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词

时间:2024-05-17 10:02:19 颁奖词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颁奖词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颁奖词吧,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颁奖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颁奖词1

  一、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麻木的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小丑们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二、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三、用高亢的笔调,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用深沉的目光,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对敌人,他犀利如匕首,有力似铁锤,口诛笔伐,声声呐喊;对民众,他关爱如亲人,恳切如师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四、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带着深广的忧愤,划破冷暗的夜,吹响向封建社会宣战的号角,这一声呐喊,成为去除人们精神痼疾、唤醒麻木民众的一剂良药。即使周遭一片沉默,即使周遭满是看客,孤独者不踌躇,亦不彷徨,永远坚定的握紧手中的钢枪。

  五、朝花夕拾,拾取一剪斜阳,一瓣心香。不奢求盛开时的明媚鲜妍、滋润美艳,只收藏繁华落尽的一声叹惋、袅袅余香。

  六、夕阳金色的余辉中,俯拾清晨折落的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遥远的故乡记载着纯真的童年,留下许多好的故事。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匆匆的过客,然而,在遍洒繁霜的秋夜,我们的青春仍憧憬着希望。等待生命的死火重燃,烧尽一切野草,让万物无可腐朽。

  七、闲谈不乱,言辞辛辣,南腔北调评时事;漫笔不散,笔锋犀利,无声中国亦呐喊。华盖之下,频频碰头,横眉冷对终不悔;热风之中,心系民众,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满天地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觉醒?

  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

  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韧性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

  他走了,留下了是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

  他走了,留下了是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词2

  明月共同途

  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冲天鹏翅阔

  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长松荫高原

  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慷慨是英雄

  长津湖幸存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秉心自超越

  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江海意无穷

  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

  2021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自强敏天行

  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潜龙育身躯

  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彭士禄4岁成为孤儿,8岁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受尽拷打。从苏联留学归来,他决心投身祖国核动力事业。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彭士禄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无声玉满堂

  双耳失聪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江梦南

  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她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航天追梦人

  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人(特别致敬环节)

  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颁奖词3

  王宁:仰望星空,我们头顶上的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而如今,苍穹之上又添了一个北斗,它是由55颗星组成的,它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

  颁奖词: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人物事迹:

  20xx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打造北斗就像攀登太空中的珠穆朗玛峰一路艰难曲折。

  20xx年,刚刚起步不久的北斗二号就差点夭折,时任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谢军对此记忆犹新。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北斗卫星必须在20xx年4月17日前成功升空并传回信号,中国才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而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核心部件,没有它卫星就上不了天。在背水一战的形势下,不依赖进口,改用国产原子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的国产原子钟与已经成熟的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攻下难关是谢军团队必须接受的挑战。

  谢军带领的国内数家科研院所同时行动,他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20xx年4月14日4时11分,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发射升空,并于16号晚10点传回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启用最后时限仅剩下2个小时,北斗几乎是在大门即将关闭的最后一刹那终于挤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俱乐部,而这份胜利的背后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在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升空前,由于长期连续工作,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谢军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他都立即赶回岗位。

  20xx年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布局,作为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进一步提出北斗三号所有关键器部件必须全面国产化,这个目标对于起步晚、研发中的中国北斗来说要想实现非常艰难。

  十多年来,谢军带领团队与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北斗终于爆发出磅礴的力量。从20xx年11月开始,中国在32个月内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全部顺利组网,创造了100%成功率的新纪录,为中国增添了又一件大国重器。

  今天的北斗三号,已开始为全球上百个国家上亿用户提供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减灾救灾、农林渔业、气象环境等方面多样化的服务。

  如今,出色完成了北斗三号组网任务的谢军和他的团队正在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感动中国颁奖词4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xx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xx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xx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感动中国颁奖词5

  执笔为戎,尽一生刺破黑暗的文豪——鲁迅

  你回忆着,呐喊着,愤怒着,你就要打败那黑暗的奴仆,你定要冲破这四角的方墙,你誓要拯救这雄伟的`山河……加油吧,新道路的开辟者,你一定会走出这全新的道路来,愿你寻到这世间光明,复兴心中的中华!

