走。”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小船逃走,妈妈就变成风,把你吹到妈妈喜欢的地方去。”
“妈妈要是变成风,我就逃到马戏团的空中秋千上去。”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逃到空中秋千上,妈妈就踩着钢丝走到你跟前。”
“妈妈要是踩着钢丝来抓我,我就变成一个小孩,逃回家去。”小兔说。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一个小孩子逃回家去,我就变成妈妈,抓住那个孩子,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哼,要是那样的话,不是和呆在家里做妈妈的孩子一样吗?”
这样,小兔不再打算逃跑了。
妈妈说:“孩子,快来吃胡萝卜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
设计思路:
《子儿吐吐》是一本美妙精致的图画书,语言简洁自然却富于变化,是文学欣赏价值及心理健康教育性很强的读本。孩子们对读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吃了籽儿后,你认为怎样?你觉得胖脸儿头上长树,是好事还是坏事?……在设计活动前,我们先对文本进行了分析。本书阐述了胖脸儿吃了籽儿后的震惊恐惧、到释怀期待、再从失望无奈带自我安慰乐观解脱的四个心理过程。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书中胖脸儿听到嘲笑、讽刺的话后有什么样的表现,老师也要预先感受。如果将全书整个过程全部呈现,量太大了。于是,我们把文本进行了分段处理,把胖脸儿每次的情感历程变化分别作为一个环节活动来开展。本节活动主要围绕胖脸儿吃了籽儿后的震惊、恐惧——释怀——期待心理片段来设计的,尝试运用控制音量、肢体表现等多通道参与的形式帮助孩子感受。最后应用健康小博士的形象,帮助幼儿了解到食物消化的过程,将这个故事的科学性进行提升。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情节的.趣味性,体验人物的情绪变化。
2、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头上长树的情节。
3、尝试用声音的强弱表现词汇在故事中的语境。
教学重点:欣赏故事,感受情节的趣味性,体验人物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尝试用声音的强弱表现词汇在故事中的语境。
教学准备:
课件《子儿吐吐》、字卡、幼儿座位分成三队。
过程:
〈一〉引出故事
1、教师介绍故事中的主人公“胖脸儿”。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指认出图片中哪个是胖脸儿。
〈二〉理解故事
1、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第一段到吃下子儿)。
2、提问故事内容:胖脸儿为什么会吃子儿?吃子儿了会怎么样?
3、继续讲述故事(第二段害怕)。
4、出示子卡,学习念“怎么办”、“会死掉”、“会长树”等用控制声音的轻重来表现故事的语境。提问: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念?
5、继续讲述故事(第三段不怕)
提问:爸爸妈妈和小鸟是怎么说的?他的同学说了什么?后来为什么不哭了?胖脸儿觉得长树有什么好处?
6、快乐变变变(配乐):变树——浇水——发芽——晒太阳——长大——小鸟飞来做窝——晚上睡觉了——苏醒。
提问:如果你是胖脸儿,你觉得这棵树好在哪里?
7、继续讲述故事(期待)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问:你平时睡觉怎么睡?为什么换头睡?画面上从月亮到太阳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一整夜都没有睡着?
8、讲述故事结局。
提问:子儿最后跑到哪里去了?那我们以后吃东西应该怎么样?
〈三〉故事拓展
出示健康小博士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我们以后吃东西应该怎么样?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远\近方便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2.乐意与人交流,大方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结交新朋友.
3.认读重点字词:搬家\办公室\近\上班\方便\超市\买菜\幼儿园\上学\远。
教学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小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1.教师提问导入:谁家里搬过家?你们喜欢新家,还是旧家,为什么?家里是谁决定要搬家的.?为什么要搬家?
2.过渡语,有个小朋友也要搬家了,我们来听听,他说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挂图,播放诗歌音带,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三,理解活动个
1,幼儿自主阅读
2.师幼共同讲述
3.故事朗读
四,游戏活动
游戏:找朋友
每位幼儿手上拿一张小字卡,教师随意举起一张大字卡,并大声询问“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相同小字卡的幼儿赶快跑到教师身边,并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朋友在这里。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9
设计意图:
传统的故事教学大多欣赏在前,分析在后,比较容易限制幼儿思维。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中断法”,通过电脑课件,引导幼儿在猜测中不断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分析前置法,引导幼儿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能够用清楚、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战胜黑夜,战胜困难,增强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挂图及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你们接过电话吗?接过谁的电话?(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小结:有个名叫卡秋莎的外国小姑娘,她也在等一个电话,而且是个重要电话,那会是谁的重要电话呢?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并讲述故事前三段后提问:卡秋莎是个怎么样的小姑娘?妈妈向卡秋莎交代了什么任务?
