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2、理解父母之爱
3、引导学生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4、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给予爱,爱别人,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品味父爱、母爱
教学难点:
理解爱,真正成为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人”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完成表格,整体感知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了解“爱的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感悟母爱
在16段中,找出表现母爱特点的句子,感悟母爱的特点
四、研品父爱
从67段中,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父爱与母爱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2、父爱有哪些消极面和积极面?
学生活动:1.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如何理解父爱的消极面?
2、从父爱的积极面来思考,你对父爱的“严厉”有什么新的认识?
(机动:此环节可作为作业,“升华爱”)
五、探讨成熟之爱
1、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拥有成熟的爱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孤儿的成长、成熟、成功?
六、小结:得到爱,学会爱,好好爱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母爱父爱
无私成熟责任
宽容付出
善良理智
孩子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交流互动,说说自己对材料中的父母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并说说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在本设计中,如何看待材料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重点,要在学生交流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避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别人,尤其是不顾及父母的情绪的言行和观点。另外就是要注意掌控课堂气氛,既要活跃,又不能失控,让学生既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又能安心聆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给予积极回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历,说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针对父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说说自己的看法,注意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语言不要过激,要做到有礼和有理。(重点)
3、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给予积极回应。(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朗读音频和视频资料,制作相关PPT。
学生准备:按要求搜集相关素材,准备发言提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赞美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的,让我们懂得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抚养和教育我们,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一步步成长。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看待爸爸妈妈的做法的。对他们的爱你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
设计意图:由联系课文内容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由品读他人的父母转入评价自己的父母,从思想认识上进一步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二、安排活动,提出要求
1、公布活动方案:
师: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共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表一下对三个典型材料中父母的做法的看法;第二个阶段是说一说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做法。
2、提出活动要求:
师: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大家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遵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可以用我们课前准备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2)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可以给予积极的回应,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但不能攻击别人的观点;
(3)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整堂课的“导演”,应当从总体上安排好活动方案,并提出活动要求。这样才能让下面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确定话题,分组讨论
师:爸爸妈妈无疑是最爱我们的人,但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和人生态度等千差万别,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就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三个典型材料:
材料一: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材料二: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材料三: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师: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1:有哇!老师。我们家就是典型的“不谈学习连搂带抱,一说学习鸡飞狗跳”型的!尽管在生活上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只要我的成绩没达到她的预期,我家准得“乌云密布”好几天,有时甚至“狂风暴雨”。
生2:我有个堂妹,叔叔婶婶对她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她已经被宠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和堂哥都叫她“瓷娃娃”。
生3:我爸爸和别人不大一样,他和我就像是朋友,我学习的时候他也看书,我休息的时候他也能带我玩起来,什么滑旱冰、打篮球样样精通。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去看球赛,他还买上两个“巴掌”,加油鼓劲儿的时候拍得特别响,非常有童心。
生4:我妈妈也是这个类型的,但她表达爱的方式很艺术——和我一起学钢琴,我上课外辅导班学画画,她也报了个财会班自学财务管理,说是要和我搞“比学赶帮超”活动。家务活还搞摊派,我们三口人必须各司其职。
师:你怎样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呢?
生1:材料一中,李刚的爸爸虽然很爱李刚,但是对李刚缺少理解,当孩子考得不好时就简单粗暴地训斥,是不对的。刚刚第一位发言的同学的妈妈是不是也要引以为戒呢?