感动中国颁奖词6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x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感动中国颁奖词7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简介】: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感动中国颁奖词8

  我有幸加入九三学社这个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也因此有幸学习到潘建伟同志的先进事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潘建伟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典范,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发出《关于在全省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向潘建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基于此原因,更出于对潘建伟的好奇,我仔细地研究了潘建伟的生平事迹及科研成果。

  可以说,量子力学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一个多世纪,潘建伟研究量子信息也有十几年,为什么在十几年之后,他才手捧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证书?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研究的学科需要长期的钻研才能获得成果,而原因之二则是他对于科学的责任感,对科教兴国的追求。

  追求内心的平静,用无穷的耐心去理解这个宇宙。

  看过一期《开讲啦》,开讲嘉宾即是潘建伟,他以爱因斯坦的《探索的动机》为开讲题目,一是爱因斯坦对他的影响是长远的、重大的,另一方面,他也想籍此宣传一下科学的精神。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的殿堂里有三类人:第一类人为了名利,干什么都可以,他们很有才华,也许会成为企业家、政治家、诗人……;第二类人以兴趣为出发点,但不管是否对人类有益;第三类人希望通过探索找到先天和谐的规律。没有前两类人科学的殿堂会因此倒塌,因为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没有第三类人的话,科学的殿堂只会长满蔓草,不会成为森林。科学家是追求内心平静的,科学的成就不需要获奖来进行评价。因此,在他苦心钻研的十几年里,他能耐得住无数次失败的打击,能耐得住功名利禄的诱惑,默默无闻地研究量子力学,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国防、通讯等各个领域。即使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已开创多个国家首次甚至是世界首次,即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国防、通讯,即使他们的研究课题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但是他和他的团队并不被社会所广泛认知。当他如明星般走到“开讲啦”的讲堂上时,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他是谁,面对这样的尴尬,他并不生气,只是平静地笑笑,因为这些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个人奋斗对世界是有影响的”

  他研究的量子力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用哲学的观点阐释他的研究——“看见即变化”,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什么可能都有,因此我们更需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努力。“思想的独立性导致世界的千变万化,个人的奋斗对世界是有影响的。”量子力学的研究已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潘建伟的研究也长达十几年,他曾对自己学习的量子力学无法理解以致于他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他说正因为他无法理解,所以他要活足够长久以使他能够研究理解量子力学。所幸的是,在他有生之年,他终于搞清楚了量子力学,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或许,基于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世界即将书写新的篇章。

  家国情怀让他不断探索。

  没有这一次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潘建伟,更没有人知道他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可以说他是苦心钻研几十年,终于一夜成名。他坦诚,得奖与做实验相比,他更喜欢做实验,但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科学,理解他所研究的对象,让更多的人对科学感兴趣,他认为有必要去申请这个奖项。的确如此,在知道潘建伟之前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所研究的量子力学,更不知道量子力学是用来干什么的,即使现在我对量子力学也并没有弄清楚。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有量子力学这个学科,基于此,会有更多的人对科学感兴趣,更多的人投身科学研究,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更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有人对他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一职提出疑问,做出一定贡献的科学家出任副校长或者从事管理工作,会不会是对科学的绑架?对于此,潘建伟引用了钱伟长的故事来回答。当年钱伟长学习文学,但目睹国家技术落后,他决定科技救国,毅然放弃文学转学物理系,并成为一名出色的力学专家。而如今,他出任中科大校长,也是目睹了当前国家、社会对科技的重视力度不够,科学家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中国的科技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他想以此来改变,即使在他身上没有改变多少,但是经过后人的努力,中国的科技环境总有改善的一天。这或许就是家国情怀在他身上的体现。

  古今中外,多少人像潘建伟一样,出于家国情怀,在自己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成功。正是他们的努力,让科技不断进步,让世界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鼓舞和教育了我们。

感动中国颁奖词9

  你智慧的沉吟,已化为铿锵雄厚的《论语》。你豪迈的人生,已征服整个华夏大地。你旷达的气魄,俘获了多少冰封年华。历史虽是删节本,但你英雄的.足印永不断层。站着,你是不朽的雕塑;倒下了,你也是永恒的丰碑。

感动中国颁奖词10

  你的诗歌绝佳,剑术第二,抱负一流,风格俊洒

  一把剑,满腹文章,便是你游行四方的行囊,一壶酒,是你灵感的律动源泉,倒映于酒杯之中的,不单单是你单纯的月影,还有你闪耀诗坛的'光芒。一身傲骨,你用潇洒的笔墨铸造了半个盛唐。

感动中国颁奖词11

  王宁:在大山深处,一位村支书心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开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一年又一年,他和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咬定青山不放松。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20xx年11月的一个晚上,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为一个人点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这里四面绝壁,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达1千多米,被称为“天坑村”。村里人要出村就要在接近90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稍有不慎就会坠崖,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大山阻隔,成了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下庄村土生土长的毛相林当时任村支部书记。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毛相林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为下庄村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在这里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可毛相林下定了决心,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每天哪怕只修一米,20年也能完成,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修路就是可行的。为了动员村民,毛相林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块养老金。在他的带动下,每家每户挤出10块钱来,就这样筹集了近四千元钱的启动资金。

