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0 10:00: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反思自身日常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趣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明;引出《世说新语》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作者、特点,并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学习《世说新语》里同样也是表现七岁少年聪颖机智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的欲望

  二、熟读悟趣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应注意读音的字词,清除字词障碍

  2.(想一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课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想一想人物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3.(试一试)学生找出人物对话的语句并随意模仿文中人物语气自由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品一品)CAI课件: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5.(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点拨、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好问题)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字、词、句等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课件显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适当拓展,学生掌握并积累

  期:约定 君: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委:舍弃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去:离开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里的故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课件显示的问题(大致与黑板上剩下的问题类似,均为理解性的问题)

  课件显示:a.假如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d.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派代表选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悟、收获、启示,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有无做到守信、有礼

  2.课件显示教师赠送的有关守信、有礼的名言,学生诵读、默记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从小要培养有礼的良好习惯——约翰.克洛

  五、背诵记趣

  1.师生讨论背诵古文的方法

  课件显示背诵方法:a.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b.抓关键句子背:客问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背诵

  3.学生按方法自由背诵全文

  4.集体背诵全文

  5.学生自荐背诵全文,检验是否活学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课件显示教师推荐的其他聪明少年的故事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故事推荐: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罗……

  2.课件显示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课后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

  (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⑴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⑵ 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⑶ 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

  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

  六、下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顾:

  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 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习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背诵课文。

  2、认识并学习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对象分析: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4、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

  (一)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请一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齐读课文。

  (二)理解文意

  1、快 速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3、疏通文意后齐读课文。

  (三)探究人物

  1、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的故事?

  2、除了他,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谁呢?

  3、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请结合 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

  4、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三、我来演一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内容;

  2、熟读并背诵短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 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 争 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 进行思维,鼓励学生 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 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 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 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作者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

  (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

  (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按照此法自主学习,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译读课文。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可以有表情和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再朗读,感知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刚才大家读的很投入,对故事理解得更透彻。下面老是想开个记者会,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

  预设问题:1、你如何评价陈太丘的做法?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友人、元方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六、书美言,谈收获

  1、学习本文,老师感受很深,于是写了首打油诗以表我心。希望老师的诗是抛砖引玉,激起你的思维之花,写出更美妙的语言。诗如下:

  《世说新语》小文章,蕴含道理故事强。告诫人们做事情,诚信有礼记心上。

  2、学生写出感受,格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感言,表达自己对诚信的感悟,让学生在心灵上对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有新的认识)

  小结: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明礼懂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咱班的学生都能继承这些传统,光明磊落的立于天地间。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即改

  元方:聪明活泼

  诚实守信

  【作业设计】

  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教学反思】

  把《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完之后,细想之余,有以下反思:1、在上课时朗读环节还要加强,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人物内心世界。2、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探究部分的时间不宜过多,应充分体现重难点。3,、我虽对“舍、去、委、顾”等词语做了重点讲解,但对一些古代人物称谓落实不够。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研究法。;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三)、读文晓意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掌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下列句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加入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明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朗读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三、质疑讨论活动(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3.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4.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6.“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7.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四人小组解答:问题3、4、8师指导生解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⑴ 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⑵ 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⑶ 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怒 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1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 出言不逊 友人

  具体阐述: 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 彬彬有礼 言而无信 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 知书达礼 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 理屈词穷 傲慢无礼 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 相顾一笑 四顾无人 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人物的言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翻开书P132。

  2、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并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现在谁来用游戏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一下?能把作者的这些资料做成一张卡片吗?

  3、作家知识卡片。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4、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是六个字:“诵读,积累,运用。”

  二、诵读

  1、能齐读一遍吗?那就让我感受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度课文的。

  2、本文在《世说新语》被编入“方正”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这是一种好品质。课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告诉我们要诚信知礼。因此,我们要将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呢?抓住“语气,语调”。第一步先通过把握句子的停顿来读出语气语调。那起笔来,听录音,做上记号。

  3、试齐读一遍。(提示速度要慢,要若无旁人的朗读)

  4、如果是这样的文章,你们能准确断句吗?出示无标点的课文。点名再读。

  5、光读出节奏还远远不够,我们更要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⑴ 客人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提示关键的语气词:不、哉)

  一处:询问,很客气。 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⑵ 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提示关键词:信、礼)

  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 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⑶ 男女生对话。男生客人,女生元方。

  6、第三步学习什么呢?根据上下文读补出文章的省略成分。请看(先说第一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下面请两位同学演读全文。读完后: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天呢?你们就是那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己的亮色!