生2:王小雅的妈妈和第二位发言的同学的叔叔婶婶一样,很疼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但是这是一种溺爱,造成了孩子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
生3:材料三中陈敏的爸爸和后两位发言的同学的家长才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类型,他们的做法我们是最愿意接受的,他们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师:书中的三个材料,还有同学们举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几种典型的父母之爱:有严厉的父母,有娇惯孩子的父母,有宽容的父母。实际上,无论哪种类型的父母,从本质上都是爱我们的,不过由于他们的性格和想法不同,才会对我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当然,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一般都不喜欢第一种类型的父母,也不太赞同第二种类型的父母,比较喜欢第三种类型的父母。
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生1: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会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请他们帮助我分析失利的原因,我更会向父母如实说明考试情况,并告诉他们我的态度和做法,并请他们一同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监督我的日常学习。
生2:当父母对我倍加爱护,以至于什么家务都不让我操心时,我会找他们谈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不要什么事都替我做,我不能总在他们的羽翼下躲藏,我要学会自己走路,我要学会自食其力。
生3:当父母要和我交朋友时,我会主动和他们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和他们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和请教,并用实际行动去爱他们。
师:我们作为父母的孩子,首先,一定要学会尊重父母,这是我们作为子女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要理解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哪怕是有时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不太恰当;最后,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时常沟通,这样既能让父母多了解我们,我们也能多了解父母,从而尽早发现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设计意图:之所以要分两个阶段开展活动,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阶段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认识,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父母的做法;第二阶段的活动是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明白怎么对待父母。
四、回归文本,感受提高
师(多媒体播放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两个经典片段):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父亲的来信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生:文章尽管写得平静自然,但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跃然纸上,更根植在我们心里。
师:《背影》作于1925年,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的一段经历。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又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生齐读《背影》一课原文,感受深深的父爱。)
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学生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的认识应该有了提高,这里趁热打铁让学生齐读原文,再次从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中感受那种浓浓的父子之情,让学生们从情感上再次得到洗礼。
教学反思
1、口语交际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会“听”,能认真听、耐心专注地倾听,这是口语交际的初步目标;二是学会“说”,从讲故事、讲见闻开始,逐步学会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三是学会“评”,有课堂交流就会有评论和议论,如何学会有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也是口语交际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2、这节课从“听”的角度来说,教师主要通过设置活动要求来让学生达到认真倾听的目的;从“说”的角度来说,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愿意说,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父母的用心,实现情感上的认同;从“评”的角度来说,如何论述有理有据,这不仅要求教师检测课前活动准备情况,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论进行悉心的指导,防止出现过激的言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3
活动目的:
1、
2、
3、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无私的爱。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爱爸爸妈妈。学会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活动形式:
游戏唱歌情景表演朗诵绘画等
活动准备:
1、
2、 PPT课件。(包括歌曲、文字)彩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课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好不好?(选老鹰、鸡妈妈、小鸡们)
2、学生快乐游戏。
3、师:鸡妈妈为什么要张开翅膀?鸡妈妈就不怕被老鹰吃掉吗?
4、小结:鸡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你们的爸爸妈妈更爱你们呀!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大声说你的爱:(出示课题)我爱爸爸妈妈。
二、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1、听歌《我有一个家》。正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2、妈妈多么关心你,妈妈多么爱你呀!世上谁最好啊?我们一齐来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3、世上不仅只有妈妈好,爸爸也好!谁想说一说爸爸是怎样爱你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爸爸打你,就是不爱你吗?
4、当你犯了错时,爸爸可能会打你骂你,爸爸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好爸爸坏爸爸》
5、妈妈爱你,爸爸爱你,你幸福地成长。一起高兴的读:“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课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之间飞来飞去。”
三、用实际行动爱爸爸妈妈
1、爸爸妈妈爱你,你又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情景剧表演)星期天,妈妈正在洗衣服,晴晴走过来说:“妈妈,你累吗?我给你捶捶背吧。”
2、晴晴做的对吗?