  1997年腊月初八,毛相林一声令下,下庄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此艰难。放炮震碎后的石头在崖壁上滚动,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第一个下去。

  修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9年秋,两名村民被落石砸中摔下了万丈山崖,就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特意赶回家修路的黄会元留下了最后的影像。面对黄会元的父亲,毛相林哭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没有炮眼儿放绳凿,没有挖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而这期间又有几名村民修路时牺牲,下庄人擦干眼泪,默默地安葬他们后又继续修路。下庄人修路的决定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到了下庄。

  20xx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硬是凭借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出山的路通了,但是如何摆脱贫困依然是道难题,毛相林还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路,他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在村里发展种植业。在毛相林的带动和帮助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脐橙、种西瓜,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下庄建设家乡,如今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对于下庄村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感动中国颁奖词12

  山间蜿蜒的小径,一座临水的亭子,水中鱼虾嬉戏。你坐于亭中,品着美酒,倾听着瀑流直下、水花撞击奏出的动听乐章。霎时,提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下九天”的气势磅礴的诗句;你游走四方,夕阳西下,看到四处炊烟袅袅却无孤寂之感。因为,你有朋友对你的挂念。于是乎,你又来到象征你和汪伦友情的桃花潭。在你眼里,万水千山总关情。提笔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你蔑视权贵,豁达乐观,对理想的追求正如那自天而降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忘情于山水,陶陶然;钟情于友情,欣欣然;在山川和友情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李白,你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感动中国颁奖词13

  李白

  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每天与酒共眠。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客,终日孤寡,除了喝酒就是写诗。他可能就是那唐朝许多星星中永远闪烁的`一颗星星,或许有人比他的更有文化,了我们喜欢的是她那种精神,是无论被贬多少次,还能继续振作的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词14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动中国颁奖词15

  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先进事迹】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xx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xx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xx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感动中国颁奖词】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08-11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08-1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11-0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1-07

母亲的颁奖词11-16

给母亲颁奖词11-04

员工颁奖词11-04

个人颁奖词11-07

给母亲的颁奖词08-11

感动中国颁奖词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颁奖词吧,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颁奖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颁奖词1

  一、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麻木的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小丑们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二、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三、用高亢的笔调,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用深沉的目光,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对敌人,他犀利如匕首,有力似铁锤,口诛笔伐,声声呐喊;对民众,他关爱如亲人,恳切如师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四、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带着深广的忧愤,划破冷暗的夜,吹响向封建社会宣战的号角,这一声呐喊,成为去除人们精神痼疾、唤醒麻木民众的一剂良药。即使周遭一片沉默,即使周遭满是看客,孤独者不踌躇,亦不彷徨,永远坚定的握紧手中的钢枪。

  五、朝花夕拾,拾取一剪斜阳,一瓣心香。不奢求盛开时的明媚鲜妍、滋润美艳,只收藏繁华落尽的一声叹惋、袅袅余香。

  六、夕阳金色的余辉中,俯拾清晨折落的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遥远的故乡记载着纯真的童年,留下许多好的故事。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匆匆的过客,然而,在遍洒繁霜的秋夜,我们的青春仍憧憬着希望。等待生命的死火重燃,烧尽一切野草,让万物无可腐朽。

  七、闲谈不乱,言辞辛辣,南腔北调评时事;漫笔不散,笔锋犀利,无声中国亦呐喊。华盖之下,频频碰头,横眉冷对终不悔;热风之中,心系民众,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满天地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觉醒?

  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

  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韧性的战斗仍在我们的眼前!

  他走了,留下了是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

  他走了,留下了是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词2

  明月共同途

  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冲天鹏翅阔

  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长松荫高原

  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慷慨是英雄

  长津湖幸存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秉心自超越

  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江海意无穷

  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

  2021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自强敏天行

  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潜龙育身躯

  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彭士禄4岁成为孤儿,8岁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受尽拷打。从苏联留学归来,他决心投身祖国核动力事业。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彭士禄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无声玉满堂

  双耳失聪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江梦南

  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她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航天追梦人

  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人(特别致敬环节)

  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颁奖词3

  王宁:仰望星空,我们头顶上的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而如今,苍穹之上又添了一个北斗,它是由55颗星组成的,它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

  颁奖词: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人物事迹:

  20xx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打造北斗就像攀登太空中的珠穆朗玛峰一路艰难曲折。

  20xx年,刚刚起步不久的北斗二号就差点夭折,时任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谢军对此记忆犹新。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北斗卫星必须在20xx年4月17日前成功升空并传回信号,中国才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信号频率,而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核心部件,没有它卫星就上不了天。在背水一战的形势下,不依赖进口,改用国产原子钟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的国产原子钟与已经成熟的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攻下难关是谢军团队必须接受的挑战。

  谢军带领的国内数家科研院所同时行动,他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技术突破并成功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20xx年4月14日4时11分,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发射升空,并于16号晚10点传回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启用最后时限仅剩下2个小时,北斗几乎是在大门即将关闭的最后一刹那终于挤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俱乐部,而这份胜利的背后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在北斗二号首颗卫星升空前,由于长期连续工作,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谢军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他都立即赶回岗位。

  20xx年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布局,作为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进一步提出北斗三号所有关键器部件必须全面国产化,这个目标对于起步晚、研发中的中国北斗来说要想实现非常艰难。

  十多年来,谢军带领团队与全国400多家科研院所,30多万名科研人员一起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北斗终于爆发出磅礴的力量。从20xx年11月开始,中国在32个月内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星全部顺利组网,创造了100%成功率的新纪录,为中国增添了又一件大国重器。

  今天的北斗三号,已开始为全球上百个国家上亿用户提供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减灾救灾、农林渔业、气象环境等方面多样化的服务。

  如今,出色完成了北斗三号组网任务的谢军和他的团队正在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感动中国颁奖词4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xx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xx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xx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感动中国颁奖词5

  执笔为戎,尽一生刺破黑暗的文豪——鲁迅

  你回忆着,呐喊着,愤怒着,你就要打败那黑暗的奴仆,你定要冲破这四角的方墙,你誓要拯救这雄伟的`山河……加油吧,新道路的开辟者,你一定会走出这全新的道路来,愿你寻到这世间光明,复兴心中的中华!

感动中国颁奖词6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x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感动中国颁奖词7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简介】: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感动中国颁奖词8

  我有幸加入九三学社这个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也因此有幸学习到潘建伟同志的先进事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潘建伟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典范,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发出《关于在全省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向潘建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基于此原因,更出于对潘建伟的好奇,我仔细地研究了潘建伟的生平事迹及科研成果。

  可以说,量子力学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一个多世纪,潘建伟研究量子信息也有十几年,为什么在十几年之后,他才手捧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证书?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研究的学科需要长期的钻研才能获得成果,而原因之二则是他对于科学的责任感,对科教兴国的追求。

  追求内心的平静,用无穷的耐心去理解这个宇宙。

  看过一期《开讲啦》,开讲嘉宾即是潘建伟,他以爱因斯坦的《探索的动机》为开讲题目,一是爱因斯坦对他的影响是长远的、重大的,另一方面,他也想籍此宣传一下科学的精神。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的殿堂里有三类人:第一类人为了名利,干什么都可以,他们很有才华,也许会成为企业家、政治家、诗人……;第二类人以兴趣为出发点,但不管是否对人类有益;第三类人希望通过探索找到先天和谐的规律。没有前两类人科学的殿堂会因此倒塌,因为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没有第三类人的话,科学的殿堂只会长满蔓草,不会成为森林。科学家是追求内心平静的,科学的成就不需要获奖来进行评价。因此,在他苦心钻研的十几年里,他能耐得住无数次失败的打击,能耐得住功名利禄的诱惑,默默无闻地研究量子力学,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国防、通讯等各个领域。即使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已开创多个国家首次甚至是世界首次,即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国防、通讯,即使他们的研究课题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但是他和他的团队并不被社会所广泛认知。当他如明星般走到“开讲啦”的讲堂上时,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他是谁,面对这样的尴尬,他并不生气,只是平静地笑笑,因为这些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个人奋斗对世界是有影响的”

  他研究的量子力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用哲学的观点阐释他的研究——“看见即变化”,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什么可能都有,因此我们更需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努力。“思想的独立性导致世界的千变万化,个人的奋斗对世界是有影响的。”量子力学的研究已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潘建伟的研究也长达十几年,他曾对自己学习的量子力学无法理解以致于他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他说正因为他无法理解,所以他要活足够长久以使他能够研究理解量子力学。所幸的是,在他有生之年,他终于搞清楚了量子力学,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或许,基于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世界即将书写新的篇章。

