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会认9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知道中国有长江、黄河和长城。
二、教材说明
本文写作者在梦里坐上飞船飞向太空,见到了地球上的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还看见了中国的长江、黄河和万里长城。课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听预报员的讲解,看看地图上的黄河和长江在什么位置。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从太空俯视地球的录像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读准生字“坐、向、平、里”和要求会认的字“梦、洋、城”的音。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
注意“坐”的上面是两个撇、点;“万”的第二笔是横折钩,不是撇;“里”的第五笔是竖,不是横。
(三)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读好两个带“啊”的句子。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指导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试着读出“啊”的感叹语气,读出作者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看到中国的喜悦、激动心情。
(四)练习指导
第三题,从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长城。可以请课前有准备的`学
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用清晰的挂图,依次指点学生找出长江、黄河和长城,并在课本上用符号作上标记。还可以结合挂图,指导学生认识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
(五)扩展活动
想象自己乘坐飞船飞向太空所见到的景色,并画下来。可以画课文中描述的内容,也可以随意画自己想象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教具:
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穷人
2、你了解穷人吗?他们的生活怎样?(引导学生简单地说说周围的穷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A、出示b、自由读c、指名读d、齐读
3、读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一读。
4、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文中的穷人有哪些?
2、相机板书:
桑娜、渔夫、西蒙
3、速读课文。
画出可以看出穷人贫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4、自渎思考。
5、小组交流。
(交流所话句子及感受;一人说,其余人听,然后补充)
6、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读读所话句子,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4》,
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最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难点:
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探究深读。
1、师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穷人》这一课讲的是……这节课将重点研究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心理、行为,体味他们的个性特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填空:
西蒙
()的桑娜
渔夫
要求:
1)、任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
2)、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
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欢迎填几点
3、找合作伙伴交流
4、集体交流。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语句,请大家重点研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渔夫回来这部分内容”
1、找一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可以自己研究;可以找合作伙伴研究。
2、研读交流:
(1)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重点语段(2)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3)朗读体会。
(1)出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重点词语(2)交流对“熬”字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体会。
(1)出示:“我嘛……缝缝补补……风喉的这么凶……”
重要标点(2)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3)朗读体会。
……;……
3、分角色朗读。
三、质疑研读感悟品质。
1、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2、讨论填空:
西蒙
()的桑娜
渔夫
(要求:括号中填入的词语,可以概扩三个人所具有的品质。)
3、读一读最让你动感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认识维也纳:
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
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
二、走近维也纳:
1.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
尽量尽快撩动巢穴
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宁静又精致
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
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
三、感受维也纳:
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2.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
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
1.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五、畅想维也纳:
1.推荐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开展《走进维也纳》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维也纳。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认识6个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国旗的情感。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的背诵课文。学生体会识字方法,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准确朗读,能自主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认识6个字,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国旗的情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
教学重点:
准确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国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旗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我们参加升国旗仪式,你是怎样做的?别人是怎样做的?
2、学生讨论,与课文联系
板书课题:升国旗。学习生字“升”
指导“升”
师范写,注意各笔画的位置第四笔要长一些。
集体书空
描红
仿写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汉语拼音读课文,标出句子序号。
2、前后桌互读,检查帮助。
3、小组内逐句读
4、指名逐句读
5、指名读全篇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同桌互指互认
3、开火车读
4、你怎样记?你想到什么?能看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认识生字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学生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今后还应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能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句朗读课文
3、分组朗读课文
4、认识“!”师说明“!”号意义,生试读
5、熟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立”“正”
2、看笔画跟随表,边说边写
3、前后桌互向说说
4、描红,注意观察各笔画的位置
5、仿写
6、指名板演(分析)
三、练习
背诵课文、抄写生字三遍
作业: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学生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今后还应多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2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11-10
【热】小学语文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0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1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09-15
小学语文云房子教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