引导学生说爱爸爸爱妈妈的事,师及时点拨点评总结。
四、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能说到做到,去爱你的爸爸妈妈。为了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我们一起朗诵诗歌《献给爸爸妈妈的.歌》。
2、课前,老师发给你一张彩纸。你可以折爱心、折千纸鹤、画一幅画、写几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五、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你们快乐成长甘愿辛苦地工作,为了你们健康成长时刻把你放在心上。回到家里,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从今天起,为了表达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以表达你们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4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父母之爱。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或听说过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描述应该是数不胜数,如果要问对父母之爱的感受,恐怕每个人都可以象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滔滔不绝说上三天三夜。但老师现在要求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幻灯片)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如果说我们刚刚对父爱和母爱的感受是处在感性的,较浅的层面的话,那么弗洛姆则是用理性的眼光给我们概括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不过,弗洛姆仅仅是想告诉我们父爱和母爱的性质特点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
题目包括“父爱、母爱、孩子的爱”三者的爱,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幻灯片)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成熟时期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成熟的爱。
(幻灯片)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可见,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很明显,在10岁之前,孩子还没有主动去爱的意识,如果说他爱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为像弗洛姆书本上说的“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爷爷之间,有谁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满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时间内他就会跟那个人比较好。是不是?这就是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说得是太好了!
那么我想,我们在坐的各位,有没有那个是10岁以下的?8岁以下的?刚出生的?就更没有了!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中间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像10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因为被人爱,才去爱;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甚至是连自己正在被爱的感觉都没有,对别人的爱无动于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幻灯片)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可是我们生活中面对已经超过10岁的这样的人的时候,经常听见这样的话:还是孩子,等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会爱了。想当然的认为,“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话,正如巴拉塞尔士说的:
(幻灯片)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幻灯片)
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同学们现在是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
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父母的爱,也想着应该怎么回报父母。只有当你有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时,当你的心理年龄与你的生理年龄一致时,才可以说你时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5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阅读父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教学程序
一、主持人开场白:
主持人A: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谁,为了我们,他们操碎了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主持人B: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
主持人A: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父母的思想早已落在时代的尾巴;我们总以为享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给予也是在所不辞的责任!
主持人B:其实没有哪对父母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哪对父母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心海,
主持人AB:因此,在父母竭力要了解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走近父母,阅读父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主持人A:现在《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正式开始。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些生活中的片段。
二、情境创设:(安排学生表演以下的情境)
1、通宵上网,荒废功课。
2、长时间看电视,影响作息时间。
3、经常“煲电话粥”,对工作了一天的父母熟视无睹,家务事还要父母亲自动手。
主持人A: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主持人B: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主持人A: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
三.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四.从自身找原因
主持人A: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
主持人B:严是爱,松是害,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举一动何尝不寄托着他们对自己子女更深的企盼呢?
主持人A: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五.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六.讨论:怎么与父母交流
主持人A: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1.请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请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并说说应该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与父母沟通。
主持人总结: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主动承担家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主持人B: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主持人A: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他们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他们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
主持人B:同学们请珍惜这份爱吧,因为这种爱只有余生,没有来世。
主持人A:同学们请把握这份爱吧!因为她会使我们成为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她为我们带来一座开掘不尽的宝藏。
AB合:让我们的心永远和着父母的心愉快的跳动吧!让我们相亲相爱,相伴永远。
七:请班主任点评,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结束班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
一、抓住字眼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评价:学生在导入时融情入境,谈到爱的话题,无人不感到心里温暖。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评价: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得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字、认字,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二)检查学情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
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二)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
(评价:通过朗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几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略。
4.学习第五小节。
(1)小组讨论学习:体会妈妈教育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要从小爱我们的祖国。
(2)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三)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做错事了,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爱更是亲切的教诲。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并利用写小诗、写亲情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作业
1.写一篇亲情日记,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利用这次教育机会,召开家长亲情会,并请孩子在家长会上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妈妈听。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7
(一)、兴趣导入
导入: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大家,并与大家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刻。上课前,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其他同学可以在下面帮忙出出主意。
(拼图)
拼出来的是什么?——家!在大家的心目中,家是什么呢?我们来个快速头脑风暴,填空:家是---------(学生轮流发言)
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和最无私的母爱!