  家国情怀让他不断探索。

  没有这一次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潘建伟,更没有人知道他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可以说他是苦心钻研几十年,终于一夜成名。他坦诚,得奖与做实验相比,他更喜欢做实验,但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科学,理解他所研究的对象,让更多的人对科学感兴趣,他认为有必要去申请这个奖项。的确如此,在知道潘建伟之前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所研究的量子力学,更不知道量子力学是用来干什么的,即使现在我对量子力学也并没有弄清楚。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有量子力学这个学科,基于此,会有更多的人对科学感兴趣,更多的人投身科学研究,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更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有人对他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一职提出疑问,做出一定贡献的科学家出任副校长或者从事管理工作,会不会是对科学的绑架?对于此,潘建伟引用了钱伟长的故事来回答。当年钱伟长学习文学,但目睹国家技术落后,他决定科技救国,毅然放弃文学转学物理系,并成为一名出色的力学专家。而如今,他出任中科大校长,也是目睹了当前国家、社会对科技的重视力度不够,科学家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中国的科技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他想以此来改变,即使在他身上没有改变多少,但是经过后人的努力,中国的科技环境总有改善的一天。这或许就是家国情怀在他身上的体现。

  古今中外,多少人像潘建伟一样,出于家国情怀,在自己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成功。正是他们的努力,让科技不断进步,让世界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鼓舞和教育了我们。

感动中国颁奖词9

  你智慧的沉吟,已化为铿锵雄厚的《论语》。你豪迈的人生,已征服整个华夏大地。你旷达的气魄,俘获了多少冰封年华。历史虽是删节本,但你英雄的.足印永不断层。站着,你是不朽的雕塑;倒下了,你也是永恒的丰碑。

感动中国颁奖词10

  你的诗歌绝佳,剑术第二,抱负一流,风格俊洒

  一把剑,满腹文章,便是你游行四方的行囊,一壶酒,是你灵感的律动源泉,倒映于酒杯之中的,不单单是你单纯的月影,还有你闪耀诗坛的'光芒。一身傲骨,你用潇洒的笔墨铸造了半个盛唐。

感动中国颁奖词11

  王宁:在大山深处,一位村支书心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开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一年又一年,他和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咬定青山不放松。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20xx年11月的一个晚上,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为一个人点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这里四面绝壁,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达1千多米,被称为“天坑村”。村里人要出村就要在接近90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稍有不慎就会坠崖,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大山阻隔,成了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下庄村土生土长的毛相林当时任村支部书记。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毛相林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为下庄村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在这里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可毛相林下定了决心,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每天哪怕只修一米,20年也能完成,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修路就是可行的。为了动员村民,毛相林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块养老金。在他的带动下,每家每户挤出10块钱来,就这样筹集了近四千元钱的启动资金。

  1997年腊月初八,毛相林一声令下,下庄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此艰难。放炮震碎后的石头在崖壁上滚动,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第一个下去。

  修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9年秋,两名村民被落石砸中摔下了万丈山崖,就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特意赶回家修路的黄会元留下了最后的影像。面对黄会元的父亲,毛相林哭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没有炮眼儿放绳凿,没有挖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而这期间又有几名村民修路时牺牲,下庄人擦干眼泪,默默地安葬他们后又继续修路。下庄人修路的决定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到了下庄。

  20xx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硬是凭借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出山的路通了,但是如何摆脱贫困依然是道难题,毛相林还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路,他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在村里发展种植业。在毛相林的带动和帮助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脐橙、种西瓜,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20xx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下庄建设家乡,如今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对于下庄村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感动中国颁奖词12

  山间蜿蜒的小径,一座临水的亭子,水中鱼虾嬉戏。你坐于亭中,品着美酒,倾听着瀑流直下、水花撞击奏出的动听乐章。霎时,提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下九天”的气势磅礴的诗句;你游走四方,夕阳西下,看到四处炊烟袅袅却无孤寂之感。因为,你有朋友对你的挂念。于是乎,你又来到象征你和汪伦友情的桃花潭。在你眼里,万水千山总关情。提笔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你蔑视权贵,豁达乐观,对理想的追求正如那自天而降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忘情于山水,陶陶然;钟情于友情,欣欣然;在山川和友情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李白,你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感动中国颁奖词13

  李白

  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每天与酒共眠。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客,终日孤寡,除了喝酒就是写诗。他可能就是那唐朝许多星星中永远闪烁的`一颗星星,或许有人比他的更有文化,了我们喜欢的是她那种精神,是无论被贬多少次,还能继续振作的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词14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动中国颁奖词15

  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先进事迹】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xx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xx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xx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