2.如果你是她,你今晚会怎么做?(让幼儿进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
3.继续讲述故事提问:第一次电话铃响了,卡秋莎会怎么做?
4.幼儿学卡秋莎着急接电话的样子。
5.提问:小朋友猜,第一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6.幼儿猜测,教师小结。
7.提问:为什么她好像听见老鼠跳动的声音,仔细听听又不像了呢?她心里是什么感觉?
8.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9.师生跳舞,感受卡秋莎听到音乐时的心情。
10.突然出现一声响声,幼儿模仿卡秋莎又一次被吓坏了的.样子。
11.幼儿再次猜测卡秋莎会怎么做,教师小结。
12.提问:卡秋莎怎么做来让自己勇敢一点?为什么想那些勇敢的人?
13.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14.天亮了,电话铃又一次响了起来(出示卡秋莎泪眼汪汪的画面)提问:她为什么会这样?这是重要电话吗?又会是谁的电话呢?
15.幼儿猜测,教师小结。
16.教师讲述最后部分故事提问:重要电话是谁打来的?说了些什么?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卡秋莎以后会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人物
1.师幼共同阅读,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2.你觉得卡秋莎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3.如果你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要怎样度过这样的夜晚?
《重要电话》实践预创方法的效果及反思
活动过程中挂图引起幼儿的反应和效果:
1.本次活动中,挂图最主要的创新在于最后卡秋莎接了电话泪眼汪汪的画面,一开始的挂图都是根据故事的情节,直接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观察挂图来理解这个故事。故事很顺利的进行中,突然出现哭泣的画面,幼儿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开始会问:为什么她哭了?是开心的哭了还是伤心的哭了?这个电话谁打来的?朋友、老师还是爸爸妈妈等等。对于这一画面,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出现了许多别出心载的答案。整个课堂的氛围也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们讨论、猜测的热情高涨。
2.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请幼儿自己来揭开最后的谜底时,孩子们都安静的盯着被隐藏起来的图片。当出现妈妈的身影时,猜对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猜错的孩子呢则又发问:原来是妈妈打来的,但是为什么她要哭呢?妈妈对她说了什么?这样孩子们的猜测、讨论又一次开始了。
3.因为最后意外部分的挂图,使得孩子们对故事的猜测和讨论一下子激烈了起来,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并且都觉得自己的想法肯定更接近答案,就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踊跃的参与到猜测与讨论的过程中去,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就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幼儿都能插上几句自己的观点。
活动反思:
1. 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猜测法。通过几次试教,我发现前者的使用要注意:
(1)故事本身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故事情节要环环相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后者的使用要注意:
(1)不要处处猜测,根据活动目标,重点处引导幼儿猜测关键问题,否则如同流水帐,幼儿会失去兴趣。
(2)所猜问题要有递进性,由易到难,做到全体与个别幼儿相结合。
(3)猜测的方式不只是语言,也可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绘画等方式来表现,如“试着表现卡秋莎害怕的样子”等。
2. 幼儿回答问题时,有的表达不清,有的答案不符,可能是提的问题过多,幼儿容易混淆,以后只提问重点内容,平时加强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此次活动还可做下一步的延伸,如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如果你一个人在家会怎么办?”等等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和理解古寺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2.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3.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中的片段,乐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1.挂图7号;《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磁带及录音机。
2.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图上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见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就叫《上课》。
2.放录音磁带,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故事里有谁?
它们上课表现怎么样?
3.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八哥老师在上课前提出了什么要求?
八哥老师问学生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怎么说,怎么做的?
八哥老师分别请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起来念时,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
小山羊、小喜鹊、小公鸡、小鹁鸪、小乌鸦为什么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字都学会呢?
4.幼儿认字。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教师出示字卡,幼儿学习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幼儿懂得上课应认真、专心听讲。
5.讨论:
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你觉得上课是应该怎么样?为什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
活动难点: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月亮船》、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播放故事录音片段(蒲公英的哭声)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谁在哭啊?”
2、阅读图书感受内容:
(1)幼儿阅读图书。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儿呢?”
3、阅读理解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们在图书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赏: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你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3)师幼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在完整讲述的基础上,学习对画面细节进行描述,运用语言丰富对图画的讲述。
2、感知日记中小蚯蚓的快乐生活,并喜欢它调皮可爱的形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蚯蚓日记》四张、底板若干、标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对蚯蚓日记的兴趣
1、唤醒幼儿对蚯蚓的经验
T: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在哪里见过蚯蚓?
二、教师精读日记,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完整讲述画面
1.教师精读日记四篇请你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听,并记住日记里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2.个别幼儿尝试讲述,教师提问:A.哪篇日记你最感兴趣?
B.谁来完整的来说一说你喜欢的日记?