下面我给大家播放一段配乐朗读:故事《关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父爱和母爱。
很长一段时间,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是学生,这个我知道,因为我上学,有老师;我是女儿,却得不到均衡的爱。我的父母,曾相亲相爱,可从9岁起我就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开始,是父亲来深圳,母亲带我三年;现在我来到深圳,父亲还将带我三年。没有父亲,我会遭受欺凌;没有母亲,我会有诸多不便。每天放学用最虚伪的笑容看着同学被母亲拥入怀抱,心就在流血。相信我,并没有埋怨他们的意思,他们有他们的生活。而且他们都是我的骄傲。
在和妈妈独处的三年里,我们简直就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因此我对母亲,母亲对我日渐冷漠。
12岁时,我喜欢趴在窗上向外看,看那些花,那些草,那些树,每每看到一家人幸福地走在一起,都会很羡慕地望着。所以那时侯我喜欢开窗,甚至喜欢开窗睡觉,仿佛能从窗外涌进爸爸的气息。而在这种冷暖交替的季节,我没有感冒。
一天夜晚,我在床上翻来翻去都睡不着,正在我展转难眠的时候,母亲进来了,她看了看我,显然,她认为我睡熟了,便把手伸向窗子,母亲的个子不高,要隔着我的床关窗,实在是有些困难。而她又怕弄醒我,不敢上床去关。她显得很吃力又很努力,努力掂起了脚伸手够着,终于,她一只手指触到了窗柄,关上了一扇窗。要关上另一扇窗就更不容易了,不过她仍不肯上我的床。她很费力关上了窗,又仔仔细细地帮我盖好被子,然后在我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刹那间,我能感觉到她嘴唇的温度从头到脚,温暖了全身。泪水顺着脸颊就淌下来,当然是在母亲离开我房间后。
天气越来越冷,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我关窗的身影,她身在北方每天工作很忙,却一如既往地关心我这边的冷暖。在没有母亲的日子里,父亲代替了母亲的工作,尽管他每天多忙到深夜,却总不忘为我关窗。
这就是母爱!无私而又奉献!因为爱,我们得以阳光雨露,因为爱,我们得以健康成长;然而,也是因为爱,我们颇感压力,甚至烦恼不堪。就像天空不可能总是湛蓝,我们与父母之间也不可能总是风和日丽,有时不但阴云密布,甚至会电闪雷鸣。其实冲突的起因往往很简单,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烦恼。那么这些“鸡毛蒜皮”到底是些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去处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爱的冲突以及化解冲突小锦囊
(二)、探讨问题
请同学看一下书上P47的图表题,联系前面的8副漫画,判断一下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则表现了“爱的冲突”?你们是否有过漫画中“爱的冲突”的类似的经历?(老师在黑板上先写上冲突,根据学生讲的写下他们和父母之见发生的冲突。)
活动:实话实说。
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老师、学生穿插讲。)
(老师作副板书,记下冲突)
播放事先准备的视频文件:对几个家长的采访录,他们谈自己和孩子之间发生过什么冲突。
原来,天下所有的家长都是一样的,都在担心我们是否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都希望我们能努力学习。原来,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感激家长的养育之恩,都希望家长能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父母都想做好父母,孩子都想做好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呢?看来都是爱惹的祸。这种爱中有苦涩也有甜蜜,如何去掉爱中的苦涩,让爱更甜蜜,这就要我们懂得一些化解冲突的方法,以及如何和父母和睦共处的交往技巧。
(三)、解决问题
下面一个环节,我们将对同学们进行非常考验
请各组同学针对刚才所讲所忆的冲突,讨论并任选其中一个,推举同学扮演孩子和家长,将它演绎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特别要表现出你是如何缓解、解决冲突的?看哪个组表演得最好,冲突解决得最圆满。(老师选两组表演)
第二方案:如果学生调动不起来的话,老师就要亲自扮演家长,和学生演对手戏。
(老师做副板书,记录学生所表现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刚才的表演非常精彩,展现了同学们很好的表现力。
记得一位心理学大师曾经说过,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三种方式,关键看你如何选择。面对冲突,我们也有很多选择,关键看你是选择有效的'方式还是继续沿用以前无效的方式。
(四)、指导实践
刚才同学们总结了不少,在日常生活中,跟父母更好相处还需要一些技巧,老师这里再给予大家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不要跟父母正面冲突(聪明的你应该用理智和沟通去代替激烈的口水之战)
2、多说甜言蜜语(妈妈可夸身材好等,爸爸可夸能干等)
3、训练柔顺的耳(为将来练功)
4、培养良好的信誉(成年人注重信誉,我们也多问问自己“答应的事有没有做到啊”等等)
5、注重父母所重视的
6、学习谈判的技巧(口诀有三:再试一下,以柔克刚,以物易物)
书上P49还告诉了我们其他的一些好办法,不妨试一试。
好了,一堂课的时间不能解决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问题,但同学们的许多经验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大家下去之后参照书上“阅读与感悟”中“成长的谈判”,试着与自己的父母来一次真诚愉快的沟通。愿天下的家庭都能和睦相处,让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充满爱和温馨。
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
能力目标: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大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举秦怡和史铁生母亲的例子。(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
二、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集体朗读)
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三、推进新课。
诵读文本,感知文脉。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
(一)解题,理清脉络
对象:母亲、母亲、孩子
内容:爱
层次:母爱、父爱、孩子
明确:
1、体验母爱(1—3)
2、感受父爱(4—7)
3、完善自身(8—10)
(二)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学生自主解决,主要是寻找关键语句。