  三、积累

  “诵读”就到此为止。下面是“积累”。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老师介绍的翻译古文的方法。

  1、关键词积累。你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

  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⑵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⑶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⑷ 相委而去。

  ⑸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⑹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走进)

  ⑺ 尊君在不。

  ⑻ 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还学过哪些尊称──子)

  ⑼ 君与家君期日中

  2、第二步是“辨析积累”。这是你们的活动了,怎么辨析呢?文言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的用,有时表现为“同形不同意义”,这叫做“一词多义”。下面你们就做这样的活动,结合5、10、20课,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如:“对子骂父”、“子曰”的两个“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先生”。找到后写在书上P132课文的下方。开始。

  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它的方法是两两相比,甚至更多。当然也可以找出词义相同的词。

  3、翻译积累。对着课文用说话的方式将课文译成现代文。(开火车)(可略)

  4、探究积累:

  ⑴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⑵ 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四、运用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

  【注解】

  ⑴ 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

  ⑵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⑶ 焉:哪里。

  ⑷ 罢:停止,取消。

  1、解释加点的词含义:

  ⑴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⑵ 是日,饮酒乐,天雨

  ⑶ 乃往,身自罢之

  ⑷ 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身子罢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邑八景之一也 D、学而时习之

  3、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言而有信 讲信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诵读,积累,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体味与研讨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谢谢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形象。

  3、情感与态度: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在这,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隋朝时期的故事。

  隋朝有个聪明机智的人,叫解卞。他在杨索的府里作下人。

  一天, 杨索问他:“我有个朋友在冬天被蛇咬了脚趾头,该怎么治呢?”

  解卞随即回答:“这好办,取六月六日南墙下的雪涂在脚趾头上,就能治好。”

  杨索说:“六月哪会下雪呢?”

  解卞笑道:“六月是不会下雪。在冬天蛇如果敢出洞,早就冻僵了,又怎会咬人呢?”

  杨索无话可说。

  你觉得,故事中的解卞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陈太丘与友期》,来认识另一位古代聪明的孩子——元方。(板书课题)

  二、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感知

  1、大声地自由朗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记号。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讲究句读;学生点评。

  3、同桌,边读边说说这则小故事;指名说故事。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1、理解字词,疏通课文。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⑤相委而去 ⑥下车引之 ⑦元方入门不顾。

  2、讲解三个表示称呼的词:

  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3、提问:课文刻画了几个人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板书:友人,元方)

  ⑴找出文中的四句对话: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学生揣摩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神态及动作,酝酿并找同桌演练。

  ⑶角色演练,深化认识。

  ⑷同桌、生生互动演练。

  4、评价友人、元方。(板书)

  ⑴评价友人:

  ①在我们刚刚对话中的友人,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原因是?(板书:无信、无礼)

  ②他是一直这样无信无礼下去的吗?依据是?

  ⑵评价元方:

  那么,在你看来,元方又是个怎样的人呢?理由是?(板书:聪明、机智)

  5、同桌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

  五、课内拓展

  本文对你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哪些启示?(板书:信、礼)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古语有“人无信不立”,“言必行,信必果”。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做一个诚信礼貌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或者,让学生小结)

  七、作业设计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一起成长!请大家将本课文熟读后加以背诵,并会默写。

  【附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友人 元方

  无 信 信 礼 聪 明

  无 礼 机 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4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图片,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找一名同学念屏幕)

  三、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

  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

  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

  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九、布置作业

  1、做完练习二、三题;

  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而学生的回答也恰好引出下一环节的讨论,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2、结尾处延伸拓展没有回到积极的主题上来,学生回答的多是不守信用的例子,过于消极,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引导学生多举些诚实守信的例子,弘扬主旋律。

  3、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有些问题仅靠两三个同学回答,还应想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这样讨论会更加全面、深入。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鲸》教学设计11-18

观潮教学设计11-17

《秋天》教学设计11-17

语文的教学设计11-10

《雪儿》教学设计11-07

草原教学设计11-06

足球教学设计11-06

长城教学设计10-08

《aoe》教学设计08-19

《咏柳》教学设计08-12