3.教师小结提升:要把蚯蚓日记讲的完整,必须要把日记中的时间、地点、小蚯蚓和谁,发生了什么故事说清楚)
三、分组讲述,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丰富对日记画面的描述
1、教师提要求,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它说的好玩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观察画面的细节)
2、幼儿分组练习丰富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3、大家倾听并相互评论,师生小结丰富讲述的要求。
四、迁移讲述经验,创编蚯蚓日记
1.介绍材料和做法,让幼儿了解材料。
T:小蚯蚓每天都在写日记,那么他还会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和谁,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材料)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现在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一篇日记,记住哦,每篇日记上都应该有:发生的时间、在哪里、小蚯蚓会和谁,发生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呢?)
3.幼儿讲述:A先编完日记的小朋友,拿着日记讲给课人老师听,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比比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好玩?
B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讲述(3个孩子,选择小蚯蚓表情比较复杂的讲)
C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教师小结,出示图画书《蚯蚓的日记》
其实小蚯蚓还写很多有趣好玩的日记呢,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本日记里的一部分。你们想不想跟像蚯蚓一样,也拥有一本自己的日记本呢?通过蚯蚓日记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把你们生活中好玩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等你们到小学了学会写很多字以后,你也可以看着你画的日记,再把日记里的发生的事情用文字或者拼音写下来。
活动反思: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封底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这堂课选择了蚯蚓和好朋友之间的日记,引导仔细观察,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方式。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2、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较完整表达出鸟与人类的关系。
3、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之情。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难点:
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提问:你们知道鸟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师:小朋友讲了那么多鸟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1)老爷爷希望家门口有什么?他做了什么?种了几棵树?为什么?
(2)老爷爷年纪大了,只种了九棵树就种不动了,他该怎么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2、看图猜测故事内容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老爷爷为什么要做鸟窝?
(2)有几只小鸟飞来了?你觉得小鸟能帮老爷爷实现愿望吗?为什么?
3、看图验证结果。
提问:老爷爷的愿望实现了吗?你认为是怎么实现的.?
4、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到最后。
提问:老爷爷的愿望是怎么实现的?小鸟是怎样帮助老爷爷实现愿望的?
三、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一次提问:如果一开始老爷爷没有做鸟窝,小鸟会来吗?
小树苗是怎么长大的?
老爷爷为什么能实现愿望?
你能为故事取个题目吗?
四、与幼儿交流。
提问:鸟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帮助人类传播种子,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五、幼儿自由看书尝试讲述故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对语音的敏感性,感受中国语言词汇的丰富性。
2、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张纸,有各种图案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词语开花
教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幼儿说出许多个与教师的词语有相同字的词语,并感受这些词语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这个字我们叫它“幸运字”。
二、寻找幸运字
1、 幼儿从黑板上的许多画有图案的卡片中寻找出含有教师制定的.幸运字的卡片。
2、 幼儿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商讨,从老师提供的四张卡片中寻找出幸运字,并请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自己组的幸运字。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寻找持有与自己拥有相同幸运字的卡片小朋友做朋友,朋友可以是二人、三人或更多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乐于参与语言活动。
2.感受儿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会念儿歌。
3.了解《稀罕歌》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的特征,尝试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节奏轻松的音乐。
2.操作材料:各种小的背景图(城市的、森林的、海洋的等等)、大量的各种小图片(动物的、人物的、日常的用品、交通工具等等)、绘画工具、绘画纸。
活动过程:
1.找错误,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很奇怪的画,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帮老师找出图片中奇怪的地方。
(2)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上奇怪的地方。(请两到三个小朋友简单说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
2.学念儿歌,了解稀罕歌的特点。
(1)引出歌词。
教师:这幅图画还有好听好玩的歌呢!小朋友们想听吗?
(2)教师边指图片边朗诵儿歌,让幼儿说说歌词,了解稀罕歌的特点。
教师:你们在笑什么啊?为什么觉得好笑?
小结:稀罕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说反。
(3)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稀罕歌》,学用不同的节奏朗诵。
3.改一改。
让幼儿将图片中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
4.尝试仿编歌词。
教师:稀罕歌真有趣,我们都来编一编。
(1)分组操作材料:
①摆放讲述:自由选择背景图和小图片,进行摆放,并根据自己摆放的内容进行创编讲述。
②绘画讲述:选择绘画工具,用画图的方式将自己编的稀罕歌表现出来。
(2)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念一念自己的稀罕歌。
附:稀罕歌(儿歌)
稀罕真稀罕,火车飞上天,飞机水里转,火箭地下钻,卫星街上跑,轮船上高山。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3-1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3-2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3-25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20
实用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10-31
【推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08-16
实用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09-26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集合15篇)03-2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