明确:
特点与区别:
母爱①无条件。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
优缺点:
母爱①伟大,渴求。②不需努力,无需赢得。
父爱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问题四: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差别的原因。
母爱——童年时期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小结:(初步得出弗罗姆观点,集体朗读)
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问题五: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比较:前者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被动的,这种爱是幼稚、不成熟的。
后者是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是主动的,这种爱是成熟的。
通过此段说明,引出最后一部分。(问题引入)
第二课时
(三)阅读最后一部分,思考
问题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树立起两个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对文章进行小结,以时间和逻辑的顺序,分析了爱是一种能力。(对照板书)
四、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题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健康地成长,并能从父母之爱延伸为他爱,由小爱向大爱升华。)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1、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
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联系电视剧《亲情树》,大姐孙雨欣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弟弟妹妹永远的尊敬和永恒
的亲情。
3、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
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4、尝试回答问题: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畅所欲言,深入探究)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学了这篇文章,难道我们的心弦没有与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共振吗?结合你的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或者母爱。
我们再来听听弗洛姆的哲思箴言,看精彩语段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六、情感延伸,真情书写(课后作业)
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别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听。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爱——童年时期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的辛劳,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心,懂得要孝敬父母。
2、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能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不让父母操心,做个好孩子。
3、能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二、课前准备
1、了解本班学生中关心孝敬父母的事例和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2、写有格言的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引出文章题目
1、出示投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简介孟子,讨论讲解格言的含义,了解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指导理解“孝”字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地位。列举历史上以“孝”闻名的人物,理解“孝”是人类与身俱来的一种责任。
2、出示文章题目:《孝女绳》
(二)学文明理
1、谈话,引导读文
平时,我们的衣食住行,父母都会给我们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们只要专心读书就可以了。父母之爱是那么伟大,完全不求回报,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之中是多么幸福。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种幸福呢?我们来读读《孝女绳》,看看小主人公李根的生活是怎样的。
2、学生各自读文章
3、读后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李跟是个怎样的孩子?她为什么能这样做?
(3)与李根相比,你做得怎样?你应该向李根学习什么?
(4)如果李根就在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引导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明理: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5、 小结:
文中李根的爸爸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有李根那样的孝顺女儿,李根就是他的生活支柱。李根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她又是那样坚强、勇敢。她不仅照顾好父亲,还保持了优异的成绩,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
(三)深化导行
1、说一说
(1)你在家里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2)以后打算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3)当你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样去帮助他们?
2、联系实际,见行动
爸爸妈妈的生日到了,你怎样为他们庆祝?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都懂得了要关心、孝敬父母,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热爱之情。
(五)课外延伸
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
2、教学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
体验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爱的冲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
学生异口同声:父母
活动一:爱的清单
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
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
老师: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
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
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
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开始与父母之间有了间隙,与父母争吵的次数越来越
多,有时我们会抱怨:父母变了,他们变得好罗嗦,再不像以前那么通情达理,爱我疼我了。
我们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冲突”。
思考:既然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如此血脉相连,又为什么会出现“爱的冲突”呢?双方要怎么样才能化解“爱的冲突”?
学生选择最有感触的事情,讨论怎样化解冲突。
典型冲突:父母偷听孩子的电话或偷看孩子的日记
学生讨论: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进而会有什么行为?
学生发言:我会很生气,因为父母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是对我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我可能会跟他吵起来。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这样的“爱的冲突”就出现了,如果我们以为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冲突就可能会升级,最终会伤害到父母的泥,那么如果我们来换位思考,你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体会一下父母的用心,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父母,当你面对因为被偷听电话或者被偷看日记在一旁生气的孩子,你准备说些什么来表明你行为的用意或者此刻的心情呢?
活动三:设计发言——孩子,我想对你说
学生可能设计的发言:孩子,父母偷听你电话是想知道现在你都在和什么人来往,身边是不是有对你有帮助的朋友;父母偷看你日记,是想了解你最近的想法,想知道你遇到了哪些困难,父母只是希望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你,能够了解你的想法,真正成为你的朋友,希望你平安幸福的长大。
老师小结:尽管有时父母会做出一些让我们很不开心的事情,会使我们和父母发生争吵冲突,但我们知道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理解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也还是父母,父母给与我们的只有爱。也许有时候会因为其方式的不恰当回小小的伤害到我们年少的自尊,进而演化为冲突,但不管怎样,这都是“爱的冲突”他以为爱而产生,只要我们和父母互相理解学会体谅,那么这些“冲突”也必将在爱中化解。
活动四:节日的礼物
活动导言:父母赋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又将用什么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让我们在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父母献上一份特殊的爱的礼物,并谈谈你的礼物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话记录下来,作为给父母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写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把最暖人的话送给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板书设计:
我和父母
一、相互关爱
二、爱的冲突
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11
活动准备:
1、照片,父母的简单情况,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乐,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2、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情景?
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
小朋友们,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拥有母亲的爱是多么的幸福,失去母爱是多么的凄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走进心灵深处去寻找我们的爸爸妈妈。
1、心理游戏
(1)准备活动:使身体轻松,最后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身体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稳,然后做三次深呼吸,再从头、颈、肩、胸慢慢放松,这是可以提醒幼儿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样放松怎样舒服就可以怎样,继续腰部放松,腿、脚放松,提示:啊!好轻松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觉,可以轻轻的闭上眼睛。
(2)活动开始(心理暗示)
现在,脑子里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静静的停一分钟。(很轻的婴儿听哭声想起)那一天,随着听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原来,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脚丫,浑身上下……。我躺在妈妈身边……。妈妈看着我…慢慢的…,我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吃饭了,会穿好衣服了。
那天,妈妈没送你上幼儿园,你一天一天长大了,那天,下雨了…。.妈妈来接你,那天,你得奖了……(停顿一会,给幼儿充分的想象时间)。好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谁?
游戏结束后,幼儿慢慢回到现实情境中。
2、请小朋友说说你在游戏中看到了什么?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
3、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许多小朋友都想讲一讲,(找几个人)
4、在将父母事情时,你又是什么感受?
5、听别人将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么感受?
三、激发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儿女,愿意为儿女付出一切,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幸福的生活着,快乐的工作着,你愿意介绍一下你的父母吗?
2、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愿上台)
你认为你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
四、暗示导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2、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3、你现在心理是一种什么感受?
4、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快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吗,,让我们一起去回报我们伟大的父母。
师幼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11-14
父母的爱初中优秀作文10-18
父母对孩子生日寄语05-21
父母对孩子的感恩寄语06-25
家长给孩子的爱的寄语05-16
父母对孩子满月酒的答谢词04-01
孩子满月酒父母答谢词04-11
个人之间的借条02-0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